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滴注盐酸左氧氟沙星致不良反应的护理

秦江蓉

关键词:静脉滴注, 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不良反应, 抑制细菌, 喹诺酮类抗生素, 现报道如下, 观察及护理, 作用机制, 抗菌作用, 速杀菌, 耐药率, 酶活性, 抗菌谱, 应用, 旋转, 门诊, 临床, 疗效, 患者, 高校
摘要: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为喹诺酮类抗生素,具备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疗效好,耐药率低等优点,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DNA旋转酶活性,抑制细菌DNA的复制,起到快速杀菌的作用,在临床中已被广泛应用,但是在用药过程中偶尔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本文总结我高校门诊2011年3月~2012年3月静脉滴注盐酸左氧氟沙星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现报道如下.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门诊导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门诊导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门诊就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医院统一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门诊导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两组各180例患者在就诊结束时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8.9%上升到97.2%(P<0.05).结论 门诊导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门诊就诊患者的满意度,达到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良好效果.

    作者:刘燕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孕前和孕期保健在妇女妊娠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孕前和孕期保健在妇女妊娠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8月期间在我院产检和分娩的79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入组产妇的保健和分娩资料,按其保健情况分为A组(孕前3个月开始保健)37例、B组(孕期开始保健)42例,比较两组产妇和新生儿围生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8.11%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2.70%均明显低于B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26.19%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16.67%,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孕前和孕期保健能减少围生期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产科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刘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试谈医院档案的综合管理

    现行的医院档案资料管理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当今时代已经步入数字化时代,医院实现全面信息化无纸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医院档案综合管理现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解决办法,希望借此契机以提高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以适应新时期医院档案管理的发展.

    作者:蒋晓楠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替米沙坦对96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和改善糖、脂代谢的临床回顾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和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964例≥65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停用其他降压药物>2w,口服替米沙坦治疗60d,观察治疗第30d和60d及治疗前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24h动态血压、餐前血糖、餐后2h血糖、餐前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替米沙坦治疗30d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即有明显下降,脉压差减小(P<0.05).24h平均血压、日间平均压和夜间平均压在治疗60d时下降显著(P<0 05).治疗60d时患者三酰甘油、餐后2h血糖、餐前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P<0.05).治疗60d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 替米沙坦除了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外,还可以改善糖代谢和脂代谢,对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尤其是糖、脂代谢紊乱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殷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压疮危险因素预测管理

    压疮是由于身体组织受到压迫而形成的组织的局部缺血及缺氧而造成的压力性溃疡.压疮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护理并发症,一旦病发将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同时也会为护理人员带来巨大的护理问题,目前临床上主要依靠护理人员的自身对于压疮危险因素的判断以及护理教科书中的相关知识来预防压疮的发生,但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在现有的很多的涉及压疮的护理教科书中,对于压疮的预防护理存在一定的分歧,这就使得在实际的临床操作中,压疮的发生率在近几年并无明显下降.本次研究,笔者就目前医学上对于压疮的预防的不同观点、压疮的危险因素以及压疮的危险因素管理等方面对压疮做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

    作者:宋振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分析厄贝沙坦和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征得患者同意,依据统计学随机分配原则和用药的不同分为厄贝沙坦组(30例)和依那普利组(30例),治疗6w后观察两组降压效果.结果 厄贝沙坦组的降压效果优于依那普利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厄贝沙坦比依那普利的降压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粱永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护理临床路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间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将120例子宫肌瘤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按照常规护理计划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入院后即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术前焦虑程度、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的知晓率.结果 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患者术后恢复,减少了住院天数,降低了住院费用;降低了患者的焦虑程度;患者及其家属满意率高;患者对疾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提高;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恢复,减少了住院天数,降低了焦虑程度,患者及其家属满意率高,对健康教育知晓率高.

    作者:朱金萍;言哲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数字化静脉肾盂造影的临床分析

    目的 临床分析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DR)静脉肾盂造影(IVP)在肾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我院2009年9月~2010年9月间经由手术确诊的肾结石患者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临床分析,观察组采用行DR进行IVP,对照组行传统技术进行IVP,对比两组患者IVP的平片质量、DR技术的IVP在肾结石、肾结核和膀胱肿瘤的诊断正确率.结果 采用DR进行的IVP的平片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诊断出肾结石诊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DR)静脉肾盂造影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率均优于传统技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曹东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慢性盆腔炎的治疗进展

    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女性常见疾病之一,该病病情顽固,久治不愈.目前,临床医学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并没有找到确切方法,本文对女性慢性盆腔炎的中、西医及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进行了综述.

    作者:韦校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我院医院文化与人本管理的理论及实践的研究

    通过对人本管理理念的产生和发展这一过程,分析了人本管理的文化路径.人本管理是先进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医院文化就其本质来说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医院文化与人本管理的内在统一性;文化力量是医院永恒的竞争力.为此,要准确把握医院文化与人本管理的内在要求,从而提升医院的公信力和竞争力.一是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二是培育和弘扬医院精神;三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四是创建“学习型”的医院;五是围绕“四个尊重”盘活人力资源.

    作者:韩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腔镜下甲状腺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目的 比较腔镜甲状腺瘤切除术和传统开放甲状腺瘤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探讨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76例甲状腺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腔镜手术组(29人)和传统手术组(47人),分别在腔镜下行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和在开放手术下行甲状腺瘤切除术.两组均采用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和并发症出现的情况,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结果 腔镜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平均手术时间均比传统手术患者长,而平均出血量和切口满意度均优于传统组患者(P<0.005);传统开放甲状腺瘤手术组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机率大于腔镜下行甲状腺肿瘤切除术,两组并发症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患者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甲状腺瘤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腔镜甲状腺瘤切除术和传统开放甲状腺瘤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均有一定的差别,腔镜甲状腺瘤切除术疗效较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小.

    作者:黄晓群;敖丽君;王玲;饶舒;陆颖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Cavity and Sinuses Inverted Papilloma,NIP)组织学上属于鼻的一种良性肿瘤,临床上较为常见,但其具有局部侵袭性生长、多中心起源及转移、易复发及恶变倾向的临床特点,并且肿瘤多次复发后容易产生恶变,其复发率和恶变率据统计分别为25%~75%和5%~15%[1],但各家研究报道的统计数据差别较大.本文复习国内外近10年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就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复发与恶变相关的因素及治疗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黎庆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临床药学服务模式转变探析

    目的 探讨与分析我国临床药学服务模式并进行前景展望.方法 通过分析药学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及主要内容,讨论了临床药学工作者的培养方法,后展望了临床药学服务模式的发展与转变.结果+结论 临床药师今后的工作内容和目标为“以为患者服务为中心,以科学用药为手段”,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学习更新,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致的业务素质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作者:安瑞芬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和药学干预探讨

    目的 分析本院近5年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状况,探讨其药学干预的制定策略和实施效果,为中药注射剂的科学用药和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以药学干预实施日期2010年为分界点,对本院2008~2012年间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用药频度(DDDs)、日治疗费用(DDC)、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分析其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结果 用药频度和费用:本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DDDs和DDC在2008~2009及2009~2010年间均呈上升趋势,在2010年实施药学干预后,DDDs和DDC开始下降,其中2011年下降幅度大,2012年与2011年基本持衡.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自2008~2010年本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左右,不良反应发生率超过3%,2010年实施药学干预后,有效率呈上升趋势,达到90%左右,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呈下降至1%以下.结论 本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近年来得到广泛开展,有效的药学干预措施可为其用药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周爱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2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真菌感染的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真菌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 取本院于2012年2月~2013年2月住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根据采取的护理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及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各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后基础肺功能、负面情绪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等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后的基础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负面情绪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基础肺功能,减轻患者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章丹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格拉司琼预防用药对全麻下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目的 观察格拉司琼预防用药对全身麻醉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on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病例,分为4组,每组30例:A组、B组分别在诱导前或缝皮时静脉注射格拉司琼3 mg,C组在缝皮时静脉注射格拉司琼3mg+地塞米松10mg,D组为空白对照组.观察术后24h内PONV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 A组、B组和C组PONV发生率均明显低于D组(P<0.01),C组预防PONV的效果更满意.结论 预防性使用格拉司琼3mg能有效减少全麻下腹腔镜手术患者PONV发生率.

    作者:刘朝晖;张晓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骨矿物质含量上精神病患者伴骨折和正常骨折患者对照分析

    目的 通过对精神病患者伴骨折患者在血清总碱性磷脂酶、血清无机盐指标以及骨质疏松等骨矿物质含量指标上存在异常情况进行探讨.方法 根据2005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24例精神病患者伴骨折患者和30例正常的骨折患者进行对照研究,进行骨质疏松指标血清总碱性磷酸酶,骨密度,血清中钠、钙、钾等无机盐检测和进行对照比较分析.结果 通过与正常骨折患者的比较分析,精神病患者伴骨折患者具有十分明显的骨质疏松症状,在数值上X2为3.869,P为0.035;在钠和钾的含量上精神患者伴骨折患者与正常骨折患者无明显性差异,在血清总碱性磷酸酶含量上(P<0.05)精神病患者伴骨折患者比正常骨折患者明显高,在钙含量上(P<0.05)精神病患者伴骨折患者比正常骨折患者明显低.结论 精神患者与正常人相比,通过更容易出现低钙以及骨质疏松,所以该群体属于高危发生骨折的群体.

    作者:关钛元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当前传染病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应对策略

    目的 及时解决传染病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提高传染病学教学质量.方 法通过改变观念,改变教学模式,丰富传染病教学的内涵,教学与疾病谱的变化结合等方法.结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结论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传染病学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

    作者:杨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的合理联用

    目的 观察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联合用药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以2009年6月~201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4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治疗,并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曲美他嗪,观察组给予曲美他嗪联合辛伐他汀.连续用药8w,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 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抗心绞痛和调脂药物,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李电优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药理及疗效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药理以及临床疗效情况.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在本计划生育服务站进行药物终止早孕的妊娠健康妇女210例,随机进行电脑分组,其中观察组105例,对照组105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米非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和药物药理作用情况.结果 经采取不同方法治疗,观察组完全流产102例,不完全流产3例,药物终止早孕失败0例,完全流产率为97.14%;对照组完全流产99例,不完全流产4例,药物终止早孕失败2例,完全流产率为94.28%,观察组在完全流产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研究认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终止早孕方面具有十分确切的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简便性、安全性、有效性,可作为本计划生育服务站的终止早孕治疗重点药物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赵永和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