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难治性气胸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邱亚萍

关键词:难治性气胸, 合并糖尿病, 病人, 糖尿病患者, 胸腔闭式引流, 气胸患者, 自发性, 护理报, 治疗, 本科
摘要:自2009年7月~2010年7月以来,本院共收治自发性气胸患者52例,其中以持续胸腔闭式引流等治疗2周以上肺仍未复张的难治性气胸合并糖尿病患者5例.本文对本科收住的5例难治性气胸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报告如下.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前列腺切除术后的护理配合体会

    目的 探讨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 通过术后持续心电图监护、血氧饱和度及生命体征监测,有效膀胱冲洗,术后镇痛和导尿管气囊早期减压,以及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平稳度过围手术期.结果 全组30例患者,平均住院13天,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通过加强监护和综合护理,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前列腺切除术后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痛苦.

    作者:杜秀玲;王作香;梁振亚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60例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继发性结石病变者,采用胆囊切除后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治疗.结果 58例结石经胆囊管取出,2例胆总管结石被推入十二指肠.全组病例均未置管,术后恢复顺利,术后随访半年无残余结石.结论 经胆囊管探查取石避免了常规的胆总管切开T形管引流,尤其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的应用,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留置管的痛苦与不便,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及术后常规住院日缩短等优点,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俊卓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新生儿重度窒息后脑损伤的预防用药

    目的 观察纳洛酮和苯巴比妥连用防治新生儿重度窒息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取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后患儿6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则在生后6h联用纳洛酮和苯巴比妥,连用3~5d后与对照组行头颅CT和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比较.结果 两组在降低脑损伤的发生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早期联用纳洛酮和苯巴比妥能有效地预防新生儿重度窒息后脑损伤.

    作者:陈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浅谈催产素的正确使用

    妊娠晚期由于孕妇或胎儿的原因,需要尽早终止妊娠,常常采用催、引产,方法很多,其中催产素则是产科医生经常选用的药物.使用催产素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首先应该明确催产素的使用范围;②有下列情况者应禁用或停用催产素引、催产;③掌握使用催产素的方法并严格控制用量.

    作者:卓仁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血样放置时间不同对血凝四项检测的影响

    按照我国卫生部制订的<我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规定,凝血因子血样收集与操作间隔时间应为室温2h,2~8℃ 4h,-20℃ 2周,-70℃ 6个月,但根据临床经验,这些条件在很多情况下难以满足,因此有必要对血凝四项试剂检测贮存室温下0h,4h,6h,12h的血凝因子血样结果进行研究,以达到初步了解室温保存血凝因子血样对血凝四项检测结果是否有影响的目的.

    作者:王景芬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2例腹痛误诊误治分析及剖析

    在农村来说,绝大多数病人是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到医院门诊,尤其是腹痛常见病、多发病.按中医理论来说不通则痛理论,现在通过2例下腹疼痛的诊疗及转归过程来探讨疾病误诊误治.为了减少误诊误治发生,提高基层医生诊疗水平或思维,反对违背医德良心(包括:依据患者是否带来经济利益等来判断).疾病重在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预防为主,加强慢性病管理.

    作者:刘希娟;朱丽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不同途径采血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在院病人,患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同时采集,测定血常规的结果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所得数据,对比分析静脉血和末梢血测得的血常规的差异.结果 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结果显示,两组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色素(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H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等8个参数结果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不大,但采用静脉血检验有时更明显.

    作者:高瑶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汕头地区浅部真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近5年来汕头地区浅部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情况,获取流行病学的资料.方法 对2004年7月至2009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有典型临床表现且真菌镜检阳性的患者进行了致病真菌的分离培养和菌种鉴定.结果 共分离出浅部致病真菌2169株,皮肤癣菌共1289株,其中红色毛癣菌732株(33.75%),须癣毛癣菌485株(22.36%),犬小孢子菌66株(3.04%),申克氏孢子丝菌2株 (0.09% ),石膏样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各2株(0.09%);念珠菌和酵母样菌845株,其中糠秕马拉色菌467株(21.53%),念珠菌属378株(17.43%);曲霉属35株(1.61%).结论 在汕头地区,红色毛癣菌仍占优势.但糠秕马拉色菌和念珠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说明本地区浅部真菌病及病原菌的分布大体符合国内流行趋势,但也具备自身的特点.

    作者:陈汉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临床护理及研究

    1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定义 是指经皮穿刺股动脉,在X线透视下将导管插至固有动脉或其分支注射抗肿瘤药物和栓塞剂等材料,使肿瘤局部区域化疗药物浓度较高,栓塞后阻断动脉对肿瘤的血液供应,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肝动脉插管化疗可导致肝癌组织坏死,使肿瘤体积缩小,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卢琳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注射用硫酸川芎嗪治疗脑栓塞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索注射用硫酸川芎嗪治疗脑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脑栓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注射用硫酸川芎嗪100mg/d加入5%或10%的葡萄糖中静脉滴注,对照组39例以脉络宁注射液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疗效比较(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注射用硫酸川芎嗪治疗脑栓塞并配合良好的护理,其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陈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的相关问题及护理.方法 对我科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及护理干预.结果 减少了副反应,延长了留置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 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减轻了患者痛苦,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凌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康复护理干预在提高ADL中的作用

    观察对脑血管意外和脑外伤后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将本中心收治的58例偏瘫患者用Barthel指数评分后给予专业康复知识护理干预,30天后再次评估,比较Barthel指数变化.患者Barthel指数明显提高,康复护理干预在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顾葫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舒血宁与丹参治疗脑梗死的对照性研究

    目的 观察舒血宁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予常规治疗、休息,同时予脑蛋白水解物等营养脑细胞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舒血宁20ml加入5%葡萄糖100ml或加放木糖醇200ml中静脉点滴,1次/日.对照组采用丹参20ml加入5%葡萄糖100ml或加放木糖醇200ml中静脉点滴,1次/日,两组疗程均为20天.结果 在血液流变学、生化指标、疗效的改善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6.08%,与对照组79.1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舒血宁较丹参在治疗脑梗死疗效迅速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喻致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火罐治疗肺部感染的临床观察

    脑出血脑梗塞患者由于肢体运动功能和吞咽功能减弱,意识丧失,误吸,排痰能力丧失等而并发肺部感染.早期治疗各种颅内外并发症,防止各并发症相互叠加而加重病情,是提患者治愈率,改善预后的关键.此类病人经常给予翻身、叩背、及时去除痰液、注意背部保暖等背部护理措施,及抗菌素治疗,再有就是长期卧床反复感染造成对抗菌素不敏感.我们为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又加入了背部火罐疗法.

    作者:徐娜;魏欣欣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农村儿童佝偻病防治的若干体会

    目的 探讨多因素、多途径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的影响.方法根据佝偻病的诊断标准、家长对防治佝偻病的知晓程度判断多因素影响佝偻病形成,骨碱性磷酸酶检测对佝偻病防治有指导价值.结果通过各方面因素有无的对比、母亲的文化程度影响佝偻病的数量,早期利用骨碱性磷酸酶检测作为临床指导用药及宣教.结论 因多种因素影响佝偻病的形成,母亲孕期和婴儿从出生后都要有干预,对防治效果更理想.

    作者:鲁红姣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青年脑卒中106例病因分析及预防

    目的 探讨青年脑卒中患者中可能存在的病因、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 本研究病例选自2000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在辽阳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青年脑卒中患者10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青年脑卒中病因很多,常见的原因为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其次为心脏疾病、ΤΙΑ,动静脉畸形等,一部分病因不明确.开展脑卒中一级、二级预防,有效减少病因和危险因素是降低青年脑卒中发病率的关键所在.

    作者:迟国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高尿酸血症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高尿酸血症是由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疾病.尿酸是人体的抗氧化剂,这一观点被逐渐替代.大量的流行病学证据表明,尿酸升高可能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高尿酸血症作为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肥胖等密切相关.对高尿酸血症的病因研究及治疗日益引起重视.

    作者:程霞;杨晓凌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568例住院新生儿病例分析

    我院儿科自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病理新生儿568例,占同期儿科住院患儿总数4698例的12.1%,其中足月儿412例,占72.5%,早产儿156例,占27.5%,死亡41例,占7.2%.入院日龄短10分钟,长为生后28天.为进一步了解我院住院新生儿的常见疾病的构成比、病因、病死率及其主要死亡原因,从而做好新生儿的保健和护理,提高新生儿疾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从而进一步做好我院新生儿疾病的防治工作.将这些住院新生儿病例作回顾性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詹志晖;黄楚君;陈泽彬;吴友国;江燕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浅谈高校基建工作发展现况与相关问题思考

    本文结合自身工作体会,通过追溯高校基建的发展历程,从不同角度,综合分析了高校基建工作发展模式,以及当前模式下高校基建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其中瓶颈问题,提出了完善意见,以期为改进高校基建工作提供思路与参考.

    作者:贾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患者夜间睡眠的护理

    在疾病的治疗和修复过程中,患者机体所处的佳状态,是睡眠状态.如患者的睡眠发生异常或长期保证不了夜间应有的睡眠,中枢神经系统和各组织器官的生理机能则得不到足够的休息而处于低能状态,降低了机能的抵抗力和战胜疾病的能力,不利于机体的恢复.为此,患者夜间睡眠的护理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孙风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