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院前急救护理常见问题隐患与对策

龙卫娥

关键词:急救护理, 安全隐患, 对策
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院前急救护理的常见问题隐患以及针对性解决措施.方法 对我院在2009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院前急救患者100例(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的护理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找出针对性解决措施.结果 导致院前急救护理出现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急救信息不准确.②医院急救硬件设备不够齐全.③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④患者缺乏相应的急救措施.⑤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比较差等等.结论 只有加强对院前急救护理常见的问题进行解决,进而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以及避免护患纠纷,才能够从根本上降低院前急救护理常见问题出现的几率.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剖腹产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剖腹产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同期收治的剖腹产患者临床资料,随机按照观察组和对照组划分,观察组采用全方位的临床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普外科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疼痛程度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结果 术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部伤口、子宫收缩疼痛,对照组术后6h、10 h、24h疼痛分级较观察组明显,两组疼痛分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4600,P<0.05;T=5.3626,P<0.01;T=12.7059,P<0.01).结论 剖腹产手术前后全方位的护理,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缩短术后切口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小琴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浅谈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儿科门诊及住院支原体肺炎患儿86例,采用回顾行分析法,调取所有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检查方法及治疗方法.结果 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为主,极易引发消化系统症状,听诊以呼吸音增粗或减低为常见,血常规检查以WBC增高为主,分类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多见,尿常规检查以血尿与蛋白尿为主,MP-IGM阳性率达100.00%,X线检查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部分表现为点状阴影、片状阴影及间质性损,治疗以阿奇霉素效果佳.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好发于秋冬季,以1~3岁儿童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WBC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可见血尿与蛋白尿,X线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MP-IGM阳性是其确诊金标准,以阿奇霉素治疗疗效为显著.

    作者:熊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颈椎结核的围手术期护理

    脊柱结核(TB)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绝大多数为椎体结核,多发于腰椎,发生于颈椎较为少见,约占2.2%~6.3%,但由于其部位的特殊性,其临床护理有较大难度.我科于2010年1月至今成功为10例颈椎结核的患者实施了颈椎前路病灶清除加植骨融合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秦巧华;计莲娣;陈其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血清胆碱酯酶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临床意义的探析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对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 将入住我科的AOPP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进行前后对照研究,共获得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病例93例,根据中毒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三组,检测第1d和第5d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将入院5d内持续血清胆碱酯酶<1000 U/L患者纳入持续血清胆碱酯酶降低组,将入院5d内血清胆碱酯酶恢复到>1000U/L患者纳入血清胆碱酯酶恢复组.结果 轻、中、重度中毒组间第1d血清胆碱酯酶活性,采用秩和检验,x2=20.481,P<0.01;第5d血清胆碱酯酶活性,采用秩和检验,x2=22.004,P<0.01,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该研究将轻、中、重度中毒组第1d和第5d血清胆碱酯酶活性,采用配对t检验,P值均小于0.01,轻、中、重度中毒组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当血清胆碱酯酶恢复到>1000U/L时,该类患者死亡率与持续血清胆碱酯酶<1000U/L患者间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x2=4.149,P<0.05.结论 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检测对AOPP患者中毒程度和病情转归具有临床指导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袁凯锋;黄丽;景莉;韩丽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富阳市1988~2011年性病监测资料分析

    目的 了解富阳市1988~2010年性病发病情况,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1988~2011年富阳市性病监测资料,按年份进行分析.结果 共报告性病1758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08.99/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病种(按发病顺位排列)是:梅毒、淋病、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4个病种占96.32%;淋病的构成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梅毒、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构成比不断上升;主要传染来源为非婚性接触,占46.54%,其次是配偶传播、不详、间接传播、母婴传播;本地居民是主要发病来源,但其构成比呈逐年下降趋势,外地居民的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以20~40岁青壮年为主,占75.62%;病例以中学文化程度居多,占68.29%,但有向高学历发展的趋势.结论 加大性病防治工作的力度是当务之急,必须采取有针对性地干预措施.

    作者:李浩良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肺弥散功能测定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肺弥散量(DL)是肺功能的一个敏感指标,分为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Vc).现已证明年龄、身高、性别、体位、运动、吸烟、血红蛋白、胸腔压力、高原等对DLco及其成分均有影响.DLco与身高呈正相关,并随着年龄增加而减少;相同年龄组,男性DLco较女性为大;DLco与体位的关系是:卧位大于坐位,坐位大于立位,主要与Vc增加有关.运动时DLco增加,是由于Vc增加所致.吸烟、胸腔压力增高(气胸、胸腔积液)使DLco减少,而红细胞增多症、高原使DLco增加,与Dm和Vc增加均有关系.DL、Dm、Vc随年龄增加而下降.COPD患者早期弥散功能正常,随着病情的加重,功能性肺泡逐渐减少,肺毛细血1管损害较严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肺弥散面积减少,弥散功能下降.Dm和Vc检测可以帮助判定DLco下降的原因,有助于了解肺弥散功能障碍的环节,能为SARS患者早期肺功能受累的程度判断提供依据.SLE患者早期弥散功能主要由Dm异常所致.气胸时肺的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均受到损害.慢性心力衰竭时,DLco下降主要由于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所致,同时Vc增加,Dm下降.

    作者:孟祥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四肢长骨骨缺损治疗的进展

    鉴于临床骨科常见病四肢长骨骨缺损的治疗尚有不足之处,本文概括的描述了近年来长骨骨折治疗的一些研究进展,包括有自体,异体,胚胎骨移植和新的基因治疗,后提出对长骨骨缺损治疗领域的展望,希望能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作者:孙海滨;郭宜姣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探讨精神残疾人康复就业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因精神残疾患者引发的社会问题日趋严重,精神残疾人康复已经成为保障社会安定亟待解决的问题.临床不仅需要针对疾病进行治疗,恢复患者躯体功能,同时应关注其社会功能康复,帮助患者融入社会,提高精神残疾人就业率.本文就这一问题的现状及原因进行综述.

    作者:张海苗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妇女常用避孕药具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妇女常用避孕药具的临床效果,探讨避孕失败的主要原因.方法 我站以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妇女较为常用的避孕药具作为调查方向,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并遵循自愿原则,每组各选取150例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经调查研究,接受问卷调查的450例已婚妇女中,避孕成功的例数共441例,占98%.避孕失败的例数共9例,占2%.其中避孕失败例数中,以采用口服或外用避孕药进行避孕的妇女居多,相比之下,避孕套组的避孕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研究得出,在多种避孕药具中,天然乳胶橡胶避孕套的避孕效果为有效.

    作者:林美丽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谈医院数字信息管理的系统结构

    本文通过对数字信息管理的需求分析,提出了数字信息管理的模式,对数字信息资源管理的系统结构进行了论述,为医院数字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提供帮助.

    作者:师恩洲;杨红玲;陈妤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总结接受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的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ICU的监测与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收住ICU的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02例,对其术前及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本组患者中1例手术后第2d发生严重肺部感染及肾衰竭,经气管切开、血液透析治疗后痊愈出院;有1例术后第1d出现心包填塞死亡.结论 完善的围术期监测、护理与管理是急性重症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欧阳红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内分泌疾病相关性低血钾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内分泌疾病相关性低血钾症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0例发生低血钾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行常规化验和常规实验室检查.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的病历资料中的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情况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明确患者低钾血症病因,并采取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结果 本组患者发生低血钾症的病因有主到次依次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8.33%)、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Bartter综合征)(11 67%)、库欣综合征(20%)、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21.67%)、嗜铬细胞瘤(8.33%)、甲亢性周期性麻痹(5%),另外3例(5%)患者原因不明.根据患者低血钾症的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后,患者血钾水平得以良好恢复.结论 积极寻找内分泌疾病相关性低血钾症的病因,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汪霞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下腹部超薄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目的 研究下腹部超薄皮瓣在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中的效果.方法 对26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将手部创面给予彻底清创后,取下腹部皮瓣修成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的超薄皮瓣覆盖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术后7~9d断蒂,并行随防观察3个月~3年.结果 26例患者术后皮瓣均成活良好,皮瓣外形理想,不臃肿,均不需二期消臃,术后手部功能均恢复良好,皮瓣术后3个月皮瓣开始恢复感觉,1年后大部分患者可恢复到接近正常感觉.结论 下腹部超薄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效果可靠,外形恢复理想,手部功能好,疗程短,患者痛苦少,费用低,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廖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2型糖尿病皮肤感染的护理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皮肤感染护理的有效性.方法 将2008年~2012年收住我院的2型糖尿病皮肤感染的患者14例的治疗护理经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0例患者愈合出院及出院后愈合,1例转上级医院治疗,3例好转出院.结论 认真细致地做好糖尿病皮肤感染的全面治疗护理,有效防治了皮肤感染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感染创面愈合期的缩短,降低了致残率,减少截肢率.

    作者:杨燕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根管治疗术成功与失败的细节分析

    通过调查我院2010年2月~2011年4月期间146例进行根管治疗患者(患牙182颗)的治疗情况,将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做出综合分析,经临床调查与患者术后跟踪回访显示,性别与年龄对根管治疗术的没有显著影响;牙位分布中磨牙位的患牙失败率明显高于其他牙位;造成根管治疗术治疗失败的因素主要有:患牙欠充、超充、牙体折裂、根管继发感染、根尖病变、根管遗漏以及患者牙髓活力情况.调查对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较为完整的记录,有助于提高根管治疗的临床治愈率,同时也对今后的治疗提供非常准确、可靠的经验和依据.

    作者:张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谈谈胃癌围手术期护理

    1 术前护理1.1心理护理1.1.1热情接待患者,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及家庭支持系统,尽可能为患者提供舒适环境,提供温馨服务,减少不良刺激.1.1.2介绍疾病相关知识,通过成功者的现身说法,介绍疾病良好预后,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作者:芮文科;武守贞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护理

    探讨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护理要点.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随着人均寿命的逐年增长,其发病率占全身所有骨折的5%左右.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较理想的治疗方法[1].允许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护理的重点在于术后护理对于预防并发症发生有重要作用.

    作者:阙佩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分析与预防

    目的 探讨普外科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 对12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00例外科手术患者,120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0%.结论 普外科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很多,主要与患者住院时间、年龄、切口类型、抗生素使用等相关,普外科手术患者易发生切口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可预防或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何云赵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38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疗效.方法 选取经多导睡眠图检查并确诊的轻、中度OSAHS的患者38例,用等离子低温消融术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及舌扁桃体消融术,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以确定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1年,经多导睡眠监测,以AHI指教下降50%为判断标准,有效率达89.5%(34/38).结论 等离子低温消融术治疗轻中度OSAHS,操作简单、出血少,可以门诊操作,符合微创治疗原则,疗效满意.

    作者:张德章;汤建强;肖楠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妇产科子宫出血症护理

    目的 探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有效护理方法,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更好地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4月收治的64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仅进行雌激素治疗;观察组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合适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32例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与精心护理均快速止血,月经周期及经量恢复正常,贫血好转出院,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药物治疗疗程长,药物剂量和给药时间一定要准确,服药期间易发生许多不良反应,因此临床护理十分重要.

    作者:田小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