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梗塞的治疗研究

陈英月

关键词:脑梗塞, 治疗方法, 脑血管病患者, 脑组织, 脑梗死, 发病率, 缺血性坏死, 组织发生, 心肌梗死, 生活水平, 生活方式, 供血障碍, 恶性肿瘤, 致死率, 致残率, 脑软化, 局限性, 综述, 缺氧, 局部
摘要: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和心肌梗死、恶性肿瘤并列为致死率高的三大疾病之一。在所有的脑血管病患者中以脑梗塞为多见。脑梗死是各种原因导致脑供血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和脑软化,脑梗死发病率、致残率较高,其治疗方面的研究较多,新的治疗方法也逐渐增多,下面就目前的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新形势下护理临床带教体会

    目的:探讨系统性临床护理带教方法,提高临床带教质量。方法以2010年~2012年接收的轮转护理实习生66名为研究对象,其中33名作为观察组,采用系统的临床护理带教方法,33名实习生为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带教方法,实习结束后,观察两组心理状态、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84.85%)、实习护士满意度(78.79%)明显高于对照组;强迫、恐怖、人际关系、偏执、焦虑、抑郁评分(1.71±0.53、1.38±0.44、1.78±0.35、1.51±0.46、1.51±0.46、1.61±0.5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护理带教方法能有效缓解实习护士负性情绪,提高操作技能,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柒清香;谌柳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高危孕产妇管理体会

    目的:为了进一步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总结分析近3年来对我院高危孕产妇管理。结论高危孕产妇的规范化管理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利巴韦林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接受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热毒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并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两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利巴韦林可以有效的提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症状改善时间,且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较少,疗效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何平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心理护理对恶性淋巴瘤患者放疗后不良情绪的干预效果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恶性淋巴瘤患者放疗后不良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通过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4月~2012年11月收治的恶性淋巴瘤患者101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采取自评量表进行评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AS和SD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的 SAS和 SDS评分与本组干预前评分比较以及两组患者组间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淋巴瘤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总结对策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2年6月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112例、同期相关护理人员20名进行护理不安全因素调查。结果112名患者阐述不安全因素246次,人均2.20次,构成比前三项分别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不足34.15%(84/246)、护理人员职业技能欠佳21.54%(53/246)、自我护理能力不足(42/246),护理人员调查结果为患者自身因素28.33%(17/60)、管理制度不合理23.33%(14/60)、护患沟通效用低16.67%(10/60);共发生不良事件63例,可避免的并发感染52例、意外事故9例,其中主要责任为院方9例占14.29%、患者18例占28.58%、护理人员36例占57.13%。结论医院应加强培训与监督,促进医护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护患间沟通,采取综合干预促进患者自我护理意识能力提高,此外还应加强医院管理,减少因环境、管理混乱造成意外的可能。

    作者:阎斌;李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膝关节镜手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半月板损伤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2010年7月应用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患者54例进行护理。结果膝关节功能恢复优46例(85.1%),良8例(14.7%)。结论护理人员只有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才能适应医疗技术发展的需要。

    作者:吴爱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骨水泥强化力学结构防治股骨头坏死塌陷的实验研究进展

    股骨头坏死好发于中青年人[1-2],未经有效治疗,多数患者将在1~4年内出现股骨头塌陷[3]。约80%的患者会因股骨头塌陷而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约87%的股骨头从塌陷至需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间隔时间为24个月[4]。目前,全髋关节置换对中青年的中长期疗效仍难预料[5],保留股骨头仍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方法,理想的保留股骨头的治疗方法应该是既能有效改善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促进坏死骨的修复,又能改善股骨头的力学性能,防止股骨头塌陷[6]。

    作者:王效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环甲膜快速穿刺通气装置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一种更加简便快捷的环甲膜快速穿刺通气器械的研制,并利用其对急性喉梗阻患者进行环甲膜切开置管术,以期缩短抢救时间,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方法研制的环甲膜快速穿刺通气装置可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套管内柱状穿刺刀部分,其刀头部位呈等腰三角形,柱体部分略呈扁柱弧形,其后端设有柱形手柄,本部分亦兼做套管内芯的作用;第二部分为柱状穿刺刀外的并与其相对应的套管部分,套管后端有柱状呼吸管接口,通过呼吸导气管可与呼吸气囊或呼吸机相连接;第三部分为手动简易呼吸器气囊。利用该器械分别对4只健康实验犬进行环甲膜处穿刺置管实验;并在临床上对56例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喉梗阻患者,进行环甲膜切开置管术。结果4只实验犬均一次性环甲膜穿刺置管成功,无并发症发生。临床上全部56例患者均在紧急情况下,顺利完成环甲膜穿刺切开置管术,术中均一次性置管成功;术中及术后无明显出血、皮下气肿、食管气管瘘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2年,均无喉狭窄、声音嘶哑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本器械的研究及制作已获成功,通过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说明利用其抢救急性喉梗阻的患者安全有效,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定位准确、切开深度适宜、不易损伤气管后壁和食管、无并发症等优点。

    作者:刘艳;刘新义;张晓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清胱抑素C(Cys C)与肾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在肾病中的观察

    目的:观察血清胱抑素C(Cys C)联合肌酐(Cr)、尿素(Urea)等肾功能指标检测在肾病诊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60例肾病患者(观察组)和60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7600-020)以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标本 Cys C水平、以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 Cr水平、以紫外-谷氨酸脱氢酶法测定Urea水平。结果 Cys C水平和Cys C异常率随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上升。观察组肾病患者Cys C、Cr、Ure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受试者,3项指标阳性率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ys C可灵敏反应肾损伤程度,此项指标联合Cr、Urea检测可更准确地为肾病诊疗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林汉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携带式微量注射泵在血液病中治疗铁过载的护理

    目的:采用携带式微量泵皮下注射去铁胺去铁治疗铁过载的护理,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科于2011年1月~2013年8月共有31例血液病患者符合铁过载的临床诊断,采用携带式微量泵皮下注射去铁胺去铁治疗。结果铁过载患者使用携带式微量注射泵去铁治疗效果肯定。结论增加患者用药安全系数和有效浓度,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减轻了护士负担,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临床疗效确切,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新技术。

    作者:陈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议真空旋切系统应用于乳腺外科微创手术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真空旋切系统应用于乳腺外科微创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行乳腺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抽样,选取400例良性乳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00例,针对对照组行常规肿瘤切除手术。对于观察组则采取超声引导下的真空旋切系统治疗方案,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手术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实施真空旋切微创手术方案的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术时长较低,切口长度小,术中出血量较少,切口愈合时间较短,整体手术效果显著优于实施常规切除手术的对照组。据术后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均十分可观。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0.5%,明显低于行常规手术方法的对照组。结论将真空旋切系统应用于乳腺外科微创手术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切口小、愈合快、出血量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小,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王建逵;王茂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注射用奥沙利铂致过敏性休克1例的急救体会

    注射用奥沙利铂又名艾恒,属于新的铂类衍生物,适用于结、直肠癌的患者,可单独或联合氟尿嘧啶使用。不良反应包括:血液学方面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贫血、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非血液学方面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恶心、呕吐、腹泻;神经系统方面以末梢神经炎为主要表现,有时可有口腔周围、上呼吸道和上消化道的痉挛及感觉障碍。本文对其导致的过敏性休克进行个案报道,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禹玉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证与CRP、HCY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证与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为临床辩治提供更多依据。方法将8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痰瘀证组52例,非痰瘀证组35例,另设健康对照组20例。分别检测三组患者CRP、HCY的数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RP、HCY在痰瘀证组、非痰瘀证组中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在痰瘀证组中的表达又显著高于非痰瘀证组(P<0.05)。结论 CRP、HCY与ACS痰瘀证的形成密切相关,可作为ACS痰瘀辩证的客观指标。

    作者:阮威君;李志英;程胜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9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体会,为指导护理工作提供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精神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般情况、住院期间给予的护理措施及患者的恢复情况和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并统计护理前和护理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93例患者中治愈36例(38.71%),好转52例(55.91%),未愈5例(5.6%)。患者家属满意率为97.8%。护理前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3.3%,护理后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具有其独特性,通过良好的医疗环境和耐心、合理、个体化的护理措施,能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作者:冯君秀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排痰次数与疗效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排痰次数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2010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44例,根据机械振荡排痰的次数不同分为A、B两组,并比较出入院前后血气分析结果。结果2次排痰组的动脉氧分压升高程度明显低于3次排痰组,而2次排痰组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降低程度低于3次排痰组。结论提高排痰次数及时间点的选择可增强疗效,使患者受益。

    作者:柴恭敬;程义局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制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也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现在医疗界虽然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血管痉挛做出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其发病机制仍不是很明确,仍然困扰着众多从事于颅腔研究的医学工作者和患者。明确其发病机制和原理,对于有效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析护士心理健康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护理事业也在不断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大都是一些高危儿。作为一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士,承受了巨大的工作压力,面对重症监护室的患儿,心理健康对护士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把健康带给新生儿是医护人员必须考虑的。根据护士的自身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使护士的心理得到改善,提升我科的护理质量。本文将针对护士的心理健康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重要性进行研究。

    作者:周金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与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判断切口感染,比较切口感染组与无切口感染患者可能影响因素的差异,相关影响因素的选择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营养状态、骨折类型、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卧床时间等。结果500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20例,感染率为4.0%。感染相关因素感染年龄(54.5±13.2)岁、BMI23.5±1.2、营养不良占33.4%、开放性骨折占73.6%、手术时间(12.3±4.2)h、卧床时间(14.2±3.2)d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大、BMI高、营养不良、开放性骨折、手术时间及卧床时间长,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病区管理,做好营养状况评估,加强BMI高患者切口管理,做好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伤口观察与护理,严格规范化操作,加强基础护理管理是主要的护理对策。

    作者:李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明确提高生活质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措施。方法收治本院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采用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评估受测对象健康状态。结果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实验组绝大多数患者9个月后生活质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提高脑卒中患者恢复水平,有效的改善了生活质量。

    作者:吴红梅;欧阳清萍;张酬发;徐永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宫颈上皮内肿瘤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PV16感染与hTERT、ki67表达的关系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肿瘤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PV16感染与hTERT、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以我院129例宫颈病变患者及30例正常患者的宫颈组织为标本,运用原位杂交、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等方法技术检测HPV感染和hTERT、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除CINⅠ以外,其他HPV16阳性率均比正常宫颈组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INⅡ、CINⅢ、原位癌、宫颈浸润鳞癌的hTERT表达与Ki67表达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鳞癌的hTERT表达显著比原位癌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浸润鳞癌、原位癌的Ki67表达比正常宫颈组织中的检测值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感染与hTERT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335,P<0.01),而与Ki67表达无相关性(r=-0.037,P=0.675>0.05)。 hTERT与Ki67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394,P<0.01)。结论 HPV16感染后组织中hTERT、ki67表达发生改变,导致CIN的发生并逐步发展为SCC。通过hTERT、ki67指标检测有助于宫颈鳞癌和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

    作者:童第洋;尹必舒;吴嘉;陈子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