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肌梗塞患者的社区护理体会

胡美萱

关键词:心肌梗塞患者, 社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病变, 缺血性坏死, 急性缺血, 基础, 管腔堵塞, 死亡率, 血栓, 血流, 血管, 内科, 急症, 发病, 持久, 病情
摘要: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心肌梗死的原因,多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在此基础上形成血栓,造成血管管腔堵塞所致.该病发病急,变化快,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是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静脉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与防治措施

    输液反应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现象.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临床越来越多采用静脉给药的方式,以求达到更快、更好地治疗疾病的目的,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输液反应也因此而出现.输液反应主要包括热原反应、变态反应及其他等几种类型.本文就引起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及相关防治措施进行总结归纳.

    作者:杨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自理学说指导系统性红斑狼疮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自理学说在SLE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收治的12例研究对象均为慢性SLE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4期,9例选择生物固定型假体,3例采用骨水泥固定型假体.结果 12例患者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22d,均痊愈出院.结论 自理理论用于指导SLE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过程,能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丽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激光与射频治疗宫颈糜烂效果比较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约50%的已婚妇女经历此病,宫颈糜烂在慢性宫颈炎中常见,其发病机制与分泌、感染、创伤等有关.有关资料表明[1],宫颈糜烂妇女患宫颈癌的发生率较无宫颈糜烂者高7~10倍,目前,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办法众多,但疗效不一.现对CO2激光治疗118例宫颈糜烂,射频治疗123例宫颈糜烂进行回顾性分析,初步探讨这两种治疗办法治愈效果的差异.

    作者:王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手术病人术前心理活动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手术病人术前心理活动及护理对策,从而达到减轻病人焦虑、恐惧心理,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方法 将120例清醒状态下的手术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常规操作,干预组加以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焦虑值及生理指标变化.结果 干预组恐惧、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手术病人的心理活动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是值得临床推广的.

    作者:郑冬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护患沟通——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生活的不断提高,患者及家属的价值观、健康意识及维权意识越来越强,护患矛盾日趋突出,严重影响广大医护人员及医院的形象,阻碍医学进一步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医护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沟通能力和亲和力,从而减少矛盾,提高患者的治疗和生存率.基于与护患家属沟通的重要性,在我们临床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梁倩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不同膀胱冲洗液对预防留置导尿患者泌尿道感染的研究现状

    留置导尿是临床上常用的基本诊疗技术可造成尿道、膀胱粘膜损伤,为细菌侵入创造了条件,增加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机会.为了降低UTI的发生率,目前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改进尿管结构以及进行膀胱冲洗.现将留置导尿患者泌尿道感染的原因及不同膀胱冲洗液对预防留置导尿患者泌尿道感染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何菁;龚丝语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门诊静脉输液风险人员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进展

    门诊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病情和医院的声誉[1].其中门诊静脉输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而门诊输液具有环节多、工作量大、治疗时间不集中、患者年龄跨度大、病情复杂多变等特点[3],因此给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何红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乳腺癌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乳癌是女性为常见的恶性疾患,手术治疗是主要方法.但乳癌根治术切除范围较大,造成术后病人的胸部明显畸形,患侧上肢功能障碍,心理上承受体形改变的重大压力,病人往往出现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特别是晚期病人,常悲观失望而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宋希荣;刘敬波;丁秀欣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胫腓骨骨折的闭合交锁髓内针固定治疗分析

    探讨采用闭合交锁髓内针固定治疗方法对胫腓骨骨折的疗效.通过对临床资料的整理分析,加之以悉心观察手术前后患者情况,归纳出闭合交锁髓内针这一治疗方法对胫腓骨骨折的疗效及成功率.通过实施闭合交锁髓内针这一治疗方法,案例56例,术后基本能实现解剖复位,未出现断端成角及分离现象,经过长时间的随访调查,临床满意率达到90%以上,术后并发症少,疗效较为满意.

    作者:杭明坤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妇产科急腹症45例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治疗.方法 实验室检查,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结果 45例均证实为妇产科急腹症,全部治愈,无l例死亡.结论 本组病例的共同特点以及漏诊误诊原因.

    作者:聂玉敏;谭静;伍靓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浅谈微生物检验培养基的质量控制方法

    目的 探讨微生物检验培养基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通过对培养基的购置、储存、制备、性能测试、使用方面进行质量控制措施的分析.结果 与结论重视开展微生物培养基的质量控制,可提高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工作的成效.

    作者:张新秀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52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血液透析技术的成熟和提高,使尿毒症患者延长了寿命,但由于长期病痛折磨,透析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大多数患者负性心理严重,现对我院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寻找佳护理方法,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丁喜凤;邢英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分析

    椎体压缩性骨折(VCFS)引起的疼痛已成为患者、家属甚至临床医生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伴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逐年增多,其中引人注目的亚洲的年发病人数将占全球的一半[1].

    作者:张高峰;杨淑萍;王小红;韩利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肛周脓肿与解剖及生物力学

    肛周脓肿是由病因导致生物力学因素损伤齿线上区软组织,特别是直肠柱的损伤约占齿线上区肛管上皮损伤总数的90%以上.生物性致炎因子从破损的组织侵入感染后,沿肛管淋巴流向蔓延.上组经肛管粘膜与内外括约肌之间的淋巴网蔓延扩散,可形成不同部位,不同间隙的脓肿:下组经肛周皮肤与肛管皮肤部的淋巴网蔓延扩散,多在肛周和肛管皮下间隙形成脓肿,肛周脓肿与身体其它部位的脓肿不同,终形成肛瘘.

    作者:王英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孕晚期产妇入院后心理护理的应用

    妊娠、分娩对育龄妇女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其间充满期待做母亲的喜悦和兴奋,因它同时还是一次巨大、长期、连续的生理变化,使得孕期妇女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应激从而导致各种心理问题.

    作者:刘芬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医疗设备管理的几点体会

    文章通过介绍了医院医疗设备的购置、验收、日常使用、维修、报废、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效能,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使医疗设备更加安全、可靠地为临床服务.

    作者:毕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现状

    近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club foot,CCF)是儿童常见的四肢畸形之一, 表现为足马蹄、后足内翻、前足内收、高弓.其发病率在0.1~0.45%,男:女=2:l,单侧稍多于双侧,马蹄内翻可单独存在,亦可伴有其他如多指等畸形.

    作者:张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胰岛素泵治疗Ⅰ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治疗I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胰岛素泵治疗组与常规胰岛素治疗组进行治疗1个月前后对比,观察其血糖控制效果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三餐后2h血糖及凌晨3点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胰岛素泵治疗组较常规胰岛素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胰岛素泵治疗组比常规胰岛素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能更快更稳定更安全地控制血糖.

    作者:李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新生儿重度窒息后脑损伤的预防用药

    目的 观察纳洛酮和苯巴比妥连用防治新生儿重度窒息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取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后患儿6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则在生后6h联用纳洛酮和苯巴比妥,连用3~5d后与对照组行头颅CT和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比较.结果 两组在降低脑损伤的发生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早期联用纳洛酮和苯巴比妥能有效地预防新生儿重度窒息后脑损伤.

    作者:陈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3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治疗方案的选择,降低致残率.方法 对2009年6月~2010年5月我科住院的138例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溶血性疾病57例为常见病因,占41.3%;感染性疾病41例,占29.7%;其中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1例行手术治疗、Rh溶血患儿2例予换血治疗,其余患儿针对病因给予对症处理,治愈率达99.3%.仅有1例发展为胆红素脑病警告期,3个月后发现听力障碍.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是儿科的常见病,虽然大都预后良好,但也有进展成核黄疸导致死亡或严重后遗症的发生,对其病因分析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利于降低该病的致残率.

    作者:伍茂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