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在护理技术实训教学中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李雪花;杨春芳

关键词:护理技术实训, 护生, 沟通能力
摘要:在护理技术实训教学过程中,采用PBL教学、角色扮演、模型仿真练习、个别演示等教学方法,让护生在护理技术实训的同时,在操作前、中、后3个环节加强练习护患沟通技巧,提高护生沟通意识,培养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先天性食道闭锁的诊治进展

    先天性食道闭锁(esophageal atresia EA)是新生儿期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在新生儿消化道畸形中约占7.2%[1],其发病率在成活新生儿中约为1:3000~4500[2]。70年来该疾病的诊治有巨大进步。

    作者:李彦强;王红;陈嘉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应用PDCA循环解读医院危险化学品管理评审标准

    PDCA循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而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或有腐蚀等危险特性,如果控制不当,极易发生事故。对于医疗服务单位还没有完善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可循。我们借鉴JCI认证和三级医院评审成功经验,应用PDCA循环解读医院危险化学品管理评审标准,并加以实实践,成效显著。

    作者:张坤燕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C反应蛋白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C反应蛋白又称CRP[1],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可由肝细胞合成[2]。当病原体轻度刺激或组织损伤时,肝细胞合成迅速启动,6h内C反应蛋白浓度达到病理水平(跃8mg/L),48~72h内达到峰值,直接反映早期组织炎性坏死。CRP作为急性时相反应的一个极灵敏的指标,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它的浓度和分泌水平不因进食和抗炎药物等改变。因此C反应蛋白高低变化与疾病的炎性反应及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相关性,C反应蛋白是有效和通用的炎性反应标记物。在细菌与病毒感染、组织创伤、脑梗死、心肌梗塞、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中[3],C反应蛋白的检测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对C反应蛋白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周家顺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直肠癌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

    直肠癌是消化道肿瘤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大肠癌的2/3,其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已属中晚期,术后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50%左右。目前直肠癌的辅助治疗,主要包括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等。

    作者:黄辰羊;戴安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手术室专科护理技术的发展

    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广泛应用于手术室和高科技领域导致了手术室护理专业知识的发展。当前国内国外各大型综合性医院的手术室,通过合理的布局、引入先进设备,都采用了层流净化技术,且配备经过专业训练的专业医疗队伍,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全程满足患者生理及心理的需求的优质护理。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不只是局限于手术方面的配合,而是应“以患者为中心”在手术全程中整体的护理,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护理水平。1手术室专科护理模式的转变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理论的发展,先进的医疗技术的不断涌现,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模式,护理工作的职责与功能,已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要求,其工作范围也逐步增大。老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手术室护理学进一步发展的需要,需抓紧时间将以服从型、被动型及配角型为主的传统护理模式逐步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主动型或主角型的现代模式。手术室护理方面的工作要不断开拓创新,确立新的制度、岗位职责及细责,要以患者的利益为起始点,为患者提供便利,摆正自己心态,积极向上,创造互相团结相互帮助的气氛。进行手术室所有人员、整个过程、各个方位的全程护理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满足手术室专业护理工作的发展需求。

    作者:曲凤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社区医院诊断老年急性腹痛病例报道

    老年急性腹痛具有发病原因复杂,病情不典型,不易诊断,极易误诊漏诊,老年腹痛多胆囊炎、胆结石,此外还需注意胃肠道、肝癌与心肌梗塞的可能性。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相对较差的特点,诊治是应结合症状体征和现代化检查手段,全面分析考虑,注意用药安全。作为社区医生,需要不断提升对老年性常见急症初发阶段的认识,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并做出预判,提高警觉。跟踪随访症状缓解情况、是否出现新发症状等,减少误诊、漏诊。诊疗过程应做好病历记录,避免医疗纠纷。

    作者:王名晶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浅谈麻醉机的应用管理

    麻醉机是医院各种手术及急救中必须的一种医疗设备,麻醉机的应用管理是医疗设备管理以及临床麻醉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麻醉机的应用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手术的顺利、安全进行,对于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心得,希望能为进一步完善麻醉机的应用管理水平提供可行性的参考。

    作者:刘清容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临床血型鉴定误诊4例分析

    随着现代工业、交通的发达,很多肿瘤、创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外科手术,器官移植,创伤急救等均需要进行治疗性输血,输血已经成为抢救生命的重要措施。安全有效的输血是以正确的血型鉴定、准确无误的配血试验及保证质量的血液制品为依托的。其中正确的血型鉴定更是重中之重。同时,对于新生儿溶血性疾病,也是主要通过血型血清学检查,才能作出诊断[1]。所以我们更要认真做好血型鉴定,以保证输血安全和输血治疗效果。

    作者:刘文利;韩莎;程瑞彩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浅析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

    浅析医院不合理利用抗生素的原因,对临床上不合理抗生素应用需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效减少抗生素不合理应用,以期改善抗生素在临床上不合理应用的现象,更好保证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作者:张瑞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小议痰湿性眩晕的治疗方法

    眩晕是临床多发疾病,其病因多端,其中痰湿上犯又分为寒湿和湿热两种情况,本文就痰湿型眩晕的发病、辩证和治疗结合临床病例阐述个人体会。

    作者:刘彦春;马明越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浅谈药剂科药事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在医院管理中,药剂科药事管理具有重要作用,药事管理结合药学和管理学,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医院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和医院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药剂科是医院重要的技术科室,是医院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部门,目前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医药卫生改革和现代科技不断发展,正确认识药剂科药事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采取合理措施加强医院药剂科药事管理,有利于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医院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以医院药剂科的任务作为切入点,分析了药剂科药事管理的内容及特点,探讨了药剂科药事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和加强医院药剂科药事管理的措施。

    作者:赵志刚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中医药膳治疗糖尿病的新状况

    近年来,我国的糖尿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25年我国已确诊糖尿病患者总人数将达5000万人,是1995年患者总人数的1.68倍,增长率居全球首位[1]。我国不但已有如此庞大被确诊的人群,而且还有相当数量的人虽有糖尿病,却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被明确诊断[2]。如此严峻的形式,使我国将糖尿病的治疗工作列为重要课题。糖尿病治疗是公认的世界难题,我国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对糖尿病早就几千年前就有所认识,这将对治疗糖尿病有极大的帮助。中医药膳是中医的治疗疾病的一种形式,将其运用于糖尿病的治疗是近几年研究的较多的内容。

    作者:王李卓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中专护理实习生的带教体会

    我院是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主要承担省内中等专业学校护理实习生的临床带教任务。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一个重要阶段,中专护理实习生普遍存在学历层次低、理论知识不扎实、年龄小、社会适应能力差、思维活跃、随意性强等特点。带教老师如能很好地掌握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带教,做好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教学,了解学生的心理,使心理学与护理教育学相结合,提高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现分析中专护理实习生的特点,总结带教体会。

    作者:范玉琼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1例静脉输注榄香烯外渗致静脉炎的教训

    榄香烯脂质体注射液合并放化疗对恶性肿瘤具有增强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浅静脉炎,发生率约10%。用药时提示护士加强责任心,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液体有无外渗。外渗后的及时处理,是防止损伤扩大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对于静脉炎的防护为有效的措施是经皮穿刺留置锁骨下静脉、颈静脉或外周静脉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这不仅解决了药物刺激和外渗的问题,也为肿瘤患者的长期输液,输注化疗药物和反复采血提供了方便。

    作者:汪迎春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品管圈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品管圈管理活动,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护士的护理质量。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遵医意识和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以及通过品管圈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拟定措施,考核护士的理论水平和护理质量。结果通过问卷发现,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护理技术、健康教育和满意率均有显著提高,以及考核评价显示护理人员在岗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管理活动大大地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也使得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黄晓锋;邹琴娓;刘小菁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异位妊娠误服药物流产药1例分析

    目的总结异位妊娠(EP)误行药流的原因、表现及诊治特点。方法笔者选取2008年6月收治的1例EP病例误服药物流产病例。分析总结其误行药流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结果该病例诊断为左侧输卵管妊娠(不全流产性)。行左侧输卵管切除术,术中顺利,术后补液抗炎等对症治疗,术后第7d,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广大妇女的医疗卫生知识,提高药流管理,规范妊娠诊治流程,是减少EP患者误行药流的关键所在。

    作者:杨海敏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1H-MRS在脑胶质瘤诊断及临床中应用的研究

    1H-MRS(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是一种无损伤性研究人体正常或病理组织代谢、生化改变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方法,其特异性较强,在脑肿瘤,尤其是脑胶质瘤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就1H-MRS的技术原理及其在胶质瘤的诊断、分级、评估预后及疗效观察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归纳出1H-MRS在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燕菊;王震寰;刘三春;单连强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误诊1例分析

    分析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误诊原因,对1例腹型过敏性紫癜病儿的临床表现、误诊疾病、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回顾,此病认识不足及查体小细是误诊的主要原因,对儿童急性腹痛需详细采集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症状及体征变化,以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

    作者:吴缨;董玉岗;高兰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危重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目前多认为是抗生素的使用破坏了肠道菌群的自然生态平衡,耐药菌或条件致病菌大量繁殖,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出现的腹泻。由于危重患者病情重而复杂,各种有创的诊疗操作较多,且老年患者比例大,目标性/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多使用广谱抗生素等多个因素影响下,危重患者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比例较高。对于高危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关键,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做积极地预防,可降低危重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一旦出现相关临床表现,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应尽早采取合理的治疗干预措施。

    作者:刘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浅析提高儿科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的管理办法

    儿科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一直没有受到重视,目前儿科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加,职业风险加大,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受到危害,研究儿科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可以让社会和护理人员清楚认识护理人员面临的职业风险状况,对保障儿科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护理过程中如何面对危机,采取有效措施值得儿科护理人员深思和探究的。本文以儿科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对儿科护理人员职业风险的概念进行界定;初步建立了儿科护理人员职业风险的维度,从职业环境、职业性质、职业劳动、职业对象、职业素养和职业待遇六个方面去分析目前儿科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状况,从而提出相应的规避措施,以期改善护理人员目前的处境,提高工作积极性,减少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

    作者:冯静;李小英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