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喉结核21例分析

楼正才;陈华英;杨剑

关键词:结核, 喉
摘要:现对我科近几年所遇的喉结核21例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自1997~2002-07经活检病理确诊喉结核21例,男18例,女3例,男女之比6∶1;年龄21~72岁,以40岁以上居多,平均年龄57.3岁,病程10 d~4个月.21例喉结核临床表现:咽痛14例,咽部不适13例,讲话含糊2例,干咳3例,声音嘶哑3例,全身中毒症状1例;21例喉结核局部体征:会厌溃疡2例,杓会厌溃疡1例,会厌苍白或慢性充血肿胀19例,室带结节状增生1例,双侧声带苍白水肿伴息肉样突起2例.辅助检查:胸片提示Ⅲ型活动性肺结核5例,肺结核硬结、增殖、钙化1例,其余胸片检查无明显异常.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副反应分析

    由于骶管注射(下称骶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故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但其引起的副反应不容忽视.现对我科1990~2001年间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副反应分析如下.

    作者:王庆来;吴惠明;王劲义;张益;陈志坚;吕存贤;张帆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20例分析

    在临床上,常见一系、两系、三系减少的病例,各项检查能排除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慢性病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骨髓异常综合征,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本文对所遇20例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张红梅;贺姝慧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昏迷晚期死亡9例分析

    目前,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NKH)死亡率约10%~17%[1],但NKH昏迷患者死亡率仍较高.开始治疗72 h以内的早期死亡常见原因包括脓毒血症、进行性休克和合并其它基础疾病(如脑卒中);一般认为晚期死亡率较低,死亡原因除血栓栓塞继发性出血外,主要与治疗影响有关.本文就我院收治的NKH昏迷晚期死亡9例,分析如下.

    作者:崇相义;张光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WOLTER钩钢板治疗Ⅱ型锁骨外侧端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评估WOLTER钩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外侧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8-05以来应用WOLTER钩钢板作为内固定材料治疗NEERⅡ型锁骨外侧端骨折共8例.结果 8例术后随访15~25个月,均取得一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肩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结论 WOLTER钩钢板能为NEERⅡ型锁骨外侧端骨折提供坚强的固定,保证骨折愈合.手术安全,并发症少,可作为临床治疗NEERⅡ型锁骨外侧端骨折的术式选择之一.

    作者:钱宇;金以军;吕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多靶点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是危及老年人生命及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一个常见的危重急症.1998-02~2002-09我们对高血压脑出血的老年患者进行了多靶点微创血肿清除治疗,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金晓烨;王芳;宋亚红;王建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带血管蒂皮瓣移位术后观察护理

    我科自2001-03~2002-07施行带蒂皮瓣移位修复小腿及足部创伤31例,术后血管危象及时观察处理,移位皮瓣全部成活,修复肢体得以保留并恢复功能.现就术后皮瓣的观察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刘爱芹;郑秀娟;王青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结果常见的误差原因分析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内源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其检测方法一般有手工法和仪器法两种,试剂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和氯化钙.在临床中,影响其检测结果的因素很多,现将使结果出现常见误差的原因总结如下.

    作者:张金莲;范锡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普鲁卡因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腹胀是腹部手术后常常出现的症状,轻则给患者带来痛苦,延长住院时间,重则可导致腹壁伤口裂开,危及生命.尽快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是外科临床工作者十分重视的问题.我们自2000-06~2002-08在102例腹部手术患者中随机选择52例,采用普鲁卡因静脉给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早期恢复,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滕自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纤维内窥镜辅助下小骨窗开颅脑内血肿清除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纤维内窥镜辅助下小骨窗开颅清除脑内血肿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在常规小骨窗开颅的基础上,辅助应用纤维内窥镜直视下清除脑内血肿,并充分完善止血,术后第2天及第7天CT复查,术后0.5 a根据GOS量表及Barthel评分表进行远期疗效评价.结果 13例患者痊愈6例、好转4例、死亡3例.远期疗效评定优良率达62%.结论纤维内窥镜辅助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徐国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儿童肢体疼痛性癫痫误诊15例分析

    我院1991-06~2001-08收治儿童肢体疼痛性癫痫误诊15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9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6岁,病程1~4 a,无难产、颅内感染、脑外伤史,家族中除3例有近亲癫痫史外,其余正常,均按生长痛、关节炎治疗无效.双下肢疼痛6例,单侧下肢疼痛3例,下肢疼痛占60%.

    作者:胡成群;李发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过敏性紫癜与免疫

    1 过敏性紫癜(HSP)的免疫学变化[1,2]1.1 HSP的组织学改变及免疫病理本病的组织学改变主要为广泛的急性无菌性血管炎.主要损害部位是直径<0.1 mm的毛细血管和小静脉.血管周围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红细胞堆集和浆液性渗出.电镜检查肾小球血管系膜、皮肤及肠道发现有免疫复合物沉着.对这些部位作免疫荧光检查时,发现紫癜皮肤、肠道和肾小球有IgA(少量IgG和IgM)、补体C3、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的沉着.

    作者:孙典清;柳尧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护理工作中的人性化服务

    1 人性化服务的提出护理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护理所崇尚的人文精神是一种以尊重为核心的人道伦理意识和精神.而护理实践中的人文精神则集中体现在护士对患者的价值,即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患者的权利和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这主要通过护理的内外和软硬环境所需要的人性氛围及护士个人的素养和品德来体现,这是一种对护理真善美追求过程的认识和情感,也是一种实践人性化,人道主义护理服务的行为规范.

    作者:马渑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胃黄斑瘤1例

    1 病例报告男,52岁.主因胃区胀痛,空腹时加重0.5 a余而于2002-07-20来我院就诊.胃镜下可见胃角处有一大小约0.5 cm×0.2 cm×0.2 cm的黄白色厚苔,略隆起,周围粘膜轻度充血、水肿.取局部组织3块送病检.病理报告:胃粘膜轻度充血水肿,粘膜上皮层可见少量杯状细胞化生.于粘膜上皮下可见一堆胞体大,多边形,胞浆泡沫状,淡染,核居中或偏位的泡沫细胞(见图1),固有层结缔组织轻度增生并伴有少量淋巴细胞,嗜酸性白细胞浸润,余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朱振龙;马金城;宋适恒;杨艳红;李其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术中脊髓造影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术中脊髓造影对判定硬膜前方减压彻底与否的实用价值.方法 17例患者后路AF复位固定后,经切口下位椎板间隙穿刺将Omnipaque 10 ml注入蛛网膜下腔,当即透视,观察硬膜囊前方致压物向后突出程度(与椎管前后径比较).对其中经间接减压后,后突仍>1/3以上者施行后路的侧前方减压.结果 17例患者造影结果均与术中探查、术后CT复查结果相符合.其中16例神经功能获得部分或全部恢复.结论术中脊髓造影可为术者提供判定椎管前方减压彻底与否的可靠标准.

    作者:徐国健;金柏军;钱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左心房粘液瘤诊断与误诊分析

    笔者收集左心房粘液瘤误诊12例,其中被误诊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7例,脑血管病2例,风湿热2例,雷诺氏病1例;分析误诊原因,从中探索对本病诊断的启示.

    作者:施洪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内口切除术治疗早期直肠肛管周围脓肿45例分析

    自1995-10~2001-10我们采用早期手术切除内口治疗直肠肛管周围脓肿45例,效果较好,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18~54岁,平均32岁;病程2~7 d;脓肿位于肛门一侧者33例,位于两侧者12例,其中左后位15例,右后位16例,左侧6例,右侧8例.治疗时均伴全身不适,发烧、肛周剧痛、坐位困难,化验白细胞及中性均增高.

    作者:邓永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特殊疼痛的误诊问题

    疼痛是多种疾病的症状,疼痛的性质与部位往往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但变化多端的疼痛常常导致误诊,只要掌握了各种疾病疼痛的特点,并充分利用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则就不难诊断.

    作者:陈建鸿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OLYMPUS AU-1000生化分析仪第三搅拌棒对检验结果影响分析

    OLYMPUS AU-1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具有三组搅拌棒,分别在分析仪加入第一试剂、样品和第二试剂后进行搅拌,称为M1、M2和M3,可保证反应液充分混匀,显色稳定.通过观察发现,M3会影响反应液的吸光度,导致反应曲线发生改变,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日常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实验的反应类型来选择性使用M3,并严格设定参数,以减小M3对测定结果的干扰,增加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朱新兴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常见性病患者血液套式PCR扩增HCMV-DNA的研究

    目的建立检测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套式PCR方法并探讨常见性病患者HCMV的感染情况.方法在HCMV IEA基因内自行设计两对引物,建立套式PCR检测688例常见性病患者及138名健康献血员血液HCMV-DNA,同时应用捕获ELISA检测HCMV-IgM.结果性病患者HCMV-IgM及DNA阳性率分别为34.74%和39.53%,与对照组(8.00%、10.14%)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从性病类型来看,梅毒患者HCMV感染率高,其HCMV-IgM及DNA阳性率分别达46.80%、51.90%;从年龄分组看26~35岁组为HCMV感染高峰组,HCMV-IgM及DNA阳性率分别达40.20%、46.62%.结论性病患者易发生活动性的HCMV感染,性接触也是成年人之间HCMV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套式PCR是一种临床检测HCMV的快速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东标;凌志强;徐冉行;张建英;陈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延误和影响四肢血管损伤诊疗的几个问题

    四肢血管损伤在临床上经常可见,损伤可分开放性或闭合性两大类,一般均伴有损伤肢体的血运障碍,能否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关系到肢体存活与否,有的甚至涉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危,作者根据自己的临床体会,结合文选学习,对在四肢血管损伤的治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讨论如下.

    作者:单幸灿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