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腺切除治疗儿童重症肌无力43例的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谭群友;王如文;蒋耀光;赵云平;龚太乾;周景海;马铮;林一丹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 儿童, 胸腺切除, 预后
摘要:目的评价胸腺切除治疗儿童重症肌无力(MG)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胸腺切除治疗儿童MG 43例并长期随访评价疗效.结果无恶化和手术死亡.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1例,术后半年肺部感染死亡1例.总缓解率与有效率分别为37.2%和81.4%.疗效与性别、病程、手术径路和病理类型均无关,P>0.05.10岁以上患儿有效率(94.74%)高于10岁以下组(70.83%),P<0.05;全身型有效率(94.74 %)高于单纯眼肌型(70.83%),P<0.05.结论胸腺切除治疗儿童MG疗效评价需长期随访.全身型MG应手术治疗,从严掌握单纯眼肌型手术适应证.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褶合光谱法同时测定地麻滴鼻剂中两组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地麻滴鼻剂中盐酸麻黄素和地塞米松磷酸钠的褶合光谱法.方法用TU-1901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计采集吸收度信息,通过数据转换将信息转到褶合光谱程序中,进行定量分析计算.结果盐酸麻黄素和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3% (RSD=0.14%)、99.82%(RSD=0.13%).结论褶合光谱法适用于本制剂的含量测定,符合质量控制要求,方法简便、灵敏,测定结果准确.

    作者:刘世军;杨樊辉;相同顺;邢爱民;王文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机械通气与相关护理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应用

    近年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已逐步应用于医疗与教学.尤其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护理学是一门实践应用性为主的学科,有的课程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深动、形象、及现场感的效果.针对这一教学需求,我们将呼吸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开发了机械通气与相关护理的多媒体课件,尝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推广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促使医学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提高教与学的质量.本课程课件图文并茂、视听同步,让医学知识在教学中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生动、直观、形象,增加了现场感并实质性解决一些临床教学中面临的难题.使医学科学理论的学习不再枯燥难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以其交互性、可扩张性强,信息量大,信息更快捷,都是传统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对教师授课和学生均自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作者:赵庆华;朱儒红;段勇;赵渝;罗丽;黄纪坚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转移抑制基因nm23与肺癌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对人类健康威胁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易发生早期转移而导致死亡率高,所以研究肺癌的早期转移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肺癌的转移是宿主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的一个复杂、多步骤的过程,受不同的基因组的控制.这些基因组按其性质,分为具有正向作用的转移基因和反向作用的转移抑制基因.nm23基因(non-metastatic-gene)是抑癌基因中为重要的基因之一,现就nm23基因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长毅;梅同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人工心脏起搏系统所致的肌肉刺激及其处理方式

    人工心脏起搏器所致的肌肉刺激,其一是电极头放电刺激膈肌导致收缩;其二是脉冲发生器或血管外段电极破损漏电刺激骨骼肌导致收缩.虽然不至于导致生命危险,但是给病人带来痛苦.通常的处理方式是,对于前者用程控仪降低起搏电压,对于后者则采用更换起搏电极.本文报道的改变电极张力,采用橡胶套封闭电极破损处的处理方式,既取得良好效果,又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作者:覃数;赵庆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川芎对急性肾功能衰竭大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目的探讨川芎对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双侧大腿肌肉注射50%甘油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观察川芎对此模型肾功能的改变情况,并分析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血清一氧化氮(NO)的改变.结果川芎可改善ARF,升高血浆CGRP及NO.结论川芎对甘油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防治作用可能与其升高CGRP与NO有关.

    作者:曹颜梅;许静;于建平;于光;张国兆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小儿食道裂孔疝的外科治疗

    目的通过对20例临床资料的回顾,对小儿食道裂孔疝的诊断、外科治疗作进一步的探讨.方法 1991年9月~2002年3月治疗食道裂孔疝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4个月~4岁,主要根据X线钡餐检查诊断:滑疝1例,食管旁疝11例,食道裂孔疝8例.均行食道裂孔疝修补,19例加胃底悬吊术.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1~11年,术前症状均消失,生长发育良好,体重增加.结论小儿食道裂孔疝应积极手术治疗,疝修补加胃底悬吊术操作简便,效果良好.

    作者:王刚;杨杰先;吴春;潘征夏;李洪波;谢七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评估方法:踝肱压指数

    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 LEAD)又称作外周血管病变(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PVD)和外周动脉病变(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是导致糖尿病足部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ation)和糖尿病下肢截肢,特别是高位截肢和再次截肢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的LEAD发病率较非糖尿病者高20倍,8%的病人在诊断糖尿病时即已存在LEAD,并随年龄、病程的增加而增多.临床上对LEAD患者周围血管功能的诊断评估方法包括触诊(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的搏动)、器械检查(血管造影、经皮氧分压、踝肱压指数)等等,但目前临床上对LEAD为简便、客观、有效的诊断和定量无创性诊断方法还是踝肱压指数.

    作者:王彦;陈兵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手术治疗胸腺癌9例报道

    目的探讨胸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方法分析我科手术治疗9例胸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手术情况,并全部进行随访. 结果完整切除肿瘤及受侵犯组织4例,部分切除3例,活检2例.结论胸腺癌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易发生外侵,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薛志强;王如文;蒋耀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抗失血性休克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为迅速纠正失血性休克低血容量的病理状态使重要脏器得到有效灌注,应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快速输入,通过监测血压尿量心率的变化,评价该溶液抗休克的效果.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失血性休克的患者49例,应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经静脉输入,速度10~15ml/min,测定并记录用药前及用药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心率、呼吸、尿量.当相邻两次收缩压均达100mm Hg(1mm Hg=0.133kPa)以上时,停止输入该溶液并以林格氏液维持输液,记录实际输入量.结果用药后血压尿量较用药前明显增高.抗休克有效率为100%.平均用药量(425±112)ml,平均用药时间(0.54±0.16)h.结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应能迅速恢复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血压,为后续治疗赢得了时间.提高了失血性休克救治的成功率.本试验结果显示以10~15ml/min的速度输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在200~750ml范围内安全有效.

    作者:郭晓丽;杜权;葛衡江;陈力勇;李阳;蒋耀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剥脱术后右心室流出道再狭窄1例

    2003年7月,我科收治1例缩窄性心包炎行心包大部剥脱术后发生少见的右心室流出道再缩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申林;何德沛;杨庆军;赵次洪;严宇;陈灏;吴洪坤;罗永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替加色罗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的进展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及大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缺乏形态学和实验室异常的依据.功能性肠道疾病的发生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肠肌间神经系统、胃肠道平滑肌和内脏敏感性改变等每一水平或相互间的功能障碍有关;而这些组织结构的功能依赖于各种神经递质和体液因子的释放而建立联系,各种递质和信使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而产生不同的生理功能,这正好成为药物发挥药理作用的生理学基础;由胃肠道中的肠类嗜铬细胞释放的5-羟色胺(5-HT)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5-HT受体有多种亚型,其中5-HT3和5-HT4受体分布于胃肠道,与乙酰胆碱(Ach)释放、平滑肌运动和神经反射有关,其激动剂和拮抗剂对胃肠道动力有显著调节作用,并可调节内脏感觉,故受到较多关注[1].

    作者:郭红;李宜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风湿性三尖瓣病变的外科治疗

    目的分析122例风湿性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变外科治疗的结果.方法 1997年1月~2002年6月,我科对122例风湿性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联合三尖瓣病变患者施行外科治疗,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均做瓣膜置换手术,同时行三尖瓣De Vega或Kay环缩术.结果早期死亡4例(死亡率 3.28%),其余患者手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风湿性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联合三尖瓣病变常引起左心、右心功能不全,并发肺动脉高压与体循环静脉系统淤血;因此,加强围手术期处理,积极施行三尖瓣瓣环成形术,对提高手术疗效尤其重要.

    作者:周骐;肖颖彬;陈林;刘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鱼胆中毒5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鱼胆中毒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我院56例鱼胆中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以消化道症状(100%)、少尿或无尿(67.9%)、尿检异常(85.7%)、肝功能异常(80.4%)为主要表现.轻、中度中毒治愈率100%.重度中毒治愈率93.3%.结论鱼胆中毒可致多脏器损害,其中以胃肠、肾、肝常见.轻、中度中毒经洗胃、激素等治疗全部治愈.重度中毒经血液透析等治疗效果亦佳.

    作者:吴红华;马大庆;杜红卫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肌酶谱和心电图变化观察分析

    目的了解一氧化碳中毒心肌酶谱与心电图二者的变化情况.方法对3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心肌酶及心电图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心肌酶异常 17例(56.7%),心电图异常22例(73.3%),其中ST-T改变11例(36.7%),窦速10例(33.3%),期前收缩1例(3.3%).结论一氧化碳中毒心肌损害时心肌酶谱改变与心电图异常不平行,酶谱的改变明显优于心电图,前者更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文玉明;曾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LASIK治疗近视的并发症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并发症及处理.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2 035例(3 984只眼)近视患者(-1.50~-27.00D),术后随访1、7d 1、3、6、12、24个月,观察及分析其并发症.结果术中角膜瓣游离2只眼(0.05%);角膜瓣小、游离并偏位1只眼(0.025%);角膜瓣形成不全5只眼(0.12%);角膜层间异物16只眼(0.40%);明显偏中心1只眼(0.025%).术后角膜瓣融解1只眼(0.025%);角膜瓣移位、皱折10只眼(0.25%);角膜瓣下感染16只眼(0.40%);角膜瓣下上皮植入4只眼(0.10%);屈光过矫3只眼(0.075%);屈光欠矫26只眼(0.65%);眼底病变4只眼(0.10%). 结论 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但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应引起重枧,手术技巧的提高、手术设计的完善和手术设备的改进以及有效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渝华;方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利福霉素过敏致多器官损害4例

    1 病例介绍例1:女,28岁,已婚,个体商.因咳嗽、胸痛、盗汗15d.在门诊X线胸片检查诊断为肺结核,病人不同意住院治疗,门诊投以异烟肼、利福平口服,链霉素肌注联合抗痨治疗.第2天早上服药后即出现胸闷发热,全身血疹,颜面及全身皮肤潮红,头昏头晕,并逐渐加重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立即送入医院门诊抢救.病人出现休克,立即吸氧,用地塞米松、异丙嗪、钙剂等抗过敏治疗,全身支持及对症治疗.1d后症状好转,继续抗过敏治疗,症状体征逐渐减轻.住院10+d后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复查肝肾功恢复正常.病人想弄清为何种药物过敏,在未经医务人员许可的情况下,住院后的第12天中午自行口服利福平0.15g,服后立即出现上述症状及体征,经抢救,抗过敏治疗症状好转,查肝肾功明显受损,住院继续治疗,而后症状体症消失,肝肾功恢复正常.之后停用利福平,改用其它抗痨药物联合治疗,经观察未再出现不良反应,服抗痨药物1周出院.

    作者:卢奇志;张洪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柳氮磺胺嘧啶对大鼠心脏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分析大鼠心脏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中IL-1β、MPO、ICAM-1表达及组织损伤情况,探讨柳氮磺胺嘧啶(SSA)对移植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正常SD大鼠心肌为对照组,SD到Wistar大鼠为同种移植组,同种移植SSA治疗组.心肌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和病理学检查,检测ICAM-1表达和心肌损伤,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多媒体彩色图文分析系统对IL-1β、MPO和ICAM-1进行定量测定.结果对照组IL-1β、MPO、ICAM-1表达均微弱;而同种移植组IL-1β、MPO和ICAM-1明显增高,SSA治疗组中IL-1β、MPO、ICAM-1表达较同种移植组明显降低;对照组心肌组织结构正常,同种移植组中性粒细胞浸润,出现心肌间质水肿和组织坏死; SSA治疗组心肌损伤程度明显降低.结论大鼠移植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IL-1β、MPO、ICAM-1含量明显增高,心肌组织损伤,经SSA治疗后含量显著降低.SSA可以对移植心脏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李寒;范士志;陈建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肺气肿的实验动物模型

    肺气肿是一种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发展的不可逆气流受限,病理学上表现为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坏而无明显纤维化的疾病[1].

    作者:龚太乾;谭群友;蒋耀光;王如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免疫紊乱致缺铁性贫血1例的报道

    患者,女,61岁,住院号382970,于2002年3月14日因面色苍白2个月入院.患者2月前,出现面色苍白,伴轻度双下肢浮肿,活动后心慌心累,在外多次查血常规Hb在66~75g/L之间,予以对症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至我院查骨髓(髓片号2002-222-M1),提示增生性骨髓象,细胞内铁(-),细胞外铁(+++),遂以缺铁性贫血收入我科.

    作者:姚蔚瑜;荣小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上消化道出血472例病因及预后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的急诊之一,正确地判断出血的病因及其各种诱发因素,对本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收集本院自1998年1月~2002年12月住院47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经胃镜及手术等检查观察,现将其出血原因及预后有关因素分析如下.

    作者:宋庆发;魏洪兵;陈发旭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