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效果观察

苏卫

关键词:中医辨证, COPD, 呼吸衰竭, 心力衰竭
摘要: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 以2008年10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组,均给予西医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中医辨证治疗.10d后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中医辨证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可改善症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替普酶治疗组(观察组)和尿激酶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49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和的血管再通率和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为95.8%(23/24),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为66.7%(16/2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雷运森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循证护理在晚期血吸虫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的实施在晚期血吸虫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总结14例晚期血吸虫病和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循证护理要点,包括做好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预防感染和出院的康复指导,密切观察病情.做好饮食护理,预防并发症等.结果 认为循证护理应用于晚期血吸虫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有利于患者康复,提高患者舒适度,增加安全感,降低并发症,并拓宽了护理人员知识面.结论 循证护理在晚期血吸虫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陈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不同年龄段肱骨近端C2型骨折应用不同钢板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钢板治疗不同年龄段肱骨近端C2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96例肱骨近端C2型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锁定钢板固定,选择同期96例肱骨近端C2型骨折患者作对照组,选择T型钢板固定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比较两种钢板疗法对各年龄段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中青、中年段的骨折愈合率略好于对照组患者的青、中年段,差异比较不显著(P>0.05),观察组老龄段的骨折愈合率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中老年段的Neer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青年段Neer评分略好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锁定钢板适合治疗不同年龄段的肱骨近端C2型骨折,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作者:喻伟;钱耀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穴位埋线治疗难治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治疗难治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对13例发病3~6月的面神经炎患者进行穴位埋线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结果进行疗效评价,并探讨治疗机理.结果 穴位埋线治疗难活性面瘫治愈率23.08%,显效率53.84%,好转率23.08%,总有效率100%;治疗后面神经功能极大提高.结论 穴位埋线是治疗难活性面瘫的有效方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建华;温清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1例医务人员感染肺结核调查分析

    结核病是当今世界上成年人传染病中的主要杀手,全球有1/3人口已被结核杆菌感染,每年有1%人口被结核菌感染[1].张开洪等[2报道,某院感染科医务人员肺结核患病率为27.4%.本文报道某执业医师在工作中感染结核性胸膜炎1例.1临床资料1.1感染医师资料患者,男,40岁,既往身体健康,在2012年10月 12日医院职工体检中未发现异常指征.1.2暴露源①患者,女,18岁,10月18日入院,于10月22日行纤维支气管镜检可见右主支气管开口大量白色坏死物阻塞,纤支镜取样病检提示:镜下见部分为呈慢性炎性改变的粘膜组织,部分为干酪样坏死组织;②患者,男,44岁,10月20日入院,10月29日CT提示:两上肺及左下肺3型肺结核:左下肺空洞形成,两上肺慢性血性播散性肺部改变.被感染医师为2例患者的主治医师.

    作者:代文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桂林市2009~2010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桂林市2009~2010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的数据分析,了解目前医疗机构开展VCT的情况,加强VCT遏制艾滋病传播的能力.方法 对2009~2010年桂林市VCT人群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1832例求询者接受了咨询和血清HIV抗体检测,以20~39岁青壮年为主,占66.32%;男性略多于女性,文化程度以初、高中为主,占68.72%;咨询类型主要为危险性行为,占57.94%;HIV阳性1435例,阳性率为10.37%.结论 桂林市2009~2010年VCT人群HIV感染率高,性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婚内传染不容忽视,应加强VCT推广.

    作者:陈伟;周芸;周美容;左丽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防范护患纠纷,构建和谐医院

    医疗行业是典型的服务性行业,其服务质量的集中体现便是护理工作,未来社会对医疗机构护理质量的要求会进一步提高,如果护理得当便会营造一种融洽和谐的护患气氛,否则极有可能引发护患纠纷极有可能给患者造成人身及财产等损失,又会给医疗机构带来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各种护患风险着手,提出一些有利于改善甚至杜绝相应风险的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当前我国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作者:毕玉芬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ELISA检测HCV抗体中的问题及思考探讨

    目前,ELISA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HCV抗体的检测中,但该检测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局限,需要进一步思考与完善.本文对ELISA检测HCV抗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PCR检测技术进行了概述,介绍了PCR检测技术在当前临床实验室中的具体应用,阐释了PCR实验室建立的重要意义.

    作者:黄秋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治疗HBsAg阳性、HBV-DNA阴性的进展期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ETV)及拉米夫定(LAM)治疗进展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HBsAg阳性、HBV-DNA阴性的进展期乙肝肝硬化患者5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加用ETV,对照组22例加用LAM.观察症状减轻及复常情况,检测肝功能指标、乙肝五项标志物定量、乙肝病毒基因(HBV-DNA)以及肝脏CT等.结果 治疗组症状复常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肝功能复常率、HBeAg血清转化率、CT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ETV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耐药发生率低,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脏组织学,不同程度逆转肝硬化,减少并发症,延长或逆转早期肝硬化进展.

    作者:高健;王桂平;赵春燕;王瑞芳;王冬辉;辛月春;曹月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总结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方法 分析27例68~8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阶段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重点监测控制血糖和指导功能锻炼,并针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褥疮及深静脉血栓等采取有效护理措施.结果 全部患者经手术前后精心护理病情相对稳定,术中和住院期间无死亡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高龄糖尿病患者骨折手术风险大,积极监测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掌握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特点给予恰当的护理措施,是保证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何菊梅;郭青霞;陈彦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浅谈下肢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下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好发于下肢,是较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约占下肢静脉系统疾病的20%,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怒张,是长期卧床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下肢DVT因血液回流受阻,后可导致皮肤色素沉着、溃烂及感染坏死,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肺栓塞,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手术治疗由于操作难度大,潜在的并发症多,且费用昂贵,因此抗凝溶栓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我科根据下肢深静脉造影的原理,采用下肢深静脉交通支的生理功能,即浅静脉血流可通过交通支进入深静脉,而深静脉血流则不能返回流至浅静脉,从患肢足背静脉穿刺,使溶栓药尿激酶通过交通支直接进入深静脉,快速作用于血栓部位,促使血管再通,取得了较好的溶栓效果,现将溶栓治疗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姜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对地方医学院校药学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本文针对地方医学院校药学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为适应现代药学专业高等教育的要求,对物理化学基础课程的改革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具体的方法与措施.

    作者:邓月义;张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我国急诊护士心理健康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心理问题在护士中普遍存在,而出现问题的因素较多.同时不同职位的护士,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又各具特点.根据护士心理问题自身具有的特点,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并与护士自身的努力相结合,以更好的提升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文对急求护士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并提成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作者:吴婉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模拟临床情景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浅析

    目的 探讨模拟临床情景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护理专业的学生采用模拟临床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模拟临床工作环境,观看多媒体,教师示教,实物演示,角色扮演,实务操作.完成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结果 学生对内科护理工作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掌握完整护理程序,进入护士的角色,迅速熟悉工作环境.结论 在内科护理教学中采用模拟临床情景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操作能力,临床处理能力,加深理论理解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宋江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军队医院互联网使用安全问题与应对措施

    互联网的应用已贯穿于医院日常管理、医疗服务、学习宣传等诸多方面,成为医院高效运转不可或缺的工具.作为军队医院,怎样安全放心地使用互联网,保证无失泄密事件发生,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本院针对互联网应用,全面论证需求,分析安全隐患,统筹整合、多措并举,既保证了网络安全,又满足了应用需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熊友生;尤明春;徐茂;王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对拔牙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口腔焦虑症患者拔牙时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寻求简便、有效的改善拔牙时患者焦虑情绪的方法.方法 将在我牙防所拔牙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拔牙前1h与拔牙前5min的焦虑状况.结果 两组患者拔牙前1h的焦虑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5min健康教育组焦虑评分明显降低,而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健康教育可有效缓解患者拔牙时的焦虑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缪玉萍;高雪瑾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生脉注射液佐治肺心病并左心衰竭的疗效观察(附120例报告)

    目的 探讨生脉注射液在肺心病并左心衰竭治疗上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肺心病并左室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吸氧,抗生素、祛痰、平喘、扩血管、利尿等基础治疗,对照组予以予西地兰0.2mg加50%GS20ml(糖尿病患者用0.9%生理盐水20ml)静注,1次/d,连用10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生脉注射液(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0ml加入5% GS(或糖尿病患者用0.9%生理盐水)250ml静点,1次/d,连用10d.随后观察心肺功能恢复情况,检查血气分析及临床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60%;治疗组前后心功能变化有显著差异;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变化看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生脉注射液治疗肺心病并左心衰竭的疗效满意.

    作者:冯彦刚;冯娜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31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后,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31例患者中,大部分患者经IABP治疗后,其血流动力学改善,平均动脉压从术前(55.68±6.58) mmH g升至术后(85.40±6.38) mmH g,临床症状好转,顺利完成血运重建术,死亡6例,死亡率19.3%.结论 对AMI合并CS患者应及时行血运重建术,在术前尽量使用IABP辅助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及临床症状,为PCI术顺利进行提供保障,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疗效安全可靠.

    作者:伍于斌;陈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浅谈麻醉科进修医师临床教学心得

    随着现代麻醉理念飞速更新,知识革新迅速,对临床麻醉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以及知识储备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麻醉科专科特色很强,而且多种原因导致国内很大一部分并未开设麻醉专业,导致从事麻醉工作人员很大一部分来自其他专业或者仅仅结束过普通医学高等教育,对麻醉相关专业知识积累了解不够.为了适应现代麻醉工作,对麻醉医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也越来越重要.作为一线教学单位,西京医院麻醉科一直承担进修医师继续教育工作,成功为祖国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麻醉专业医师.

    作者:黄怡;霍婷婷;董海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床边血液灌流治疗氯氮平中毒的护理与观察15例分析

    氯氮平为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作用是控制精神病的幻觉、妄想和兴奋躁动,故可用于兴奋躁动患者,一般4~5d可见效.适用于急慢性精神分裂症.临床使用广泛,由于自杀、误服等原因,氯氮平中毒临床比较常见,常规药物治疗疗效欠佳,采用血液灌流为有效的手段.现分析我院2005 ~2012年采用床边血液灌流治疗氯氮平中毒患者15例护理观察情况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其中女性7例,男性8例,其中小儿2例,平均年龄30岁.1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多汗、恶心呕吐、窦性心动过速等症状.本组患者均有明确的过均量服用氯氮平病史,且采用床边血液灌流,其中2例放弃治疗,其余治疗效果满意,痊愈出院.

    作者:陈莲珠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