唐艳隆;罗天友;吕发金;李咏梅;彭娟;张志伟
目的 探讨南川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相关因素,寻找治疗对策.方法 对南川区就诊的790例患者设计专用问卷调查表格,专人当面询问填写.结果 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控制不良与遵医嘱情况、对服用降压药物的认知程度、对疾病的知晓率、患者知识层次、经济状况、居住地等问题有关.结论 安全合理的用药指导,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本地区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
作者:李强;丁玲新;熊建强;童辉;钟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慢性中耳乳突炎的X线平片与CT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手术证实30例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术前进行X线平片与CT扫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胆脂瘤9例,表现为中耳腔、上鼓室以及鼓窦内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鼓室、鼓窦壁骨质硬化和破坏,听小骨破坏、移位、消失.肉芽肿型12例,表现鼓室、鼓窦内片状、条状软组织密度影,听小骨破坏不明显.单纯型9例,表现为乳突气房模糊.结论 传统X线检查次于CT,CT是慢性中耳乳突炎较为可靠的诊断手段.
作者:陈春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2岁,因发现腹部包块30年,于2008年3月2日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曾行剖宫产手术.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清,呼吸平稳,表情自如,身材瘦小,心肺无异常.腹部隆起,下腹可见手术疤痕,腹肌软,可触及一30.0cm×30.0cm大小的包块,表面光滑,无活动性,边界清楚,叩诊实音,未闻及肠鸣音,双下肢无水肿.彩超:腹腔实质包块.CT:胆囊炎、胆囊结石、脾脏增大.腹部盆腔占位性病变(畸胎瘤可能).血常规:WBC3.8×109/L,RBC3.19×1012/L,Hb82g/L,PLT74g/L,术前其他常规检查均正常.
作者:杨芹;任大斌;曹文富;夏宏;周志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不同持续时间快速眼动相(REM)睡眠剥夺对大鼠额叶皮质内5-羟色胺(5-TH)的含量及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法建立大鼠REM睡眠剥夺模型,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大鼠额叶皮质内5-TH的含量,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睡眠剥夺前后的学习记忆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随着REM睡眠剥夺的延长,大鼠额叶皮质内5-TH的含量增加,同时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较前下降.结论 REM睡眠剥夺导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可能与额叶皮质内5-TH含量增加有关.
作者:李训军;严家川;潘峰;蒋晓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天晴甘美)治疗肝硬化、改善肝脏功能的疗效.方法 对本科75例确诊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肝药物治疗,治疗组再加用异甘草酸镁针剂100mg静点,治疗2~3周,门诊随访患者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ALT(谷丙转氨酶)、 AST(血清谷草转移酶) 、TB(总胆红素)及PT(凝血时间)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乏力、腹胀等症状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能改善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并有一定的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
作者:何俊;姚兰;贾钰铭;殷圣群;叶序卷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是一类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的肠道炎症性疾病.现在普遍认为IBD发病机制涉及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免疫异常、肠道菌群改变等多个方面,其中肠道菌群与IBD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为目前研究热点之一.研究显示,人体肠道内数量巨大的细菌影响肠黏膜免疫系统功能,诱发具有IBD遗传易感性个体的肠道产生异常免疫反应,导致IBD发病.
作者:刘重阳;陈东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表现与病理改变的关系,分析超声诊断对手术指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16例经手术和病理切片证实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和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胆固醇息肉86例(74.1%),73例表现为多发病灶,平均直径6.0mm,蒂窄;乳头状腺瘤11例(9.5%),均表现为单发病灶,平均直径12.3mm;胆囊炎性息肉13例(11.2%);胆囊腺肌瘤4例(3.4%),胆囊腺癌2例(1.7%).结论 根据超声声像图上息肉数目、大小、与胆囊壁的关系等情况可初步判断其性质,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晏丽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病毒清除依赖于机体针对病毒的特异性T细胞应答 [1-2].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识别MHC-Ⅰ类分子与细胞内合成的病毒蛋白肽复合物,抗原递呈细胞是HBV感染细胞或被病毒感染后凋亡的细胞.
作者:王沂芹;吴玉章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本院目前烧伤患者泌尿系医院感染病原体的构成,以及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本院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769例烧伤住院患者中发生泌尿系医院感染的67例患者尿标本的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以及临床治疗结果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烧伤患者泌尿系医院感染的病原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5.2%),大肠埃希菌多(44.9%),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7.4%)等.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分别对亚胺培南及万古霉素为敏感,临床治疗效果与培养药敏结果相同.结论 尿培养及药敏结果对临床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对感染的治疗、防止抗生素的滥用、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均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作者:张可祥;李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慢性失眠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特点.方法 选择慢性失眠合并高血压患者60例,根据使用降压药数量分为3组,无失眠及高血压正常人20例为对照组进行多导睡眠监测、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各组睡眠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慢性失眠合并高血压组患者总睡眠时间缩短(P<0.01),睡眠效率下降(P<0.01),睡眠潜伏期延长(P<0.01),觉醒时间增加(P<0.01),3组患者白昼血压与夜间血压差值变小,血压失去昼夜节律,大部分呈非杓形.结论 慢性失眠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差,血压丧失昼夜节律,大部分呈非杓形.
作者:严家川;蒋晓江;陶媛;李训军;张圆;刘承春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的疗效.方法 59例秋冬季腹泻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7例,分别给予喜炎平注射液和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及平均止泻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有效.
作者:吴兆海;王世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睡眠剥夺是指机体因环境需要而部分或全部丧失正常睡眠量的状态,在工业化国家中有10%以上的患者反复受到这种疾病的折磨,在老年人和患有慢性躯体疾病的患者中常见,对人体免疫力、内分泌等均有严重影响[1].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睡眠与炎症的研究现状,阐述炎症与睡眠之间的关系,分析炎性细胞因子在睡眠剥夺中的作用.
作者:张涛;蒋晓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建立绿色通道,急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首选治疗手段,具有较高的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率,更多地挽救濒死心肌.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由于病情危重,治疗时间上要求争分夺秒,对护理有其特殊要求.
作者:杨春燕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失眠(insomnia)是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性疾病,是多种躯体、精神和行为疾病所具有的常见临床症状.多种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西方国家约35.2%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失眠,我国失眠率也高达10%~20%[1].从失眠治疗的现状来看,由于催眠剂有发生过量应用、习惯性、耐药性、成瘾性和戒断症状的危险性[2],使非药物治疗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本科对失眠患者的治疗采取药物与物理相结合的综合性治疗手段,收到良好效果,在1年的实践过程中,作者发现失眠患者的物理治疗及出院后的管理对维持疗效更重要,即于2007年3月成立了失眠物理治疗中心,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钟代曲;蒋晓江;曹婷;陶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舒适护理对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临床观察,促进脑卒中患者身心全面康复.方法 对98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实施相应的舒适护理,2周后对患者睡眠情况再次进行评估比较.结果 实施舒适护理后脑卒中失眠患者睡眠情况与实施前比较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舒适护理对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睡眠质量有很大作用,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强化了护理质量.
作者:钱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 angiography,CTA)对De Be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3例疑诊De Be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和8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患者利用智能追踪技术进行快速容积增强扫描,将薄层重建数据输入工作站应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分析.结果 43例主动脉夹层均为De BekeyⅢ型,Ⅲa型12例,Ⅲb型31例,全部显示真腔、假腔、内膜片,69支分支动脉受累,显示破口位置并测量破口大小111处;8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复查均能准确评估手术效果.结论 64层螺旋CTA其高速、安全、无创的容积智能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De Be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术前评估和术后复查有着独特的优越性和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此类疾病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唐艳隆;罗天友;吕发金;李咏梅;彭娟;张志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符合条件的64例患者,随机分成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组和传统子宫切除术组,观察两组手术各项指标及手术对卵巢功能、性生活及大小便等情况的影响.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腰腹痛、泌尿系症状体征少,术后病率低,并发症少.术后性生活不受影响,手术前后性激素含量无明显变化,更年期综合征发生率低,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 保留子宫动脉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影响小,有利于提高妇女生活质量.#
作者:周光远;郭孝琴;牟华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效果与方法.方法 对近13年来收治的198例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5例(83.3%)随访2~16年.20例(10.0%)发生术后并发症,2例死亡.肝叶切除术优良者57例(89.1%),残石复发者12例(l8.8%),非肝叶切除术优良者68例(67.3%),残石复发者40例(39.6%),两者优良率及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联合术中术后纤维胆道镜应用,残石率由常规手术组的31.5%降至8.8%;复发率由常规手术组的27.3%降至11.8%.结论 术前影像学全面地了解结石的分布和胆管狭窄的部位,恰当的肝部分切除,术中、术后应用胆道镜取石,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残石率和结石复发率,值得推广.
作者:冯虎翼;孙科;刘作金;涂兵;李生伟;龚建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小脑顶核电刺激在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使用匹兹堡睡眠量表评定单用药物(药物组)与药物结合小脑顶核电刺激(综合组)治疗原发性失眠症患者(60例)的疗效.结果 药物组与综合组在治疗第4周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各因子及总分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4周,药物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及治疗后4周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脑顶核电刺激通过特殊方法刺激小脑顶核,启动内源性神经保护反应,改善了因大脑兴奋性增加而导致的睡眠紊乱.药物结合该物理治疗更能显著地改善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治疗,疗效持久稳定,不易反弹,利于撤药,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娟;蒋晓江;姚国恩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评估心肌缺血始终是临床决策的重要内容,而心脏标记物的检测是对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关键.心脏标志物的检验医学的发展将直接推动临床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何小蓉;涂干卿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