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梅毒螺旋体实验室检测方法比较分析

劳希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 实验室, 检测方法, 敏感性和特异性, 性性传播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 特异性抗体, 非特异性反应, 苍白密螺旋体, 预防和治疗, 组织细胞, 诊断方法, 早期诊断, 早期发现, 危害, 输血感染, 生物组织, 人体感染, 皮肤黏膜, 临床表现
摘要:梅毒(syphilis)是由苍白密螺旋体的苍白亚种即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所引起的是一种慢性全身性性传播疾病.早期主要侵犯皮肤黏膜,晚期可累及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器官[1].自然情况下人是梅毒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或可经输血感染.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可产生多种抗体.主要有特异性抗螺旋体抗体(IgM、IgG)和非特异性抗体又称反应素,是由螺旋体破坏的组织细胞所释放的类脂样物质,能与广泛分布于生物组织中的类脂抗原发生非特异性反应.近年来,我国梅毒的感染率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2],它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高度一致[3],危害性大,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疾病之一,由于梅毒病程长、危害大、临床表现复杂,很容易漏诊和误诊,因此选择简单、快速、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诊断方法,对梅毒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和治疗,对控制梅毒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当前梅毒螺旋体的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磁共振PWI.DWI在超急性脑梗死诊治中的价值

    目的 评价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超急性脑梗死诊断及临床应用.方法 40例发病在6h以内且临床提示处于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均行急诊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DWI.PWI.T1WI.T,WI.FLAIR.结果 40例患者T1WI均未见异常信号,DWI.PWI均发现异常,PWI比DWI显示的病灶范围更大,可显示出缺血半暗带(IP)的范围.图像后处理显示MTT.TTP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CBF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结论 急诊MRI,特别是DWI.PWI对超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作出准确的诊断,指导临床进行早期溶栓治疗.

    作者:刘俊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人工流产与前置胎盘、胎盘粘连的关系

    目的 探讨人工流产与前置胎盘、胎盘粘连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分娩的产妇1562例临床资料,有人工流产史937例,无人工流产史625例,按人工流产次数(0、1-2、≥3次)分为Ⅰ、Ⅱ、Ⅲ三组,比较三组前置胎盘、胎盘粘连的发生率.结果 本组1562例分娩产妇,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发病率为12.3%(192/1562),其中无人工流产史者占5.9%(37/625),有人工流产史者占17.9%(168/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发病率随着人工流产次数的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胎盘粘连发病率高.前置胎盘、胎盘粘连者产后出血发生率为68.3%,其中以前置胎盘者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高.结论 随着人工流产次数的增加,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作者:杨晓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病患者糖脂代谢的主要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对策.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2月入本院治疗的1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服用药物的类型即奥氮平、利培酮、氯氮平、氯丙嗪、其他分成5组,每组32名精神病患者,分别加以研究.结果 23.1%的患者发生糖代谢异常,60.6%的患者发生血脂代谢异常.精神分裂症患者因服用氯氮平而导致糖脂代谢异常的可能性大,并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同时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精神病药物的时间越长,血脂、血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越高(P<0.05).结论 入院的慢性精神病患者血脂、血糖代谢异常互相影响,而且不同类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影响程度不同,在患者在治疗期间应该定期检测其体质量、血脂、血糖等与糖脂代谢相关的指标,同时要注意对药品的类型进行预测性评估,对患者进行定期监测和提早干预.用药的类型,一旦发现异常,及时给予治疗.

    作者:易慧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治疗肾小球疾病的研究与展望

    肾小球疾病在临床上指的是病变主要部位为肾小球的一类疾病,其包括原发性、继发性性肾小球疾以及遗传性肾小球疾病等.临床上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已有丰富的经验,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技术进展显著,本文就西医治疗肾小球疾病的研究与展望作一综述.

    作者:黄安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观察和护理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我院于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45例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措施.结果 经治疗后45例患者中有31例根治,8例有效,6例无效.结论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疗效显著,并且配合术后的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利于患者预后,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罗灿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脑栓塞急性期的抗凝治疗

    目的 评价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cardiogenic cerebral embolism,CCE)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2012年我院96例急性CCE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抗血小板聚集加常规脑栓塞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2.61%,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治疗后1d、14 d、30 d、90 d,治疗组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90 d,治疗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非症状性脑出血、症状性脑出血、消化道出血、口腔黏膜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CCE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刘加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54例梅毒孕妇治疗因素与妊娠结局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梅毒孕妇治疗因素与妊娠结局关系.方法 对近年在我院孕检治疗的54例妊娠梅毒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全程跟踪治疗的33例定作观察组,将其余没有全程跟踪治疗的21例定作对照组,观察组根据孕妇孕周进行抗梅毒的治疗,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并分析各治疗因素同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中的妊娠结局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优势(P<0.05).RPR滴度在≤1:8这一范围中,国产期胎儿的情况要比≥1:16组有明显优势.且治疗的孕周越早,出现先天梅毒患儿的几率越低.结论 开始治疗的孕周与妊娠母婴状况有明显关系,孕期及时检查,发现梅毒,及时治疗能有效降低梅毒新生儿的发生率.

    作者:刘秋芬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老年骨折合并症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

    目的:探讨老年骨折合并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将90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骨折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成对照组42例及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骨科护理措施,观察组对术后合并症的高危原因加以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及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合并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合并症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骨折患者术后有针对性地加强预防及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合并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作者:杨凤悦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手足口病患儿的居家护理

    手足口病(HFMD)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疾病,由多种肠道病毒(柯萨奇A16型、埃克病毒或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以发热和手、足、臀部、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7~10d可自行痊愈,少数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1].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在春末夏初,好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通常发病后1w内传染性强.大部分患儿主要是门诊对症处理,居家隔离治疗.因此,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特点,实施居家护理,有利于疾病恢复及控制传播.

    作者:袁龙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赏识式管理”应用于小儿外科护理教学

    目的 小儿外科护理工作因护理对象的特殊性一直是临床护理带教的难点,对护士的综合能力要求较成人高,因此,在临床带教过程中要求带教老师对护生的教学管理也相应要高.方法 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尝试用“赏识式管理”进行临床带教.结果 通过对实习护生的鼓励和积极支持等方法来训练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使护生的学习效率及工作积极性显著提高,有效杜绝护理差错的发生.结论 “赏识式管理”方法可在临床带教方面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巧玲;蒋雨秀;粱丽君;黄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慢性盆腔炎的治疗进展

    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女性常见疾病之一,该病病情顽固,久治不愈.目前,临床医学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并没有找到确切方法,本文对女性慢性盆腔炎的中、西医及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进行了综述.

    作者:韦校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前B细胞与血液系统疾病

    前B细胞是正常的B淋巴细胞,由祖B细胞分化而来,外形与原始细胞相似,.在很多血液系统疾病中,前B细胞的数量会产生变化,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观察造成干扰.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的应用,使我们对前B细胞的认识逐步加深并能够将两者鉴别.

    作者:王彦;刘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医院在2010年10月~2012年10月的72例外伤所致导致四肢关节创伤的患者,以及临床上有相似症状的患者,全部用多层螺旋CT机进行行扫描,并应用MIP、VR、MPR、SSD等重建技术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的数据输入到工作站进行图像重组.结果 应用CT重建技术后发现这72例患者中肩关节创伤的有10例,肘关节创伤的有8例,腕关节创伤的有9例,髋关节创伤的有27例,膝关节创伤的有18例,踝关节创伤的有11例.结论 在对临床上有关节创伤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能具体的反应出这种病变的程度和范围,能综合的评价关节创伤的具体情况,其应用对临床治疗关节创伤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张少锋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口服中药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67%,(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谢全贵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关于加强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建设的探索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是贯彻落实基本国策、确保人口安全的基本保证,是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主要内容,是实现育龄群众生殖健康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定义着手,分析了基层计划生育服务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作者:冯阿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有效护理干预降低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术后并发症55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并发症的原因并评价有效护理干预后在其术后降低并发症的意义.方法 对我院55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术后的有效护理,记录其具体护理措施及其并发症情况.结果 患者有恶心呕吐症状者28例,肩背部不适疼痛患者14例,腹部疼痛6例,穿刺孔出血0例,4例患者出现皮下气肿,腹壁皮下瘀斑3例,高碳酸血症0例,患者经治疗后均康复出院.结论 对腹腔镜子宫全切的患者进行术后有效护理干预,可以对患者的快速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浅谈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 ml.80%产生在产后2h之内.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1].发生率占产妇总数的2%~3%.防治产后出血是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的关键.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收住产妇2268例,产后2h内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共有35例.通过时产后出血的产妇资料进行调查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对于产后出血的护理及预防产后出血的一些体会.

    作者:朱贞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PAI-1与胰岛素抵抗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l-1)与胰岛素抵抗(IR)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重度子痫前期、轻度子痫前期、正常对照三组孕妇血空腹胰岛素及PAI-1水平,采用HOMA模型评估IR情况.结果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亦显著高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孕妇(P<0 01).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浆PAI-1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P<0.001).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IR程度高于正常孕妇,表明IR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相关;PAI-1与IR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相关,提示PAl-1可作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而应用于临床.

    作者:于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干扰素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干扰素联合核苷类药物对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以不断改善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我院2010年12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共收治乙型肝炎患者98例,随机将本组98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患者例数分别为49例,其临床治疗方式分别为干扰素单纯治疗与干扰素联合核苷类药物,对比上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无论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还是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 1%,与对照组患者的85.7%和16.3%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 05).结论 乙型肝炎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对人类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产生着严重的消极影响,干扰素联合核苷类药物是治疗乙型肝炎的首选药物,其不仅十分有效,且极为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张晓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护理不良事件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美国将其定义为由护理导致的伤害,其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导致了残疾,或者两者皆有.一般认为,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与护理相关的损伤.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发生任何可能影响患者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的事件,均可能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务人员特别是护士,与患者交流、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加之护理工作的繁忙、琐碎及操作的重复性,因而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机会就会随之增加.护理不良事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可预防的不良事件,即正确的护理行为造成的不可预防的损伤;另一类是可预防的不良事件,即护理过程中由于未能防范的差错或设备故障造成的损伤.在临床可预防的不良事件是可以也需要避免发生的.

    作者:李爱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