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冰;杨义琼;尹华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 angiography,CTA)对De Be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3例疑诊De Be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和8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患者利用智能追踪技术进行快速容积增强扫描,将薄层重建数据输入工作站应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分析.结果 43例主动脉夹层均为De BekeyⅢ型,Ⅲa型12例,Ⅲb型31例,全部显示真腔、假腔、内膜片,69支分支动脉受累,显示破口位置并测量破口大小111处;8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复查均能准确评估手术效果.结论 64层螺旋CTA其高速、安全、无创的容积智能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De Be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术前评估和术后复查有着独特的优越性和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此类疾病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唐艳隆;罗天友;吕发金;李咏梅;彭娟;张志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脑垂体后叶素注射液用于减少产后出血量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在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中,选择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头位初产妇100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需无使用垂体后叶素禁忌证,A组50例在分娩第二产程胎肩娩出后即静滴垂体后叶素12u;B组50例胎肩娩出后即静滴催产素20u,用容积法和称重法分别测量两组产妇产后2 h内出血量和产后24h出血总量.结果 (1)A组产后2h和24h总出血量分别为295.4mL和382.7mL;B组产后2h和24h总出血量分别为396.2mL和471.4mL.A组和B组比较,A组产后2h和24h总出血量均显著低于B组(P<0.05).(2)A组发生产后出血3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6.0%,B组发生产后出血11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2.0%.A组未发生明显的不良作用.结论 垂体后叶素注射液用于第三产程预防产后出血,能显著减少产后出血量,安全可靠,疗效优于催产素.
作者:阙瑜妮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评估冷极集束电极射频(cool electrode radiofrequency,CERF)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复习连续46例肝癌患者经HECF-3000冷极射频治疗机多弹头冷极射频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瘤体内血供状况、肿瘤大小、AFP值变化及患者自觉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AFP值术后1周内下降者占56%,患者自觉症状改善.瘤体直径小于5cm的肝癌,其术后1~6个月大都瘤体血供消失,瘤体缩小、消失.个别瘤体复发经再次射频治疗得到控制.直径大于5cm肝癌,配合介入栓塞治疗,多数瘤体缩小.继发性肝癌就瘤体而言,射频治疗后大部分瘤体缩小得到控制.而冷极射频机行双中空冷循环冷却射频针不粘连组织.结论 B超引导下多弹头冷极射频治疗肝癌,近期疗效确切、满意.
作者:周可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肝静脉闭塞病(hepatic veno-occlusive desease,VO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的一种以黄疸、肝区疼痛、体重增加和腹水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发生率高达54%,死亡率高达67%.因此,有效预防VOD的发生至关重要.作者采用前列腺素E1联合低分子肝素作为预防措施,实施的2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无1例VOD发生.其中,低分子肝素的应用具有抗凝但不加重出血倾向的优势.本文就低分子肝素应用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廖明燕;刘林;杨泽松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睡眠剥夺是指机体因环境需要而部分或全部丧失正常睡眠量的状态,在工业化国家中有10%以上的患者反复受到这种疾病的折磨,在老年人和患有慢性躯体疾病的患者中常见,对人体免疫力、内分泌等均有严重影响[1].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睡眠与炎症的研究现状,阐述炎症与睡眠之间的关系,分析炎性细胞因子在睡眠剥夺中的作用.
作者:张涛;蒋晓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50例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实施减压术.结果 根据GCS 评分判定疗效.50 例中良好11例,中残10例,重残12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12例;术后并发对侧硬膜下、硬膜外血肿或同侧脑内血肿行两次手术者6例,脑膨出8例,皮瓣切口脑脊液漏3例.结论 实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能基本清除幕上颅内血肿和坏死脑组织,充分减压,提高抢救成活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
作者:董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认知-行为疗法在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单用药物(药物组)与药物结合认知-行为疗法(综合组)治疗原发性失眠症患者80例的疗效.结果 综合组与药物组在治疗第4周时PSQI评定各因子及总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4周药物组PSQI评定各因子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PSQI评定各因子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失眠症患者多具有一定的认知-行为特征,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治疗影响失眠的心理社会因素,同时结合作用迅速的安眠药物治疗失眠症,疗效稳定持久,利于撤掉安眠药物,是临床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娟;蒋晓江;姚国恩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本院目前烧伤患者泌尿系医院感染病原体的构成,以及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本院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769例烧伤住院患者中发生泌尿系医院感染的67例患者尿标本的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以及临床治疗结果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烧伤患者泌尿系医院感染的病原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5.2%),大肠埃希菌多(44.9%),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7.4%)等.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分别对亚胺培南及万古霉素为敏感,临床治疗效果与培养药敏结果相同.结论 尿培养及药敏结果对临床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对感染的治疗、防止抗生素的滥用、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均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作者:张可祥;李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表现与病理改变的关系,分析超声诊断对手术指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16例经手术和病理切片证实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和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胆固醇息肉86例(74.1%),73例表现为多发病灶,平均直径6.0mm,蒂窄;乳头状腺瘤11例(9.5%),均表现为单发病灶,平均直径12.3mm;胆囊炎性息肉13例(11.2%);胆囊腺肌瘤4例(3.4%),胆囊腺癌2例(1.7%).结论 根据超声声像图上息肉数目、大小、与胆囊壁的关系等情况可初步判断其性质,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晏丽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又称血管滤泡样淋巴组织增生症、Castleman disease 等,为临床罕见的、以全身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临床上常诊断困难,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纵隔型肺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等,目前全球仅有极少量报道.本文1例,多次误诊,后经多位病理科医师会诊才确定诊断,现复习文献并报道如下.
作者:李启英;项颖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抑郁性失眠是伴发于抑郁症的躯体症状,主要特点为REM睡眠潜伏期缩短、早醒、深睡眠,及REM睡眠量减少、醒后难以再次入睡、每晚睡眠时间明显减少,失眠的严重程度通常与抑郁症严重程度有直接关系,因此治疗此种失眠不能单纯使用安眠药或行为治疗,更重要的是同时治疗抑郁症.本文通过比较几种抗抑郁药,探讨抑郁性失眠的药物治疗.
作者:张园;蒋晓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迄今为止国内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其肝纤维化尚无理想药物,虽然应用了一些西药如秋水仙碱、马洛替酯、拉米夫定、γ-干扰素等,但疗效仍未完全肯定,并存在一定不良反应,且价格昂贵,不易被患者广泛接受.
作者:万妮娅;苏尊玮;廖宗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效果与方法.方法 对近13年来收治的198例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5例(83.3%)随访2~16年.20例(10.0%)发生术后并发症,2例死亡.肝叶切除术优良者57例(89.1%),残石复发者12例(l8.8%),非肝叶切除术优良者68例(67.3%),残石复发者40例(39.6%),两者优良率及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联合术中术后纤维胆道镜应用,残石率由常规手术组的31.5%降至8.8%;复发率由常规手术组的27.3%降至11.8%.结论 术前影像学全面地了解结石的分布和胆管狭窄的部位,恰当的肝部分切除,术中、术后应用胆道镜取石,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残石率和结石复发率,值得推广.
作者:冯虎翼;孙科;刘作金;涂兵;李生伟;龚建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1 临床问题失眠指尽管有充分的睡眠条件和环境,但患者仍难以做到以下几点:入睡、保持连续睡眠、维持足够的睡眠时间或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从而导致白天身体机能下降(难以保持睡眠是指在入睡后于应该醒来之前清醒).大多数研究采用入睡时间超过30min或睡眠效率(睡眠时间与躺在床上时间的比值)低于85%这一失眠的人为定义.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患者对睡眠时间长短及睡眠质量好坏的主观判断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一过性失眠不超过1周,而短期失眠则持续1~4周.
作者:蒋晓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失眠(insomnia)是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性疾病,是多种躯体、精神和行为疾病所具有的常见临床症状.多种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西方国家约35.2%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失眠,我国失眠率也高达10%~20%[1].从失眠治疗的现状来看,由于催眠剂有发生过量应用、习惯性、耐药性、成瘾性和戒断症状的危险性[2],使非药物治疗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本科对失眠患者的治疗采取药物与物理相结合的综合性治疗手段,收到良好效果,在1年的实践过程中,作者发现失眠患者的物理治疗及出院后的管理对维持疗效更重要,即于2007年3月成立了失眠物理治疗中心,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钟代曲;蒋晓江;曹婷;陶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腺苷为一内源性神经调质,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传递及神经元兴奋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证实,腺苷在学习记忆功能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参与了对海马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及长时程抑制(long-term depression,LTD)等关键环节的调控作用.
作者:李玮;索丽丽;蒋晓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在儿童哮喘辅助治疗中的作用,以及用药疗程的长短.方法 将48例确诊为轻、中度哮喘的患儿按2∶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16例,治疗组在吸入舒利迭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口服,足量用药3个月,再逐渐减量3个月,停药后随诊6个月.观察哮喘临床控制、复发情况及肺功能变化.结果 临床控制率、肺功能改善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儿童哮喘有效,随着疗程的增加,疗效越来越明显,复发率也越来越低.
作者:余冰;杨义琼;尹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不同持续时间快速眼动相(REM)睡眠剥夺对大鼠额叶皮质内5-羟色胺(5-TH)的含量及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法建立大鼠REM睡眠剥夺模型,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大鼠额叶皮质内5-TH的含量,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睡眠剥夺前后的学习记忆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随着REM睡眠剥夺的延长,大鼠额叶皮质内5-TH的含量增加,同时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较前下降.结论 REM睡眠剥夺导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可能与额叶皮质内5-TH含量增加有关.
作者:李训军;严家川;潘峰;蒋晓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异丙酚麻醉诱导睡眠治疗药物依赖性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科收治的30例药物依赖性慢性失眠症患者,在患者自愿并征得其书面同意后给予麻醉诱导睡眠治疗.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经异丙酚麻醉诱导睡眠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提示: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及日间功能等睡眠指标上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多导睡眠图(PSG)结果表明:治疗后患者睡眠进程中的睡眠潜伏期缩短(P<0.05),总睡眠时间有所延长(P<0.05),而觉醒次数明显减少(P<0.01),相应的觉醒时间也明显减少(P<0.01);睡眠结构中的S1期睡眠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S3期、S4期及REM期睡眠则明显增加(P<0.05),而S2期睡眠却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异丙酚麻醉诱导睡眠是短期内纠正慢性失眠患者睡眠债务行之有效的方法,为药物依赖性慢性失眠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选择.
作者:李训军;蒋晓江;严家川;姚国恩;张远凤;陶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盐酸小檗碱(BBR)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血脂紊乱的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7例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血脂紊乱患者服用盐酸小檗碱0.5g/次,3次/天,疗程8周,治疗前后测定肝肾功能、血糖及血脂水平等指标.结果 BBR治疗后,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不显著.血清ALT、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而AST、TBiL及肾功Cr、BUN无明显改变.观察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BBR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血脂紊乱疗效确切安全,且具有降酶、降糖作用.
作者:白梅;任孟军;刘忠和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