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强;庞士勇;费维国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肾精亏虚型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自身对照方法观察针刺、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46例神经性耳聋,评价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患者病情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痊愈31例,占51.6%;显效16例,占26.7%;好转9例,占15%;无效4例,占6.7%;总有效率为93.3%.结论 针刺、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性耳聋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吴晓琼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女性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主要的心理特征是:恐惧、孤独、歧视、自卑、悔恨和自杀倾向.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我们通过全面的心理护理,用通俗的语言向患者讲解艾滋病、结核病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方法;应用护理放松技术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家庭、社会、同伴支持系统,关心、尊重患者,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及宽容的社会环境,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家庭及社会给予的温暖、支持及尊重,增强她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能力,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春萍;陆怡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科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已成为致盲的重要原因.DR的发病是一个很复杂的病理过程,确切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视网膜新生血管和慢性视网膜水肿是DR威胁视力的两种主要原因,新生血管与视网膜缺血、缺氧关系密切.近年研究发现,细胞因子在DR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因子是对细胞分化、生长、增殖及功能等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多肽,它们有很强的生物学效应,缺血的视网膜可分泌细胞因子来刺激残存血管增生,其中主要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转化生长因子(T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肿瘤坏死因子(TNF)及其受体等.从细胞因子的角度探讨DR的发病机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现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细胞因子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张芳;刘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不同服用方法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10~18周妊娠临床效果的差别.方法 选择妊娠10~18w要求终止妊娠而无禁忌证的孕妇10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给药方式:米非司酮200mg第1d空腹顿服,笫3d早晨空腹顿服米索前列醇600u g.观察组给药方式:米非司酮25mg口服3/d(首剂加倍,即第一次口服50mg),总量200mg,第3d早晨服完后一次米非司酮1h后顿服米索前列醇600u g.观察用药后宫缩开始时间、胎儿排出时间、引产成功率、阴道出血情况及胎盘、胎膜残留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用药后宫缩开始时间、胎儿排出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并发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流产率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产成功率分别为两组分别为90.2%和9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小剂量分次给药终止10~18w妊娠,可以明显缩短用药后宫缩开始时间和胎儿排出时间,提高完全流产率,且具有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秀英;赵小辉;杜晓丽;张士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临床护理.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期间妇产科手术患者8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进行常规腹部切口护理,给予观察组给予有针对性腹部切口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腹部切口的愈合情况.结果 经分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切口愈合优24例,切口愈合良18例,切口愈合差1例,切口愈合优良率97.67%;对照组切口愈合优6例,切口愈合良30例,切口愈合差7例,切口愈合优良率83.72%.两组患者在切口愈合优良率上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14.23,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给予妇产科手术患者进行有针对性腹部切口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腹部切口的愈合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本文通过梳理图书馆的发展进程,认为优秀的图书馆员是现代医院图书馆重要的资源,探讨了现代医院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知识与能力,并提出了造就优秀的现代医院图书馆员的策略与建议.
作者:林献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期刊信息量大,出版周期短,内容新颖,特别是专业性强的期刊,如医学期刊,是各级图书馆重要报信息资源的一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获取信息的手段多样化,期刊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数字化的冲击,许多具备条件的读作者不再阅读纸质期刊,也影响了期刊的发行.过刊是现刊流通1a或2a后过期的刊物.科技期刊的现刊发行难以突破瓶颈,过刊的销售发行更加困难,有限的库存空间显然不能满足逐年累积的过刊存放要求,因此,过刊的管理与价值利用值得重视.
作者:陈秋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进食咀嚼流泪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咀嚼或强烈香味食物进入口中引起单侧反射性流泪,机械性刺激或无食物咀嚼时不引起流泪.本例报道1例无诱因单纯进食咀嚼流泪综合征.
作者:范旭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锥形束CT在口腔科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口腔疾病患者160例,采用锥形束CT检查,并检查结果与手术后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 108例缺失牙患者经无牙种植未出现并发症,27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行拔除术,9例患者在埋伏牙导萌术中经锥形束CT检查,定位率为100%;16例患者经根管治疗后,残存有症状牙体矛髓病,经锥形束CT检查确诊率为100%.结论 在牙种植手术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用锥形束CT检查,对病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拔除下颌阻生的第三磨牙以及疑难牙体牙髓病的诊断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范里;王新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溶血标本对部分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探讨对溶血标本的处理方法.方法 将前来我院体检者的标本分为两份,分别放置于肝素钠抗凝管中,对其中的一份进行人工溶血处理.对正常标本和溶血标本分别进行常规生化指标检测,进行对比分析,并与血清血红蛋白浓度(Hb)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研究溶血标本的处理方法.结果 溶血组的ALT、AST、CK、CK-MB 、K+检验结果明显比未溶血组偏高,Na+值明显比未溶血组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检测指标BUN、TG的值两组标本基本一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生差异的生化指标值变化均与血清Hb浓度变化有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F=193.428,P< 0.05).结论 溶血会对多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影响,且该影响与血清Hb浓度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以通过血清Hb浓度对所获得的检验结果进行修正;并且在对标本的采集、检验过程应当严格控制、掌握各个环节,避免出现失误和错误,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李灿泉;陈小勇;王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出院后遵从医嘱的依从性情况并探讨护理延伸对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将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在出院时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试验组出院后对其护理延伸,定期上门或电话强化知识、指导训练、辅助康复;对照组出院后自主遵从出院医嘱,安排复诊.结果 患者出院后调查患者遵从医嘱的依从性情况至术后10个月时,结果显示:试验组平均23.88分、对照组平均14.08分(P<0.01).结论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出院后遵从医嘱的依从性较差,护理延伸能提高其依从性.
作者:李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生的,由非运动性脑损伤所致的中枢运动障碍及姿态异常为特征的综合征,是儿童时期主要的致残疾病之一,治疗较困难[1].我科以高压氧作为婴儿脑瘫的主要辅助治疗,取得一定的效果,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韦晓玲;彭美姣;韦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出血性麻疹是疾病中比较凶险的类型.多发生在成人,并发症多.通常并发症有喉炎、肺炎、皮肤并发感染等,并发脑炎较少,我院曾收治1例16岁少年.现就其治疗基础上的护理措施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患儿男,16岁,病例号:20002748,其发病特点:发热、轻咳、上呼吸道症状3d.发疹、疹呈红色斑丘疹,其间有散在分布出血疹,于发病4d后高热不退,体温达40℃,喷射状呕吐、抽搐并昏迷人院.入院经给予综合治疗后,并出现呕血三次,尿潴留.呼吸衰竭等并发症.但经过及时治疗恰当护理,痊愈出院.
作者:陈丽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现如今,各种医学检测方法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对疾病的诊疗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血常规检测作为临床中应用为广泛的检测方法,可以通过对血细胞各个方面的全面测定为医师诊断疾病提供重要参考和可靠依据[1].对于血常规检测所需血液样本的采集方法,目前为普遍的是静脉采血方式,本文通过观察对比其与末梢采血方式之间检测结果的不同,更加肯定了静脉采血方式的优势.
作者:鲜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经阴道超声对64例PCOS和52例正常对照组患者进行形态学的观察和测量,检测患者卵巢间质血流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表现.结果 PCOS患者卵巢体积增大,呈多囊性改变,卵巢间质回声增强,血流较对照组丰富,卵巢间质动脉血流阻力指数降低,血管分布面积(CDE信号面积)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阴道超声对PCOS诊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蔡铭姬;刘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的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药物的敏感状况.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86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呼吸道深部痰液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按照试验结果进行用药.结果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46株(53.5%),革兰氏阳性35株(40.7%),真菌较少(5.8%).革兰氏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大多数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真菌一般为白色念株菌、热带念株菌.86例患者中,75例治愈,8例显效,无效3例,治愈率87.2%,有效率96.5%.结论 查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并依据细菌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有效的抗菌素,可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季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我院各科室物体表面监测结果,强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灭菌工作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为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011年各科室物体表面监测资料1302份.结果 共监测各科室物体表面样本1302份,合格率为93.39%,2010年物体表面监测合格率为91.71%,2011年物体表面监测合格率为94.74%,物体表面监测合格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各科室环境卫生工作仍存在不足,需加大消毒监测的管理力度,制定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刘美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2岁.因上腹部胀痛、食欲不振、乏力、消瘦5个月来就诊.查体;神志清,面色萎黄,体型消瘦,血压、呼吸正常,上腹部偏右可扪及一约10 cm大小肿块,有囊感,稍活动,无压疼及波动感,胸透示未见异常.彩色超声检查示:肝脏、胆囊、胰腺、脾、双肾均未见异常影像,于上腹部见一大小约11.4×2.6cm的多囊性病变,位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前方及胰腺、肝左叶的前方(对后方的器官无明显压迫),上起于剑突下,下至约脐上5cm,边界清晰,形态不规整,内部见多条强回声光带形成分隔呈蜂窝状,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腹腔扫查:未见游离液性暗区及明显肿大淋巴结,未见腹膜增厚.
作者:孙晶;张玉春;蔡淑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脊椎骨折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收集本科发生下肢DVT的10例脊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未发生DVT的对照组比较.结果 观察组高龄、合并基础疾病、合并脊髓神经损伤、合并髋部骨折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龄、合并基础疾病、合并脊髓神经损伤、合并髋部骨折均为脊椎骨折发生下肢DVT的影响因素,对存在影响因素患者制定合理的抗凝预防措施是预防DVT的关键.
作者:孙云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医院感染已成为各级医疗机构关注的重点和管理的难点.医院感染工作被列为医院等级评审的标准之一,成为评价一个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重要标志,对医院的声誉乃至社会安定造成重大影响.医院感染大部分为接触性感染,有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医护人员是为社会大众提供医疗服务,促进健康的卫士,加强手部卫生,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保证患者安全,是每一个医务人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作者:陈令香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