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诊断的临床分析

晏丽

关键词:超声, 胆囊息肉样病变, 病理
摘要: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表现与病理改变的关系,分析超声诊断对手术指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16例经手术和病理切片证实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和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胆固醇息肉86例(74.1%),73例表现为多发病灶,平均直径6.0mm,蒂窄;乳头状腺瘤11例(9.5%),均表现为单发病灶,平均直径12.3mm;胆囊炎性息肉13例(11.2%);胆囊腺肌瘤4例(3.4%),胆囊腺癌2例(1.7%).结论 根据超声声像图上息肉数目、大小、与胆囊壁的关系等情况可初步判断其性质,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7例结肠癌误诊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结肠癌误诊原因及急诊手术的方法.方法 回顾1993年1月至2008年10月本科收治的278例结肠癌中误诊的27例资料.结果 误诊的原因主要包括病史询问不仔细、体格检查不全面,经急诊手术的27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结论 对腹部隐痛、阑尾炎体征不典型和结肠梗阻患者,应充分考虑结肠癌的可能性,确定急诊手术方案时应采取探查切口.

    作者:方世鸿;曾富明;张斌;陈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炎症与睡眠剥夺

    睡眠剥夺是指机体因环境需要而部分或全部丧失正常睡眠量的状态,在工业化国家中有10%以上的患者反复受到这种疾病的折磨,在老年人和患有慢性躯体疾病的患者中常见,对人体免疫力、内分泌等均有严重影响[1].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睡眠与炎症的研究现状,阐述炎症与睡眠之间的关系,分析炎性细胞因子在睡眠剥夺中的作用.

    作者:张涛;蒋晓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对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舒适护理对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临床观察,促进脑卒中患者身心全面康复.方法 对98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实施相应的舒适护理,2周后对患者睡眠情况再次进行评估比较.结果 实施舒适护理后脑卒中失眠患者睡眠情况与实施前比较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舒适护理对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睡眠质量有很大作用,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强化了护理质量.

    作者:钱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6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符合条件的64例患者,随机分成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组和传统子宫切除术组,观察两组手术各项指标及手术对卵巢功能、性生活及大小便等情况的影响.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腰腹痛、泌尿系症状体征少,术后病率低,并发症少.术后性生活不受影响,手术前后性激素含量无明显变化,更年期综合征发生率低,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 保留子宫动脉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影响小,有利于提高妇女生活质量.#

    作者:周光远;郭孝琴;牟华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腺苷A2A受体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

    腺苷为一内源性神经调质,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传递及神经元兴奋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证实,腺苷在学习记忆功能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参与了对海马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及长时程抑制(long-term depression,LTD)等关键环节的调控作用.

    作者:李玮;索丽丽;蒋晓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慢性失眠的研究进展

    在现代化生活所带来的社会节奏日益加快和竞争明显加剧的今天,失眠正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根据2002年全球失眠调查结果显示,有45.4%的中国人在过去1年内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1].

    作者:李雁鹏;赵忠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及其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多重治疗方法对原发性胆汁反流胃炎(BRG)的临床疗效,并对胆汁反流性胃炎进行病理分析.方法 120例随机分为两组,铝碳酸镁、胃复春组(治疗组)和莫沙必利组(对照组).结果 从临床症状和胃镜检查来看,铝碳酸镁组的疗效高于莫沙必利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铝碳酸镁、胃复春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较高的疗效,可作为治疗和维持疗效的首选药,临床病理分析研究表明,BRG与胃黏膜肠化生、萎缩、异型增生有关.

    作者:王志宁;袁晓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帕金森患者睡眠障碍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评价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质量,探讨PD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arkinson disease sleep scale,PDSS)、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分别对30例早中期PD患者(Hoehn-Yahr分期Ⅰ~Ⅱ,PD1组)、19例中晚期PD患者(Hoehn-Yahr分期Ⅲ~Ⅴ,PD2组)和34例年龄、性别相匹配对照者的睡眠状况及临床特点进行评估.结果 PDSS总评分,PD1组(116.00±16.97)和PD2组(96.84±21.08)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131.73±11.0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D1组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类型有入睡困难(36.67%)、睡眠维持困难(33.33%)、夜尿症(33.33%)、睡眠中烦躁(16.67%)、肢体痉挛性疼痛(13.33%).PD2组除睡眠维持困难(57.89%)、烦躁(57.89%)、入睡困难(52.63%)、夜尿症(52.63%)、恶梦(42.11%)外,震颤(31.58%)、早醒(31.58%)、幻觉(26.31%)及日间过度思睡(47.37%)等症状均较突出.结论 PD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睡眠障碍,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夜尿症、睡眠行为障碍及白天过度嗜睡,中晚期患者临床症状更为明显.

    作者:周红杰;蒋晓江;李玮;郭咏萍;张远凤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HBV特异性CTL在病毒清除和肝脏损伤中的作用

    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病毒清除依赖于机体针对病毒的特异性T细胞应答 [1-2].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识别MHC-Ⅰ类分子与细胞内合成的病毒蛋白肽复合物,抗原递呈细胞是HBV感染细胞或被病毒感染后凋亡的细胞.

    作者:王沂芹;吴玉章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腹膜后巨大畸胎瘤术中致骶静脉丛大出血1例报道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2岁,因发现腹部包块30年,于2008年3月2日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曾行剖宫产手术.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清,呼吸平稳,表情自如,身材瘦小,心肺无异常.腹部隆起,下腹可见手术疤痕,腹肌软,可触及一30.0cm×30.0cm大小的包块,表面光滑,无活动性,边界清楚,叩诊实音,未闻及肠鸣音,双下肢无水肿.彩超:腹腔实质包块.CT:胆囊炎、胆囊结石、脾脏增大.腹部盆腔占位性病变(畸胎瘤可能).血常规:WBC3.8×109/L,RBC3.19×1012/L,Hb82g/L,PLT74g/L,术前其他常规检查均正常.

    作者:杨芹;任大斌;曹文富;夏宏;周志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诊断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表现与病理改变的关系,分析超声诊断对手术指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16例经手术和病理切片证实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和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胆固醇息肉86例(74.1%),73例表现为多发病灶,平均直径6.0mm,蒂窄;乳头状腺瘤11例(9.5%),均表现为单发病灶,平均直径12.3mm;胆囊炎性息肉13例(11.2%);胆囊腺肌瘤4例(3.4%),胆囊腺癌2例(1.7%).结论 根据超声声像图上息肉数目、大小、与胆囊壁的关系等情况可初步判断其性质,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晏丽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59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的疗效.方法 59例秋冬季腹泻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7例,分别给予喜炎平注射液和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及平均止泻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有效.

    作者:吴兆海;王世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慢性中耳乳突炎的X线平片与CT诊断

    目的 探讨慢性中耳乳突炎的X线平片与CT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手术证实30例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术前进行X线平片与CT扫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胆脂瘤9例,表现为中耳腔、上鼓室以及鼓窦内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鼓室、鼓窦壁骨质硬化和破坏,听小骨破坏、移位、消失.肉芽肿型12例,表现鼓室、鼓窦内片状、条状软组织密度影,听小骨破坏不明显.单纯型9例,表现为乳突气房模糊.结论 传统X线检查次于CT,CT是慢性中耳乳突炎较为可靠的诊断手段.

    作者:陈春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56例低钾血症并多型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的补钾措施对临床纠正低钾血症合并多型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 总结本院近年诊治的低钾血症伴多型性室性心动过速56例,其中19例患者予以常规补钾为A组(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为稀释液,以3‰浓度常规静脉输注氯化钾);15例予以强化补钾为B组(5%甘露醇溶液稀释钾盐静脉补钾);22例予以深静脉微量泵入补钾为C组.通过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及心电图表现对3组的补钾效果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常规补钾组,8例于2~4h内病情缓解,扭转型室速发作控制,缓解率42.1%;强化补钾组15例全部达到临床缓解,缓解率100%,11例经常规补钾治疗无明显好转的病例经强化补钾后2~4h也达到临床缓解,1例进展为室颤,缓解率90.9%;深静脉微量泵入补钾22例,所有患者经1~2h症状均缓解,缓解率100%.结论 强化补钾及深静脉微量泵入补钾的疗效及患者症状缓解的速度均优于常规补钾,这可能与静脉补钾的速度及钾浓度有关,因此认为通过深静脉或强化补钾以提高静脉补钾的速度及浓度,有利于更快的纠正低钾血症,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作者:朱耀辉;邬启琼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REM睡眠剥夺对大鼠额叶皮质5-TH的含量及学习记忆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持续时间快速眼动相(REM)睡眠剥夺对大鼠额叶皮质内5-羟色胺(5-TH)的含量及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法建立大鼠REM睡眠剥夺模型,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大鼠额叶皮质内5-TH的含量,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睡眠剥夺前后的学习记忆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随着REM睡眠剥夺的延长,大鼠额叶皮质内5-TH的含量增加,同时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较前下降.结论 REM睡眠剥夺导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可能与额叶皮质内5-TH含量增加有关.

    作者:李训军;严家川;潘峰;蒋晓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64层螺旋CTA在De BekeyⅢ型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诊断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 angiography,CTA)对De Be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3例疑诊De Be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和8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患者利用智能追踪技术进行快速容积增强扫描,将薄层重建数据输入工作站应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分析.结果 43例主动脉夹层均为De BekeyⅢ型,Ⅲa型12例,Ⅲb型31例,全部显示真腔、假腔、内膜片,69支分支动脉受累,显示破口位置并测量破口大小111处;8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复查均能准确评估手术效果.结论 64层螺旋CTA其高速、安全、无创的容积智能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De Be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术前评估和术后复查有着独特的优越性和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此类疾病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唐艳隆;罗天友;吕发金;李咏梅;彭娟;张志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建国以来我国中医药总政策初探

    中医药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我国坚持发展中医药,制定出台了多项重要政策,尤其是近年来更加重视和扶持中医药的发展.本文对建国以来我国中医药政策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探讨中医药总政策是否存在及其内涵,为中医药工作提供政策依据.

    作者:唐丽灵;朱锡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50例重度颅脑损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探讨

    目的 探讨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50例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实施减压术.结果 根据GCS 评分判定疗效.50 例中良好11例,中残10例,重残12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12例;术后并发对侧硬膜下、硬膜外血肿或同侧脑内血肿行两次手术者6例,脑膨出8例,皮瓣切口脑脊液漏3例.结论 实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能基本清除幕上颅内血肿和坏死脑组织,充分减压,提高抢救成活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

    作者:董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小檗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血脂紊乱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小檗碱(BBR)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血脂紊乱的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7例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血脂紊乱患者服用盐酸小檗碱0.5g/次,3次/天,疗程8周,治疗前后测定肝肾功能、血糖及血脂水平等指标.结果 BBR治疗后,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不显著.血清ALT、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而AST、TBiL及肾功Cr、BUN无明显改变.观察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BBR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血脂紊乱疗效确切安全,且具有降酶、降糖作用.

    作者:白梅;任孟军;刘忠和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高频电波刀(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155例患者采用LEEP宫颈锥切,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术前宫颈活检与术后病理结果,随访疗效和宫颈塑形情况.结果 LEEP术治疗宫颈内瘤变平均时间6.8min,出血量9.6mL,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CINⅠ、 CINⅡ、 CINⅢ与LEEP术后标本的病理诊断CINⅠ、CINⅡ、CINⅢ呈正相关关系,rs=0.785(P<0.01),治愈率为98.6%(149/151),151例中宫颈塑形满意134例(88.7%).结论 LEEP是诊断和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何素芬;金绍辉;唐良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