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胃出血的急诊治疗方法及效果分析

陈沅国

关键词:急性胃出血, 急诊治疗,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性胃出血患者的治疗情况,探讨保守用药和手术治疗的效果和临床适用性.方法 72例急性胃出血患者入院后及时给予输液和保守治疗,对保守治疗无效患者,在胃镜指导下分别根据出血位置、范围等实施手术治疗,分别统计单纯采用保守治疗和保守结合手术治疗患者的比例、治疗效果等.结果 单纯保守治疗患者占80.56%,保守结合手术治疗患者占19.44%,两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单纯保守治疗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保守结合手术治疗患者,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 保守治疗的优点在于对患者刺激小、伤害小、费用低、易被患者接受,临床对急性胃出血患者的治疗仍应以保守治疗为主.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治疗宫外孕72例围手术期护理指导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宫外孕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收集2011年01月~2012年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72例宫外孕行腹腔镜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72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1例伤口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宫外孕行腹腔镜治疗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良好的护理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熊小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脂肪变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分析

    目的 回顾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脂肪变的病理学特征和相关风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70例CHB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肝组织活检确诊.测量计算患者BMI值,同时对患者进行血常规和生化检验.结果 70例CHB患者肝组织活检结果显示4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脂肪变,脂肪变患者的BMI超重、肥胖、糖尿病、高尿酸血肿、饮酒脂肪变患者的人数均高于无脂肪变人数,差异统计学显著,P<0.05; CHB合并有脂肪变的患者血STB、AST、ALT的含量水平明显低于无脂肪变的患者,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而CHB合并有脂肪变的患者血TG、UA、FSG、WBC的水平明显高于无脂肪变患者,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 BMI、TG、AU属于CHB患者脂肪变的独立风险因素.CHB患者的肝细胞脂肪变主要和患者的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病症相关.

    作者:李正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回抽法预防经PICC输注伊曲康唑致导管堵塞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回抽法预防经PICC输注伊曲康唑致导管堵塞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经PICC输注伊曲康唑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输注伊曲康唑前用0.9%NS20ml冲洗PICC导管后,回抽血液于PICC管腔内,再输注伊曲康唑,输注完毕后先抽吸血液于PICC管腔内,然后用0.9%NS20ml冲洗PICC导管,重新更换输液器后再连接下组液体输注.对照组按常规即输注伊曲康唑后用0.9%NS20ml冲洗PICC导管.观察两组患者输注伊曲康唑后PICC导管堵管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PICC导管堵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PICC输注伊曲康唑前后回抽血液法能有效减少PICC堵管的发生.

    作者:潘秀玲;王晓靖;黄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常规护理加中医辨证护理重型肝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索重型肝炎中医辨证护理方案,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试验组33例,对照组33例.试验组男26例,女7例,平均年龄(38.54±12.24)岁,试验组男28例,女5例,平均年龄(37.13±10.52)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60d后肝功能、凝血功能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并发症发生率、生存质量、病死率,平均住院日.结果 试验组显效11例,有效15例,无效7例(其中死亡4例),总有效率78.8%(26/33);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14例,无效16例(其中死亡10例),总有效率51.5%(17/33),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医辨证施护方案能显著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降低患者证候积分,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重型肝炎中医辨证护理方案,规范了重型肝炎中医临床护理工作,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提高了护理质量及临床疗效.

    作者:谭柳纯;李向真;黄雪霞;邹优兰;韦衡秋;邱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48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于我院骨三病区进行治疗的48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 48例患者均获出院后2w开始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1例内固定松动、无内固定断裂、无肱骨头坏死、无骨折不愈合的情况发生.根据Neer骨折评分标准,优28例,良15例,可5例,优良率89.58%.结论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春红;李叶天;张小海;孔志阳;汪光晔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小儿血液细菌培养及药敏性分析

    目的 对小儿血液细菌培养以及药敏性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败血症小儿病例205例,对其展开血液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205例患儿的血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共获得菌株256株,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检出率高(45.31%);所得菌株对万古霉素、头孢哌酮、头孢唑啉等抗生素存在显著的耐药性.结论 小儿血培养所得菌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高,对多种抗生素存在显著耐药性.

    作者:张咏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口服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的患病调查

    目的 调查本院口服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患病资料,为防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经过培训的专人登记我院2007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住院确诊的口服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患者,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中毒诱因、引起中毒的农药、就诊时间、住院天数和治疗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 急性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24例,年龄12~81岁,平均(41.85±20.11)岁,男女患者比例为1:1.7,21~50岁患者占69.53%;夏季中毒患者为40.32%;农民占81.45%,其中因夫妻吵架或其他家庭问题自杀者占78.23%,住院时间为1~22d,死亡率10.48%.结论 本地区有机磷农药中毒发病率女性于高于男性,21~50岁是女性中毒高发年龄;夏季是发病高峰季节;中毒原因主要为自杀,多因家庭纠纷引起;农民为主要中毒职业分布;中毒患者住院时间较长、死亡率高.

    作者:周邦克;匡建华;毛爱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头部扩张器引发局部皮肤异常反应1例

    目的 讨论头部扩张器置入术引起的异常并发症.方法 选取特殊病例1例,观察其头部置入扩张期后,引发的局部反应.结果 扩张器置入区域皮肤略红,头皮分泌物增多,呈油腻性的环状斑片,头部其余位置未见分泌物.结论 扩张器置入术可广泛应用于整形美容手术的多项术式,所引起的并发症多可经过后期妥善治疗得到改善,不影响手术效果.

    作者:谷炜玮;姜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影响胎盘早剥患者母儿预后的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胎盘早剥患者母儿预后的因素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胎盘早剥患者41例,回顾性分析其胎心监护、超声检查及妊娠结局等临床资料结果轻型组超声发现异常5例,NST表现异常者11例,两者同时诊断者2例,重型组通过超声及胎监发现者分别为18及13例;诊断胎盘早剥后至娩出胎儿的时间分别为轻型者平均33.8min,重型者平均26.3min.结论超声诊断、胎儿监护及经诊断后至胎儿娩出时间是影响胎盘早剥患者母儿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平花;张婷;王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肛肠疾病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肛肠疾病手术后并发症的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1230例肛肠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术后常见并发症主要是疼痛、出血、尿潴留、便秘、肛门水肿等,根据并发症出现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通过细致、完善的护理,能积极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作者:刘小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经腹腹膜代阴道成形术围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经腹腹膜代阴道成形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回顾12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行经腹腹膜代阴道成形术的手术方式,总结护理要点.结果 经腹腹膜代阴道成形术手术效果满意,人工阴道有正常阴道外观特点,可容纳2~3指,深约9~10cm,表面光滑、柔软、湿润、弹性好.结论 护理人员正确及恰当的护理,指导患者出院后正确使用模具是保证人工阴道成形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凤雄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单纯性与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血液中肌酸激酶同工酶与内皮素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热性惊厥(FC)患儿血液中CK-BB和ET的水平变化,了解单纯性FC(SFC)与复杂性FC(CFC)发作后脑损伤情况.方法 分别采用比色法和放射免疫法对32例SFC和20例CFC患儿血清CK-BB和血浆ET含量进行测定.28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CFC组患儿CK-BB与ET呈正相关(r=0.652,P<0.01),而SFC组患儿CK-BB与ET水平则无相关性.结论 SFC发作后血液中CK-BB和ET的正常水平不能排除脑神经元损伤,CFC后有明显脑神经元损伤,长程发作和反复发作时神经元损伤更重.

    作者:郑鹏;李良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禄劝汤郎地区疟疾防治措施分析

    汤郎乡的汤郎、普模、典文和细柞村委会,地处金沙江南岸,属亚热带河谷气候,该地区是历史以来禄劝县的疟疾高发区,也是疟疾的自然疫原地之一.为进一步搞好疟疾防治工作,通过对防治措施的分析认为:疟疾只有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针对流行的各个环节进行干预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作者:杨朝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神经外科留置气囊导尿管患者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留置气囊导尿管患者并发症的护理方式及效果.方法 选取神经外科留置气囊导尿管并发症患者4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优质组,每组患者24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并发症护理,优质组给予全面优质并发症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同并发症改善时间、治疗及护理依从性、SDS评分、SAS评分.结果 优质组并发症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护理后抑郁、焦虑例数均少于常规组,依从度100%,整体治疗护理依从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面、优质、针对性护理能有效缩短患者留置气囊导尿管并发症恢复时间、提高依从度、降低抑郁与焦虑,值得推广.

    作者:王永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手足口患儿的护理体会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在东北地区5~9月份为高峰期.多发生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小儿手、足、口腔及臀部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并发心肌炎、呼吸道感染、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污染的手及污染物经粪口传播、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可造成传播,可在集体、托幼机构和学校流行.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常见.

    作者:韩淑杰;张东波;杨华;于连卉;马艳平;徐秀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减轻夫西地酸钠致静脉疼痛的护理

    目的 如何减轻夫西地酸钠致静脉疼痛.方法 抽取观察对象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干预组各60例.观察比较综合干预防护对减轻静脉疼痛的影响.结果 干预组静脉疼痛发生率显著减少(P<0.01).结论 采用综合防护措施能有效减轻静脉疼痛,提高了护理质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治愈率.

    作者:周慧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PCR技术在三种男性性病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临床男性性传播疾病(STD)中三种常见病原体的感染规律、发患者群及混合感染情况,为指导临床诊断和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棉试子获取620例男性尿道口分泌物,采用PCR技术检测分析患者分泌物,主要使用针对三种常见病原体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的试剂进行检测,同时重点观测两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规律.结果 所有患者经PCR检测发现阳性检出率高的三种病原体为解脲支原体(UU)39.76%、淋病奈瑟菌(NG)35.54%,两种病原菌均好发于21~30岁男性人群;沙眼衣原体(CT)29.03%,好发于31~40岁男性人群.其中混合感染UU+NG组合阳性率34.12%,略高于CT+UU、NG+CT混合感染率33.89%、28.35%.结论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灵敏度高、操作快捷,在检测男性性病中具有较高的效价,对于检出UU、NG、CT等常见病原体中阳性率高于传统检测技术,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鲜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ICU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治疗与护理进展

    在ICU患者中,应激性高血糖(stress-induced hyperglycemia)十分普遍,即使既往无糖代谢紊乱的基础病史,亦极为常见.研究表明这种高血糖是应激的结果,可产生多种有害的病理生理效应,使原有疾病加重,诱发多种并发症,乃至死亡[1].本文就近年来ICU患者高血糖的治疗与护理进展进行综述.希望借此引起临床医护人员对ICU患者高血糖的重视.

    作者:陈铭银;聂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手术室优质护理工程初探

    本文探讨了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实施步骤,重点对术前访视、术中支持、术后随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归纳,旨在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避免缺陷和差错的发生.并通过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达到了打造人性化、系统化、规范化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

    作者:寇明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市售不同产地的金银花中绿原酸及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利用分光光度法通过测定吸收度计算金银花中绿原酸、总黄酮的含量.结果 实验建立了绿原酸、总黄酮的标准曲线,测得山东、河南、湖北产金银花绿原酸含量分别为2.97%、2.75%、2.30%;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20%、1.04%、0.95%.结论 建立了金银花中绿原酸、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该法简单、快捷、重现性好,可用于金银花的质量控制和定量分析.实验材料中,山东产金银花质量较好.

    作者:张永忠;蒋宇涵;刘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