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琴
血浆是成分输血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血浆质量则是保证成分输血成功的重要条件.血浆内含有多种成分,包括全部凝血因子,特别是不稳定的凝血因子(Ⅴ因子、Ⅶ因子)[1],血浆自血液采集至成分分离到冻结完毕,必须在6h内完成[2].
作者:付饶;凃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贵州某地干部.因发热、咳嗽2个月,伴反应迟钝、四肢乏力1个月,于2005年6月14日以结核性脑膜炎、肺结核病收入本院神经内科治疗.
作者:周红杰;王景周;高东;程磊;陈方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核医学是将核技术应用于医学的一门交叉学科.核医学包括临床核医学和实验核医学,临床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诊断与治疗疾病的学科.在医学学科分类上,核医学与影像医学(包括超声、X线、MRI等)并列在临床医学之下,称为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核医学的工作范畴有:影像诊断(γ相机、ECT、PET等)、核素治疗和体外分析等.
作者:张青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为了提高临床医师采血用血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水平.利用讲座形式进行继续医学教育,讲述有关法律法规知识,让临床医师更新观念,掌握现代输血知识,树立输血风险意识,记住输血告知义务,签订输血同意书等.本文就各种相关法规要点作简要介绍,加深了解血源和临床输血相关知识,推广成分输血,为实现安全、科学、合理输血,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水平.
作者:陈方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寻找适宜应用于临床的敏感药物实验方法及敏感药物.方法应用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原代培养技术和MTT法,获得敏感药物顺序.结果 (1)MTT法具有所需时间短、价格便宜、操作简便、实验设备简单、易于推广的优点;(2)MTT法药敏实验结果:各药物的平均抑癌率依次为卡铂联合5-氟尿嘧啶》卡铂》5-氟尿嘧啶》平阳霉素》氨甲喋呤;药物的平均抑癌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结论 (1)MTT法可为临床提供个体化治疗;(2)联合用药效果比单药效果好.
作者:李雅冬;杨凯;季平;张福军;陈睿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我院2000年12月~2004年6月,采用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gery,VATS)开展各类胸部手术213例,其中自发性气胸81例(38%),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宏;曾钊慧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肺癌是当今各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居癌症死亡原因首位.Spira报道2004年内估计在美国约有173 700例被确诊为肺癌,约164 440例死于肺癌.
作者:杨万毅;陈绪元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解决人源抗-M试剂血清制备困难,节约N型红细胞.方法 (1)将A、B型含有抗-M抗体的两种血浆混合;(2)将混合后血浆置-30℃冰箱,冰冻48~72h后取出,置4℃冰箱解冻,当血浆化到1/4时将塑料袋消毒,用塑料接头联接另一空袋,有冰的血浆放在上面,空袋在下面,大约流到80ml时,开始检测凝集强度;(3)用AN型10ml、BN型压积红细胞5ml加入吸收浓缩后血浆30ml混匀,置37℃ 30min吸收不完全抗-A、抗-B抗体,取出置4℃ 20min吸收完全抗-A、抗-B抗体.结果经过稀释中和后的血浆,抗-A、抗-B抗体效价从1:32下降到1:2与±;经浓缩吸收后,抗-M抗体效价从原来的1:4上升到1:8,凝集积分从23分上升到42分,这样保证原液与1:2的凝集强度在++++.鉴定结果更好观察.结论该方法既稀释中和了抗-A、抗-B抗体;通过浓缩又提高了抗-M抗体效价,节约了大量的红细胞,抗体效价及特异性符合抗-M试剂血清要求.
作者:肖瑞卿;林武存;许聃;张红;隆晓秋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择1990~1992年与2003~2005年我院剖宫产病例,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1990~1992年剖宫产率19.9%,2003~2005年剖宫产率42.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上升到首位.结论提高对剖宫产的认识,鼓励产妇阴道分娩,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儿身心健康.
作者:徐筱琳;高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血小板去除术是目前治疗血小板增多症的主要方法之一,同药物治疗相比,它更能直接快速地去除患者体内的血小板,减轻症状,缓解病情,且安全无不良反应[1,2].
作者:黎儒青;刘凤君;林武存;陈寒梅;陈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后颅窝减压硬脑膜成形手术治疗脊髓空洞症合并Chiari畸形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27例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经MRI确诊后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减压硬脑膜成形术,并进行3个月以上随访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27例患者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复查头颅MRI见脊髓空洞缩小.结论该手术可使颅颈交界区充分减压,改善了脑脊液循环状态,有效地缓解了临床症状,并对脊髓空洞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扩大修补硬脑膜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马志国;杨辉;安宁;吕胜青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一种新配方B-5固定液佳固定.方法分别用新配方固定液和10%甲醛固定液固定淋巴结,比较两种固定液的效果.结果新配方B-5固定液的特点是渗透力强,短时间即可达到固定作用,而且细胞形态保存好;增强媒染效果,硬化组织,便于制片,淋巴结染色良好.结论新配方固定液是目前用于常规淋巴结组织固定的佳固定液.
作者:宋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本文从近我国报道的2次重大输血医疗事故中探讨无偿献血在我国实施的现状、难度以及今后面临的困难和发展方向,同时结合世界其他国家的献血现状来思考我国无偿献血制度的贯彻和落实情况,期望引起广大同行注意并探索如何从医学专业者角度确保血液安全.
作者:赵树铭;夏代全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涎腺肿瘤在临床上较常见,特别是腮腺肿瘤的发生率占大涎腺肿瘤的80%~90%.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及肿瘤切除术是治疗腮腺肿瘤的常用手术方法.由于腮腺解剖与面神经的特殊关系,疾病性质、手术方式及操作水平不同,部分患者术后出现了暂时性或永久性的面神经损伤,造成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创伤,影响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真华;周晓红;葛家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在中、晚孕胎儿畸形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8~24周胎儿以及中、晚孕期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做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共142例,每例20min以上. 结果发现胎儿畸形24例,微小畸形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尤其是胎儿颜面部、颅内畸形,指趾端畸形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结论中孕期常规对胎儿做系统超声检查可有效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高围产儿存活率,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作者:廖鸿飞;魏俊;雷淑仙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手术治疗是主要方法.传统的子宫全切术及子宫次全切除术各有利弊.而简便筋膜内子宫全切术,既能达到全子宫切除的目的,又能兼有一些次全子宫切除的优点.为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大限度的减少损伤的可能性及改变妇女对手术的恐惧、担心,达到对妇女的生殖健康影响小的目的,我科开展了简便筋膜内子宫全切术158例,并进行术后随访,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春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手术适应证与疗效.方法对11例肩胛骨骨折患者经肩后入路切开复位,采用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克氏针或钢丝固定,术后早期康复锻炼.结果 11例随访6~20个月,根据Hardegger功能评定标准,疗效:优8例,良2例,可1例.结论对肩胛骨骨折进行正确分型,充分了解骨折移位情况,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吕应文;陈明见;任周奎;向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柔红霉素(DNR)在体外诱导Jurkat细胞凋亡的情况并探讨其与细胞表达凋亡相关蛋白改变的关系.方法Annexin V/PI双标流式细胞仪(FCM)检测DNR诱导Jurkat细胞的凋亡作用,用免疫细胞化学观察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当DNR为0.1~2.0μmol/L浓度范围时,作用一定时间后Jurkat细胞发生的凋亡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与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但药物浓度超过2.0μmol/L,或2.0μmol/L作用48h后Jurkat细胞出现凋亡率下降,细胞大部分死亡.0.5μmol/LDNR作用于Jurkat细胞24h后,细胞中bcl-2、PCN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一定浓度的DNR在体外可诱导Jurkat细胞凋亡,药物浓度达5.0μmol/L时细胞大部分死亡.本实验条件下DNR体外诱导Jurkat发生凋亡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bcl-2、PCNA蛋白的表达实现.
作者:李忠俊;陈幸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9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6例灭鼠药(毒鼠强)中毒;5例氯丙嗪中毒.其中男4例,女16例,年龄18~55岁,平均36岁.
作者:秦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发生的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6月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窒息130例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为综合因素所致,多为胎儿窘迫的延续.胎儿高危因素为91.53%,分娩时高危因素高达90.76%,母体高危因素为67.69%.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时处理高危妊娠,综合分析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适时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和病死率的关键措施.
作者:杨名获;彭丽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