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心房粘液瘤诊断与误诊分析

施洪

关键词:心脏肿瘤/诊断, 心脏肿瘤/病理学, 粘液瘤/诊断, 误诊
摘要:笔者收集左心房粘液瘤误诊12例,其中被误诊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7例,脑血管病2例,风湿热2例,雷诺氏病1例;分析误诊原因,从中探索对本病诊断的启示.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致手足搐溺谈残留量的估计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普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术式规范,手术死亡率低于1%.但术后并发症仍未减少,有资料显示:在2655例甲状腺手术中发生并发症115例,手术死亡率0.13%[1].由此可见,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一种潜在危险的手术.现报告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引起手足搐溺1例,并文献复习如下.

    作者:刘耀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骶尾部巨大骨肿瘤术前栓塞疗效观察

    笔者近期和骨科合作采用术前栓塞成功切除了骶尾部巨大骨肿瘤6例,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26~58岁,平均年龄47岁.疾病包括:骨巨细胞瘤3例、脊索瘤2例、低度恶性血管外皮瘤1例.

    作者:王宏;翟会琴;张立军;刘春锋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误诊与鉴别诊断

    现结合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患者,讨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其它疾病鉴别诊断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经确诊为椎管内肿瘤4例,男2例,女2例,均行CT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长期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后经MRI确诊转手术治疗.

    作者:朱明海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不同配伍氯胺酮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观察

    本文旨在探讨小儿浅表手术中不同配伍氯胺酮麻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期寻找出麻醉维持平稳、效果好、并发症少、苏醒快的麻醉方法.

    作者:魏秀兰;张长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从过敏性紫癜谈不同医疗条件误诊标准的判定

    陈道纯提出误诊的定义为:当确诊的客观条件具备,或医者的诊断努力结束时,未能得出正确诊断,称为误诊[1].然而,确诊的客观条件是由多种因素共同组成的[1-2],那么这些客观条件是否因医疗条件而异呢?如果有硬性规定,那么,医疗纠纷日益增多的今天,基层医院的医生甚至无法正常开展工作.现举例加以论述如下.

    作者:赵玉环;乌学真;于绍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术中知晓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预防

    随着整体化护理的开展,术中知晓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术中知晓多发生在一些全身麻醉似乎不浅,但实际患者仍在一定程度上对周围环境有感知与记忆,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相应的心理、生理反应.由于知晓对患者身体和精神有明显的伤害性,故术中知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作者:焦莲萍;孙艳霞;徐迎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慢性腹壁疼痛

    慢性腹壁疼痛(CAWP)的病因经常被误诊为由肠道来源的疾病引起,导致不适当的诊断花费,不必要的外科治疗的介入和不满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大约有15%的慢性非特异性腹痛是腹壁来源的,其中28%的患者去看普外科.Thomson和Francis[1]报道,24例患者中有23例做了剖腹术检查,并未发现肠道疾病.

    作者:崔海宏;张亚历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抗感冒药的选择与应用

    感冒多由病毒感染所致,由于目前尚无特殊抗病毒药物.因此,治疗感冒主要以对症处理、休息、戒烟、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继发细菌感染为主.若感冒症状较轻微,通过休息、多饮水等基本可迅速缓解.若感冒症状明显,则可选用药物进行对症处理.对症处理主要是缓解由感冒引起的各种症状.如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喷嚏、流泪、咳嗽等.现在就部分抗感冒药的合理选用,分述如下.

    作者:田崇会;史守慧;周洪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麻醉意外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

    由麻醉引起的伤残或死亡,并不都是麻醉差错或事故.本人结合临床工作经验,深入分析发生差错事故的直接原因,大致如下.

    作者:安玉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出血性输卵管炎误诊12例分析

    我院1991-01~2000-12收治经过手术病理诊断为出血性输卵管炎12例,术前均误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年龄19~38岁,平均26.83岁.其中19~25岁4例,25~35岁6例,35岁以上2例.未婚3例(均承认有性生活史),已婚9例.

    作者:王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瑞易宁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本研究主要观察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选择1999-06~2002-03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按ADA标准确诊的2型糖尿病共97例,男58例,女39例,年龄43~72岁,病程4~15 a,其中并发冠心病15例,并发脑梗塞11例,并发周围神经病变18例,并发视网膜病变9例,并发白内障4例.

    作者:倪一虹;宋惠玲;陈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喉结核21例分析

    现对我科近几年所遇的喉结核21例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自1997~2002-07经活检病理确诊喉结核21例,男18例,女3例,男女之比6∶1;年龄21~72岁,以40岁以上居多,平均年龄57.3岁,病程10 d~4个月.21例喉结核临床表现:咽痛14例,咽部不适13例,讲话含糊2例,干咳3例,声音嘶哑3例,全身中毒症状1例;21例喉结核局部体征:会厌溃疡2例,杓会厌溃疡1例,会厌苍白或慢性充血肿胀19例,室带结节状增生1例,双侧声带苍白水肿伴息肉样突起2例.辅助检查:胸片提示Ⅲ型活动性肺结核5例,肺结核硬结、增殖、钙化1例,其余胸片检查无明显异常.

    作者:楼正才;陈华英;杨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延误和影响四肢血管损伤诊疗的几个问题

    四肢血管损伤在临床上经常可见,损伤可分开放性或闭合性两大类,一般均伴有损伤肢体的血运障碍,能否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关系到肢体存活与否,有的甚至涉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危,作者根据自己的临床体会,结合文选学习,对在四肢血管损伤的治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讨论如下.

    作者:单幸灿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肺硬化性血管瘤误诊原因研究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SHL)误诊的常见原因.方法对12例SHL患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2例,男2例,女10例.男女之比是1∶5.术前胸部X光曾误诊为错构瘤、结核瘤及肺癌,误诊率为80%.SHL女性多见,无症状者偏多,发病年龄偏高.临床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或咳血丝痰.镜下瘤细胞由实性片块区、乳头区、血管瘤样区及硬化区组成.结论 SHL少见,临床及X光缺乏特异性,对肺部具有一般良性肿瘤特点的病灶,而且为女性,年龄偏大的患者,要考虑为SHL.

    作者:顾莹莹;刘芳;陈国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术中脊髓造影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术中脊髓造影对判定硬膜前方减压彻底与否的实用价值.方法 17例患者后路AF复位固定后,经切口下位椎板间隙穿刺将Omnipaque 10 ml注入蛛网膜下腔,当即透视,观察硬膜囊前方致压物向后突出程度(与椎管前后径比较).对其中经间接减压后,后突仍>1/3以上者施行后路的侧前方减压.结果 17例患者造影结果均与术中探查、术后CT复查结果相符合.其中16例神经功能获得部分或全部恢复.结论术中脊髓造影可为术者提供判定椎管前方减压彻底与否的可靠标准.

    作者:徐国健;金柏军;钱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快速斑点免疫酶渗滤法对血清乙肝e抗原的检测

    近,我们应用DIEFA对168份经PCR诊断为HBV-DNA阳性的血清进行检测,并与常规ELISA作比较,效果较好,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乙肝HBV-DNA阳性及正常人血清来自宁波市鄞州区人民医院.

    作者:姚亚萍;金敏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以骨关节痛为首发症状的肺癌误诊23例分析

    对我院从1988年至今以骨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的肺癌误诊23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7例,女6例,年龄33~69岁,平均50.9岁.从首发症状到就诊时间3~45 d.23例首发症状均表现为骨骼疼痛或关节活动障碍.其中颈项痛1例,胸背痛2例,腰背痛5例,肋间痛2例,髋关节痛4例,肩关节痛2例,腕关节痛1例,前壁痛3例,上壁痛2例,小腿痛1例.

    作者:刘焕青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无菌性尿道综合征误诊52例分析

    无菌性尿道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主要见于女性,误诊率较高.我们对曾经误诊的52例,分析如下.

    作者:杨磊;常新荣;郭明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特殊疼痛的误诊问题

    疼痛是多种疾病的症状,疼痛的性质与部位往往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但变化多端的疼痛常常导致误诊,只要掌握了各种疾病疼痛的特点,并充分利用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则就不难诊断.

    作者:陈建鸿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484例的再认识

    目的对484例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再认识,纠正252例原甲状腺腺瘤的诊断.方法选自本院1990~2000年病检档案资料,对原484例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切片进行复查、重新诊断.结果原诊断甲状腺腺瘤349例(72.11%),结节性甲状腺肿135例(27.89%),复查后确诊腺瘤97例(20.04%).结节性甲状腺肿387例(79.96%).复查前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之比为2.59∶1,复查后比为1∶3.99.结论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两种疾病尽管属良性病变,但治疗有差异,故二者不宜混淆.遇有腺瘤性甲状腺肿,且有囊性变时,就容易将腺瘤性甲状腺肿误诊为甲状腺腺瘤;结节内或囊壁中淋巴组织的增生数量较少时,以往多被诊断为腺瘤;忽视了对腺瘤性甲状腺肿时,间质纤维组织的增生,并分隔滤泡,有形成结节的趋势的镜下观察,导致甲状腺腺瘤的过早诊断.因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表现、预后、复发、恶性变均不相同,故应严格掌握上述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要点,以避免误诊.

    作者:阎京京;王美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