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昕
目的:探讨氨溴特罗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7例作为观察组,给予患儿氨溴特罗口服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氧气雾化吸入治疗;选择同期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1例作为对照组,仅给予氧疗、补液、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消失时间差异,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喘憋、咳嗽、湿罗音以及哮鸣音等症状及体征的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并且其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5.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25%,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氨溴特罗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应用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及体征,其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蔡芙莺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研究Lucentis 玻璃体腔注射对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应用。方法对我院糖尿病视网膜病区2013年1~10月在门诊经眼底血管和光学相关断层扫描确诊为PDR的共行Lucentis注射术32例患者的治疗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经治疗护理,术后均未发生眼内炎,3例眼压略高于正常。结论良好的护理措施是治疗PDR的成功关键,也为患者的治疗和健康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作者:王琛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近期疗效。方法将67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治疗33例,坎地沙坦组(8mg,1次/d)34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监测。结果坎地沙坦组34例服用坎地沙坦治疗的心衰患者中,显效22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88.2%。常规治疗组中显效14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6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坎地沙坦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博量(SV)、心排血量(CO)均较常规治疗组有显著好转(P<0.05~0.01)。结论坎地沙坦能有效治疗心力衰竭。
作者:郑永红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观察自制简易振动水床对机械通气早产儿压疮的预防作用。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早产儿60例,按入院先后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儿在体重,胎龄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入院后均采取仰卧位和右侧卧位交替,3h更换1次体位,观察组予睡振动水床干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无水床。观察两组早产儿机械通气(含有创通气和无创通气)48h期间枕部、耳部、骶尾部皮肤受压情况。结果通过精心护理,两组患儿未发生压疮,但受压局部皮肤颜色恢复正常时间有明显差异,对照组受压局部皮肤颜色恢复正常时间较长(20~30min内恢复)的例数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自制简易振动水床能减轻机械通气早产儿局部皮肤受压情况,预防压疮发生。
作者:金慧珠;姚仁芬;何晓玲;陈蓉;孙贵豫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伤椎椎体内植骨结合USS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11年6月~2013年1月应用 USS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26例。结果定期随访21例,随访12~16个月,平均14个月。治疗后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明显增高,随访患者未出现断钉、断棒及椎弓根钉松动现象。结论 USS固定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该术式早期促进伤椎骨折愈合,增加脊椎前、中柱稳定性,同时减少内固定失效,伤椎高度丢失,椎体后凸畸形等并发症有一定意义。
作者:孙付杰;张振华;李洪彪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建立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微生物限度检查的验证方法。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 XI J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及附录 XIX P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对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的微生物限度检查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平皿法可检查本品的霉菌、酵母菌数;薄膜过滤法可检查本品的细菌、控制菌数。结论薄膜过滤法能有效地去除复方氯己定含漱液中的杀菌成分,使产品被微生物污染后得以生长,并确认该法能较好地对细菌数和控制菌进行检测。
作者:卢锦华;柳忠义;苏宏瑞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血乳酸动态变化,并判断其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脓毒血症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46例,以住院期间死亡或好转出院为观察终点,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所有患者早期留置病原学标本,积极抗感染治疗、液体复苏、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测定治疗前乳酸和治疗后6h乳酸,计算6h乳酸消除率,进行24h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APACHE I )评分,并计算6h动脉乳酸清除率,两组间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愈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h血乳酸浓度低于死亡组(P<0.01),6h乳酸消除率高于死亡患者(P<0.01),24hAPACHE I 评分明显低于死亡患者(P<0.01)。结论早期乳酸的下降意味着全身组织缺氧的改善,并与病死率的下降有关。
作者:詹峰;陈文腾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探讨急危重患者行PCI植入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对30例急危重患者行 PCI应用 IABP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平均 IABP持续时间(3.8±2.4)d,平均住院时间为(16.1±15.1),死亡2例(6.6%)。发生直径>5cm血肿1列,肢体缺血1例。结论主动脉球囊反搏是治疗急危重患者成功的有效措施。术前正确的置管,适当的抗凝,术后规范化监测和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赵晓清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分析重度高乳酸血症治疗中溶媒对电解质平衡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临床案例进行观察和监护,研究重度高乳酸血症治疗过程中电解质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结果高钠血症与盐的摄入、脱水药物的应用以及下丘脑的病变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结论下丘脑病变和(或)大量盐的摄入是致患者高钠、高氯的重要原因,控制钠摄入和不适当的钠输入可以减少发生高钠的危险。
作者:赵亚晶;谢莉娜 刊期: 2014年第29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69岁,身高162cm,体重59kg。因阴道脱垂拟行骶管阻滞下阴道修补术。术前查体无麻醉手术禁忌。骶管穿刺成功后,缓慢注入2%利多卡因注射液(20ml药液中加入0.1%肾上腺素0.1ml,以减缓吸收速度,延长麻醉时间)。当药物注入约5ML时,患者突然出现抽搐症状且呼之不应,呼吸急促,随之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面色苍白,双眼上翻;立即采取保护措施,面罩吸氧。约20s后,四肢出现震颤,震颤幅度逐渐增大至全身,继之全身肌肉屈曲痉挛,有短促的肌张力松弛,形成阵挛,持续约3min,抽搐停止,尿失禁;随后呼吸逐渐平稳,脸色也逐渐转为正常。患者由昏迷、昏睡、意识模糊逐渐清醒,整个过程持续约40min。患者醒后感到头痛、头昏、全身酸痛乏力,对发作经过不能回忆。手术被迫取消。后询问患者家属,得知患者过去曾有癫痫病史。
作者:刘仲学;周娅婷;梁枫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总结晚期肝癌患者的护理。方法通过对临床20例晚期肝癌患者在我科住院期间出现腹胀、腹水、肝肾综合征、频临死亡及死亡的患者的护理做出了护理总结。包括给予晚期肝癌患者的舒适护理、一般基础护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做好尸体料理。结果经医护人员精心护理和做好家属安慰,患者能够安详、平静的走完人生的后一程,家属达到了满意的效果。结论对于晚期肝癌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基础护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剩余时间的生活质量,患者能够安详、平静的走完人生的后一程,家属对我们护理满意。
作者:黄惠珠;董巧怡 刊期: 2014年第29期
骨盆骨折由于高能量创伤,不仅导致骨折本身的严重损伤,而且常伴有复杂严重的合并伤,死亡率较高[1]。2010年1月~2014年5月,我院共收治骨盆骨折合并伤患者33例,经积极抢救、密切观察、准确评估并给予及时处理,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3例,男25例,女8例,年龄18~5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4例,高处坠落伤6例,砸伤3例;入院时休克31例,其中重度休克4例。合并脾破裂6例,肝破裂2例,肾挫伤2例、破裂1例,结肠损伤4例,直肠损伤2例,膀胱破裂10例,后尿道损伤6例,其中2例为膀胱、后尿道同时损伤,阴道撕裂伤2例。经积极救治和护理,本组抢救成功32例,死亡1例(死于严重休克)。
作者:戴国珍;李小珍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4年6月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 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用GN卡鉴定,GN13药敏卡检测药物 MIC。结果831株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以痰标本检出率高71.7%,其次分泌物19.6%,科室分布主要为 NICU、ICU、骨科、呼吸科、烧伤科、神经外科、急诊科、神经内科等,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由高至低头孢曲松(98.5%)头孢噻肟(97.9%)、氨曲南(96.3%)、头孢他啶(68%)、头孢吡肟(63.4%)、环丙沙星(62.2%)、庆大霉素(62.1%)、氨苄西林/舒巴坦(61.7)阿米卡星(57.6%)、妥布霉素(56%)、SMZ(55.6%)、亚胺培南(52.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9%)、左氧氟沙星(48.3%)。831株鲍曼不动杆菌检出泛耐药菌262株(31.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在 NICU和ICU为严重,且对常用药物普遍耐药,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监测,防止耐药菌的播散流行。
作者:李世云;戴薇;刘聪;张丽琴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探讨CT对各类腮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5月~2014年2月78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腮腺肿瘤 CT图像,包括肿瘤的大小、密度、形态、边缘、有无钙化及囊变、强化特点等。结果78例腮腺肿瘤均为单侧、单发病灶。其中混合瘤、淋巴乳头状囊腺瘤、基底细胞腺瘤及肌上皮瘤多表现为类圆形或团块影,边界清晰,密度均匀且高于正常腮腺,增强扫描多呈均匀强化。其中钙化多见于混合瘤,囊变多见于淋巴乳头状囊腺瘤、基底细胞腺瘤。粘液表皮样癌、肌上皮癌病灶多呈分叶状,边界欠清晰,密度不均匀且高于正常腮腺,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酸性淋巴肉芽肿、淋巴上皮性病变多呈弥漫性肿大,密度不均匀,边界欠清,增强扫描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两侧腮腺对称性受累多发生于淋巴上皮病。结论各类型的腮腺肿瘤在CT图像上具有各自的影像学特点,依靠其 CT表现,能够予以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忠富;侯毅斌;李建生;卢斌贵;陈国硕;汤日杰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观察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老年高血压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强心、利尿及对症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应用缬沙坦氢氯噻嗪片,1片,Q.d;对照组应用依那普利片5~10mg,B.i.d;疗程8w。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心功能变化。结果8w治疗后两组血压、左室舒张末内径均明显下降,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在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后壁厚度(LVPWT)、心排出量、心脏排血指数等心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患者耐受性好,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老年高血压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好。
作者:蒋义生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考察康复新液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胃溃疡的疗效。方法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1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每天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1粒;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服药的基础上,口服康复新液3次/d ,10ml/次;两组均服药8w。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7%和76.7%,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出现头痛便秘各2例,试验组出现便秘2例、头痛1例。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胃溃疡疗效显著,优于奥美拉唑单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哈斯也提·艾力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患者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发展的影响。方法对收治的12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包括鸟巢护理,护理干预至少一个暗室,非营养性吸吮的护理模式的发展的实施。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缩短平均住院日恢复时间;睡眠时间延长,导管留置时间、留置胃管时间。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发展的实施可以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婴儿的生长发育,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刘冬连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探讨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急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给予乌拉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乌拉地尔组15min和30min后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97.5%,明显高于硝酸甘油组75.0%和85.0%的总有效率,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0min及2h后,乌拉地尔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低于硝酸甘油组,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方面,硝酸甘油组5例出现头痛,2例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乌拉地尔组仅2例出现头痛。结论乌拉地尔是高血压急症的有效治疗药物,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明显降低血压,且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研究及临床推广。
作者:苏玉森;李智君;范华平;左卫星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广东省韶关市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慢性咳嗽病病因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广东省韶关市慢性咳嗽患儿120例作为观察组,将所有患者如按照年龄大小分为学龄组、学龄前组、幼儿组以及婴儿组,同时选取该地区同时期的非慢性咳嗽但有明显咳嗽症状的患儿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儿的发病因素,同时分析病因构成以及感染的病原学特征。结果相比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在过敏史、烟草暴露因素、既往呼吸道疾病史、房屋异味因素、空气污染因素以及冬春季节发病率等方面增加较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患儿间病因构成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慢性咳嗽病的病因较为复杂,且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性,过敏史、生活环境因素以及既往呼吸道疾病史是儿童慢性咳嗽病病发的高危因素。
作者:张晓良;邓洁玲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晚期先兆流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妇科2013年5月~2014年6月我院妇科收治的104例晚期先兆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音乐疗法、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保胎成功率。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保胎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晚期先兆流产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保胎成功率,体现了优质护理,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施琴 刊期: 2014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