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巧玉;郝飞;王宇明;宋志强;刘国栋
目的正确选择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治疗方法,获佳脊髓神经恢复和脊柱稳定,减少并发症.方法本组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29例,术前X摄片、CT检查;术后1、2、3、6个月、1年摄片及部分CT检查,观察固定和减压效果.结果 29例经平均11个月随访,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胸腰椎爆裂前路减压彻底,固定可靠,恢复椎体高度,正确掌握前路手术适应症,有重要意义.
作者:程旗;朱耀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国产依托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进行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共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3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19例,盐酸依托必利片 50mg 1日3次;对照组:119例,多潘立酮 10mg 1日3次.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28d时,依托必利组,上腹疼痛、上腹饱胀、嗳气、早饱、进食减少、反酸、烧心、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81.3%、81.3%、86.4%、86.2%、90.9%、89.6%、91.7%、96.8%.多潘立酮组分别为82.0%、82.9%、79.3%、85.5%、76.0%、84.2%、86.0%、93.3%、86.7%.两组间比较,在上腹疼痛、上腹饱胀、嗳气、烧心及恶心等症状疗效无明显差别.在早饱、进食减少、反酸及呕吐等症状依托必利优于多潘立酮.两组治疗后均能使胃排空率明显增加,胃半排空时间及口盲时间明显缩短,但两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别.结论依托必利是疗效较好、副作用较小的全胃肠道促动力药.
作者:王振华;房殿春;沈薇;赵晓晏;陈东风;龚能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全结肠镜对大肠腺瘤性息肉及大肠癌的诊断价值以及大肠腺瘤性息肉摘除术对预防大肠癌发生的作用.方法统计1990~2002年我院消化内镜室检出的大肠腺瘤性息肉及大肠癌.结果 10 750例全结肠镜检查中,成功插入回盲部10 568例,成功率为98.3%,检出大肠腺瘤性息肉965例,检出率为8.9%,大肠癌628例,检出率5.8%.结论全结肠镜检查是发现大肠腺瘤性息肉及大肠癌的佳方法.而大肠腺瘤性息肉摘除术可减少大肠癌的发生.
作者:肖天利;王振华;李向红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白色念珠菌与非白色念珠菌的鉴别试验.方法采用芽管形成试验和厚膜孢子试验对试验菌株进行鉴定[1],再对鉴定过的试验菌株分别进行血浆(包括正常人血浆和正常家兔血浆)玻片凝集试验与试管凝集试验.结果 91株白色念珠菌中,血浆(正常人血浆和正常家兔血浆)玻片凝集试验的阳性率均为97.8%,血浆(正常人血浆和正常家兔血浆)试管凝集试验均为阴性;67株非白色念珠菌中,血浆(正常人血浆和正常家兔血浆)玻片凝集试验的阳性率均为10.4%,血浆(正常人血浆和正常家兔血浆)试管凝集试验均为阴性.结论血浆玻片凝集试验可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的白色念珠菌与非白色念珠菌的鉴别试验之一,该方法的敏感度高(97.8%),特异性好(89.6%),诊断正确率高(94.3%),诊断指数为187.4%.
作者:谢敬;王大相;陈筠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线粒体DNA核内整合与bcl-2 和bax基因 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线粒体DNA核内整合;RT-PCR方法检测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bcl-2和bax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胃粘膜肠化(53.3%)和异型增生(70%)组bcl-2 mRNA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组(10%)(P<0.05),而慢性萎缩性胃炎(50%)和胃癌(30%)组bcl-2 mRNA表达阳性率与浅表性胃炎组相比则无显著差异(P>0.05);胃粘膜异型增生组bcl-2 mRNA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胃癌组(P<0.05).异型增生组bax mRNA表达阳性率(60%)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组(P<0.05),而萎缩性胃炎(50%)、肠化(46.7%)和胃癌(33.3%)组bax mRNA表达阳性率与浅表性胃炎组(10%)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Hp感染组胃粘膜bcl-2和bax mRNA表达阳性显著高于非Hp感染者(P<0.05);bcl-2和bax mRNA表达与Hp CagA基因表达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P>0.05).mtMSI(+)组bcl-2和bax mRNA表达阳性率与mtMSI(-)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线粒体DNA核内整合可能在部分胃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线粒体DNA核内整合与bcl-2和bax mRNA的表达无显著相关.
作者:凌贤龙;房殿春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我院曾遇1例严重复合伤致术中心跳骤停3次抢救成功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雷晓锋;唐延先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导致免疫组化假阴性或假阳性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995~2002年间,本科室应用S-P所做的6 769例免疫组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因组织固定、抗体质量、染色方法及标记失误等因素导致假阴性15例,而切片不良、反常表达及标记失误所致假阳性3例.结论免疫组化假阴性或假阳性发生的原因与组织固定、切片质量、染色方法、抗体质量、病理医生的经验等因素有关.
作者:张代奎;李进;刘永丽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护理工作的终目标是满足病人的身、心、社会整体需要,通过各种护理干预手段为病人减轻痛苦,维持生命,增进健康.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础,以患者及其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达到使患者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改变他的健康行为和问题,使其行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1].对病人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和加速护理目标的实现[2].
作者:孙爱华;张萍;周容年;孔佩燕;陈幸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结核性腹膜炎临床多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或并有其他疾患,易和腹部疾病相混淆,而造成误诊误治或漏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其诊断方法作一探讨,现将我院1998年1月~2002年7月住院确诊的48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章员良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索胃起搏对胃瘫犬胃排空和血浆胃动素的影响,及起搏治疗前后胃排空与血浆胃动素浓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联合应用胰高血糖素建立胃瘫犬模型;采用放射性核素99mTc-植酸钠标记的半固体试餐,计算机断层摄影显像技术(SPECT)检测术前、术后及起搏治疗后的胃半排时间(GEt1/2),同期应用放免法(RIA)测定血浆胃动素(MTL)含量;采用适宜的起搏参数从胃体、胃窦在腹部体表的投影部位输入起搏信号,驱动胃电节律.结果模型犬术后的GEt1/2(79.42±1.91)min较术前(56.35 ± 2.99)min,P<0.001明显延迟,血浆MTL含量(242.09 ± 17.22)pg/ml显著高于术前(184.29 ± 9.81)pg/ml,P<0.01,且胃排空与MTL呈负相关;但行胃起搏治疗后,模型犬的GEt1/2(64.94±1.75)min,P<0.001和血浆MTL含量(212.55 ± 11.20)pg/ml,P<0.02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胃排空与MTL呈正相关.结论胃起搏可加速胃排空,恢复或改变胃肠功能活动;胃起搏前后,血浆MTL含量与胃排空有相关性,MTL可能参与了胃起搏的作用机制过程.
作者:杨敏;房殿春;龙庆林;隋建峰;李前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严重骨盆骨折手术整复困难,出血多,感染率高,以至临床上许多病人常采取保守治疗.本文报道1例严重骨盆骨折术前1d做预防性双侧髂内动脉栓塞,然后行骨盆环重建术,术中仅出血40ml,术前术后实施了特殊有效的治疗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马开兰;王晓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主要由髓核突出、关节突的增生物、增厚的黄韧带等因素所致.随着我国人口的日益老龄化,其发病率明显增高,由于其病因复杂,保守治疗往往效果不好,我院自1995~2000年收治的78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进行手术治疗,现作回顾性总结分析报道.
作者:向秀根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各种原因引起的胆总管结石、胆源性胰腺炎,肝内外胆管结石,胆囊合并胆管结石化脓性胆炎管,在过去通常采用外科手术治疗.随着内镜技术在胆、胰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日趋成熟.具有安全、简便、无创、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胆、胰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使胆、胰疾病的微创治疗进入一个划时代阶段[1].内窥镜诊断及治疗性手段有胰胆管造影ERCP、鼻胆管引流ENBD、内镜逆行胆管引流ERBD、内镜金属胆管支架放置EMBE、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EST+取石、网篮取石.我科于2001年开展了治疗性胰胆管造影ERCP等多项新技术.经临床120例胆、胰患者接受治疗,成功率达90%以上.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护理具有特殊性的56例报道如下.
作者:唐泽丽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胃浸润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其内镜诊断率.方法分析44例胃浸润性肿瘤(皮革胃41例,胃淋巴瘤3例)的内镜结果,对其中29例行超声内镜检查,并分析其超声影像特征.结果皮革胃和胃淋巴瘤内镜活检阳性率为43.2%(19/44).超声内镜显示病变胃壁弥漫性增厚,以2、3和4层为主,回声减弱,胃壁层次尚可见,部分病例仅见4层结构.超声内镜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超声内镜对胃镜活检阴性的胃浸润性肿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不能鉴别皮革胃和胃淋巴瘤.
作者:彭贵勇;房殿春;杨建民;李向红 刊期: 2003年第09期
1977年Kennedy等[1]首先提出肝肺综合征(HPS)的概念,1989年著名肝病学家Sherlock正式沿用HPS这一诊断名称,现已普遍应用.肝肺综合征是终末期肝脏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由于其发病率低,病死率高,如何护理此类患者,已成为护理工作中新的知识领域.本文对我院65例肝肺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希望能对今后的护理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叶亚平;杨梅;向国春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患者,女,40岁.G8P4,于2000年3月6日自愿来我站行绝育术.患者平素体健,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0年2月24日.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无异常、左下腹扪及囊性无压痛包块.妇科检查:宫颈肥大、中糜、宫体后位、正常大小,子宫前方扪及9cm×8cm×8cm形态不规则,质硬无压痛不活动包块,左附件扪及9cm×8cm×7cm表面光滑囊性、活动差、无压痛包块(三合诊).B超提示:左附件区包块、右卵巢肿瘤、以输卵管结扎、双附件肿瘤收入站.术前常规准备及灌肠于当日下午在持硬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左阔韧带囊肿10cm×8cm×7cm,内为咖啡色液体180ml,囊肿右侧与形态不规则、质硬,不活动包块粘连无法探及子宫,约9cm×8cm×8cm大小,上端与肠管粘连,后壁与盆底广泛粘连,无明显浆膜层、脆性大、分离面大量渗血、止血困难,考虑合并肠肿瘤?请外科会诊,证实为空肠肿瘤,行肠肿瘤切除,空肠一期吻合术(肿瘤未穿透肠壁).肿瘤切除后,探及子宫后位、正常大小、左卵巢及右附件正常,行阔韧带囊肿剥除及双侧输卵管结扎术,冲洗腹腔,放置腹腔引流管,清点器械纱块无误逐层关腹.术后诊断:(1)左侧阔韧带囊肿;(2)空肠肿瘤;(3)双侧输卵管结扎.术后抗炎、对症治疗,患者住院8d痊愈出院.病理诊断:空肠平滑肌瘤(细胞增生活跃),左阔韧带囊肿.随访2年无异常.
作者:林绍贵;邓学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术中自体血回收的使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脊柱、脑膜瘤、腹主动脉瘤、冠脉搭桥、宫外孕破裂、外伤性大出血等手术80例进行术中自体血回收.采用美国产Cell-caver5型全自动血液回收机收集术中出血,经浓缩洗涤后再回输体内.术中监测血红蛋白(Hb)、血球压积(HCT)、电解质和血气分析.结果 80例患者平均每例回收原血2 780ml,平均回输浓缩红细胞液1 120ml,其中58例未输库血(占72.5%).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收前后比较Hb、HCT、电解质有显著差异.结论择期大出血手术及急性大失血病人术中采用自体血回收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既节约了大量血源、减少输血后并发症,又显著提高了术中大出血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张幼君;张光新;闵苏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患者,男,35岁.因2m高处坠落,左侧头部着地受伤出血30min入院.伤后有短暂昏迷史.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正常,BP141/90mm Hg(1mm Hg=0.133kPa),扶入,神志清楚,问答切题,能按吩咐动作,左颞部见10cm横形创口,创口下未见颅骨骨折.右瞳略大于左侧,光反射灵敏,脑膜刺激征(-).胸腹未及合并伤,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深浅反射对称,未引出病理反射.
作者:刘智;兰佩钦;杨文革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和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为临床常见病,患者常同患此二病,治疗方法也不统一,疗效亦欠佳,其临床症状长期迁延不愈,病程常较长,部分患者因此而痛苦不堪.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应用螺旋藻胶囊、复方丹参联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扬兵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本文通过术后吗啡单次硬膜外镇痛与吗啡+布比卡因+氟哌利多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应用,对比观察了两种方法的镇痛效果和副作用,旨在评估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董小枫;房秀生 刊期: 200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