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旻
目的探析各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与化学结构关系。方法分析临床常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论述其不良反应化学结构与机制的关系。结果 C2的C6、H不可取代,与不良反应无关,与抗菌药效的关系密切;C5、C7、C8、N1取代基和不良反应的程度有关;DNA螺旋酶与C4、C3结合,与药物之间相互作用有关。结论在新药研发与应用中,临床医师有必要了解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资料。
作者:陈丽秀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无论对计算机相关专业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都有着重要影响(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敲开了深入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大门,同时,锻炼了非专业学生应用计算机知识的意识与能力。)。目前的大学教育中也已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发展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但仍然以省二级考试、国家二级考试通过率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也紧紧围绕着考点,忽视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原本的意义,本文在先前研究者若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将计算机发展史融入到计算机的基础教学,抓住相关知识点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源头,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培养了对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作者:昌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双组分信号系统广泛存在于多种低等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及一些植物中。细菌双组分信号系统在维持细菌正常生长,毒力表达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在高等动物细胞中没有发现双组分信号系统,为寻找新的抗菌药物提供了潜在靶点。该文章概述了细菌双组分信号系统的转导机制及现在研究多的 YycG/YycF双组分信号系统,YycG/YycF系统是目前发现的细菌所有双组分信号系统中有潜力的靶点。
作者:郭欣;陈向东;汪辉;张序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病毒感染性疾病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抗肝炎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类,核苷(酸)类,抗流感病毒药物主要有肌苷单磷酸脱氧酶抑制药、干扰素诱导药、M2蛋白离子通道抑制药、神经氨酸酶抑制药等。对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已成为全球新药研究开发的一个重要课题。抗病毒药物面临抗药性突变株的挑战,为克服抗病毒药物存在的缺点,应尽可能寻找有效的新化学实体药物,并对已有的药物进行结构修饰,制备新的衍生物;寻找有效的药物载药释药系统,提高抗病毒药的疗效是目前研究重点。
作者:孙忠惠;甄文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及早发现以肾病为首发症状的肿瘤是提高此类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首要条件,而胸腺瘤相关性肾病临床少见,现报道一例与恶性胸腺瘤相关的肾病。
作者:樊睿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医学院学生在撰写医学论文时普遍存在统计学滥用和误用问题,在医学统计学应用上普遍存在错误。本文给出了撰写医学论文时应注意的统计学问题。
作者:曹津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euthymid sick syndrome,ESS)也叫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nonthyroid il ness syndrome,NTIS),是指由于非甲状腺的全身性疾病、手术、禁食引起的甲状腺功能检查上的异常。1963年Oppenheimer等人首先报道了非甲状腺疾病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的改变,10年后Reichlin和Protnay等发现一些有严重的危及生命的疾病的非甲状腺疾病患者,1982年由美国华盛顿医院的Leonard Wartofsky和Bunnan正式提出了ESS的概念[1]。国外研究表明,44%危重病例伴有甲状腺激素的异常[2],以低T3综合征常见,它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认识这些综合征及其所伴随的甲状腺功能检查上的变化,对于临床工作很有意义。
作者:唐春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冠状动脉介入诊断和治疗在临床上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即将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往往存在术前心理状态改变、术后排尿困难、血压波动等多种并发症,已成为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重要问题。研究表明,术前的适当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术后不适和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将对目前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术前护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石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为了进一步推进健康素养研究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健康素养简要发展史、国内外健康素养研究现状、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总结,同时提出一些提高健康素养的建议。
作者:张明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于2010年6月14日因“双眼胀痛、头痛、视力下降十余小时”经门诊检查后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双)”收入院。入院时检查:视力:右眼:0.2,左眼:0.3,矫正不应。双眼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轻度雾状混浊水肿,前房浅,周边房角<1/4 CT,房水闪辉(+),瞳孔5mm,晶状体皮质轻度混浊,眼底视盘边界清,C/D右眼0.4,左眼0.6。眼压:右眼75.11mmHg,左眼69.27 mmHg。经降眼压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术前查双眼视力:0.8,房水闪辉(-),眼压:右眼10.7mmHg,左眼10.3mmHg。自动视野计检查双眼均见周边视野损害,房角镜检查见右眼房角粘连范围>1/2,左眼房角粘连范围>3/4。于6月16日在球后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左眼经典小梁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第1d左眼视力:0.2+,眼压7.3 mmHg,滤过泡轻度隆起,角膜透明,12点虹膜根切孔全层切透。Ⅰ级浅前房(前房极浅,但全部都有),中央前房深度约1.5CT,闪辉(-),前房底部少许凝血块,瞳孔4mm。球结膜下注射混合散瞳剂,加压包扎。术后第2d视力:0.2+,眼压15mmHg,滤过泡轻隆,角膜透明,Ⅰ级浅前房,中央前房深度约1CT,闪辉弱阳性,凝血块已吸收,瞳孔4mm,点用阿托品眼凝胶3次,静滴甘露醇,加压包扎。术后第3d视力:0.6,眼压11mmHg,滤过泡色淡白,隆起不明显,荧光素钠染色未见渗漏,角膜透明,Ⅱa级浅前房(仅虹膜小环以内有极浅前房),中央前房深度约1CT,闪辉(-)。眼底见视网膜平伏。连续点用复方托吡卡胺眼水瞳孔可散大至边缘,继续阿托品眼凝胶点眼3/d,静滴甘露醇,加压包扎。术后第7d左眼视力:0.8,眼压11mmHg,滤过泡隆起不明显,角膜透明,Ⅱa级浅前房,中央前房深度约1CT,闪辉(-)。瞳孔4mm。考虑左眼眼压稳定,视力良好,滤过泡无渗漏,未见脉络膜脱离,无明显炎症反应,前房无继续变浅的趋势,故决定暂不行手术治疗,停用抗菌素及地塞米松静滴,继续散瞳、局部点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水、眼膏,必要时局部注射混合散瞳剂或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等对症治疗。术后第15d视力:0.8,滤过泡轻度隆起,角膜透明,Ⅰ级浅前房,中央前房深度约1.5CT,闪辉(-),瞳孔4mm,眼压11.3mmHg。术后第32d视力:0.8,滤过泡色稍淡,弥散隆起,角膜透明,Ⅰ级浅前房,中央前房深度约1.5CT,闪辉(-),瞳孔约4mm,晶体表面少量棕色点状色素颗粒,眼压10.5mmHg。术后第58d视力:0.8,滤过泡色泽可,弥散隆起,角膜透明,前房较前明显加深,周边房角大于1/2 CT,中央前房深度3mm,闪辉(-),瞳孔约4mm,晶体表面少量棕色点状色素颗粒,眼压11mmHg。术后3月检查左眼前房深度良好、稳定,视力:0.8,眼压11mmHg。术后6个月复查左眼前房深度、视力及眼压稳定良好。
作者:周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造血干细胞是存在于造血组织中的一群原始造血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及分化成熟为各种血细胞和免疫活性细胞的能力,在人体造血及免疫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前景。
作者:李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病案管理在医学科学教研乃至医护人员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这就要求病案管理能与医学进步协调同步发展,病案管理部门是医院的信息中心。病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医院病案信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宣传保健等工作。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病案管理将从病案逐步转向信息化管理模式,病案部门无纸化环境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全国各地医院已经利用计算机进行病案首页,患者姓名索引储存、检索,病案出入库房流动等管理,尤其是一些上等级的医院引进了新技术,光盘储存等,这给信息现代化进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医学的发展,病案管理模式的转变,客观地要求病案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职业素质,为此,必须高度重视。
作者:杨晶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加强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保证医疗护理质量,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方法通过加强工作人员素质培养,重视环境管理,加强各工作质量管理,确保医疗护理质量。结果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工作环境、各类器械、器具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检查与包装、灭菌、储存与发放等,进行规范化管理,使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结论通过对消毒供应室各工作环节质量实行一系列的规范化管理措施,保证了消毒、灭菌质量,为临床提供合格的消毒、灭菌物品,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周剑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笔者的保健中心于2011年6月收治子宫疤痕妊娠并不全流产1例,经保守治疗已治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27岁,无明显停经史及恶心呕吐等症状,因阴道间断少量出血半月就诊。既往月经规律,5~6/30d,量中,无痛经及血凝块,孕3产1,2009年8月孕足月行剖宫产术。自诉LMP2011年6月1~5d,前次月经5月3~7d,6月15d左右出现阴道少量间断出血,无腹痛及其他不适,未就医。6月28日外院盆腔B超示“宫内低回声团块”,即来本中心复查。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型,阴道少量暗红色血性分泌物,宫颈光滑,子宫前位,稍大,饱满,质软,双侧附件(-)。查血β-HCG369.2IU/L,彩超示“子宫下段低回声团块,前壁处血流信号丰富”,考虑子宫瘢痕妊娠并不全流产,建议住院治疗,患者强烈要求保守治疗并拒绝住院观察。6月29日起给予米非司酮25㎎口服,2/d,连服3d。因患者阴道出血时间长,静脉滴注抗生素5d预防感染。定期监测β-HCG值及彩超,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嘱其有腹痛或阴道出血多随时入院。诉7月2日起阴道出血似月经量,有少量血凝块,3d后出血渐少。7月5日复查β-HCG 138.46 IU/L,彩超示宫内低回声团块体积较前缩小,子宫切口瘢痕处仍见血流信号。选用中药生化汤加味(当归、川芎、益母草、桃仁、三棱、莪术、赤芍、丹参、炮姜等),1剂/d,连用6d,诉阴道出血于7月14日干净。7月15日查血β-HCG37.58 IU/L。8月4日月经来潮,量中,持续5d。8月12日复查血β-HCG4.268IU/L,彩超示“宫内回声欠均匀”,子宫切口瘢痕处未见异常血流信号。
作者:秦雪芬;宋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1临床资料王某,女,22岁,因停经38+4w下腹坠痛2h,于2002年2月18日15∶00入院待产。患者平素月经周期规律,末次月经2001年5月21日,停经后无明显早孕反应,约18w自觉胎动活跃,孕早期无有毒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孕中期无头晕眼花等症状。现停经38+4 w,2h前无诱因出现下腹坠痛,无阴道流水及见红等入院待产。既往无家族遗传病传染病史,亦无高血压肾病胃病等病史。月经及生育史:3~4/30d,量中等,无痛经,21岁结婚,无异常婚育史。查体:T:37℃, P:80次∕min,R:18次∕min, Bp:120∕80mmHg。一般情况尚可,肥胖体质,体重100kg,心肺听诊正常,腹部膨隆,足月单胎腹外形,肝脾于肋下未触及,产科情况:宫高32cm,腹围100cm,预测胎儿体重约3400g,胎方位LOT,先露部未入盆,跨耻征(-),宫缩20~30s/10~20min,不规律,胎心140次/min,阴道诊:已婚未产型外阴,阴道通畅,宫颈管消退80%,宫颈口容指,未触及羊膜囊,先露部S=-4,骨盆测量各经线均正常。辅助检查:产科B超检查回报:胎头在下方,双顶径8.9cm,胎心正常,胎动活跃,羊水大暗区5.4cm,胎盘附着于子宫底及右前壁,功能III级,血常规:白细胞10.5×109/L,红细胞3.79×1012/L,血红蛋白108g/L,血小板105×109/L,红细胞压积39.0%,血型“A”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11.9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0.1s,凝血酶时间11.4s,纤维蛋白原2.7s。尿常规:镜检正常,蛋白(±)。入院诊断:G1P0,孕38+4w,LOT,待产。
作者:王亚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口腔医学教学是医学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过网络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网络提供大量生动、直观的图片及多媒体,使医学教学不再抽象难懂,口腔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口腔医学教育的内容急剧膨胀,探讨网络资源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口腔医学教育的变革有重要意义。
作者:汪义永;林李嵩;陈凌;吴浩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通过对T1-2N0-1三阴乳腺癌术后放疗对局部复发率影响的研究,提示对于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是否接受放疗,简单的用 TNM分期作为是否放疗的指证过于简单,论证放疗在早期三阴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罗鸣;朱园园;答邦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胎膜早破(PROM)是指胎膜在临产以前发生破裂,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胎膜由羊膜、绒毛膜组成,胎膜丰富的细胞外基质将细胞连接在一起,胎膜细胞外基质富含多种胶原(Ⅰ、Ⅲ、Ⅳ、Ⅴ、Ⅵ型胶原)及弹性蛋白,其中Ⅳ型胶原是基底膜的主要成分,他们也是维持胎膜完整的重要成分。胎膜早破是早产率、围产儿死亡率、宫内感染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PROM好发因素很多,但病因至今尚不清楚。但是感染是PROM的重要因素之一[1],以此有关的文章较多。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对胎膜早破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由于确切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因此在临床上难以预测和治疗。
作者:彭凌湘;劳一平;乐江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永恒主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对实验技术队伍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新探索与思考,以求共识。
作者:高凤久;刘雅玲;李青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高职助产专业学生在学校的环境与医院千差万别,因环境的不同造成学生对医院环境的陌生,产生焦虑心理。本文通过对学校和医院的环境的比较,提出共情对策,以促进助产学生角色的转变,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
作者:邬君芳;黄丹;周琦;吴红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