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红细胞增多症为首发症的先天性鱼鳞病——火棉胶婴儿1例

冯丽莉;刘艳

关键词:红细胞增多症, 首发症, 先天性鱼鳞病, 火棉胶, 遗传代谢性疾病, 皮肤, 近亲婚配, 患儿, 体重, 体检, 评分, 哭声, 家族, 父母
摘要:患儿,女,出生9h.因皮肤发红,于2001年4月8日入院.患儿系G4P2,37周孕,自然娩出,Apgar评分10分,生后反应差,吃奶少,哭声小,少动,皮肤轻度发红.家族无类似疾病,父母非近亲婚配,否认遗传代谢性疾病.体检:T36℃,P128次/min,R43次/min,体重2.4kg.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严重颅脑损伤急性期血糖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血糖(Glu)在儿童颅脑损伤急性期的水平以及与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121例颅脑损伤患儿入院时的Glu水平.结果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预后(GOS)分组,结果为:(1)GCS3~8分20例,9~12分21例,13~15分80例,Glu值分别为16.83±2.16mmol/L,10.09±2.06mmol/L,6.12±1.36mmol/L.(2)预后良好108例,差9例,死亡4例.Glu值分别为7.68±3.36mmol/L,12.46±3.06mmol/L,21.69±3.76mmol/L.急性颅脑损伤患儿各组的Glu含量与健康组(Glu值为4.80±1.30mmol/L)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GCS评分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死亡组与预后良好、预后差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儿童颅脑损伤急性期测定Glu对病情监测及预后有重大意义.颅脑损伤越严重,血糖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作者:胡怡;刘岚;龚曼子;魏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老年人癫痫5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癫痫病因,发作类型,预后.方法对1997~2000年本院收治的60岁以上癫痫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59例患者均为症状性癫痫,急性脑血管病占45%,病变部位以脑叶为主,主要表现为全面性发作,部分性发作,全身强直阵挛性持续状态11例中9例死亡.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是老年人癫痫主要原因,病因与发作类型、病程、预后有关.

    作者:杨晓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以皮损为首发症状的内脏恶性肿瘤2例

    在皮肤科临床工作中,偶遇以皮损为首发症状的内脏恶性肿瘤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春丽;叶庆佾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彩超引导活检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自动组织活检的组织学诊断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不同部位自动组织活检258例组织学诊断结果和并发症.结果穿刺成功率为96.51%,组织芯长度>1cm者占94.96%.16G、18G和20G针穿刺组织学诊断率分别为100%、94.00%和75.00%.肾脏穿刺后出现镜下血尿者31例(33.70%),一过性肉眼血尿7例(7.6%),肝脏穿刺后出现肝包膜下小范围出血2例(2.06%),均未经处理自愈,其余组织器官活检后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自动组织活检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锐;郭燕丽;赵洪雯;何晓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同时发生的脑内出血与梗死1例

    患者,男,77岁,因清晨起床后不能言语,左侧肢体无力3h急诊入院.患者发病前无明显不适,发病后无意识障碍,无头痛、恶心、呕吐、跌倒、抽搐,无大、小便障碍.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10年.

    作者:周红杰;朱永平;王景周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ABO血型血液不同季节用量变化分析

    目的探索ABO血型血液在不同季节用量比例变化规律,为合理采集储备血液及预防疾病提供指导.方法对本中心1993~2000年555 007人份全血及SAG-M红细胞悬液发血记录,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O、A、AB型用血量构成比在不同季节均有显著性差异,O型第一季度高,第四季度低(P<0.05);A型第三季度高,第一季度低(P<0.01);AB型第四季度高,第二季度低(P<0.05);B型用血量构成比各季度无明显差异.结论 (1)血站采备血液,可在原血型比例基础上,第一季度增加O型,减少A型;第二季度减少AB型;第三季度增加A型;第四季度增加AB型,减少O型.(2)O型血人群在春季、A型血人群在夏季、AB型血人群在冬季较其它季节更易患病,应以预防及注意.

    作者:张维理;唐卫国;涂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X线诊断(附3例报告)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X线诊断.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3例.摄X线平片,静脉肾盂造影、CT、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X线表现为肾影增大,肾不显影或肾盂肾盏扩大,合并肾鹿角形结石.CT表现为肾内不均质低密度灶,增强后,未见病灶强化.肾动脉造影示左肾呈球形增大,血管呈抱球状包绕,血管稀少,部分小叶间动脉迂曲;肾实质期为不均匀低密度区,边缘光整.结论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是一种少见病.根据其综合影像表现,术前应想到本病.

    作者:刘触灵;龚水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手术结扎精索静脉曲张治疗男性不育31例

    目的探讨手术结扎精索静脉曲张治疗男性不育的疗效.方法通过对31例精索静脉曲张致男性不育患者进行手术结扎曲张精索静脉,以手术前后精液常规的改变及妊娠率的变化,分析其疗效.结果 31例患者术后精液质量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精索静脉曲张手术结扎后,患者精子数及活动率明显增高,手术前后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术后妊娠率达23%.同时,显示术前精子数<10×106/ml者,术后精液质量改善不明显.结论手术结扎曲张之精索静脉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所致的男性不育,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而简单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术明;张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非泌尿系并发症2例

    例1:患者,90岁,既往有高血压、脑梗塞后遗症、频发室性早搏.因前列腺增生行膀胱造瘘术后一年余.TURP术后第一天,患者出现兴奋、烦躁不安、眼前幻影、不认识家人、谵妄状态.

    作者:李华玉;黄培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检测HBV-DNA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FQ-PCR)检测HBV-DNA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采用FQ-PCR、斑点杂交分别检测由ELISA定性的203份血清样品(大三阳、小三阳、乙肝疫苗免疫者、健康人).结果 FQ-PCR和斑点杂交阳性检出率分别是96.49%、28.24%(大三阳),85.96%、5.88%(小三阳),P<0.05;斑点杂交阴性血清FQ-PCR定量高达4.7×105 COPY/ml.结论 FQ-PCR检测HBV-DNA灵敏、可靠,优于斑点杂交法.

    作者:邱君凤;王毅;黄长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吲哚菁绿潴留试验评估肝储备功能与护理操作

    目的介绍吲哚菁绿潴留试验用于评估肝储备功能及护理操作.方法结合251例吲哚菁绿潴留试验,对其原理、方法及护理操作作详细说明.结果肝硬化、肝癌患者血中ICG R15均显著高于胆囊结石(P<0.01)及慢性肝炎患者(P<0.05).结论术前检测血中ICG R15对了解肝储备功能具有临床指导意义;正确的护理操作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杨亚英;张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膀胱癌化疗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膀胱癌是人类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在手术基础上辅以化疗已成为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方案.合理的化疗方案虽可大限度发挥抗癌药物的细胞毒作用,但由于膀胱癌易复发的生物学特性,术后复发率一直居高不下,原因之一是对抗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因此对抗癌药物耐药已成为膀胱癌化疗的一大障碍,而要消除肿瘤细胞对抗癌药物耐药性,必须弄清其耐药性产生机制.像大多数恶性肿瘤一样膀胱癌对抗癌药物耐药表现为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报道颇多,本文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文成;陈在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胆囊切除术后6例胆漏的分析和防治

    我院1996年6月~2001年6月,共进行了胆囊切除术476例,发生术后胆漏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定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外阴及阴道非产科性原因损伤18例分析

    目的探讨非产科性外阴及阴道损伤的原因、临床表现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本文收集1992~1999年8年期间非产科性原因所致外阴及阴道损伤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阴及阴道的非产科性损伤主要表现为:(1)局部的血肿;(2)外阴、阴道的活动性出血.结论损伤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性行为和摔伤.外阴闭合性损伤易形成血肿,严重者出现小便困难;开放性损伤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活动性出血,有时甚至大出血休克.处理主要为局部压迫止血,清创缝合.

    作者:刘月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牙齿过度磨损修复探讨

    牙齿的磨损在任何牙列中都能观察到.对牙齿磨损特别是伴有部分后牙缺失的牙齿磨损的修复,过去比较常见的方法是通过直接升高咬合,以恢复至正常咬合垂直距离.但临床发现,在咬合升高过多的病例中,往往会出现关节酸痛、肌肉疲劳、咀嚼功能下降等现象.为解决牙齿过度磨损的修复问题,笔者采用咬合板方法,即通过逐渐增加咬合垂直距离后,再进行义齿修复的方法,取得良好效果,下面就此作一探讨.

    作者:杜乐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以红细胞增多症为首发症的先天性鱼鳞病——火棉胶婴儿1例

    患儿,女,出生9h.因皮肤发红,于2001年4月8日入院.患儿系G4P2,37周孕,自然娩出,Apgar评分10分,生后反应差,吃奶少,哭声小,少动,皮肤轻度发红.家族无类似疾病,父母非近亲婚配,否认遗传代谢性疾病.体检:T36℃,P128次/min,R43次/min,体重2.4kg.

    作者:冯丽莉;刘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不稳定膀胱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不稳定膀胱(unstable bladder,USB)这个概念早是Bates于1970年提出的.1987年国际尿控协会(ICS)将其定义为膀胱充盈期内,自主或诱发地产生一种患者无法主动控制的无抑制收缩.USB意味着膀胱在持续低压下不能储存足够的尿液,临床上多表现为尿频、尿急和(或)急迫性尿失禁等.其病因可分为三类:(1)膀胱出口梗阻;(2)神经源性疾病,又称逼尿肌反射亢进(detrusor hyper-reflexia);(3)非上述两种原因即特发性.USB并不少见,据估计在人群中其发病率约为10%,发达国家逾5 000万人受此病困扰,超过阿尔茨海默氏病和骨质疏松症[1].本文就USB的诊断和治疗这两方面近年来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科;李虹;沈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直肠及肠系膜淋巴结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较为少见,由于临床表现与直肠肿瘤相似,易被误诊为直肠恶性肿瘤.我们近遇到1例直肠及肠系膜淋巴结子宫内膜异位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恩林;阎晓初;柳凤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瑞格列奈治疗40例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病人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1h、2h、3h胰岛素、血脂的作用效果.方法本文共观察40例2型糖尿病病人,开放性研究,治疗前后自身对照.予以瑞格列奈0.5~2mg,每日3次,加餐时加服0.5mg,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1h、2h、3h血浆胰岛素水平、血脂的影响.结果瑞格列奈可以使空腹及餐后血糖下降(P<0.05),以后者更为显著(P<0.01),糖化血红蛋白亦显著下降(P<0.01),餐后1h及2h胰岛素显著提高(P<0.01),餐后3h胰岛素无显著差异(P>0.05),甘油三酯亦下降(P<0.01).结论瑞格列奈能有效地纠正2型糖尿病病人早期快速胰岛素分泌峰的延迟,降低其空腹及餐后血糖,终使糖化血红蛋白及甘油三酯均下降,降低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它快进快出的特点,使病人有良好的顺应性,并且未发现严重副作用.

    作者:谭坤能;徐晨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CD44与肿瘤的关系

    CD44是分布极为广泛的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它是由单一基因所编码的具有高度特异性的单链膜表面糖蛋白的家族,可与多种配体结合,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之间的粘附作用,发挥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在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表面均能检测到它的表达[1、2、3].近年来,人们发现CD44标准体(Standard Isoform of CD44,CD44S)及其拼接变异体(Variant Isoform of CD44,CD44V)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尤其是CD44V6和CD44V3在肿瘤的浸润、转移和预后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众多学者的重视,学者们在研究CD44基因及其蛋白结构和生物学功能的基础上,探索它们参与肿瘤转移的可能机制,力图揭示其在肿瘤中的多样性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期望有助于评价肿瘤的转移能力、判断肿瘤的复发和预后[4、5、6、7].

    作者:张桂蓉;梅同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