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局麻下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85例临床分析

熊春波;邹本金

关键词:疝, 腹股沟, 疝修补术, 无张力
摘要:目的:探讨局麻下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Rutkow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10年6月~2013年12月局麻下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5例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平均38min,术后疼痛轻微,异物感2例,发生率2.4%(2/85),无切口感染。2例并发阴囊水肿,自行吸收。术后3~7d出院。随访6月~4年,全部治愈,无复发。结论 Rutkow手术具有手术简便,痛苦小,恢复快,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并可在局麻下完成,是治疗腹股沟疝安全有效的一种术式。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南京市溧水区东屏镇糖尿病患者管理现状及对策

    目的:通过调查南京市溧水区东屏镇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现状,寻找糖尿病患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制定符合溧水区东屏镇的糖尿病患者管理计划,更好地为糖尿病患者服务。方法调查对象为2011年01月01日~2012年12月31日在本院进行建档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方法通过调查溧水区东屏镇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果通过管理空腹血糖达到治疗目标人数由管理前79例(其中理想23例、尚可56例)上升到155例(其中理想84例、尚可71例)。4例失访,有72例没有达到治疗目标。结论我镇2型糖尿患者管理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必须加大对农村社区医生和普通人群糖尿病相关知识培训,对2型糖尿患者要制定长期干预措施方能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作者:卞月军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PACU28例全麻术后麻醉苏醒延迟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苏醒延迟的原因和总结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在我院接受手术且出现术后麻醉苏醒延迟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苏醒延迟的原因及措施进行调查。结果麻醉后苏醒延迟与麻醉药物残留,电解质紊乱,低体温,麻醉药物过量手术时间长短等因素有关,术后应针对相关因素加强支持治疗。结论导致麻醉苏醒延迟的原因较多,医护人员要增强防范意识,密切观察患者的状况,尽早发现原因并处理,以避免或减少麻醉苏醒延迟的发生,降低苏醒延迟的发生率。

    作者:牛健妮;丁芙蓉;逄春霞;候婵;梁永新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在药理学实践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实验的实践

    在药理学课程中,药理学实验是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医学的理论知识。所以,在药理学实践课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实验的方案,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科研设计和创新能力都是特别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药理学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作者:唐玲;叶立强;陈容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广东省韶关市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慢性咳嗽病因调查及分析

    目的:探讨广东省韶关市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慢性咳嗽病病因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广东省韶关市慢性咳嗽患儿120例作为观察组,将所有患者如按照年龄大小分为学龄组、学龄前组、幼儿组以及婴儿组,同时选取该地区同时期的非慢性咳嗽但有明显咳嗽症状的患儿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儿的发病因素,同时分析病因构成以及感染的病原学特征。结果相比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在过敏史、烟草暴露因素、既往呼吸道疾病史、房屋异味因素、空气污染因素以及冬春季节发病率等方面增加较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患儿间病因构成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慢性咳嗽病的病因较为复杂,且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性,过敏史、生活环境因素以及既往呼吸道疾病史是儿童慢性咳嗽病病发的高危因素。

    作者:张晓良;邓洁玲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慢性脑低灌注白质损伤后脑周细胞RGS5和PDGFR-β的表达

    目的:探讨慢性脑低灌注白质损伤后脑周细胞 RGS5、PDGFR-β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慢性脑低灌注白质损伤模型大鼠脑周细胞 RGS5、PDGFR-β在不同时间点(术后第7d、14d、30d、60d)表达变化。结果①RGS5蛋白在假手术组中有恒定的表达;模型组 RGS5蛋白相对表达量在术后第30d表达增强明显(P<0.01),第60d达到高峰(P<0.01);②PDGFR-β蛋白在假手术组中也有恒定的表达;模型组术后的PDGFR-β蛋白相对表达量第30d表达至高峰(P<0.01),第60d时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P<0.05)。结论正常生理条件下,脑周细胞中有一定量的RGS5和PDGFR-β表达;慢性脑低灌注白质损伤后期阶段,脑周细胞中 RGS5和 PDGFR-β蛋白表达增强,且 PDGFR-β先于 RGS5达到表达高峰,两者表达存在时相关系。

    作者:朱海兵;刘琳;余海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术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利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Bohler角、Gis ane's角的改善情况,并进行 Maryland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两种方法治疗后,复查 X线片提示 Bohler角、Gis ane's角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在对86例患者Maryland足部评分结果中,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优良率为82.61%,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术的优良率为62.5%,且两者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术。

    作者:罗方;苏艳飞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骶管麻醉时诱发癫痫发作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69岁,身高162cm,体重59kg。因阴道脱垂拟行骶管阻滞下阴道修补术。术前查体无麻醉手术禁忌。骶管穿刺成功后,缓慢注入2%利多卡因注射液(20ml药液中加入0.1%肾上腺素0.1ml,以减缓吸收速度,延长麻醉时间)。当药物注入约5ML时,患者突然出现抽搐症状且呼之不应,呼吸急促,随之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面色苍白,双眼上翻;立即采取保护措施,面罩吸氧。约20s后,四肢出现震颤,震颤幅度逐渐增大至全身,继之全身肌肉屈曲痉挛,有短促的肌张力松弛,形成阵挛,持续约3min,抽搐停止,尿失禁;随后呼吸逐渐平稳,脸色也逐渐转为正常。患者由昏迷、昏睡、意识模糊逐渐清醒,整个过程持续约40min。患者醒后感到头痛、头昏、全身酸痛乏力,对发作经过不能回忆。手术被迫取消。后询问患者家属,得知患者过去曾有癫痫病史。

    作者:刘仲学;周娅婷;梁枫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小儿急性肾炎的护理体会

    急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肾脏疾病,多发于儿童2~9岁,主要是由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感染可引起渗出性或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损害。临床表现有水肿,少尿,血尿,高血压为主要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如果治疗或护理不当,当然容易拖延,转为慢性肾炎并发心力衰竭等疾病。我院儿科自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肾炎患儿40例,现在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黄才英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护理干预在晚期先兆流产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晚期先兆流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妇科2013年5月~2014年6月我院妇科收治的104例晚期先兆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音乐疗法、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保胎成功率。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保胎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晚期先兆流产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保胎成功率,体现了优质护理,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施琴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门诊输液室接受治疗的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人性化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对患者及家属做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人性化护理组患者对门诊输液室环境、护理人员的外表着装及服务态度、健康宣传和病情介绍情况、输液的熟练程度和应急的处理能力等方面的满意度都优于常规护理组,均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提升门诊输液患者的满意度,对输液的顺利进行有积极作用,对门诊诊疗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孙晓莉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0年8月~2014年2月前来我院的100例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利用治疗方法分成常规治疗组和介入治疗组各50例,根据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截肢率和脑梗死、脑出血事件的发生及急性心血管发生率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方法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之间的踝肱指数、脑梗死发生率、脑出血发生率以及截肢人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较性。得出介入组患者病症基本上有恢复趋势,而常规组病症均有加重趋势。结论介入治疗,有对人体损伤小、术后恢复快,风险低的优点,有更大的机会于临床普遍推广。

    作者:申昕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视频宣教在老年脑卒中家庭康复指导方案中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视频宣教在老年脑卒中家庭康复指导方案中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家庭生活照料;研究组予以常规家庭生活照料和家庭康复指导宣教视频光盘。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简易智力状态量表评定认知功能和筛选入组病例。结果两组患者入组前 AD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视频宣教前后ADL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ADL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视频宣教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复发率及死亡率。

    作者:孙旭东;许松涛;蔡振辉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产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并肝肾功能衰竭5例的护理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并肝肾功能衰竭产妇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分析5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并肝肾功能衰竭产妇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措施,强调在病情观察方面应以监测体温、生命体征、中心静脉压、尿量、神志变化及早期发现肝性脑病,防止出血、休克为重点;同时应加强心理护理,使患者处于有利于治疗的佳心理状态。结果3例患者临床治愈出院,2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后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5例患者均无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产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并肝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须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并给予精心、细致、周到的综合护理,对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尤为重要。

    作者:蔡银科;张德葵;张美玲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临床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生物化学是一门理论较为抽象化,内容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临床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医学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临床医学水平。本篇文章主要对临床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和具体实施措施进行分析,旨在有效提升我国医学生物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我国医学卫生水平。

    作者:贾珺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骨质疏松症不同药物联合治疗的评价与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雌激素、鲑鱼降钙素和钙剂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医院收治并确诊骨质疏松症患者96例,随机均分成三组,各32例。三组均给予钙尔奇 D,1片/次,2次/d口服。雌激素治疗组在钙剂治疗基础上加用雌激素0.3mg/d,降钙素治疗组在钙剂治疗基础上加用鲑鱼降钙素针剂50 IU肌肉注射,1次/d,连用2w后改为隔日1次,三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雌激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降钙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钙剂治疗组总有效率75%,雌激素治疗组和降钙素治疗组与钙剂治疗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钙剂治疗基础上加用雌激素或鲑鱼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能够有效减轻骨痛症状,增加骨密度,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晓琴;谷长增;王易娟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小儿烧伤的心理护理

    小儿正处于身心发展迅速时期,儿童时期也是个性形成时期,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正处于发育阶段,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奇,加之好动的特点,在正常活动中难免遇到不幸,小儿烧伤后往往会导致一定的心理活动变化,这对以后的生活历程将发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某些伤残或毁容的变化,这不仅给孩子带来躯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根据儿童各种不同年龄心理特点及损伤的过程,为了使伤儿身心得到全面恢复,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小儿烧伤后心理护理。

    作者:吴云洁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综合护理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对小儿腹泻患者加强临床治疗期间的临床综合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96例腹泻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退热时间和止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腹泻患者加强临床治疗期间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退热和止泻时间,疗效明显,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花小兰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现在使用制作角膜瓣,然后用193 nm激光发光精密切削角膜瓣下基底层切割后,角膜曲率减小,减少屈光力,从而矫正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治疗近视患者的选择。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226例近视患者LASIK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嫄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择120例年高血压病患者,每日早晨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2.5 mg,逐渐增量,大剂量为10mg/d,疗程为4w。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压情况,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服药4w后,血压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患者中显效47例(39.2%),有效63例(52.5%),总有效率达91.7%,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结论单一使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大部分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文侠;王文娟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采用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共选取精神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予以基础护理及精神科专科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人性化护理措施。结果两组均没有自杀案例,实验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高,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精神病患者中事实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此护理方法的实施不仅营造了好的医疗环境加强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意识,还能对患者的康复治疗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作者:曹诚 刊期: 2014年第29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