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敏
肝硬化是各种病因导致肝损害晚期的共同病理学特征[1],导致肝脏慢性、进行性、弥漫性不可逆病变,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患者常因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而死亡.患者一旦得知自己病情,往往忧虑、恐惧,产生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衰弱效应,其生活质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肝硬化患者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调查,以明确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为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美华;游明琼;朱洁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中医药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我国坚持发展中医药,制定出台了多项重要政策,尤其是近年来更加重视和扶持中医药的发展.本文对建国以来我国中医药政策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探讨中医药总政策是否存在及其内涵,为中医药工作提供政策依据.
作者:唐丽灵;朱锡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高频电波刀(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155例患者采用LEEP宫颈锥切,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术前宫颈活检与术后病理结果,随访疗效和宫颈塑形情况.结果 LEEP术治疗宫颈内瘤变平均时间6.8min,出血量9.6mL,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CINⅠ、 CINⅡ、 CINⅢ与LEEP术后标本的病理诊断CINⅠ、CINⅡ、CINⅢ呈正相关关系,rs=0.785(P<0.01),治愈率为98.6%(149/151),151例中宫颈塑形满意134例(88.7%).结论 LEEP是诊断和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何素芬;金绍辉;唐良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异丙酚麻醉诱导睡眠治疗药物依赖性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科收治的30例药物依赖性慢性失眠症患者,在患者自愿并征得其书面同意后给予麻醉诱导睡眠治疗.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经异丙酚麻醉诱导睡眠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提示: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及日间功能等睡眠指标上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多导睡眠图(PSG)结果表明:治疗后患者睡眠进程中的睡眠潜伏期缩短(P<0.05),总睡眠时间有所延长(P<0.05),而觉醒次数明显减少(P<0.01),相应的觉醒时间也明显减少(P<0.01);睡眠结构中的S1期睡眠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S3期、S4期及REM期睡眠则明显增加(P<0.05),而S2期睡眠却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异丙酚麻醉诱导睡眠是短期内纠正慢性失眠患者睡眠债务行之有效的方法,为药物依赖性慢性失眠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选择.
作者:李训军;蒋晓江;严家川;姚国恩;张远凤;陶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尿病足的定义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1].糖尿病足已成为糖尿病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约15%~20% 的糖尿病患者在一生中至少出现1次足溃疡或者坏疽,糖尿病足部溃疡是糖尿病相关的低位远端截肢中的常见原因,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很多,主要集中在血糖的控制、局部清创等治疗,但在病变严重的病例多伴有动脉的狭窄、闭塞,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由于介入技术的发展,糖尿病足的血管腔内成形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者:汤雄;赵渝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结肠癌误诊原因及急诊手术的方法.方法 回顾1993年1月至2008年10月本科收治的278例结肠癌中误诊的27例资料.结果 误诊的原因主要包括病史询问不仔细、体格检查不全面,经急诊手术的27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结论 对腹部隐痛、阑尾炎体征不典型和结肠梗阻患者,应充分考虑结肠癌的可能性,确定急诊手术方案时应采取探查切口.
作者:方世鸿;曾富明;张斌;陈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舒适护理对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临床观察,促进脑卒中患者身心全面康复.方法 对98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实施相应的舒适护理,2周后对患者睡眠情况再次进行评估比较.结果 实施舒适护理后脑卒中失眠患者睡眠情况与实施前比较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舒适护理对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睡眠质量有很大作用,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强化了护理质量.
作者:钱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慢性中耳乳突炎的X线平片与CT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手术证实30例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术前进行X线平片与CT扫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胆脂瘤9例,表现为中耳腔、上鼓室以及鼓窦内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鼓室、鼓窦壁骨质硬化和破坏,听小骨破坏、移位、消失.肉芽肿型12例,表现鼓室、鼓窦内片状、条状软组织密度影,听小骨破坏不明显.单纯型9例,表现为乳突气房模糊.结论 传统X线检查次于CT,CT是慢性中耳乳突炎较为可靠的诊断手段.
作者:陈春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1 临床问题失眠指尽管有充分的睡眠条件和环境,但患者仍难以做到以下几点:入睡、保持连续睡眠、维持足够的睡眠时间或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从而导致白天身体机能下降(难以保持睡眠是指在入睡后于应该醒来之前清醒).大多数研究采用入睡时间超过30min或睡眠效率(睡眠时间与躺在床上时间的比值)低于85%这一失眠的人为定义.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患者对睡眠时间长短及睡眠质量好坏的主观判断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一过性失眠不超过1周,而短期失眠则持续1~4周.
作者:蒋晓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脑垂体后叶素注射液用于减少产后出血量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在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中,选择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头位初产妇100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需无使用垂体后叶素禁忌证,A组50例在分娩第二产程胎肩娩出后即静滴垂体后叶素12u;B组50例胎肩娩出后即静滴催产素20u,用容积法和称重法分别测量两组产妇产后2 h内出血量和产后24h出血总量.结果 (1)A组产后2h和24h总出血量分别为295.4mL和382.7mL;B组产后2h和24h总出血量分别为396.2mL和471.4mL.A组和B组比较,A组产后2h和24h总出血量均显著低于B组(P<0.05).(2)A组发生产后出血3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6.0%,B组发生产后出血11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2.0%.A组未发生明显的不良作用.结论 垂体后叶素注射液用于第三产程预防产后出血,能显著减少产后出血量,安全可靠,疗效优于催产素.
作者:阙瑜妮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盐酸小檗碱(BBR)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血脂紊乱的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7例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血脂紊乱患者服用盐酸小檗碱0.5g/次,3次/天,疗程8周,治疗前后测定肝肾功能、血糖及血脂水平等指标.结果 BBR治疗后,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不显著.血清ALT、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而AST、TBiL及肾功Cr、BUN无明显改变.观察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BBR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血脂紊乱疗效确切安全,且具有降酶、降糖作用.
作者:白梅;任孟军;刘忠和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迄今为止国内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其肝纤维化尚无理想药物,虽然应用了一些西药如秋水仙碱、马洛替酯、拉米夫定、γ-干扰素等,但疗效仍未完全肯定,并存在一定不良反应,且价格昂贵,不易被患者广泛接受.
作者:万妮娅;苏尊玮;廖宗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肝静脉闭塞病(hepatic veno-occlusive desease,VO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的一种以黄疸、肝区疼痛、体重增加和腹水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发生率高达54%,死亡率高达67%.因此,有效预防VOD的发生至关重要.作者采用前列腺素E1联合低分子肝素作为预防措施,实施的2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无1例VOD发生.其中,低分子肝素的应用具有抗凝但不加重出血倾向的优势.本文就低分子肝素应用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廖明燕;刘林;杨泽松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质量,探讨PD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arkinson disease sleep scale,PDSS)、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分别对30例早中期PD患者(Hoehn-Yahr分期Ⅰ~Ⅱ,PD1组)、19例中晚期PD患者(Hoehn-Yahr分期Ⅲ~Ⅴ,PD2组)和34例年龄、性别相匹配对照者的睡眠状况及临床特点进行评估.结果 PDSS总评分,PD1组(116.00±16.97)和PD2组(96.84±21.08)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131.73±11.0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D1组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类型有入睡困难(36.67%)、睡眠维持困难(33.33%)、夜尿症(33.33%)、睡眠中烦躁(16.67%)、肢体痉挛性疼痛(13.33%).PD2组除睡眠维持困难(57.89%)、烦躁(57.89%)、入睡困难(52.63%)、夜尿症(52.63%)、恶梦(42.11%)外,震颤(31.58%)、早醒(31.58%)、幻觉(26.31%)及日间过度思睡(47.37%)等症状均较突出.结论 PD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睡眠障碍,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夜尿症、睡眠行为障碍及白天过度嗜睡,中晚期患者临床症状更为明显.
作者:周红杰;蒋晓江;李玮;郭咏萍;张远凤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的疗效.方法 59例秋冬季腹泻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7例,分别给予喜炎平注射液和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及平均止泻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有效.
作者:吴兆海;王世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药师工作虽然只是在有限的空间里调配、制剂,但它不是单纯的照方拿药,而是实现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服务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1],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在的药师工作逐渐从以药品供应事务型向科学技术服务型为中心的方向转变,从而确保患者药物治疗安全、有效、经济.药师职业内涵与药学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易晓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 angiography,CTA)对De Be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3例疑诊De Be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和8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患者利用智能追踪技术进行快速容积增强扫描,将薄层重建数据输入工作站应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分析.结果 43例主动脉夹层均为De BekeyⅢ型,Ⅲa型12例,Ⅲb型31例,全部显示真腔、假腔、内膜片,69支分支动脉受累,显示破口位置并测量破口大小111处;8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复查均能准确评估手术效果.结论 64层螺旋CTA其高速、安全、无创的容积智能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De Be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术前评估和术后复查有着独特的优越性和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此类疾病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唐艳隆;罗天友;吕发金;李咏梅;彭娟;张志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对慢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319例慢性失眠患者就诊前1个月的睡眠质量;用杨德森等编制的生活事件量表调查患者病前1年内经历的可察觉的负性生活事件.结果 49.5%患者病前1年有可觉察负性事件;各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成分1、2、3、4和7评分均大于2;女性急性事件组成分4评分明显高于慢性事件组(P<0.05),成分7评分明显低于慢性事件组(P<0.05);女性工作事件组成分4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事件和无事件组(P<0.05),男性则明显高于无事件组(P<0.05).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主要影响患者的睡眠行为和白日功能;工作性负性生活事件对男性睡眠影响大;急性负性生活事件对女性睡眠的影响更大.
作者:王琳;向静;付华斌;梅晶;易旭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坦索罗辛联合舍尼亭治疗尿频相关性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 对严重夜尿所致睡眠障碍73例患者在常规导眠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服用坦索罗辛、舍尼亭治疗8周.症状改善评估采用尿频综合征症状评分(U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活质量评分(QOL)为主要疗效指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改善,PSQI、USS、QOL分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坦索罗辛(0.4mg/d)联合舍尼亭可提高夜尿性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郭咏萍;蒋晓江;周红杰;姚国恩;王景周;李玮;张远凤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在儿童哮喘辅助治疗中的作用,以及用药疗程的长短.方法 将48例确诊为轻、中度哮喘的患儿按2∶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16例,治疗组在吸入舒利迭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口服,足量用药3个月,再逐渐减量3个月,停药后随诊6个月.观察哮喘临床控制、复发情况及肺功能变化.结果 临床控制率、肺功能改善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儿童哮喘有效,随着疗程的增加,疗效越来越明显,复发率也越来越低.
作者:余冰;杨义琼;尹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