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护理探析

尕松求措

关键词:霉毒性阴道炎, 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对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方法.方法 以2010~2011年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120例患者,年龄在28~45,平均年龄在36岁.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方式:对阴道进行臭氧水冲洗,并配合派瑞松外用,观察组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前提下,配合使用咪康唑软胶囊和苦参碱栓治疗.结果 通过对患者临床的观察与诊断发现,在住院期间,对照组29例治愈,24例尚未痊愈,7例出现复发情况,治愈率仅为48.3%,复发率高达11.7%;而观察组中有41例治愈,15例有所好转,4例出现复发状况,治愈率达到68.3%,复发率仅为4%.观察组发的治愈率明显要比对照组高.结论 对霉毒性阴道炎患者在配合外用药的前提下用臭氧水冲洗治愈效果明显不如在此基础上外加咪康唑胶囊和苦参栓碱的治愈效果好,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晚期癌痛的护理管理

    目的 总结我院肿瘤科从2010年1月~2011年12月2年内收治的156例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56例患者进行规范的护理管理措施: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癌痛;护士对癌痛评估管理;对疼痛治疗的护理管理;对阿片类药物在临床使用的护理管理;对疼痛患者出院的健康宣教.结果 对156例患者进行疼痛护理管理后每1例患者的疼痛均减轻或消除了,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了患者家属及社会满意的效果.结论 护理人员积极更新知识,学习癌痛新观念,从而让癌痛患者享受更好的生活质量.

    作者:余莲红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孕产妇应激状态及对策

    目的 观察孕产妇应激状态及护理干预对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对72例孕产妇进行了护理分组观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心理状态(SAS、SDS)、自尊评价(SES).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者SAS、SDS、SE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护理干预针对孕产妇应激状态患者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辅助治疗作用,能较大程度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

    作者:冯世秋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观察效果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观察效果,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改善其心肌缺血症状,并对心律失常进行纠正治疗,同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实施有效护理.结果 120例患者全部得到治愈并出院,未出现任何恶性冠状动脉时间,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高.结论 针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观察,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针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有效护理,更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愈效果.

    作者:甘丽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普外科腹部手术切口裂开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普外科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原因,进一步指导临床医疗工作.方法 选取我院外科行腹部手术,发生术后切口裂开的患者70例进行分析,对其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年龄、营养不良、并发症、切口感染和术后激素的不当使用等因素是导致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主要原因,采取针对性的积极预防治疗措施,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切口裂开,本组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医护理人员需要对普外科术后切口裂开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不同原因导致的腹部术后切口裂开进行针对性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黄亚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外固定治疗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护理

    总结29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外固定术的术后护理经验,认为重点是患肢的体位放置,肢端血运、活动、感觉的观察,保持外固定的有效性,做好钉孔护理及指导正确的功能锻炼.

    作者:倪秀萍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胎盘植入的临床诊治进展

    胎盘植入是妇产科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常引起产后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随着人工流产增多,剖宫产率升高,胎盘植入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以往常行子宫次全切除术,使患者失去子宫,丧失生育功能.近年来,临床上对其诊断与非手术治疗的方法进行了不少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产前应用盆腔彩超筛查,产后使用MTX、米非司酮、中草药及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刮宫治疗胎盘植入,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元凤霞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档案管理中的工作体会

    国家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国家体系中的职能机构,承担着群体预防任务,各种疾病的监测及分析、防治等重大任务,在各项工作中,如开展疾病控制、卫生监测科研教学及健康教育等业务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业务技术档案.而大量的业务技术档案如没有合理,有效的管理,不但会失去许多珍贵的统计数据.而且也不能合理地利用这些档案资源,发挥档案资源的价值.从而加以合理利用,因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管理是卫生防疫工作的重要一环.

    作者:丁秀芝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颈椎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按受累组织和结构的不同,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脊髓型、椎动脉、食管压迫型和混合型颈椎病.因接受颈椎手术的患者病情差异较大,手术疗效对围手术期护理提出较高要求.1 临床资料从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共收治31例颈椎手术病例,男22例,女9例,年龄45~62岁,病程0.5~5年.均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全部病例症状明显减轻,未出现护理并发症.

    作者:杨霞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的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护理措施的模式.方法 对154例患者按照一般护理(包括体位,沟通,体温,安全,氧疗,观察与记录等护理措施)和重点护理(包括重点观察,监测记录,呼吸循环,心理以及抢救药品的准备等)两个方面进行护理.由麻醉恢复室的麻醉医生进行评估,符合标准后由恢复室护士送回病房或ICU.结果 麻醉恢复室的成立及护理模式运行,不但减少手术患者在手术室的逗留时间,充分提高手术室的利用率,而且通过对麻醉恢复期患者的严密监护,有效地保障了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安全,收到了良好效果.结论 麻醉恢复室老年患者加强护理对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作者:刁秀莲;阳登位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治疗并符合要求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30例/组,干预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还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自我护理能力、造口并发症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直肠癌患者在手术后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并且对后期治疗有积极作用,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缪琴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腹腔镜下胆结石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结石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9月~2012年9月入住我院的500例腹腔镜下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Pearson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本组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年龄、手术吻合术、术后发热、胆囊与周围粘连、Calot三角粘连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热(β-0.338,S.E.=0.172,Wald=34.203,OR=1.92,P<0.05)、胆囊与周围粘连(β=0.524,S.E.=0.182,Wald=29.771,OR=2.03,P<0.05)、Calot三角粘连(β=0.305,S.E.=0.220,Wald=40.112,OR=2.10,P<0.05)为腹腔镜下胆结石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后发热、胆囊与周围粘连、Calot三角粘连为腹腔镜下胆结石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在实际过程中加强对其进行监测,从而降低感染率.

    作者:徐健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肝叶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护理体会

    目的 根据对我院肝胆管结石患者临床护理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对象为我院2011年08月~2012年08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肝胆管结石患者共计168例.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程度的不同,以自愿结组为原则,随机将患者分为了两个护理小组,分别为,综合护理组:共计患者84例,在手术过程中,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心理护理、胆道护理、术后并发症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共计患者84例,在手术过程中实施一般护理方式.结果 综合护理组:84例患者中,术后感染3例,其中胆管瘘1例,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胆管出血2例,患者整体满意度优良率94.05%;对照组:84例患者中,术后感染10例,其中胆管瘘2例,肺部感染5例,切口感染3例;胆管出血6例,患者整体满意度优良率70.23%.结论 在肝叶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减少痛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曾建武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康复新液保留灌肠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保留灌肠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寻求较好的药物治疗方式.方法 选取2008年8月~2012年8月于我院消化科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康复新保留灌肠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治疗,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治疗.两组在性别、年龄等因素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满意度高,两组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新液保留灌肠联合柳氮磺吡啶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的满意度高,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好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作者:赵超;曾晖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经皮肾镜超声弹道碎石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超声弹道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PCNL)治疗肾结石的手术配合要点,规范PCNL术的配合流程.方法 分析总结127例PCNL治疗肾结石患者手术配合特点.结果 127例肾结石患者均顺利完成PCNL手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 专业规范的术中配合是PCNL顺利进行的基础保证.

    作者:裴媛玲;陈容兰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脑梗塞治疗前后磁共振波谱分析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对脑梗塞治疗前后磁共振波谱分析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和对比.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4例疑似急性脑梗塞患者,其中28例为男性,6例为女性,年龄为26~73岁,平均年龄为(46.2±7.3)岁,14例患者于发病6h内出现超急性期脑梗塞,20例为6h~2d出现急性期脑梗塞对其相关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CT检查,有14例患者没有表现异常,DWI检查中出现大片状的高信号影,ADC图显示病灶区为均匀的低信号影;HMRS显示NAA比对侧正常的组织区域有所下降,Lac则上升并呈例置的双峰.NAA和Lac指标在治疗前后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4例患者痊愈,10例患者显著改善,16例患者为改善,4例患者无效,未见恶化者,总有效率为88.2%.结论 磁共振波谱分析和临床NISHH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磁共振波谱分析不仅能够成为一项客观的治效评价标准,还能够对意思脑梗塞患者进行有效的早期诊断.

    作者:兰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小儿疝气的临床护理进展

    小儿疝气是小儿普外科常见病之一,主要为先天腹壁发育异常致病.若小儿疝气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有很大可能引发肠管缺血坏死与其他并发症,严重者会导致患儿死亡,因此,小儿疝气的临床护理方式一直被众多医疗工作者研究.本文就对小儿疝气的护理进展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从临床手术护理(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输液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等几个具有针对性护理方向的护理方法.在对传统治疗及护理方法探究的基础上,分析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与护理进展,展望未来临床治疗方向与护理方向,为小儿疝气的治疗与护理打下务实基础.

    作者:韦桂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心理因素分析及心理护理

    目的 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特征,并进行心理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66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将其作为试验组,另选66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量自评表进行测评,观察并记录两组人员的测评结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分数与抑郁自评量表分数均较试验组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该组患者中焦虑自评量表表现为轻度、中度、重度的人数分别为20、11、6例,共37例,占56.06.该组患者中抑郁自评量表表现为轻度、中度、重度的人数分别为23、19、5例,共47例,占71.21%,该组患者中出现焦虑和抑郁的人数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特征与正常人不同,常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护理人员需进行心理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旭莲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1例双胎妊娠患者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

    报告了1例双胎妊娠孕妇在剖宫产术中发生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通过责任护士对双胎妊娠孕妇入院时进行充分的护理评估、术前准备,术后补充血容量的同时严密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加强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吴萍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急危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抢救对策分析

    目的 分析急危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抢救对策.方法 对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50例急危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阿托品化时间、肺水肿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阿托品用量较少,阿托品过量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低,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疗法抢救急危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能够有效缩短阿托品化时间、肺水肿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阿托品用量,同时降低患者的患者的阿托品过量发生率和死亡率,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作者:张桂成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5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尿激酶(UK)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速避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收治符合溶栓条例的AMI患者35例,应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并与同期收治的未符合溶栓务件且行常规治疗的35例进行比较.结果 溶栓组冠脉再通率为74.3%,本溶栓组为40.0%,随访显示溶栓组AMI5w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3例(8.6%)、急性左心衰2例(5.7%),病死2例(5.7%),均明显低于未溶栓组.结论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AMI可明显提高冠脉再通率及降低病死率.

    作者:陶明勇 刊期: 2013年第15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