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集束化护理体会

周玲艳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 术后, 集束化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重型性脑外伤患者术后ICU集束化护理的体会。方法选择我院于收治的2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ICU集束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包括气道管理、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基础护理、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护理前后患者的GCS评分情况有较大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87例患者痊愈,54例患者为有效,治疗有效率为92.69%。治疗无效的19例患者中,11例放弃治疗,8例因器官衰竭死亡。患者住院监护期间,3例患者出现感染情况,感染率为1.15%。结论集束化护理是一种优质以及全面的护理服务,可以帮助患者缩短恢复时间并改善恢复程度,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的出现,降低病死率并控制感染情况,效果显著。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医院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医院信息系统(HIS)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已成为现代信息化医院运营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环境以及技术支撑。尤其近几年,卫生部大力提倡和支持各级医院进行医疗信息化建设,全国众多医院都建立了与主HIS系统相衔接的LIS、PACS、EMR等信息系统,为医院运行和管理提供医疗数据、图文报告、财务数据、影像传输等信息,同时也为管理者进行科学化决策提供了扎实的技术支撑。HIS系统在医院的日常运营管理中、在医疗学术和教学活动中、以及医院经济运行(成本核算、绩效考核等)等方面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成本、降低了医院内部管理的资源消耗的同时,提供了住院患者费用情况的透明度,更为医院相关科室提供了准确、详细的医疗数据,逐步提高了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再好的医院信息系统,在一年365天不间断运行的过程中,无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故障,从而会对医院的正常业务运转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给医院自身和就医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做好医院HIS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拥有可靠的稳定的硬件设备是软件系统运行的必备条件,也是系统数据安全的根本保障。做好这一工作,可以保障医院各信息系统正常运行,也是医院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现结合我院HIS系统的实际运行维护情况以及工作体会,从硬件、网络、软件3个方面,浅谈一下如何做好数字化、智能化医院HIS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

    作者:沈丛磊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自制护理计划单在优质护理病房中的应用

    在开展优质护理的过程中设计了老年专科护理计划单,并经过近1年的临床应用,其优点为:能体现护理专业的特点,体现护理程序的运用,护理计划单构成简洁,书写简单,有利于护士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陈桂莲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前置胎盘患者56例的产前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的产前护理,提高围生儿的存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56例妊娠合并前置胎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并观察护理效果。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全面、综合的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做好前置胎盘产前观察及护理,是母婴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可降低早产儿的出生率、死亡率及并发症,提高围生儿存活率。

    作者:夏学珍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低体重新生儿喂养的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给重力喂养和非营养性吸吮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触摸新生儿护理干预。方法8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基本上,间歇式注射器管饲公式。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由于重力喂养和非营养性吸吮结合推拿治疗。在喂养不耐受,两组之间的差异体重恢复时间,并发症,喂食时间出生和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呼吸暂停,并发症和感染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出生体重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由于重力喂养和非营养性吸吮乳按摩能有效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恢复较快,帮助儿童的出生体重,喂养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

    作者:郭晶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基于木桶理论的护士分层次培训和使用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基于木桶理论的护士分层次培训和使用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依照分层培训、使用计划对短板实施专业化培训,同时充分发挥长板的示范、指导作用,长短板有机结合,取长补短。结果通过分层次培训、使用护士,护士的护理责任感、科室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医院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高达93.3%(140/150)。结论分层次培训、使用护士可以有效提高医院护理质量。

    作者:苏玫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护理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患儿和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的孩子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在我们医院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4例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是合理的,适当的照顾;与孩子们和他们的父母哮喘支气管哮喘患儿84例的知识基础,有针对性的指导。结果98.81%患儿临床表现均有明显改善,肺部哮鸣音消失或减轻,咳嗽,胸闷,呼吸急促的显著降低;通过健康教育,儿童,家长可以有更好的治疗与预防,减少哮喘发作,改善生活质量。结论好的护理和健康教育,可使支气管哮喘儿童得到更好的治疗,缩短病程,加快康复。

    作者:邹琳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骨折所致肢体肿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甘油果糖与甘露醇联合治疗骨折所致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住院四肢骨折患者120例,并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应用甘露醇治疗,研究组应用甘油糖与甘露醇联合治疗。结果研究组术后第8d、9d小腿患肢的周径尺寸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研究组术后6~9d前臂患肢的周径尺寸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甘油果糖与甘露醇联合治疗骨折所致肢体肿胀,消肿效果显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适于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胡希文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健脾补肺化痰方防治儿童哮喘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健脾补肺化痰方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及激素减量的变化情况。方法将60例BA缓解期患儿随机分两组,每组30例,即治疗组(健脾补肺化痰方加西药组)、对照组(常规西药组),各组给予不同药物治疗,观察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并比较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及激素的减量情况。结果两组间症状、体征积分及激素用量治疗前无明显差异,而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及激素用量差异显著,<0.01或<0.05。结论在经方参苓白术散和三子养亲汤基础上研制出健脾补肺化痰方,具有健脾补肺,止咳化痰之功效,临床上能明显改善哮喘患儿临床症状、加快激素减量,减少哮喘发作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余燕玲;边逊;尚莉丽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认知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认知情况。方法选取我院50名神经内科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其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认知情况。结果通过对50名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脑卒中康复护理认知情况调查发现,护理人员认知度普遍较低;其中以脑卒中康复治疗的佳时间、抗痉挛措施及良肢位体位护理措施的认知度为低。结论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应尽快投入到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技能、知识及理念的相关教育培训,以增强护理人员的康复护理水平,加快脑卒中患者康复进程为目的,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疾病痛苦。

    作者:许瑾瑾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个性化护理对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将80例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分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阴性和阳性症状量(PANSS)评分、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NS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参考组(<0.05)。结论给予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自知力,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陈静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人性化护理在心血管内科的应用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心血管内科的应用。护士根据心血管内科疾病以及老年患者的特点,对患者切实提供人性化的护理。进行人性化护理可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减轻痛苦,促进康复,并有效地辅助治疗心血管疾病,减少急、危、重症的发生。

    作者:李凡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高龄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高龄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高龄缺血性结肠炎患者12例为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措施,以往年采取常规护理的12例高龄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护理高龄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应抓住重点,实施针对性护理,为患者尽量消除不良情绪,增加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身心都能恢复健康。

    作者:鹿炳媛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对于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在门诊慢性宫颈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在门诊慢性宫颈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诊治的门诊慢性宫颈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抛硬币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合格率、满意度以及依从性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43例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合格,合格率为95.56%,对照组中有33例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合格,合格率为73.33%,试验组患者健康知识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同时,试验组患者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0.05),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05)。结论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在门诊慢性宫颈炎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慢性宫颈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王晓芬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分层培训的方法及效果观察

    目的基层医院的护理工人员分层培训的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对我院的护理人员进行分层培训,通过形成领导体系,通过技术培训与理论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素养,然后进行考核。结果通过分层培训,护理人员的培训效果良好。结论基层医院护理人员不同的分层培训方法各有特点,对不同的护理人员起到很好的培训效果。

    作者:秦桂英;刘琳;王淑芬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急诊抢救室留观小儿危害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应对策略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室留观小儿危害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应对策略。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诊抢救室留观小儿危害重患者7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研究其发生的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档案资料,得出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和应对策略。结果导致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的原因主要有患者自身原因和护理原因两大因素构成。其中护理因素的影响面大,主要体现在护士的沟通交流能力、法律意识、专业技能以及工作强度四个方面。结论必须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沟通技能的培养,提升其责任感和法律意识,能够有效减少抢救室留观小儿危害重患者的护理风险的发生概率。

    作者:陈春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抢救护理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脑血管疾病20%是急性脑出血。急性脑出血患者,如果治疗不及时,发病数小时到数天死亡,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1]。护士必须争取有效的治疗时间,采取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争分夺秒,与医生快速急救与积极配合,患者的预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提高成功率的根本保证。

    作者:金晨曦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150例肺结核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痰菌转阴情况、血糖控制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痰菌转阴、血糖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患者为7例,低于对照组14例,两者差异显著,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饮食护理、心理护理、预防感染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在痰菌转阴、血糖控制和控制并发症上有很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陈艳美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特殊治疗-腰池引流及护理

    目的研究外伤性脑出血的治疗与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抽取我院神经外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6例,其中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8例,高血压脑出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开颅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其它原因致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对其临床资料及护理记录做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死亡2例,痊愈30例,植物生存1例,高残7例,中残16例。结论对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时机进行腰池引流,并做好相应护理。有效的救治与护理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作者:陈艳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集束化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重型性脑外伤患者术后ICU集束化护理的体会。方法选择我院于收治的2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ICU集束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包括气道管理、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基础护理、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护理前后患者的GCS评分情况有较大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87例患者痊愈,54例患者为有效,治疗有效率为92.69%。治疗无效的19例患者中,11例放弃治疗,8例因器官衰竭死亡。患者住院监护期间,3例患者出现感染情况,感染率为1.15%。结论集束化护理是一种优质以及全面的护理服务,可以帮助患者缩短恢复时间并改善恢复程度,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的出现,降低病死率并控制感染情况,效果显著。

    作者:周玲艳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治疗的护理

    目的观察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溶栓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2例,两组均进行溶栓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溶栓护理与健康指导。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分析,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有效的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溶栓治疗效果,提高患者预后。

    作者:熊水花 刊期: 2014年第39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