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盐包联合低频电脉冲技术促进产后子宫复旧的临床疗效观察

武玉蓉;樊薇

关键词:艾盐包, 低频电脉冲技术, 产后子宫复旧
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应用艾盐包联合低频电脉冲技术促进产后子宫复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5月在本院生产的2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艾盐包联合低频电脉冲技术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子宫复旧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艾盐包联合低频电脉冲技术促进产后子宫复旧临床疗效明显。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酒依赖与焦虑障碍的共病研究

    目的:探讨酒依赖与焦虑障碍之间的共病特征,以发病率为切入点进行深入分析。方法选取某院精神科收治的58例焦虑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当中的研究组,另外选取58例具有酒依赖现象的焦虑障碍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发病率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从性别方面来看,女性焦虑障碍患者在酒精使用障碍方面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另外两组患者之间进行对比,治愈难度具有明显的差异。结论酒依赖与焦虑障碍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目前绝大多数的精神障碍共病特征均与酒精使用的情况直接相关,因此对于焦虑障碍患者的治疗当中应将予以酒依赖现象改善的措施作为治疗的主要方向,进而使得患者恢复至健康的精神状态。

    作者:高营;刘娟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分组管理在综合性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分组管理在综合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13年1月~2014年1月82名护士进行分组对照研究,以科室为单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2名护士分为对照组(n=42)及观察组(n=40)。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接受分组管理。按分层法各选取两组接诊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比两组护士专科考核成绩、护理质量合格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护理满意度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2=6.314,<0.05)。观察组护理质量合格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7.50%(2=4.227,<0.05)。此外,观察组专业技能、基本知识及专科理论等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0.01)。结论在综合医院门诊实施分组护理管理对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殷秀娟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盐酸氢吗啡酮和吗啡PCEA对高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比较盐酸氢吗啡酮和吗啡在PCEA(术后连续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对高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50例,随机分成H.M两组,每组25例。手术结束前15min硬膜外推注负荷量,H组为0.125%左布比卡因5ml含氢盐酸吗啡酮0.26㎎,M组为0.125%左布比卡因5 ml含吗啡2㎎。H组镇痛药物为0.125%左布比卡因+氢吗啡酮0.013mg/ml,M组镇痛药物为0.125%左布比卡因+吗啡0.1mg/ml。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8、16、24、32、40和48h的镇痛和舒适度评分及PCA按压次数,并分别于术前1d,术后1d,术后2d和术后7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结果两组术后1d,2d的认知功能较术前1d均有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H组术后1d,2d的认知功能均优于M组(P<0.05),而两组术后7d的认知功能评分均与术前1d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高龄患者应用PCEA镇痛中,盐酸氢吗啡酮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比吗啡小,而镇痛质量相当。

    作者:熊雄;熊双宝;周德祥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患者服药治疗的依从性研究,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使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方法对2011~2013年来我院门诊就诊的1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行分析。结果180例高血压患者调查问卷结果显示,60%患者服药依从性差。不按医嘱服药、漏服的52例,占30%;随意停药、间断性用药、仿效他人自行频繁换药的35例,占20%;血压高拒服降压药20例,占10%。结论患者服药依从性与患者自身对高血压病知识认知不足,以及家庭状况,文化修养,心理状态,临床症状的轻重以及医护人员的健康宣教,出院随访等有关,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服药依从性予以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高血压。

    作者:刘华凤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子宫肌层间妊娠诊治1例

    通过临床资料,分析子宫肌壁间妊娠的病因、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

    作者:刘佳;严旭东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护理干预在腰椎骨折手术患者术后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对护理干预在腰椎骨折手术患者术后的应用与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术后30例腰椎骨折患者的具体护理措施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同时随访患者6个月,并对其预后效果进行总结。结果30例患者中有4例发生并发症,其中1例尿潴留,1例压疮,2例腹胀,共为13.33%的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个月,可独立行走患者有25例(83.33%),可扶拐行走的患者有5例(16.67%)。结论术后给予腰椎骨折患者规范且系统的护理可使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同时可恢复其行为功能,并使其预后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周彩瑛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心理教育支持对宫颈癌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教育支持对宫颈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科行宫颈癌根治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教育支持,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进行焦虑、抑郁评价。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总体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掖0.01)。结论心理教育支持可显著改善宫颈癌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康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任亮;杨绍平;彭天婧;杜杨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早期肾损害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IGR)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伴IGR患者22例,实验室检查均显示存在早期肾损害,使用缬沙坦80 mg/d治疗8w,对比治疗前后血脂、血糖、血压及肾功能指标。结果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152.53±11.25 mmHg vs 135.15±9.36mmHg,94.23±8.64 mmHg vs 86.72±7.74mmHg,P<0.05)。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5.92±1.63 mmol/L vs 5.81±0.89 mmol/L,P>0.05);治疗后餐后2h血糖较治疗前明显降低(9.12±2.15 mmol/L vs 6.19±1.02 mmol/L,P<0.05)。患者治疗后尿白蛋白排出率、24h蛋白定量以及血尿素氮、血肌酐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31.62±7.23μg/min vs 20.23±6.55μg/min,40.35±4.13 mg/24h vs 17.74±5.24 mg/24h,4.51±1.24 mmol/L vs 3.78±1.03 mmol/L,116.24±7.82μmol/L vs 102.74±7.88μmol/L,P<0.05)。结论缬沙坦在控制血压的同时,具有改善糖代谢异常,降低微量蛋白尿的作用。

    作者:李雷;董永吉;潘德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艾灸联合热水袋局部加温防治冬季奥沙利铂化疗致急性神经毒性反应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使用艾灸联合热水袋局部加温防治冬季奥沙利铂化疗致急性神经毒性反应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1月~2013年2月,2013年11月~2014年2月在安康市中医医院住院的胃肠道癌行奥沙利铂化疗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艾灸联合热水袋局部加温,对照组采用热水袋局部加温。观察两组的急性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程度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急性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艾灸联合热水袋局部加温可预防和减轻在冬季使用奥沙利铂化疗致急性周围神经毒性反应。

    作者:张贤仿;郭梅;马运侠;陈茁;夏芳;郑欣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新生儿桡动脉与股静脉采血的效果分析

    目的:比较新生儿桡动脉和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操作所需时间和血管损伤情况。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桡动脉穿刺组(A组)55例和股静脉穿刺组(B组)45例。 A组采用桡动脉穿刺采血,B组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并对两组采血成功率、穿刺采血损伤程度及操作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桡动脉穿刺采血成功率比股静脉采血成功率提高了10%,达到了95%;桡动脉采血时间比股静脉采血时间平均缩短了5min。结论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比股静脉穿刺采血一次成功率高,操作时间少,损伤程度轻,可推广采用。

    作者:屈海丽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耳内镜下吸引治疗耵聍栓塞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负压吸引治疗耵聍栓塞的效果。方法将用碳酸氢钠溶液浸泡3d后的96例耵聍栓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8例患者,采用耳内镜下吸引法;对照组48例患者,采用常规洗耳法。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外耳道红肿鼓膜充血情况、患者耳部疼痛症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内镜下负压吸引治疗耵聍栓塞值得推广,该方法可减轻患者痛苦,有利于彻底清理外耳道耵聍。

    作者:李振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高职药学化学课程构建的实践研究--高职药剂专业化学课程构建研究的调查报告(一)

    目的:调查了高职医学药剂专业化学课程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衔接情况,为药剂专业化学课程内容的建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和个别谈心的方法、用SPSS软件统计,对2010、2011级药学专业学生进行调研分析。结果目前学校五年制药学专业化学课程内容基本能满足学生实习、工作岗位的要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结论应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专业标准为依据,关注初高职化学内容的衔接。

    作者:邹惠静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8020例农村中小学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农村中小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及HBsAg阳性与乙肝抗体阳性学生年龄分布情况,为今后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8020名中小学生进行乙肝五项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8020名农村中小学学生中,HBsAg阳性率为2.83%。其中男生为3.06%;女生为2.42%。男女生差异无显著性(P>0.05);HBsAg阳性五项血清标志物的指标中,以大三阳和小三阳为主,分别占50.22%和36.56%;乙肝抗体阳性率为69.20%,男生为70.32%;女生为67.21%。男女生有显著性差异(<0.01);学生年龄分布中,随着年龄组的增大,HBsAg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年龄组5~、10~与15~17的阳性率分别为0.73%、3.71%与6.23%,组间有极显著差别(<0.01)。乙肝抗体阳性率组间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显著下降,但仍应加强乙肝疫苗的接种,实行乡镇卫生院特别是村卫生室的安全注射,阻断经血传播这一主要途径。防止随年龄的增长HBsAg阳性率明显上升。

    作者:李佩君;周昭红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500例急诊危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观察组采取全程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医患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9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人员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医患满意度。

    作者:何齐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恶性肿瘤患者药物毒副作用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常规护理模式与全面整体护理模式对减轻恶性肿瘤患者药物毒副作用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肿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所进行护理模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全面整体护理模式,分析两种护理的异同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全面整体护理比常规护理模式更注重因病对症护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大大高于对照组护理模式,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恶型肿瘤患者药物毒副作用的护理后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慢疾病的恶化速度和提高生命的生存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殷瑞娟;王丽丽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的临床护理

    目的:早期静脉溶栓能有效解除血管闭塞,恢复脑血流灌注,从而挽救缺血半暗带脑组织,达到再灌注治疗目的,是脑梗死急性期治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做好静脉溶栓的观察和护理是其治疗效果的保证。方法选取符合静脉溶栓的患者15例,通过早期溶解血栓,解除血管闭塞,恢复脑血流灌注,从而挽救缺血半暗带脑组织,达到再灌注治疗目的。结果早期溶栓再通目前被认为是脑梗塞急性期的佳治疗方案之一。溶栓治疗过程中,临床护理对于患者预后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院前院内溶栓绿色通道,医护密切配合,提高患者对溶栓治疗的认知度、依从性,同时充分发挥患者潜能、促使患者得到大化的康复,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章开容;刘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盘源性腰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治疗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确诊的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后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笼钉棒系统固定治疗,采用JOA评分系统及椎间植骨融合率的临床疗效。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1~2年,术前疼痛消失。结论在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满意的治疗腰椎融合的临床疗效。

    作者:卢志军;郭朝阳;陈荣春;钟红发;陈云生;刘宁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妇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分析

    目的:了解妇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和对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1年至今妇科收治外科手术治疗患者100例为观察组,该组患者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基础上联合对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另选本院2010年前妇科收治的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外科手术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临床效果。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感染率等均有显著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有一定概率出现围手术期感染的情况,对患者身体健康和手术的顺利进行均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特别加强在妇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且可改善患者预后和住院所需时间,降低患者生理、心理和经济等方面的负担,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环境,值得普及推广。

    作者:杨敏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强化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取我院2011年~2013年进行手术的8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护理分析,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强化心理护理,对患者出院后12个月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总健康评分为(76.99±4.8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78±2.79)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手术患者进行强化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宫颈癌手术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波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护理干预对高危儿母亲应对方式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危儿母亲应对方式影响。方法将53例高危儿母亲作为观察组,53例正常新生儿母亲为对照组,给两组调查对象发放简易应对方式自评量表;根据观察组调查结果,实施护理干预,1w后再次发放简易应对方式自评量表,比较干预前后应对方式情况。结果干预前观察组积极应对维度平均分(1.32±0.43分)、消极应对维度平均分(2.01±0.69分)分别与对照组(1.78±0.47分、1.58±0.62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干预后观察组积极应对方式维度平均分明显提高,消极应对方式维度平均分明显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80,3.48,<0.01)。结论对高危儿母亲实施护理干预,能提高她们积极应对能力,自觉调整负性情绪,主动应用积极应对方式对待不良事件。

    作者:何青春 刊期: 2014年第3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