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改霞;杨二树
医疗安全是患者在接受医疗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医疗安全管理水平是反映医疗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护患者得到优质医疗服务的基础,对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治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总结多年的管理经验,认为做好医疗安全工作需要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及患者三方面共同努力,提高医务人员各方面素质,改进医院管理办法,加强与患者沟通,患者积极配合,是做好医疗安全工作的保证.
作者:郑荆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异丙酚联合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对减轻膀胱镜检查患者痛苦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需进行膀胱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联合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组(观察组)与常规局部黏膜表面麻醉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麻醉和镜检过程中生命体征变化、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减轻患者痛苦、对生命体征影响及不良反应等方面优于对照组,术后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镜检过程中MAP、HR、SPO2保持稳定,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异丙酚联合小剂量氯胺酮麻醉应用于膀胱镜检查,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作者:钟瑛;梁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提高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治水平,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近年来2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结果 患者以男性17例为主,经螺旋CT及MRI确诊;16例有高血压病史;14例有剧烈胸背、腰腹等处疼痛;21例患者入院时诊断为急性主动脉夹层11例,疑诊4例,误诊6例.结论 主动脉夹层以男性、高血压相对较多,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作者:胡龙才;张卫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随即抽取100例镇痛分娩临床病例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探讨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以及镇痛分娩对母婴的安全性,为临床推广腰硬联合麻醉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方法对100例分娩患者进行分组镇痛,39例产妇采用硬膜外麻醉,61例产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两组产妇分娩结果进行观察并记录,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硬膜外麻醉产妇剖宫产率为12.82%,胎头吸引率为5.13%,均较腰硬联合麻醉产妇明显增高,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产妇体内儿茶酚胺释放量减少,从而改善了子宫血流和收缩活跃性.产妇在进行镇痛分娩时,产痛解除,从而对子宫收缩频率进行改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保持清醒状态,可稳定产妇的生理内环境.腰硬联合麻醉镇痛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农惠园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防治对策及意义.方法结合流动人口特征,分析艾滋病流行原因、趋势,探讨流动人口这一特殊人群的艾滋病防治措施,指导临床抗艾实践.结果对流动人口进行包括宣传教育、干预、改善其生活环境和卫生防疫条件,扩大医疗保障范围及心理及家庭支持等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措施后,流动人口艾滋病疫情报告和发现人数增长势头得到控制.结论艾滋病仍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只有加强监督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实施,行有效的协调与领导,同时完善医疗服务系统管理,进行全面整体的监测,才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流动人口艾滋病毒的传播和蔓延.
作者:蒋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测定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并探讨其与血总睾酮(TT)、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促黄体生成素/卵泡生成素(LH/FSH)和雌二醇(E2)等的相关性.方法 30例PCOS患者和25名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空腹血清PSA水平,同时检测TT、DHEAS、LH、FSH和E2水平.结果 PCOS组血清PS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21±0.17 vs 0.04±0.03)ng/ml,P<0.05);PCOS组TT、DHEAS和LH/FSH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E2低于对照组(P<0.05).在PCOS组患者血清PSA水平与血清TT、DHEAS和LH/FSH水平有明显的正相关,r值依次为0.78、0.75和0.63(均P<0.05);与E2呈负相关,r值为-0.47(P<0.05);与BMI无相关性(P>0.05)结论 PSA在诊断PCOS中是一个具有重要价值的指标.
作者:俞奇;蔡春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外科患者发生文化休克的原因,并针对个体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消除患者不安全因素,促进患者康复.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该院2011年7月~12月233名外科住院患者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233名患者中害怕术后疼痛患者高达99.14%,创伤外科患者与泌尿外科患者比例分别为100%,其次普外科患者占98.10%;有手术恐惧感的患者占98.28%,且泌尿外科患者位居第一;害怕术后后遗症患者所占比例位居第三.结论害怕术后疼痛、对手术恐惧感、害怕术后后遗症产生、失眠、孤独等是外科住院患者常见不良心理情绪,应对不同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具体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才能消除患者的文化休克,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周淑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胃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确诊为胃癌的患者54例,医院对这54例患者进行了内镜检查,并将其病情分类,通过应用免疫组化法对其进行检测,将其检测的结果与20例正常胃组织的样本进行对照.结果胃癌患者胃组织内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要高于正常的胃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胃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与其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病理分级有关.结论 EGFR在标识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对该因子的监控可以更好的为胃癌患者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安志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小分子EGFR-TKI化合物埃克替尼联合放疗治疗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28例肺腺癌患者,其中骨转移20例,脑转移10例.口服埃克替尼125mg,1次/d.同步进行放射治疗,放射野包括肺原发病灶和骨、脑转移灶.直至出现肿瘤进展或不可耐受的毒副作用.结果所有患者在放疗期间均完成同步靶向治疗,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骨转移局部控制率为95%(19/20),脑转移灶控制率为70%(7/10),原发灶肺部6个月局部控制率为82.1%(23/28).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皮疹、腹泻、恶心、呕吐、转氨酶升高.结论埃克替尼联合放疗治疗晚期肺腺癌近期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大多可耐受,对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郑磊;高立明;付占昭;康丽颖;董立新;毕然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评估不同的蓝光疗法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小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连续组和间断组各50例,连续组采用蓝光治疗24h后停12h,视病情是否再次治疗;间断组采用连续组采用蓝光治疗12h后停12h,视病情是否再次治疗.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有效率、总蓝光治疗时间、胆红素下降值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儿在有效率、总蓝光治疗时间、胆红素下降值及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蓝光疗法与间断蓝光疗法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相同,但连续组在不良反应高于间断组,综合考虑,建议临床选用间断蓝光疗法.
作者:郑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2例AIS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仅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心理干预组采用系统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健康水平.结果心理干预组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AIS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卢简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一次性宫颈扩张棒用于人工流产术前扩张宫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要求人工流产术的早期妊娠对象1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6例,术前宫颈管内放置一次性宫颈扩张棒;对照组88例,术前常规用金属扩张棒扩张宫颈,观察术中宫颈扩张程度及镇痛等效果.结果两种宫颈扩张棒均能达到扩张宫颈的作用,观察组宫颈扩张显效率81.25%,对照组6.82%;观察组镇痛有效率为77.08%,对照组为30.68%;观察组人流综合征发生率0,也低于对照组4.55%.结论一次性宫颈扩张棒,能使宫颈软化松弛,减少了机械性刺激迷走神经,大大降低了人流综合反应的发生,具有安全、简便、镇痛有效的特点.
作者:叶小姬;余世宁;蔡玉荣;冯玉华;陈秋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一对一责任护理与产科常规传统护理模式对分娩的影响,寻找安全有效的产科护理模式.方法 将2008-2012年5月在某院产科就诊的428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4例):对照组采用单纯传统护理模式,实验组在给予一对一责任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程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产程短、新生儿Apgar评分高,各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于 (P<0.05).结论 实施一对一责任护理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保障母儿安全.
作者:赵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中风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且发病年龄由老年逐渐向中老年发展,而生存的患者中至少有50%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从而导致抑郁等精神并发症.这与疾病所致的客观因素切相关,也于脑部病变后所致的性格情志,行为改变有一定关系[1].中风患者的康复期长达3~6个月甚至更久,家属作为患者重要的看护者和社会支持来源,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做好患者的家庭心理护理,对中风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
作者:邓汉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本文将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临床分组治疗,从而探讨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有效治疗方法,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研究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同时,给予奥曲肽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西咪替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两组患者均待其出血停止后持续给药2~3d.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方法治疗后的疗效进行临床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82.93%,且P<0.05,两组患者疗效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可进行迅速止血,并有效防止再出血现象,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业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本文对新兵集训期的心理服务模式进行了初步设计,认为需从心理服务骨干队伍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监测网络的建立、心理咨询、心理行为训练等多方面着手,建立针对入伍新兵集训期间的心理服务工作.
作者:杨晓枝;周葆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在我院分娩的126例足月适龄儿(除外胎儿宫内窘迫,出生窒息,头颅血肿,围生期感染,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溶血等疾病,母孕期健康,均无有关家族遗传病史),随机分为干预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干预组黄疸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转入新生儿病房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 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能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可以显著改善新生儿黄疸的预后.
作者:邵红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剖宫产术式的简化、麻醉及手术不断进步,剖宫产的安全性亦不断提高, 适应症日益拓宽, 国内剖宫产率显著升高, 相对于围产医学的研究和发展以及社会等诸多方面, 对产妇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近年来种种原因,我国的剖宫产率明显上升,虽然剖宫产能够减少分娩时的痛苦,但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围生儿死亡率高,而加强围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质量,保障母婴健康、安全的关键[1].这种现象值得全国产科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而高龄产妇的剖宫产率会比一般产妇的剖宫产率高得多,因此,作为产科护理人员来讲,加强对高龄产妇剖宫产患者围术期护理至关重要.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的心理引导方式,细致周到的护理工作,能够使孕产妇在佳的身心状态下接受手术,对于手术的成功及术后的康复具有重大意义.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现将高龄产妇剖宫产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杨惠芬;黄丽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行保乳手术治疗的4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40例行改良根治手术治疗.结果两组美容效果比较,观察组:优25例(62.50%),良12例(30.0%),总优良率为92.50%;对照组:优16例(37.50%),良12例(30.0%),总优良率为67.5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乳手术的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对患者的形体改变小,术后患者心理状态良好,疗效满意,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肖鸿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论述了国内外医院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现状,分析了医院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可行性,提出了临床馆员服务方式的设想,为临床医学提供及时和准确的文献信息服务.
作者:陈侃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