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眼眶骨折后眼球内陷的外科治疗效果观察

孙凯建;李洪阳

关键词:眶骨折, 眼球内陷, 外科治疗
摘要:目的 观察复杂性眶骨骨折后眼球内陷的外科手术治疗的时机以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1月~2012年6月,共治疗复杂性眼眶骨折后眼球内陷畸形患者46例,术前常规行x线检查、眶部轴面及冠状位CT扫描,了解眶骨骨折及眶内容物移位嵌顿情况.术中首先将移位的骨折块截骨复位、小夹板坚强内固定,重建正常的眶缘,然后用自体或人工材料植入,同时修复眶壁.结果 46例患者眼球内陷畸形均获明显改善或矫正.结论 眶骨骨折所致后期眼球内陷畸形可通过骨复位及植骨的手段重建眶缘,修复眶骨各壁的缺损,缩小扩大的眶腔而得以有效矫正.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电子病历在ICU的应用

    护理病历是医疗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病历不仅反映了护士对患者病情观察的记录过程,也体现了医疗机构的护理质量乃至管理水平.我院实行电子病历三个月时ICU护理记录单仍是手工记录的A3纸张.为了更好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有效提高日常护理工作的效率,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留档及调阅.我科与嘉和信息开发公司共同设计推行了ICU护理电子病历.

    作者:雷丹;林芸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总结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方法 分析27例68~8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阶段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重点监测控制血糖和指导功能锻炼,并针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褥疮及深静脉血栓等采取有效护理措施.结果 全部患者经手术前后精心护理病情相对稳定,术中和住院期间无死亡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高龄糖尿病患者骨折手术风险大,积极监测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掌握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特点给予恰当的护理措施,是保证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何菊梅;郭青霞;陈彦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运用发放调查表方式对104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及患者入院初与出院3个月后遵医行为改变比较.结果 健康教育后糖尿病患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及遵医率较健康教育前显著提高(P<0.01).结论 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遵医率,增强其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识,使血糖控制在理想的状态,从而有效地控制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曹清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输卵管介入再通术结合中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结合中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325例子宫输卵管造影术(HSG)证实为一侧或双侧输卵管梗阻的不孕症患者实行输卵管介入再通术,术后再连续进行2~3个月的通液、中药内服、保留灌肠及敷贴治疗.连续随访6~12个月,对再通率及怀孕率进行统计.结果 插管成功率100%,再通率95.5%,手术后6个月怀孕率36%,1年怀孕率达45%.结论 输卵管介入再通术结合中药治疗不孕症创伤小、再通率高、具有安全有效等优点.耐心细致的护理能提高疗效,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易萍;李芙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乳头扁平实施母乳喂养80例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乳头扁平产妇实施母乳喂养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分娩的80例扁平乳头初产妇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乳头手法纠正、吸管喂哺、产后访视等护理干预.结果 80例扁平乳头的初产妇中,吸吮成功77例占96%,其中2例为乙肝母亲拒绝哺乳,另1例乳头扁平无法被有效纠正而失败.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绝大部分扁平乳头产妇均能成功地进行母乳喂养,从而提高了母乳喂养率,对纠正失败的产妇也可以有效地预防乳汁淤积所致的乳腺炎的发生.

    作者:黄智清;包晓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子宫背带缝合术在诊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在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中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剖宫产产后出血的138例产妇,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各69例.研究组患者治疗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对比组患者治疗采用宫腔纱条填塞.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的差异,并比较产妇在术后6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与对比组相比,术后出血量显著减少,手术较少,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中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术后并发症较少,疗效满意,是治疗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出血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贤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下牙槽嵴低平全口义齿修复临床研究

    目的 对下牙槽嵴低平的无牙颌病例采用传统方法修复,探讨增加其固位和稳定的方法.方法 对实验组46例下牙槽嵴低平的无牙颌患者,另选28例下牙槽嵴低平的无牙颌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二次印模法,灌注超硬石膏终模型,应用自凝塑料基托求颌位关系、降低垂直距离、降低牙合平面的位置、后牙排列反牙合、伸展基托边缘等方法进行修复;对照组采用常规印模及排牙法,统计修复资料,评价治疗效果.并对两组修复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46例下牙槽嵴低平的患者全口义齿固位力增加明显,压痛减轻(P<0.05),患者的满意度提高.结论 对下牙槽嵴低平患者采用以上修复方法,能获得良好的固位力.

    作者:高乐;郑美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四肢骨折并创伤性休克36例治疗分析

    目的 救治四肢骨折并创伤性休克36例,讨论治疗措施和效果.方法 我院的骨科自2010年2月~2012年12月有多发性四肢骨折并创伤性休克36例被收治入院,我科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这些患者均存在休克,但是严重程度不一,患者伤情严重度评分(即ISS)的平均评分是56;其中有1例患者发生死亡.结论 只有对四肢骨折并创伤性休克的治疗或复位固定进行尽早的治疗,才能使四肢骨折并创伤性休克的伤者受到的治疗起到应有的效果.

    作者:卢盛斌;李裕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珠海市2008~2012年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目的 对珠海市2008~2012年间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苯丙酮尿症(PKU)以及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3种新生儿先天性疾病与遗传病筛查的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并找出其中的问题和提出解决对策.方法 对全部新生儿使用干滤纸片法进行测定,检测项目为全血中的促甲状腺素、G6PD活性以及苯丙氨酸.结果 在5年当中,一共筛查了新生儿血样本122479份,平均筛查覆盖率为92.65%,检查发现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73例,G-6PD缺乏症3277例,苯丙酮尿症(PKU)7例.结论 通过对新生儿疾病进行筛查,从而对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苯丙酮尿症(PKU)以及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进行早期诊断与及时的预防、治疗,进而能够有效避免上述病症对新生儿的体格以及智能发育造成严重损害.珠海市的新生儿疾病筛查覆盖率应该引起相关卫生管理部门的重视,从而减少残疾患儿的发生率.

    作者:赵慧贞;戚小兵;张泓;程黎;熊琴;林燕妮;杨海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妊娠合并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围产结局及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国产结局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情况.方法 选取2008年11月~2011年1月本院收治的妊娠合并慢性肾脏疾病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产妇4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的国产结局情况.结果 观察组足月分娩19例(47.5%),早产21例(52.5%),胎儿窘迫9例(22.5%),新生儿窒息5例(12.5%),国产儿死亡1例(2.5%);对照组足月分娩35例(87 5%),早产5例(12.5%),胎儿窘迫3例(7.5%),新生儿窒息1例(2.5%),国产儿死亡0例(0%).观察组的新生儿早产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国产儿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合并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不但会加重患者的慢性肾病情况,还会提高新生儿早产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的发生,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作者:何翠芬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癫痫20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癫痫患者的临床及脑电图(EEG)改变.方法 对208例癫痫患者EEG进行分析.结果 208例癫痫患者EEG轻度异常55例,中度异常109例,重度异常17例.结论 EEG可为癫痫患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吴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D-二聚体水平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诊断效能.方法 在术后第7d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装中DD水平及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uplex Ultrasound,CDU)检查,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 以CDU诊断为金标准,DD水平对DVT的敏感度为97.3%,特异度为93.3%,准确度为95.7%,阳性似然比为14.5,阴性似然比为0.03,经x2检验,结果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3,P>0.05),二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为0.86).结论 DD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DVT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陶月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三棱针穴位点刺放血治疗急喉痹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三棱针穴位点刺放血治疗急喉痹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2月我科收治的急喉痹患者42例,给予少商穴、商阳穴三棱针点刺放血治疗,1次/d,3d一疗程.结果 治疗3d后,42例患者痊愈18例,占42.86%;好转20例,占47.62%;未愈4例,占9.52%,总有效率为90.48%.结论 三棱针穴位点刺放血治疗急喉痹疗效确切,见效快.

    作者:陆贺青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对地方医学院校药学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本文针对地方医学院校药学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为适应现代药学专业高等教育的要求,对物理化学基础课程的改革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具体的方法与措施.

    作者:邓月义;张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我院图书馆为临床服务的模式研究

    龙岗中心医院图书馆响应医院政策,成功导入S-O-4P管理模式,通过让图书馆员与临床医生及患者接触,到病区现场提供服务,并发放医院图书馆对患者服务需求问卷等多种方式为临床一线提供相关服务.阐述了医院图书馆的现状和医院图书馆开展临床服务的重要性,因此,医院图书馆直接为临床服务已经是一个崭新的观念,这项服务的开展也将成为医院图书馆服务创新和业务发展的新的思路.

    作者:赵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人工组配式假体治疗股骨软骨肉瘤1例报道

    人工组配式假体(Global Modular Replacement System)GMRS于近年来正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骨肿瘤广泛切除术后的患者.四肢骨肿瘤广泛切除术后,常会遗留有大段骨的缺损,采用肿瘤型的人工假体重建是治疗这种骨缺损的主要方法.人工假体重建后,患者可以获得即刻稳定、早期负重行走、远期较好功能的效果[1,2].我科收治1例软骨肉瘤患者行人工组配式假体置换.

    作者:王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影响剖宫产率升高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相关因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可行性措施.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为55.3%,主要指征为胎儿窘迫、社会因素、妊高征、相对头盆不称等.结论 胎儿宫内窘迫和社会因素已成为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产科诊断水平,加强国产期保健宣传,控制社会因素的剖宫产率.

    作者:贾云霞;赵欣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试论医院网络中心机房建设

    医院网络中心机房是医院信息系统运行的核心,其主要职能是为医院数据信息提供传递、处理、存储与管理,因此,网络中心的规划与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医院网络中心机房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李玲;于春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1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手足口病病因、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探讨,提高临床认识及对重症病例早期识别,减少手足口病并发症,减少漏诊、误诊,预防大范围流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科住院的15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年龄小9个月,大7岁,临床表现均有乏力、发热(体温大于39℃)、咽峡部(斑丘疹、丘疹、小疱疹)、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肢体无力;年龄以0~3岁为主,较大年龄儿童1例;心肌酶、C-反应蛋白均明显升高;2/3病例EV71阳性,有合并症者2例,均临床治愈出院,3例患者出院时仍感双下肢无力,需搀扶行走,1月后均能独立行走.结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重症病例多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手足臀等部位皮疹少,甚至没有,病情凶险,进展快,病死率高.掌握传染病发病特点及易感人群,详细询问病史,结和临床表现,具有早期诊断及治疗意义.经抗病毒、退黄、降颅压、丙球蛋白、激素等治疗效果可,提高对重症病例早期识别警惕,做到早期诊断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陈光武;陈新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腰腹肥胖血浆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水平与体重指数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腰腹肥胖血浆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水平与体重指数的关系.方法 收集明确诊断为腰腹肥胖116例,同时收集35例体重正常者作为对照组,两组人群均明确排除合并其他炎症反应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腹泻、泌尿系感染等疾病.依据腰腹肥胖体重指数四分位数将所有分为四组,比较各组间血浆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浆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水平与BMI关系.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腰腹肥胖者BMI、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发病率以及血浆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以此同时,腰腹肥胖组,随着BMI的增大,其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发病率以及血浆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水也逐渐升高(P<0.05);②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腰腹肥胖者血浆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水平与其BMI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904(P<0.05);以此同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提示,血浆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水平与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发病率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1 =0.846(P<0.05),r2=0.808(P<0.05)和r3=0.855(P<0.05).结论 腰腹肥胖随着BMI的增加,其血浆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水平也逐渐升高,且腰腹肥胖血浆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水平与高血压、高脂血脂和2型糖尿病发病率呈正相关.检测腰腹肥胖血浆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水平对评估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建月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