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梅坽
目的:观察格列吡嗪与二甲双胍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测量其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肾功能,血脂,体重指数。方法把3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9个病例。治疗组使用格列吡嗪和二甲双胍,对照组采用格列吡嗪,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2h血糖,肾功能,血脂和体重指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格列吡嗪与二甲双胍合用可以更好的使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并能引起血脂和体重指数下降。
作者:刘力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0例分成两组,实验组20例患者分成电话回访与家庭回访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对照组20例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比对照组高,而且再次住院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其再次住院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关永莲;顾毅;齐云;吴珊;季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后应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妈富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0例人工流产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观察组于人工流产后立即服用妈富隆及抗生素,对照组术后服用抗生素及五加生化胶囊,采用安全套避孕,观察两组阴道流血情况、下次月经恢复时间、有无宫腔粘连人工流产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内再次妊娠率、避孕药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阴道流血量及持续时间、月经恢复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内无再次妊娠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妈富隆3个月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人工流产术后口服妈富隆能减少阴道流血量,缩短流血时间,尽快恢复月经周期,减少术后并发症,其安全、有效,是实现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post abortion service)(PAS)的重要内容。
作者:尹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CVVH模式配合血透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我中心收治维持性血透皮肤瘙痒患者2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3例,对照组103例。治疗组采用透析2~3次/w,4h/次。前3个月透析2~3次/w,行CRRT-CVVH 1次/2w,12h/次左右。3个月后透析2~3次/w,行CRRT-CVVH 1次/月。血管通路采用动静脉内瘘、颈内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血流量150ml/分~200 ml/分CRRT-CVVH模式治疗,1次/2w,治疗时间为10~12h。对照组血透次数基本相同,2~3次/w,4h/次,观察时间为6个月。结果应用CRRT-CVVH模式+血透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明显改善,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血透治疗。
作者:宗晓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指体表l2导联心电图各导联间QT间期存在的差异,至今QTd已作为衡量心肌复极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临床应用上日趋广泛,可对心肌缺血、心肌病变、心室肥厚、再灌注治疗的疗效等进行评价,其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现就有关研究涉及的方法学、电生理基础及在诸多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敏(综述);陈国桢(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祛湿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只):正常组喂养饲料用普通型,对于治疗组和模型组则采用高脂饲料来进行喂养。开始试验后,治疗组要给予疏肝健脾祛湿方灌胃,与此同时用等量的饮用水来对正常组以及模型组来灌胃,后在第8w末来将各组大鼠处死。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测定肝组织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lα)含量及TXB2/6-Keto-PGFlα(T/PG比值)。结果治疗组老鼠肝脏的脂肪变性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HDL-C和6-Keto-PGFlα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TC、TG、LDL-C、TXB2和TXB2/6-Keto-PGFlα比值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疏肝健脾祛湿方能有效的改善肝脏脂肪变性问题,使HDL-C和6-Keto-PGFla含量升高,使TXB2/6-Keto-PGFlα比值以及TC、TXB2、TG、LDL-C含量明显降低,这很有可能就是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原理。
作者:薛翠芳;陈小冰;郭雪梅;赵小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大黄与栀子配伍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2例采用大黄栀子汤治疗的急性水肿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治疗效果,并通过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其配伍机制和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显效34例,占总数的80.95%,有效7例,占总数的16.67%,无效1例,占总数的2.38%,总有效率为97.62%。大黄与栀子配伍对于治疗火热上炎、湿热黄疸、血热出血、热毒疮疡等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通过从这些方面确定了大黄与栀子配伍的药效及机制。结论大黄与栀子的不同配伍机制及作用对于指导其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足患者行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05年至今已完成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共98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1例耐受良好,19例感觉口唇周围、四肢麻木,所有采集患者未出现构椽酸盐中毒等相关并发症。结论采集前、采集中、采集后实施全面有效的护理,是保证APBSC采集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在不能肠内营养或肠内营养不足情况下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9月52例重症患者实施经静脉切开中心静脉置管(CVC)和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进行肠外营养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5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导管相关并发症,也未发生代谢并发症,有效的肠外营养支持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保障,使其顺利出院。结论经 CVC和 PICC置管肠外营养的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可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钟方萍;潘旅平;陈映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肝性脑病为多种肝脏病终末期常见并发症,症情危重,诊治棘手,死亡率高,而护理又至关重要,本研究与同道分享分期护理的体会,旨在共同探讨,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朱培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阑尾粘液腺瘤的MRI诊断及相关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分析6例阑尾粘液性囊腺瘤的MRI特征,并评价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结果6例阑尾粘液性囊腺瘤均位于右下腹回盲部,横断位呈类圆形、椭圆形,冠状位呈葫芦状或长管状。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囊壁厚度均匀。囊内或可见较小的结节影。结论 MRI扫描于回盲部见薄壁囊性肿块,囊内或见较小的结节影,术前应考虑阑尾粘液性囊腺瘤诊断。
作者:汪寒松;邹小英;邹文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西药联合治疗耳鼻咽喉炎症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我院耳鼻喉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耳鼻咽喉炎症患者133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中西药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耳鼻咽喉炎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茅金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已成为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但PCI术后6个月内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高达30%~50%,严重影响其远期疗效。如何解决术后心绞痛已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中医药防治PCI术后心绞痛的研究主要通过保护血管,改善血液流变性,抑制血栓形成;对抗平滑肌增殖及迁移;抑制炎症等多方面,突出中医多靶点、多层次、多途径综合性调节作用。
作者:黄华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合并月经过少采用中药保留灌肠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慢性盆腔炎合并月经过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例和对照组7例。两组均为慢性盆腔炎导致的月经过少。治疗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为口服抗生素。结果经6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8例中有6例临床症状消失,月经量明显增多,量在30~50ml,2例临床症状消散,月经量较前稍多,量约25ml;对照组7例临床症状消失,但所有患者月经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盆腔炎合并月经过少采用中药保留灌肠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蒋奕蕾;魏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诊室滞留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80例急诊室滞留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①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照组护理前后SAS及SDS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前后SAS及SDS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上述两种得分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5.00%,显著低于观察组(92.50%)(P<0.05)。结论急诊室滞留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显著改善,且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邱巧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是指缺血心肌在恢复血液再灌注后,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反而加重的现象,主要包括表现为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功能低下等[1]。MIRI已成为冠状动脉内溶栓、冠状动脉搭桥术、经皮冠脉成形术(PTCA)以及心脏移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 MIRI涉及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的观点主要集中于氧化应激(氧自由基长生增多)[2]、细胞内钙超载、炎症反应、能量代谢障碍以及细胞凋亡等。临床上治疗 MIRI的主要药物有硝酸酯类、他汀类、Ca2+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但长期服用均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研发有效的防治 MIRI的药物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中药因其疗效稳定、毒副作用少、能作用于疾病多个环节等优点而受到广泛重视,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也逐渐受到关注。
作者:孙琳琳;杨丹;冯莉;高亚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总结了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保健及术后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重要的是早期及时、有效的预防,正确的保健方法。对于有手术指证的患者,术后除进行骨科术后的一般护理外,重点加强病情观察、疼痛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以及防治并发症的护理,是手术成功和患者顺利康复的有力保障。
作者:苏秀丽;韩亚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高危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5月~2013年3月接诊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高危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皆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围手术期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围手术期采取整体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与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后,皆可进行疗效评价,其中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29%(25/28),明显优于对照组75.00%(21/28);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并发症及术后排气时间上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高危患者围手术期给予积极的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同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排气时间等,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龙菊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液成分输注在救治外科患者手术中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大量输注血液成分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机采血小板等血液成分的种类和剂量以及输注后的不良反应。结果32例大出血患者经及时、恰当的输注血液成分救治后出血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并取得满意的效果;输注量大的血液成分是悬浮红细胞。结论成分输血在外科患者手术中大出血时及时、合理应用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为手术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但在各种血液成分用量上有较大差异,应根据患者的出血状况及检查指标输注不同的血液成分。
作者:姜学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95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后送入院内,对照组直接送入院内后进行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急救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护理,可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有利条件,显著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周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