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盛玉
目的 了解近5年来汕头地区浅部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情况,获取流行病学的资料.方法 对2004年7月至2009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有典型临床表现且真菌镜检阳性的患者进行了致病真菌的分离培养和菌种鉴定.结果 共分离出浅部致病真菌2169株,皮肤癣菌共1289株,其中红色毛癣菌732株(33.75%),须癣毛癣菌485株(22.36%),犬小孢子菌66株(3.04%),申克氏孢子丝菌2株 (0.09% ),石膏样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各2株(0.09%);念珠菌和酵母样菌845株,其中糠秕马拉色菌467株(21.53%),念珠菌属378株(17.43%);曲霉属35株(1.61%).结论 在汕头地区,红色毛癣菌仍占优势.但糠秕马拉色菌和念珠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说明本地区浅部真菌病及病原菌的分布大体符合国内流行趋势,但也具备自身的特点.
作者:陈汉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64排CT重建技术对先天性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外科手术证实的4例先天性肺隔离症患儿的64排CT增强扫描及后重建技术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例经外科手术证实均为肺内型先天性肺隔离症,其中3例位于左下叶后基底段、1例位于右下叶后基底段,均位于下叶内后方脊柱旁沟内,呈边界清晰多囊腔样占位表现,MPR、MIP、VRT等重建技术能明确显示先天性肺隔离症的异常体动脉供血、引流静脉及隔离肺内的丰富血管网,并可通过调整窗宽、窗位显示隔离肺全貌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 64排CT重建技术对先天性肺隔离症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VRT重建图像能够立体、逼真、直观显示先天性肺隔离症的异常体动脉供血、引流静脉及隔离肺内的丰富血管网.
作者:陈伟良;时胜利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对临床常见病原菌进行耐药监测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9 年我院临床分离的病原菌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年共分离病原菌1044 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3.22%,革兰阴性菌86.78%,菌株检出率由高至低前10 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0.50%,肺炎克雷伯菌18.20%,大肠埃希菌17.34%,阴沟肠杆菌8.62%,金黄色葡萄球菌8.53%,产酸克雷伯菌4.41%,鲍曼不动杆菌4.21%,阪崎肠杆菌1.63%,奇异变形杆菌1.25%,屎肠球菌1.15%.结论 近年来临床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都已发生了较明显的改变,临床应重视病原菌的检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高疗效,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李寅雁;杜彦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瘢痕疙瘩是一种难治性皮肤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方法有手术、局部注射、放射线照射、CO2激光、加压等,但单一方法治疗复发率高.本文对国内外多种方法联合应用治疗瘢痕疙瘩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瘢痕疙瘩提供思路.
作者:刘玉磊;张晓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老年与青年冠心病的不同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和56例青年冠心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青年冠心病患者中高血压、糖尿病和酗酒患者比例高于老年冠心病患者.青年冠心病患者双支及以上病变比例高于老年冠心病患者(P<0.01).结论 加强对青年人群的健康行为指导和干预对预防青年和老年冠心病发生均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韩基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房室早搏在中医学上与心悸和胸痹有关.而在西医学上,则早搏是一种提早的异位心搏,也叫期前收缩或期外收缩,过早搏动简称早搏,系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心房、心室、房室结区)提前发出激动所致,也称期前(期外)收缩.早搏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在儿童中甚为少见,而在老年人中则较为多见.
作者:郑茜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对治疗胆石症、胆囊炎、胆囊息肉的护理体会.方法 5a 1000 余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患者的认真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认真实施和评价.结果 腹腔镜手术患者也有一些不适,但与开腹手术比较却轻微得多.结论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护理工作的重点由大量的临床护理转向健康宣教、人性化护理.
作者:徐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导致小儿血液灌流治疗过程中的急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探讨如何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对30例进行血液灌流治疗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急性并发症、护理问题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80%患儿出现相关并发症,不同体重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体重≤10kg组的发生率明显过于其余两组.结论 患儿体重越轻进行血液灌流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就越高,早发现、早处理是预防的关键.
作者:高雪芬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功能性内镜鼻窦治疗对我院72例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进行治疗,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3年,治愈70例,2例复发,经二次手术治愈.结论 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是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主要治疗方法,其具有创伤小、治愈率高的特点,术后鼻内镜定期复查及术腔清理可使手术更加完善.
作者:张颖绯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神经外科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神经外科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 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要注意感染的预防、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及换管与拔管的护理、出院指导.结论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在神经外科昏迷患者的护理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做好气管切开护理可以为患者减少痛苦和住院时间.
作者:沈文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X线CT检查在目前医学诊疗活动中应用极为广泛,合理应用X线CT检查能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准确有效的依据及指导;滥用X线CT检查不仅是社会医疗资源的浪费,更会对人民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根据目前部分临床医生及患者对X线CT检查的认识问题,及近年来CT检查阳性率的变化情况,我们对我院2005年至2008年4年间头部外伤后CT检查人数的比例变化情况及头伤CT检出阳性率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医学高校附属医院的临床青年教师既在临床科室上班,又肩负着高校学生的教学,包括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临床见习及毕业实习等教学环节.高等医学院校的理论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理论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医学生将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医学合格人才的培养.本文从青年教师的培养、听课(本人及督导)、集体备课、试讲、理论课大赛、网上评教、导师制等方面,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与措施.
作者:邓红星;陈宜高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在LEEP术前利用肾上腺素和利多卡因行宫颈注射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法,175例对照组患者行LEEP术前不使用肾上腺素和利多卡因注射液行宫颈注射;175例试验组患者行LEEP术前使用肾上腺素和利多卡因注射液行宫颈注射.结果 试验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减轻疼痛效果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χ2=5.32,P<0.05).结论 在LEEP术前应用肾上腺素和利多卡因行宫颈注射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及疼痛.
作者:邢煜;孙晓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为观察舒血宁辅助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我们对42例冠心病患者应用舒血宁治疗,同期应用冠心舒合丸治疗3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结果表明,舒血宁组疗效优于舒合丸组.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艳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青年男性原发性腹膜炎病因、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青年男性原发性腹膜炎诊治情况.结果 25例青年男性原发性腹膜炎患者发病前均有大量饮酒或过度劳累史,临床症状不典型.20例﹙80%﹚经非手术治疗治愈,5例﹙20%﹚行手术治愈,无一例死亡.结论 青年男性原发性腹膜炎多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病,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不易与继发性腹膜炎鉴别.明确诊断后多数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均能治愈,少数重症患者需手术治疗.
作者:张遂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脑卒中(Stoke),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好发于中老年人,是威胁人类生命和致死的严重疾病之一.
作者:谭晶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例接受介入治疗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介入治疗成功率100%,回访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恢复良好.结论 术前对患者疼痛的观察及有效止痛;控制血压、降低心率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及并发症的积极预防与观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恒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在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肾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6~2010年6月本院确认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患者口服厄贝沙坦分散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记录血压、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所测的心功能.结果 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高达98%.结论 厄贝沙坦分散片具有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等功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权明;谭菁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总结分析护理专业双语教学实践过程的做法及经验,并对加强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提出建议:建立全面的教学辅助系统;注重与平行课程的衔接与渗透;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改革教师考核制度,支持双语课程建设.
作者:王晶晶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自2009年7月~2010年7月以来,本院共收治自发性气胸患者52例,其中以持续胸腔闭式引流等治疗2周以上肺仍未复张的难治性气胸合并糖尿病患者5例.本文对本科收住的5例难治性气胸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邱亚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