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抗失血性休克作用的临床研究

郭晓丽;杜权;葛衡江;陈力勇;李阳;蒋耀光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 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为迅速纠正失血性休克低血容量的病理状态使重要脏器得到有效灌注,应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快速输入,通过监测血压尿量心率的变化,评价该溶液抗休克的效果.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失血性休克的患者49例,应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经静脉输入,速度10~15ml/min,测定并记录用药前及用药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心率、呼吸、尿量.当相邻两次收缩压均达100mm Hg(1mm Hg=0.133kPa)以上时,停止输入该溶液并以林格氏液维持输液,记录实际输入量.结果用药后血压尿量较用药前明显增高.抗休克有效率为100%.平均用药量(425±112)ml,平均用药时间(0.54±0.16)h.结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应能迅速恢复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血压,为后续治疗赢得了时间.提高了失血性休克救治的成功率.本试验结果显示以10~15ml/min的速度输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在200~750ml范围内安全有效.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TSGF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在肿瘤诊断及复发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肿瘤相关物质联合检测试剂盒,对190例恶性肿瘤、60例非肿瘤、50例复发肿瘤者进行TSGF水平检测.结果 190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SGF含量为(81.28±8.53)U/ml,50例肿瘤复发组为(91.21±5.09)U/ml其值均显著高于非肿瘤组(58.37±7.21)U/ml和健康对照组(52.31±5.13)U/ml,P<0.001,肿瘤复发组显著高于恶性肿瘤组,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SGF含量明显增高,其总阳性率为88%,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96%.TSGF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复发转移的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祝继华;邱大为;夏吉荣;陈怡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性高血压导致严重心动过缓

    目的探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的副作用及合理应用.方法收集2002~2003年的3例老年性高血压病人使用小剂量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导致严重心动过缓.结果 3例老年性高血压病人均在使用小剂量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后出现严重心动过缓,首次用药均在市级以上医院,未要求病人观察脉搏.结论β-受体阻滞剂是有效的降压药物,小剂量应用较安全,但部分老年人对此类药具有高度敏感性,在使用中应注意观察.

    作者:殷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护理体会

    肺结核、糖尿病均属常见病和多发病,两者都是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60岁以上发病率高达10%[1].据报道,随着社会老龄人口的增加,我国老年肺结核患者从1990年的178万增至2002年535万.由于肺结核和糖尿病合并时,病情重,进展快,给临床治疗及护理带来很大困难.近年来本科在对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以及护理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其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消灵与新洁尔灭在预防尿路感染中的疗效对比

    导尿和留置尿管是临床基本操作之一,广泛应用于排尿困难、麻醉和手术后以及危重病人的尿量的观察等,但导尿和留置尿管容易引起尿路感染[1].据文献报道:40%的医院感染为尿路感染[2].其中多数与导尿和留置导尿有关.为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对需要导尿和留置尿管的患者,我们在临床中应用了新的消毒液和常规消毒液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孝英;官政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腰椎牵引配合推拿、电针疗法治疗腰突症80例疗效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常见的原因.几年来作者应用腰椎牵引、电针和推拿的方法治疗腰突症,并与单纯腰椎牵引治疗作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凌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肺切除术后血浆心钠素与右心功能的改变及意义

    目的探讨肺切除术后血浆心钠素与右心功能的改变及意义.方法把50例肺切除患者分为全肺切除组(12例)、肺叶切除组(28例)及肺楔形切除组(10例),通过多普勒肺血流频谱测定患者术前、术后3~5d、术后8~10d的右心功能指标,并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相应时点患者血浆心钠素(ANP)水平.结果肺楔形切除术后右心功能及ANP无明显改变.肺叶及全肺切除组在术后3~5d右心功能及ANP均发生改变,表现为肺动脉平均压(PAMP)、肺血管阻力(PVR)及ANP均升高,这些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全肺切除组比肺叶切除组的变化更为明显(P<0.05).而肺叶切除组在术后8~10d上述指标恢复至术前水平,全肺切除组在术后8~10d上述指标的改变持续存在.肺切除术后ANP的改变与PAMP及PVR呈正相关.而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组与无心律失常组的PAMP、PVR及ANP也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肺叶及全肺切除术后右心功能发生改变,全肺切除术右心功能改变持续更久.同时肺叶及全肺切除术后ANP显著升高.

    作者:张云嵩;陈建明;范士志;蒋耀光;李陶;熊秀琴;李志平;牛会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甲状腺癌病人围手术期气道处理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病人的围手术期气道处理.方法回顾分析 87例甲状腺癌病人行甲状腺切除加颈淋巴结清扫术,围手术期气道处理体会.结果 87例病人中,1例胸骨后甲状腺癌病人术前气管严重狭窄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气管插管,手术顺利;术中发现21例病人气管受压移位,9例病人气管壁软化,3例病人气管狭窄.全部病人术中呼吸循环稳定;术后76例病人拔管安返病房,8例病人带管回病房ICU,3例病人拔管,改气管造口.全部病人无气道梗阻发生.结论术前正确气道评估和准备,麻醉诱导期正确处理,术后正确维护气道,是减少甲状腺癌病人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古博;闵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792例大肠息肉的内镜诊治及随访研究

    我院自1986年3月~2002年2月,对4 670人次进行了结肠内镜检查,检出大肠息肉792例,占其受检人数的16.95%,并对其中274例进行了内镜下治疗和6个月~10年的随访,随访5年以上者有168例,随访率达61.31%.

    作者:姜长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p63基因研究进展

    1 p63的发现p53基因作为在肿瘤生物学领域研究为深入基因之一,其突变体在人类癌变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研究结果证实超过50%的人类肿瘤中存在p53的突变[1].

    作者:郭伟;范士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胸腺切除治疗儿童重症肌无力43例的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评价胸腺切除治疗儿童重症肌无力(MG)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胸腺切除治疗儿童MG 43例并长期随访评价疗效.结果无恶化和手术死亡.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1例,术后半年肺部感染死亡1例.总缓解率与有效率分别为37.2%和81.4%.疗效与性别、病程、手术径路和病理类型均无关,P>0.05.10岁以上患儿有效率(94.74%)高于10岁以下组(70.83%),P<0.05;全身型有效率(94.74 %)高于单纯眼肌型(70.83%),P<0.05.结论胸腺切除治疗儿童MG疗效评价需长期随访.全身型MG应手术治疗,从严掌握单纯眼肌型手术适应证.

    作者:谭群友;王如文;蒋耀光;赵云平;龚太乾;周景海;马铮;林一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手术治疗胸腺癌9例报道

    目的探讨胸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方法分析我科手术治疗9例胸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手术情况,并全部进行随访. 结果完整切除肿瘤及受侵犯组织4例,部分切除3例,活检2例.结论胸腺癌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易发生外侵,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薛志强;王如文;蒋耀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Fas/FasL系统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

    凋亡紊乱是肿瘤形成的必要和充分条件,宿主内环境变化将改变细胞基因表达,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Fas-FasL系统是体内重要的凋亡系统,近被证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林一丹;蒋耀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机械通气与相关护理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应用

    近年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已逐步应用于医疗与教学.尤其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护理学是一门实践应用性为主的学科,有的课程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深动、形象、及现场感的效果.针对这一教学需求,我们将呼吸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开发了机械通气与相关护理的多媒体课件,尝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推广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促使医学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提高教与学的质量.本课程课件图文并茂、视听同步,让医学知识在教学中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生动、直观、形象,增加了现场感并实质性解决一些临床教学中面临的难题.使医学科学理论的学习不再枯燥难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以其交互性、可扩张性强,信息量大,信息更快捷,都是传统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对教师授课和学生均自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作者:赵庆华;朱儒红;段勇;赵渝;罗丽;黄纪坚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147株肺炎克雷伯菌引起医院感染调查和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调查肺炎克雷伯菌在医院感染中的地位及对抗生素耐药情况.方法采用ATB微生物自动鉴定及药敏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将重医附一院1999~2002年肺炎克雷伯菌在各类标本中的分离率的动态变化及耐药率作统计分析.结果分离率高的3种标本分别为痰液61%、脓14%、尿7.5%.并对阿莫西林、替卡西林等多种抗生素耐药.敏感率>50%的抗生素依次为阿胺培南、妥布霉素、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结论肺炎克雷伯菌是医院感染重要致病菌.临床治疗经验用药宜首选阿胺培南和阿莫西林+棒酸、妥布霉素.

    作者:熊一平;余显书;曹何;胥飚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剥脱术后右心室流出道再狭窄1例

    2003年7月,我科收治1例缩窄性心包炎行心包大部剥脱术后发生少见的右心室流出道再缩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申林;何德沛;杨庆军;赵次洪;严宇;陈灏;吴洪坤;罗永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RNA干扰-dsRNA介导的基因沉默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近年来首先在线虫体内发现的一种生物现象,即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能抑制序列特异性基因的表达[1].目前,RNAi现象在包括植物、真菌、果蝇以及某些哺乳动物等多种生物体内也已得到证实[2~4],被认为是进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保守机制,是生物体防御病毒感染和转座子,保护自身基因组的重要手段[5、6],并因此引起生命科学界极大的关注.

    作者:李旭宏;龚建平;刘长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消化性溃疡并出血应用止血药物疗效分析

    消化性溃疡并出血(PUB)常见,其预后与溃疡本身及全身情况有关.在临床实践中存在大量应用局部止血药物以及静脉止血药物,究竟疗效怎样?由于止血药物品种繁多,价格悬殊,怎样应用以达到提高疗效,降低耗费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作者对此进行探讨,以摸索适合国人的治疗方案.

    作者:周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中孕引产部分性胎盘植入保守治疗成功1例

    患者,女,25岁,待业,G1P0,因停经24周,无计划要求引产,于2003年5月8日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第2天在常规消毒下,行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20h后开始出现宫缩,15h后自产一男死婴,身长30cm,给予缩宫素10u肌肉注射1次,50min后胎盘仍未剥离,阴道流血少,行人工剥离胎盘未成功,即在常规消毒下行清宫钳夹术,子宫前位,宫腔深16cm,术中胎盘粘连较紧,钳夹出组织约200g,术中出血约250ml.术后给予缩宫素10u肌注1日1次,女性素4mg肌注1日1次.产后10d,子宫脐下两指,B超提示宫内残留物(43mm×23mm).

    作者:赵晓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肺气肿的实验动物模型

    肺气肿是一种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发展的不可逆气流受限,病理学上表现为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坏而无明显纤维化的疾病[1].

    作者:龚太乾;谭群友;蒋耀光;王如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临床分型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MGFA)临床分型及定量评分(QMG)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对2001年11月~2003年9月手术治疗的43例重症肌无力病人,以MGFA标准作临床分型与定量评分,通过与Osserman分型作比较,观察手术治疗前后的变化,分析并探讨新的分型与评分的临床特点与意义. 结果 MGFA临床分型中的Ⅰ型与OssermanⅠ型较一致,OssermanⅡa型17例中,MGFAⅡa型12例,Ⅲa型4例,Ⅲb型1例;OssermanⅡb型15例中,MGFAⅡa型2例,Ⅱb型4例,Ⅲa型3例,Ⅲb型3例,Ⅳa型2例,Ⅳb型1例;治疗后QMG评分随时间呈明显降低. 结论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临床分型较Osserman分型更为细致、客观,其定量评分准确反映出治疗前后病情的变化,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以加强对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与协作.

    作者:马铮;蒋耀光;王如文;赵云平;周景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