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TLA介导的负调共刺激信号对小鼠心脏移植受体Treg的影响

冯嘉瑜;肖亚;范明齐;黄赤兵;张艮甫;王平贤;贾维胜;方针强

关键词:人疱疹病毒侵入介导因子, 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 调节性T细胞, 心脏移植
摘要:目的 探讨人疱疹病毒侵入介导因子(HVEM)基因突变体腺病毒载体对小鼠心脏移植受体Treg(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 HVEM基因突变体腺病毒载体转染心脏移植物,行颈部异位心脏移植后观察其对受体小鼠Treg数量和功能的影响,并检测该腺病毒对供受体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IL6和TGF-β的影响.结果 HVEM突变体腺病毒载体转染心脏移植物后对移植受体Treg数量有增加,功能有增强的作用,移植物存活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该腺病毒处理供受体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后,培养上清液中IL-6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上调.结论 HVEM突变体腺病毒载体在延长小鼠心脏移植物存活同时提高受体Treg的数量,并显著上调了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提示HVEM-BTLA通路通过干预受体Treg功能是延长移植物存活的可能机制.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2例腹腔镜全膀胱切除及回肠原位膀胱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加回肠新膀胱术的优点.方法 比较12例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和12例传统的开放性全膀胱切除术的优势.结果 腹腔镜手术较传统开放手术的手术时间没有明显差别,而出血量和手术后使用止痛剂的天数却明显减少.腹腔镜手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出院时间明显早于开放手术.结论 (1)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2)体外完成新膀胱制作后直接与尿道吻合较腹腔镜下吻合具有不影响效果、时间短、并发症少和技术难度不高等优点,易于推广.

    作者:王明;苟欣;刘朝东;汤召兵;邓远忠;何卫阳;傅劲草;李杰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发作性睡病的家庭护理干预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是一种以睡眠过多及白天不可抗拒的睡眠为特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病因迄今未明,但认为与遗传有关.此类患者住院时间短,为节省住院费用,以出院后家庭护理为主.本科2007年2~8月共诊治8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定时随访等一系列干预措施,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雷志坚;梁碧芳;刘航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675例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4种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09年2月本院675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费用,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675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CISH手术时间长,LTH失血量多,住院时间和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CISH 3例、LAVH 1例.结论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安全可行,4种手术方式各有利弊.在掌握腹腔镜子宫切除术适应证的基础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术式.

    作者:张庆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35例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的方法及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行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手术的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2005年9月至2009年5月采用腹腔镜经后腹腔对35例肾脏肿瘤患者行保留肾单位的肾脏部分切除术.结果 35例手术均取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5min,平均热缺血时间25min;平均出血量240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9d;术后无需要再次手术的并发症.随访1~30个月无局部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脏部分切除术安全、有效,对小于4cm的肿瘤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尧;叶锦;吴刚;梁平;靳风烁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46例

    目的 观察使用低温等离子刀行扁桃体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及专科体征明确诊断,术前常规检查无手术禁忌证,46例患者在全身麻醉经口腔插管,采用美国杰西Coblato Ⅱ低温等离子消融手术系统行扁桃体切除术.结果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治愈率100%,无1例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 使用低温等离子刀行扁桃体切除术出血少、止血彻底可靠、手术时间短、对邻近组织损伤轻、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应用低温等离子刀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效果好.

    作者:王宏伟;郑灵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合并息肉的输尿管结石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术治疗并发息肉的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技巧.方法 采用硬性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术治疗并发息肉的输尿管结石患者89例.结石直径8~27mm.在结石周围或下方均并发息肉.结果 89例患者息肉均一次治疗成功;除3例上段结石被冲入肾盂外,其余均单次原位碎石成功.术后有轻微血尿,无低热、肾区疼痛等不适.术中发生输尿管穿孔2例,留置双J管4周后治愈.结论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术是治疗并发息肉的输尿管结石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作者:陈刚;吴小候;唐伟;尹志康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血尿酸、总胆红素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

    目的 探讨血尿酸(SUA)、总胆红素(TBIL)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分析各组血SUA、TBIL、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SUA水平为(359.70±79.83)μmol/L,较对照组(328.65±73.37)μmol/L增高,TBIL水平为(10.95±3.72)μmol/L,较对照组(14.02±5.38)μmol/L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多,TBIL数值减小,并且3个亚组之间TBI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A水平升高、TBIL水平降低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且TBIL水平可能与冠心病受累血管支数有关,提示TBIL与冠心病血管病变的范围有关.

    作者:邱清艳;秦俭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丙泊酚在人工流产中的疗效.方法 对108例早孕妇女,在常规消毒的同时,静脉注射丙泊酚,观察麻醉效果,宫颈松弛、人工流产综合征(PAAS)发生率及出血量以及苏醒情况.结果 丙泊酚应用于人工流产术,起效快、镇静效果明显.宫颈口松弛,无1例发生PAAS,不增加出血量.结论 丙泊酚静脉麻醉是人工流产术中的适宜麻醉方法之一,可达到无痛人工流产的良好效果.

    作者:陈默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3种不同方法定位穿刺腋静脉行永久起搏器电极植入术72例

    目的 评价3种不同的定位方法穿刺腋静脉置入起搏电极的安全性和实用价值.方法 腋静脉组72例,术中用造影剂、导丝定位或透视下直接穿刺腋静脉植入电极;另选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72例经锁骨下静脉植入电极的患者作对照组.结果 72例患者穿刺腋静脉均获成功,与对照组比较穿刺次数和耗时相似.用造影剂定位穿刺容易成功,其次为用导丝定位穿刺,直接在透视下解剖定位的穿刺次数和耗时稍高于前2种方法.结论 造影剂和导丝定位下穿刺腋静脉成功率高,耗时短,但费用高、烦琐、增加患者痛苦.在透视下以骨性标志定位直接穿刺腋静脉方法安全、简便,成功率高,随着经验的增加可取代造影剂、导丝定位和锁骨下静脉穿刺,以避免锁骨下静脉穿刺的缺点和并发症,可作为常规方法.

    作者:谭建聪;廖华;席瑞霞;李叶青;林阳;刘为民;宋小菊;罗秋林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哮喘患者使用吸入激素的依从性调查及对策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未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ICS)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 随访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门诊、住院的哮喘患者共138例,详细询问并记录患者使用ICS的情况及未使用原因,并予以哮喘健康知识教育.结果 哮喘患者ICS使用率较低,仅为13%(18/138).其未持续使用ICS的主要因素有:担心激素不良反应(82例,占68.3%);病重时或发作时才用(66例,占55%);使用有效,认为病情已控制或痊愈(62例,占51.6%),且还因患者年龄及文化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45岁以上及文化程度较低者依从性较高.结论 为提高患者使用ICS的依从性,应加强患者对哮喘和ICS作用的认识,提供有效而具个性化的ICS使用方案.

    作者:陈贵华;李代先;周丽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结核分支杆菌基因分型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由于耐药菌株蔓延、HIV感染、流动人口骤增,全球结核病疫情雪上加霜,2005年新发感染结核患者900万,死亡160万[1].中国的结核病例数和死亡率已经位居各种感染性疾病之首.由于传统流行病学方法不能很好地揭示其传播规律,多种基因分型技术用于结核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的疫情监测、传染源追踪、传播途经查证、复发菌株鉴定、实验室交叉污染的检测等研究中.目前使用为广泛的是IS6110-RFLP、Spoligotyping和VNTR技术.

    作者:陈志;郑幸福;陈佳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CT血流灌注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用CT灌注成像(CTP)观察活体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病理生理的改变成为可能,而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更使得CTP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已经被应用于脑、肺、肝脏、胰腺及肾脏等器官疾病的研究和临床诊治当中.本文就当前CTP在脑血管病、脑肿瘤和脑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柴伟娜;孙晓川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RNA干扰技术在卵巢癌研究中的进展

    恶性肿瘤是一种基因组疾病,其特征是原癌基因的启动、抑癌基因的失活、凋亡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及部分自分泌生长因子和受体的过量表达.随着肿瘤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使治疗从手术、化疗以及放疗逐渐扩大到分子水平的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利用生物或非生物的方法,将特定基因封闭抑制或启动来达到治疗目的.目前,RNA干扰技术(RNA interference,RNAi)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开拓性的进展,并有望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本文对RNAi的作用机制、特征及其在卵巢癌治疗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罗茜;吴永忠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妊娠晚期心衰产妇急诊剖宫产的麻醉处理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产妇剖宫产的麻醉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6例妊娠晚期合并心衰围术期处理的临床资料、围术期处理和佳麻醉方法.结果 16例妊娠合并心衰剖宫产患者胎儿取出10min后心率、血压等生命参数较术前明显改善,产妇安全度过围术期,并痊愈出院,新生儿18例(包括2例双胎)全部存活.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完善的监测手段、合理补液、选用局部麻醉联合全身麻醉,是保证妊娠晚期心衰剖宫产术母婴平安的有效麻醉方法.

    作者:余云明;朱宁池;李霞;邓清华;周文;秦俊;黄明成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无症状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3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肾上腺来源的无症状嗜铬细胞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肾上腺来源的无症状性嗜铬细胞瘤23例,讨论其诊断、术前准备、手术方式与围手术期注意要点.结果 18例顺利切除肿瘤,其中腹腔镜切除11例,开放手术切除7例,术中出现血压升高14例.5例诊断腹膜后包块于本院外科治疗,其中4例术中血压控制后行开放肾上腺切除术,1例血压升高到240mm Hg/160mm Hg无法控制,面色苍白,立即中止手术,关腹后扩容降压治疗4d、再次开放手术治疗切除肿瘤.切除肿瘤大12.0cm×8.5cm×6.5cm,小1.1cm×0.7cm×0.5cm.结论 对无症状性嗜铬细胞瘤,尤其肿瘤较小的更应引起重视,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和患者顺利恢复的关键.

    作者:何云锋;吴小候;唐伟;陈在贤;王德林;尹志康;蒲军;陈刚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他克莫司软膏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面部激素依赖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对照组外用丁苯羟酸乳膏,疗程4周,疗程结束后对比观察患者面部皮炎皮损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轻,患者可耐受,对照组不良反应较重,2例患者因无法耐受而中止治疗.结论 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安全且效果良好 .

    作者:黎斌;刁庆春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结石残留的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结石残留的原因,以减少结石残留,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4年1月至2009年4月所有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资料,以出院时的影像资料为依据,对有结石残留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在所有行微创经皮肾镜的432例手术中,共有52例患者出院时存在结石残留,其中24例与结石过于复杂有关,11例患者要求出院后体外碎石而未行2次经皮肾镜,3例患者与碎石过程中结石散落有关,4例患者与开展该项技术早期技术操作不熟练和经验不足有关,此外引起结石残留的原因还有肾脏解剖结构异常(2例)、患者不能耐受2次经皮肾镜(2例)、因出血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2例)、肾周巨大血肿(2例)、2次经皮肾镜不能另外建立通道(1例)、2次经皮肾镜仍出血(1例).结论 引起结石残留的原因主要与结石的复杂性、结石散落、出血及操作者经验有关.

    作者:王洛夫;葛成国;万江华;兰卫华;张尧;孙中义;靳风烁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按压前臂中上部减轻患者皮内试验疼痛的初步研究

    临床上做皮内试验一般多取前臂掌侧下1/3段,这是因为该处皮肤较薄,肤色浅,不仅易于注射,且局部反应容易辨认.但由于此处具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故对药物刺激引起的疼痛特别敏感,甚至产生撕裂样疼痛并造成局部红肿而影响对结果的判断[1].因为疼痛难忍,很多患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焦虑和恐惧感,往往害怕做皮内试验.为减轻患者的疼痛与恐惧等不适,探索减轻皮试疼痛的方法是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本研究小组通过反复琢磨和临床试验观察,总结出一种简单易行的减轻皮试疼痛的方法,并对400例患者进行实验和疼痛评估,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玉梅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多吉美治疗6例晚期转移性肾癌的初步疗效观察

    目的 初步评价多吉美(sorafenib)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2008年2月至2009年5月本院6例晚期转移性肾癌患者连续口服多吉美400mg,2次/天,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4例患者肿瘤转移灶体积均明显缩小(PR),1例肺转移灶完全消失(CR),1例髂骨转移灶缩小3个月后开始稍增大,但未大于或等于20%或出现新病灶(SD).结论 多吉美能有效地抑制转移性肾癌生长,显著延缓其进展,延长晚期转移性肾癌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王德林;吴小候;蒲军;何云峰;唐伟;陈在贤;李曾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小切口小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32例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侧卧位、小切口、小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232例患者,进行侧卧位、小切口、小开窗手术治疗,并按照改良MacNab 法对所有纳入病例进行术后疗效评价,随访6个月至3年.结果 显效:94例(40.5%),有效127例(54.7%),总有效率为95.3%;208例患者得到随访,腰腿及下肢疼痛复发24例(11.5%).结论 侧卧位、小切口、小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远期疗效较好.

    作者:徐立新;王义亮;杨芳 刊期: 2009年第17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