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延误和影响四肢血管损伤诊疗的几个问题

单幸灿

关键词:四肢/血液供给, 血管/损伤, 误诊
摘要:四肢血管损伤在临床上经常可见,损伤可分开放性或闭合性两大类,一般均伴有损伤肢体的血运障碍,能否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关系到肢体存活与否,有的甚至涉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危,作者根据自己的临床体会,结合文选学习,对在四肢血管损伤的治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讨论如下.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以骨关节痛为首发症状的肺癌误诊23例分析

    对我院从1988年至今以骨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的肺癌误诊23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7例,女6例,年龄33~69岁,平均50.9岁.从首发症状到就诊时间3~45 d.23例首发症状均表现为骨骼疼痛或关节活动障碍.其中颈项痛1例,胸背痛2例,腰背痛5例,肋间痛2例,髋关节痛4例,肩关节痛2例,腕关节痛1例,前壁痛3例,上壁痛2例,小腿痛1例.

    作者:刘焕青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普鲁卡因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腹胀是腹部手术后常常出现的症状,轻则给患者带来痛苦,延长住院时间,重则可导致腹壁伤口裂开,危及生命.尽快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是外科临床工作者十分重视的问题.我们自2000-06~2002-08在102例腹部手术患者中随机选择52例,采用普鲁卡因静脉给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早期恢复,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滕自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出血性输卵管炎误诊12例分析

    我院1991-01~2000-12收治经过手术病理诊断为出血性输卵管炎12例,术前均误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年龄19~38岁,平均26.83岁.其中19~25岁4例,25~35岁6例,35岁以上2例.未婚3例(均承认有性生活史),已婚9例.

    作者:王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快速斑点免疫酶渗滤法对血清乙肝e抗原的检测

    近,我们应用DIEFA对168份经PCR诊断为HBV-DNA阳性的血清进行检测,并与常规ELISA作比较,效果较好,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乙肝HBV-DNA阳性及正常人血清来自宁波市鄞州区人民医院.

    作者:姚亚萍;金敏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合理用药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性

    1 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1.1 安全性众所周知世界范围的药害已发生多次.作为诊断、预防、治疗疾病的药物,由于其特殊的药理、生理作用使之具有两重性,即有效性和不安全性,包括毒副作用,不良反应等.#

    作者:史守慧;田崇会;周洪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儿童肢体疼痛性癫痫误诊15例分析

    我院1991-06~2001-08收治儿童肢体疼痛性癫痫误诊15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9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6岁,病程1~4 a,无难产、颅内感染、脑外伤史,家族中除3例有近亲癫痫史外,其余正常,均按生长痛、关节炎治疗无效.双下肢疼痛6例,单侧下肢疼痛3例,下肢疼痛占60%.

    作者:胡成群;李发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B超导引下经皮肾活检护理52例体会

    我院肾科1997-07~2002-10对患者进行B超导引下经皮肾活检过程中,经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4例,女28例,年龄11~45岁,其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20例,狼疮性肾炎4例,蛋白尿待查16例,血尿待查1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

    作者:周莲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过敏性紫癜与免疫

    1 过敏性紫癜(HSP)的免疫学变化[1,2]1.1 HSP的组织学改变及免疫病理本病的组织学改变主要为广泛的急性无菌性血管炎.主要损害部位是直径<0.1 mm的毛细血管和小静脉.血管周围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红细胞堆集和浆液性渗出.电镜检查肾小球血管系膜、皮肤及肠道发现有免疫复合物沉着.对这些部位作免疫荧光检查时,发现紫癜皮肤、肠道和肾小球有IgA(少量IgG和IgM)、补体C3、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的沉着.

    作者:孙典清;柳尧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带血管蒂皮瓣移位术后观察护理

    我科自2001-03~2002-07施行带蒂皮瓣移位修复小腿及足部创伤31例,术后血管危象及时观察处理,移位皮瓣全部成活,修复肢体得以保留并恢复功能.现就术后皮瓣的观察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刘爱芹;郑秀娟;王青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血小板、嗜酸细胞、嗜碱细胞计数在CNL诊断中的意义

    CNL(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之一是血象和骨髓象中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几乎不见或消失,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结果似是与此有勃,现就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及血小板在CNL诊断中的表现作如下讨论.

    作者:陈志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术中知晓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预防

    随着整体化护理的开展,术中知晓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术中知晓多发生在一些全身麻醉似乎不浅,但实际患者仍在一定程度上对周围环境有感知与记忆,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相应的心理、生理反应.由于知晓对患者身体和精神有明显的伤害性,故术中知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作者:焦莲萍;孙艳霞;徐迎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副反应分析

    由于骶管注射(下称骶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故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但其引起的副反应不容忽视.现对我科1990~2001年间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副反应分析如下.

    作者:王庆来;吴惠明;王劲义;张益;陈志坚;吕存贤;张帆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以皮肤病变为首发表现的糖尿病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以皮肤病变为首发表现的糖尿病的临床特点,以期能为早期诊断糖尿病提供线索.方法总结分析以皮肤病变为首发表现的13例糖尿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首疹就诊均误诊,主要是对糖尿病的皮肤病变缺乏认识,对无糖尿病典型表现的患者忽视了检查血糖.结论临床上糖尿病的皮肤病变较常见,对有反复真菌感染、化脓性皮肤病、顽固性皮肤瘙痒的中老年人,应重视血糖测定,避免误诊糖尿病.

    作者:欧阳芳;蒋岚;徐勇;马红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胃癌切除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胃癌切除手术是治疗胃癌有效手段之一,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术后护理对患者早日康复及减少并发病的发生起举足轻重的作用.1 术前准备与护理1.1 心理护理患者多因惧怕手术,表现紧张和恐惧,而紧张和恐惧时血儿茶酚胺含量增高,加重术中出血,增加手术困难,并且致术后血压增高及心率加快.

    作者:杨玉娥;王晓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昏迷晚期死亡9例分析

    目前,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NKH)死亡率约10%~17%[1],但NKH昏迷患者死亡率仍较高.开始治疗72 h以内的早期死亡常见原因包括脓毒血症、进行性休克和合并其它基础疾病(如脑卒中);一般认为晚期死亡率较低,死亡原因除血栓栓塞继发性出血外,主要与治疗影响有关.本文就我院收治的NKH昏迷晚期死亡9例,分析如下.

    作者:崇相义;张光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OLYMPUS AU-1000生化分析仪第三搅拌棒对检验结果影响分析

    OLYMPUS AU-1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具有三组搅拌棒,分别在分析仪加入第一试剂、样品和第二试剂后进行搅拌,称为M1、M2和M3,可保证反应液充分混匀,显色稳定.通过观察发现,M3会影响反应液的吸光度,导致反应曲线发生改变,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日常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实验的反应类型来选择性使用M3,并严格设定参数,以减小M3对测定结果的干扰,增加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朱新兴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糖尿病心肌梗死的治疗

    为了减少糖尿病的心血管并发症,特别是心肌梗死(MI),人类已经做了很多不懈努力.本文就有关糖尿病合并MI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邓云;李勤;梅春雪;熊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阿奇霉素治疗妊娠合并沙眼衣原体感染疗效观察

    我们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妊娠合并沙眼衣原体感染(CT),效果较好,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9-06~2002-05对性传播疾病高危人群妊娠后筛选,单纯生殖道CT阳性患者123例.年龄为21~34岁,孕龄10~38周.无症状81例,有症状42例,表现白带增多.采用随机法分2组,实验组62例(无症状41例,有症状21例),对照组61例(无症状40例,有症状21例).

    作者:王荣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急性胰腺炎的实验室诊断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急腹症为重要特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大约有20%的患者可转为重症坏死型.目前该疾病的诊断金标准为高分辨率CT以及Ranson评分系统和APACHEⅡ评分系统,高分辨率CT在临床上常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而评分系统不仅需要测定各项指标,而且在症状发生后48 h才可判断.随着对AP发病机理的研究逐步深入,一些新的实验室诊断标志物相继应用于临床,对急性胰腺炎,特别是重症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和病程观察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将对目前急性胰腺炎的实验室诊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曹秀华;崔秀明;程战庆;刘克莉;马洪星;赵士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循证医学与误诊学研究

    循证医学是近十余年来在临床医学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临床医学领域中的重点研究课题.实践证明,循证医学对误诊学研究不仅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和方法,而且对其研究进程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乔和;周瑞;周作新;冯亚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