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伯成
药剂科是医院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管理部门,其不仅关系着医院药品的质量,同时也关系着患者的用药安全。另外,药剂科的管理效率在一定意义上也代表了医院的制度建设、标准的实施以及药剂管理人员素质等等多方面的形象,所以药剂科的管理工作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就主要针对药剂科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作者:王梦旻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加强医院卫生政工学习是是我国现阶段正在处于构建和谐社会,医院正处在和谐发展时期,开展和加强医院卫生政工思想学习工作和政治工作,对于其自身发展和生存至关重要,以及发展需要和谐社会所创造的良好环境,和谐社会同时需要每个和谐发展的医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新的形势下,明确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职能定位,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通过政工学习能够化解各方面不利于医院发展的各种因素,有效地促进医院的和谐发展。
作者:杨大典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前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糖皮质激素仍为首选药物,而长期大量摄入外源性糖皮质激素会反馈性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分泌,使其处于严重的抑制状态,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易使患儿出现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本文就儿童肾病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预防和诊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杜培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近年来随着结核病发病率增加,HIV感染和艾滋病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两者发病均与细胞免疫密切相关,HIV感染可以加速结核病的进展,结核病也可使HIV感染发展为艾滋病,因此结核患者中发现HIV/AIDS患者例数也不断增多[1]。结核病是艾滋病(AIDS)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结核病是艾滋病患者的首要死因,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11%的艾滋病患者终死于结核病,抗结核药物的毒副作用中肝毒性(ATDH)的发生率居首位,对人体影响大,是HIV/TB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结核患者停止化疗或改变抗痨方案的常见原因之一[2]。目前抗结核治疗方案仍以异烟肼(INH)、利福平(RIF)、吡嗪酰胺(PZA)和乙胺丁醇三联或四联联合应用为主,这些抗结核药物对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的肝损害还会导致患者被迫停止治疗,影响结核的疗效,甚至引起肝坏死、肝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文就HIV/TB患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治疗对策作一综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处理。
作者:杜红(综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无论对计算机相关专业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都有着重要影响(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敲开了深入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大门,同时,锻炼了非专业学生应用计算机知识的意识与能力。)。目前的大学教育中也已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发展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但仍然以省二级考试、国家二级考试通过率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也紧紧围绕着考点,忽视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原本的意义,本文在先前研究者若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将计算机发展史融入到计算机的基础教学,抓住相关知识点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源头,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培养了对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作者:昌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管理的有效方法,以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建立布局合理的消毒供应室,加强回收医疗用品的清洗、包装、灭菌质量管理以及无菌物品的储存、发放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健全医院与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提高控制医院感染意识。结果提高了医疗护理安全,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结论实施消毒供应室科学化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
作者:胡春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总结1例正常分娩后伴急性胰腺炎患者诊治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分娩伴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以急性胰腺炎、弥漫性腹膜炎转外科剖腹探查术等治疗21d治愈。结论对产妇产后的合理饮食指导,早期诊断、早期抗休克是治疗分娩伴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关键。
作者:刘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特征,脂肪组织作为胰岛素作用的一个重要靶组织与胰岛素抵抗有着密切的关联性,脂肪组织功能紊乱会分泌多种炎性因子而加速胰岛素抵抗的形成。新近研究发现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能够通过抗炎途径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形成,为胰岛素抵抗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作者:王蒙;刘康;刘保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口腔医学教学是医学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过网络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网络提供大量生动、直观的图片及多媒体,使医学教学不再抽象难懂,口腔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口腔医学教育的内容急剧膨胀,探讨网络资源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口腔医学教育的变革有重要意义。
作者:汪义永;林李嵩;陈凌;吴浩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呼吸内科是专科性强,理论更新、技术发展快的重要医学学科之一,双语教学可促使教学内容和水平易于与国际接轨,易于培养实用性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本文对呼吸内科双语教学模式与方法及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作者:孔晋亮;巫艳彬;蔡双启;卢桦崧;张钦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扶阳法,应从《内经》重阳思想开始,到张仲景《伤寒论》重阳扶阳思想已具体运用于临床,而比较形成体系的应数钦安卢氏医学的扶阳理论,使现代扶阳法理论得到不断完善,形成了扶阳派或扶阳学说,在用药方面重视附、姜、桂等温热性药物,并广泛用于临床各种有阳虚的病症,且扶阳法也广泛用于预防保健方面。
作者:陈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为更好地服务临床,要加强科室的质量控制,为临床医生提供高质量的、准确的、可靠的检验结果,使患者信赖,医生认可。
作者:祝晓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我市暗娼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和危险行为状态,为制定艾滋病防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艾滋病监测方案》暗娼问卷调查内容,随机选择我市达县、大竹和宣汉县不同娱乐场所暗娼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我市暗娼年龄不同地区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5,P<0.01)。结论我市艾滋病防治形势不容乐观,必须同时加大暗娼和吸毒人员的宣传教育和干预服务及安全套的推广使用。
作者:贾伯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先天性心脏病是人类发生率高的先天性缺陷之一,是导致围产儿、婴幼儿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严重影响人口质量,增加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因此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并处理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的高水平发展以及分子遗传学在先天性心脏病领域的深入研究,人类对心脏畸形的诊断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作者:闫正;蒋立虹;侯宗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近年来,临床上促进腹部手术后肠蠕动早期恢复的方法很多,针对肝胆外科术后腹胀的特点,现就其护理进展综述如下。1术后腹胀的原因和机制术中由于肠管受到激惹,腹腔的开放,热量散发,腹腔渗液、炎症和麻醉药物的作用,麻醉后肠管暂时性麻痹,使过多气体积聚肠腔不能从肛门排出,致腹部胀满疼痛,出现术后肛门排气排便功能障碍,通气不畅致肠胀气[1],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作者:王瑞兰;鲍鹤玫;陶红伟;韩湘华;白志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精品课程建设能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对于优化师资队伍,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朱林美;龚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我科于2013.1.6收治1例车祸致创伤性膈疝的患儿,经积极的救治实施有效的沟通取得满意的疗效。1临床资料患儿,女,4岁,于2013.1.6下午上学途中被车撞倒,由急诊120送入我科。入院时查体:意识清楚,痛苦面容,生命体征稳定,腹肌紧张,右肺呼吸音清晰,左肺呼吸音粗糙、弱,双肺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律齐,无杂音。下腹可见散在瘀斑,全腹压痛反跳痛明显,无腹胀及血尿,肝胆肋下未及,肠鸣音可,移动性浊音(-)。四肢压痛,未见明显畸形,左膝关节青紫肿胀,活动受限,双踝关节见皮肤擦伤,无活动性出血。脊柱、神经系统(-),腹部CT示胃位于左胸腔内,考虑创伤性膈疝,腹部B超示肝胆脾未见明显异常,常见少量积液,双足X线未见明显骨折及脱位。入院后积极完善术前检查,急诊在气管插管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积血约2000ml,见膈肌一长约10㎝裂口,胃、肺、左半结肠、部分小肠疝入胸腔,心包有一3㎝的裂口有少许淡红色液体溢出,胃底大弯侧有明显挫伤,胃短动脉断裂,有活动性出血,脾上极有一约4㎝的裂口,有活动性出血,部分小肠及结肠挫伤,充血,肝胆胰及十二指肠及小肠未见明显异常,术程顺利,术后留观ICU24h后转回病房。术后经过精心的观察、护理及有效的沟通,患儿配合治疗,伤口甲级愈合,痊愈后出院。
作者:曹玉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护士的言谈举止的要求有了很大提高,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障碍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了解患者的需求,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使患者消除思想顾虑,以平静的心情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给患者更好的照顾和更大的心理支持。
作者:朱雪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高职助产专业学生在学校的环境与医院千差万别,因环境的不同造成学生对医院环境的陌生,产生焦虑心理。本文通过对学校和医院的环境的比较,提出共情对策,以促进助产学生角色的转变,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
作者:邬君芳;黄丹;周琦;吴红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临床护理路径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行的一种护理管理模式,它是指针对某一疾病,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时的指导,接诊时的诊断、检查、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1,2]。1临床护理路径现状1.1临床护理路径在国外应用现状临床护理路径思想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工业质量管理体系,1985年,美国新英格兰医疗中心(the NewEngland Medical center,NEMc)的护士Karen zander[3]和她的助手们首次大胆尝试以护理为主的临床路径服务计划,融合护理程序与路径的概念,将路径应用于医院的急救护理。随后密西根大学医学中心及大学医院、成人医学外科医院及C. S MOTT儿童医院等多家医院开始研究临床路径[4]。到90年代中期,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与应用基本达到成熟阶段,病种涵盖急性病和慢性病,应用范围从院内延伸向社区医疗服务,从单纯临床管理向医院各方面管理扩展[5]。此后,临床护理路径在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得以广泛应用,规范了诊疗护理手段,加强了医护合作,使患者在短期内减少医疗费用,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了患者满意度[6]。
作者:任新生;赵若华;黄惠榕;危椠罡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