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颌下腺瓣联合胸锁乳突肌肌瓣修复老年口腔癌术后缺损的护理

朱小燕

关键词:颌下腺, 胸锁乳突肌, 肌瓣, 老年, 口腔癌患者, 术后缺损, 修复手术, 慢性呼吸道疾病, 骨肌皮瓣, 慢性病患病率, 老龄化社会, 恶性肿瘤患者, 心血管疾病, 外科手术后, 手术后恢复, 脑血管疾病, 重要器官, 生存质量, 器官功能, 治疗机
摘要:口腔内重要器官密集,口腔恶性肿瘤患者,在外科手术后,除造成严重的伤残及毁容,还使口腔的讲话、咀嚼、吞咽等功能下降。皮瓣、肌皮瓣、骨肌皮瓣等的修复手术,为很多以前认为手术禁忌的患者提供了治疗机会,使得口腔、口咽癌患者在手术后恢复了器官功能,避免了外观畸形,提高了口腔、口咽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逐渐增多,步入老龄化的人群慢性病患病率逐年增加,老年口腔癌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及脑血管疾病等概率明显增加,对修复手术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的护理

    经尿道输尿管镜弹道碎石术(URSL)是上世纪90年代开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效腔内碎石技术,具有碎石效力强,时间短,操作简单,安全及经济等优点,现已广泛用于临床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我院从2007年11月至今,共行URSL术320例,获得满意效果。认为先进的手方法,配以积极的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术前准备,精心的术后护理包括病情观察、饮食体位指导、留置导尿管的护理、双J管的护理,及细致的出院指导,将有助于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恢复,对预防结石再次形成也很有帮助。

    作者:何琼花;孙丽娟;钱婉蓉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儿童弓形虫感染及先天性疾病研究

    目的研究儿童先天性病残与弓形虫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血凝试验(IHA)和膜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检测,对297例先天性病残儿童血清进行弓形虫抗体检查。结果弓形虫感染与儿童先天性疾病关系密切。结论先天性弓形虫感染可以引起儿童先天性疾病,应该及早检查,注意生活习惯优生优育。

    作者:张进尊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方法,有效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痛苦和恐惧心理,减少患儿静脉感染机会,促进护患关系和谐的措施。方法分析80例患儿进行头皮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的输液方法及效果。结果80例患儿留置时间2d~7d,平均5d。1例发生穿刺点小面积皮肤感染,未出现因留置针而出现全身感染的现象。结论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技术是一项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的技术。

    作者:黄琼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探讨呼吸内科中护理管理的临床保护应用

    目的总结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介绍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过程中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常见危害,归纳所出现的相关问题并给出管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试验组采用临床护理保护,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完成疗程后,把两组的护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试验组护理工作者的职业风险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管理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且明显减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护理风险。因此,在呼吸内科实行临床护理保护是一种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值得推广和使用。

    作者:温华慧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对于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总结小儿输液渗漏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统计我院小儿科2013年发生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病例114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114例患儿经2~6d的护理与治疗,均能吸收治愈,无发生局部组织坏死的情况。结论避免此现象发生的根本措施在于提高预防,护理人员在给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应提高自身责任感,在易发生药液渗漏的部位要倍加小心,加强留意巡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输液渗漏情况,能明显减少此类现象发生,提高患儿输液的安全性,保障小儿输液的护理质量。

    作者:段春兰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前列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的围手术期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03例放射性粒子植入的前列腺癌患者及家属的综合性多种方式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加强心理干预及健康宣教,积极预防感染,做好患者的饮食指导,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与防护意识,患者及家属均能积极配合手术和护理。结论围手术期的系统健康宣教是促进和改善护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手段。

    作者:孟玲珍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特殊治疗-腰池引流及护理

    目的研究外伤性脑出血的治疗与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抽取我院神经外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6例,其中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8例,高血压脑出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开颅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其它原因致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对其临床资料及护理记录做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死亡2例,痊愈30例,植物生存1例,高残7例,中残16例。结论对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时机进行腰池引流,并做好相应护理。有效的救治与护理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作者:陈艳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放射性131I治疗的护理

    目的总结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放射性131I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用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62例,指导饮食,辐射防护知识教育和对治疗的反应,治疗和随访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62例患者131I治疗和护理后疗效好于对照组。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131I处理后,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作者:谢树英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老年医学本科教学的思考

    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医学发展受到广泛关注,老年医学本科教学日益重要,老年医学教材编写面临许多挑战。老年医学涉及的知识面广,强调重点内容进行编写。老年疾病章节要在现有内科和其它学科基础上,选其精华进行编写。现行的老年医学教材有待于精简,期望通过《老年医学》的本科教学,使学员学会处理老年疾病思维方式。作为老年病科医生首先要有坚实内科学知识,才能当好老年病科医生。我国《老年医学》本科教育教师水平有待提高。老年医学授课内容上,要以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为主。

    作者:高建苑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母婴分离状态下产妇的护理对策研究

    目的探讨母婴分离产妇的心理状态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以2010年1月~2011年12月于我院住院分娩的母婴分离产妇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实验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在满意度、乳房硬度和泌乳情况的差异。结果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组患者满意度评分较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实验组48 h内泌乳开始例数与48 h泌乳量充足例数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0.05。产后3 d观察乳房硬度,实验组产妇的乳房硬度程度较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持续性、系统性和有针对性进行护理干预,对护理质量的提高和产妇的恢复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许明珠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个性化心理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个性化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2月于我院接受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归性分析其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于护理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比较观察组于护理干预前后的治疗依从性,2=11.7647,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率为100.00%,对照组为83.33%,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模式应用于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有助于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启文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社区老年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跌倒的综合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跌倒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和研究。方法2010年1~6月,采取典型抽样法,选取某社区老年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共90例,以这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9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5例。对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干预患者的用药、运动、饮食、健康教育和日常生活等等,家访每月进行一次。对对照组患者则不进行任何护理干预措施,本次研究结束后再对其进行健康宣传。综合护理干预半年后,再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各项行为进行评价。结果在干预前,对照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为17.8%(8/45),观察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为22.2%(10/45),两组患者之间不具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为24.4%(11/45),观察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为6.7%(3/4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明显少于干预前,两组患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社区老年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而言,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跌倒认知水平,从而减少跌倒情况的发生,社区医务人员应该促进综合护理干预的开展,以便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邓亚男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两种术式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对比应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术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型、Sanders芋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SandersⅡ型、Sanders芋型跟骨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随机分组为经皮撬拨复位固定组(A组)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B组),并从系统功能评分,跟骨Bohler角、Gis ane角、跟骨高度、宽度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观察并对比两种术式治疗SandersⅡ、Sanders芋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与B组在术后1年Maryland评分、并发症发生率、X线相关指标比较上有显著性差异(<0.05),B组优于A组。结论在SandersⅡ型、Sanders芋型的跟骨骨折的治疗上,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能够更好的恢复跟骨的形态和功能,如果能更好的控制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周围软组织并发症的发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不失为一种更好的选择。

    作者:陈志丰;陈伟峰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两种护理干预方法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12月妇产科因需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和传统护理法(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平均24 h明显少于对照组48 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5d明显少于对照组14.5 d,无效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20%,术后出血3.3%明显低于对照组16.7%,肩背酸痛0明显低于对照组10%,总不良反应发生10%明显低于对照组73.3%,总发生率10.8%明显低于传统护理组53.5%,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我院综合护理干预对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适合应用推广。

    作者:吴杰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

    目的对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近3年我院一共接受了84例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患者,经过一些临床的护理干预,例如心理干预,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和加强健康教育等手段,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的有2例,住院时间为(37.3±4.7)d;其中35例是采用手术的治疗方法,33例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中,30例患者康复出院,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住院时间为(32.1±2.5)d。结论在临床上,对于一些多发性股与关节损伤的患者,我们应该给与全面的敢于护理措施,病情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这种干预护理。

    作者:朱明明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细胞粘附分子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研究

    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其关键在于神经元胞体是否存活。微环境中的神经胞体的调节及各种因子、因素对于神经受损后轴突的再生起了重要作用。近年研究表明细胞粘附分子参与了神经损伤修复这一过程。细胞粘附分子为介导细胞之间、胞与胞外基质粘附的物质,在炎症反应、创伤愈合、肿瘤侵润,以及与细胞连接、伸展、移动、生长和分化、信号转导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徐超然;李雷激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用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接收的226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又给予人文关怀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人文护理之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恐惧程度、平静愉悦程度、配合程度以及满意度等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人为关怀护理,有利于医患之间的和谐相处,同时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曾佳;尹晓娟;薛丽丽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针对水肿患者的留置针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水肿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留置时间。方法对86例不同程度的水肿患者给与静脉输液留置针,观察保留时间。结果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不同,保留时间不同,手背静脉,前臂和肘部静脉,足背踝静脉留置时间平均为5 d,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跃0.05),颈外静脉留置时间平均为12.70d,相比其他部位有显著差异(<0.01)。结论对于老年人,长期输液,肢体水肿,肥胖和输入刺激性药物,颈外静脉留置针为输液的第一选择。

    作者:张珍梅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颈、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皮椎间盘切吸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盘切吸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为临床医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MRI和CT确诊为颈、腰椎盘突出患者52例,对患者采取经皮椎间盘切吸术治疗。结果本组颈、腰椎间盘切除术成功50例,失败2例,手术成功率96.2豫,经疗效VARS评定标准,患者VAS平均下降5.91分,FRS功能提高39.34分,患者疾病得到明显改善,<0.05。结论经皮椎间盘切吸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在临床医学中值得推广。

    作者:袁朝勇;黄燕辉;朱涛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论电子医疗设备发展的现状和展望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增强,客观上推动了医疗设备的不断改进和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逐步来临,为医疗卫生行业的电子化改革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本文结合目前我国电子医疗设备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论述了未来的发展走向。

    作者:黄胜广 刊期: 2014年第39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