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胃肠道护理体会

周纯

关键词:高龄患者, 髋部骨折, 骨折患者, 胃肠道, 围手术期护理, 饮食护理, 引流管护理, 深静脉血栓, 血管护理, 心理护理, 危及生命, 体位护理, 疼痛护理, 生理功能, 生活质量, 人口结构, 皮肤护理, 内科疾病, 加重基础, 功能活动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愈发严重,高龄患者髋部骨折的发病率亦愈发增高。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患肢疼痛、功能活动明显受限,严重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且高龄患者各种生理功能衰退,骨折本身、手术刺激及长期卧床将致使患者增加患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肺部感染、压疮、及加重基础内科疾病的风险,甚至危及生命。认识到这一点,对于髋部骨折高龄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应当予以高度重视。髋部骨折高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内容较多如:心理护理、皮肤护理、胃肠道饮食护理、睡眠疼痛护理、体位护理、伤口及引流管护理、尿道护理、心脑血管护理等等,本文就近年来我院对髋部骨折高龄患者围手术期胃肠道饮食护理作一些经验性总结。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运用人性化护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目的:探讨运用人性化护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方法。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本院手术的6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落实以人为本的护理方针,在手术全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结果入选的600患者中,非常满意408例,满意144例,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2.00%。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运用人性化护理,可消除患者紧张、焦虑心理,主动配合手术医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加强了护患沟通,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梁秋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脑梗死后抑郁症状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及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抑郁症状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梗死者128例,按照HAMD评分将其分为无抑郁组78例与抑郁组5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6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放射免疫法对3组的甲状腺功能进行检测。结果抑郁组与无抑郁组血清 FT3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抑郁组与无抑郁组血清FT4指标高于对照组(P<0.01);抑郁组血清FT3指标低于无抑郁组(P<0.05);抑郁组血清 FT4指标高于无抑郁组(P<0.05)。结论PCID患者甲状腺功能表现为血清FT3降低、FT4增高,甲状腺功能检测能够作为脑梗死后客观观察患者情感障碍的一组有效指标。

    作者:余国卿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儿尿路感染7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本地区小儿尿路感染病原菌颁布及耐药性变化,从而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分析78例尿培养阳性的尿路感染患儿致病菌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小儿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仍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85.29%,又以大肠埃希菌为首,在尿路感染病原体中占59.56%,其次是肺炎克雷伯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粪肠球菌。泰能(亚胺培南)是各种药物中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敏感性高的药物,但价格昂贵;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西丁、头孢他啶耐药性较低。对复杂性尿路感染,在细菌学检查结果出来前,用药首选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呋喃妥英为佳。结论小儿尿路感染发病率高,需及早进行尿培养和药敏试验,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合理用药。

    作者:曾玉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脑血管疾病研究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并且具有一定潜在危险的疾病,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在心脑血管疾病中有重要影响,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有效治疗后对心脑血管疾病起到积极改善作用。

    作者:王惠英;张志辉;康岩;时新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微创微创人工流产术前、术后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微创人工流产受术者全面的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总结心理护理方法,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我站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00例微创人工流产受术者进行研究,按照手术时间先后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心理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各50例。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50例微创人工流产受术者经过我院积极全面的心理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SAS评分,消除了受术者的不良情绪,促进了受术者术后身体恢复。结论对微创人工流产受术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的整体效果,需要进一步加强。

    作者:张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预防医患纠纷造成社会风险的基本方略

    预防医患纠纷造成社会风险的基本方略是必须从行政政策上和医患沟通上进行反思,旨在树立医务工作者及卫生管理者的现代人文精神,升华医德水平、强化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法制观念、管理能力,掌握医患沟通的客观规律和应用原则及方法,实施医学模式的彻底转型。同时,间接地提高患者及社会的人文水平和文明素养。

    作者:华庆;吴荣清;陆建平;尹光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本草纲目》中外来药物的研究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古代百科全书《本草纲目》中的外来药物。《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不少外来药物。本文梳理了其中由张骞出使西域而带回的域外药物,共计12种。这12种植物被李时珍分别记录在草部、谷部、菜部和果部。这些从西域外土带回的药物丰富了中土的药物宝库。本文对这12种药物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药物主要为药食两用的植物,而今已经成为中原地区十分常见的植物了,体现了古代中外交流的成果。

    作者:孙晓燕;徐丽莉;邸若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 HSP)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90例HSP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加上孟鲁司特,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减退时间,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患儿临床症状如皮疹消退时间、关节肿痛消退时间,胃肠道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试验组总有效率8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明显不良症状。结论应用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治疗HSP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能明显减轻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晓秋;沈琪;杨彤;黄献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氟比洛芬酯用于中耳手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氟比洛芬酯在中耳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在全身麻醉下行中耳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三组。Ⅰ组患者术前5min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Ⅱ组于术后患者苏醒,拔除气管导管后缓注氟比洛芬酯(1mg/Kg);Ⅲ组不注射氟比洛芬酯。分别观察术中的出血量,血糖的变化,及血小板的聚集功能,记录术后2、6、12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麻醉与镇痛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术中出血量Ⅰ组和Ⅲ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术前血糖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Ⅰ、Ⅱ组均低于Ⅲ组(P<0.05),但Ⅰ、Ⅱ组术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Ⅱ组血小板聚集率术前和术后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2、6hVAS评分Ⅰ、Ⅱ组均低于Ⅲ组(P<0.05),但Ⅰ、Ⅱ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12hVAS三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观察中均未发现不良的并发症。结论研究结果提示了氟比洛芬酯可用于中耳手术的术后镇痛。

    作者:陶维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淮安市开发区2013年0~7岁儿童尿碘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对淮安市开发区2013年0~7岁儿童碘营养状况进行了解,为今后的碘缺乏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2013年淮安市开发区0~7岁儿童1171例,对其展开尿碘水平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展开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本组儿童的尿碘水平中位数为247ug/l,其中尿碘值不足100ug/l者52例,占总数的4.44%;尿碘含量超过300ug/l者190例,占总数的16.23%。不同监测点的监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性别者的监测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该地区学龄儿童的尿碘状况相对良好,然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现象,存在碘缺乏和高于上限的现象,应引起关注,针对不同碘营养状况儿童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措施,以改善儿童的碘营养状况。

    作者:李旭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CT辅助三维定位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康复训练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入选、排除标准,选择67例中、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微创血肿清除术+神经内科治疗+康复训练)和对照组(神经内科治疗+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15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完全消失时间,2个月后临床疗效及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15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5),血肿完全消失时间缩短(P<0.05),显效及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明显提高(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

    作者:贝玉章;陈本阳;李宇波;齐浩波;卜桂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体内病原体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验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呼吸道患儿78例检验资料。结果所有患儿中抗体检验结果为阳性者30例(38.5%),不同年龄段患儿的病原体检出率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体检验结果中,支原体的阳性率高(30例,38.5%),其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其次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另外有混合感染现象者36例(50%)。结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支原体、流感病毒和腺病毒,病原体的检出率与年龄相关,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多发混合感染。

    作者:谭毅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静脉留置针在眼科小儿全麻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巧、护理体会及应用于眼科全麻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眼科手术患儿8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用5号半头皮针静脉穿刺输液;实验组采用小儿静脉留置针技术,采用无菌透明敷贴和透气胶带相结合再加适宜衬垫的方法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并记录全麻给药和穿刺复针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的全麻用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中的反复静脉穿刺次数明显减少,两组比较有显著差(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方便了全麻时的静脉给药,,抢救危重患儿争分夺秒,避免了反复多次静脉穿刺造成小儿的痛苦,减轻了患儿家长因担心穿刺困难而产生的焦虑,保障了全麻手术的安全性,提高了护理工作中的效率和质量。

    作者:欧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便秘患者的中医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便秘中医护理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10月收治的88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缓泻药物预防便秘,观察组根椐不同的致病原因采用辨证饮食。结果治疗组痊愈42例,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对照组痊愈28例,显效11例,有效1例,无效2例。经统计学处理,P<0.01。结论对于老年便秘患者进行中医辅助的护理,有效的解决患者的便秘问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此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巫玉兰;王益平;代志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改良式B-Lynch缝合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患者34例与采用传统方法治疗产后出血患者28例,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减少量、输血量、切除子宫例数、术后并发症、产后恶露持续时间及第1次月经恢复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前者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输血量、血红蛋白减少数值及切除子宫例数均显著少于传统方法治疗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产后恶露持续时间、第1次月经恢复时间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方法比较,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可显著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及减少输血量,避免子宫切除,对产后月经恢复无影响。

    作者:窦晓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6 min步行运动训练在慢性心衰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6 min步行运动训练在慢性心功能衰竭(CHF)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在采用同样药物治疗方案的同时,对康复组进行6 min步行运动训练。比较康复组与对照组在实施治疗前后及两组间的左室内径及射血分数、心率变化、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康复组在经过2个月的训练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率明显降低,左室射血明显增强。结论6 min步行运动训练对 CHF患者是安全的,可改善CHF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孟魁;商蓉;郭利平;韩力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探讨如何提高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质量的体会

    目的:探讨临床带教护理本科生的工作体会。方法加强带教老师的素质提高、倾听护生心声、改进带教方式、促进护理本科生与患者的信任关系。结果经过7年的临床带教探索出使教学相长,以适应高等护理教育发展需求的经验。结论培养带教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并在教学信息等方面的支持,是保证护理临床教学质量的基础。

    作者:周红;张丽芬;王际容;王凤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二级医院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和结构的探索

    目的:探索适合二级医院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及结构。方法对护理人员从护理工作质、护理工作量、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职称、班别、奖励/处罚项目6方面进行综合考核。结果护士绩效工资收入拉开了差距,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原则。结论护理人员实施绩效考核,形成了有激励、有约束的内部激励机制。

    作者:曾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丹参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在治疗轻、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8例,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0.2~0.4 mL/Kg/d加入5%葡萄糖溶液30~40 mL静滴,6~8滴/min,1次/d,根据病情用药7~10 d。对照组:28例,除复方丹参注射液外,余治疗相同。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显效17例(60.7%),有效8例(28.6%),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显效9例(32.1%),有效12例(42.9%),总有效率75.0%。两组在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不良反应: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神经症状和体征,降低后遗症的发生,且用药安全,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国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随着我国快速步入老年化社会,人口老年化,老年人的比例越来越大,养老、关心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比较特殊,心理状态影响着一个老年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质量。本文重点探讨如何对老年人实施心理护理。

    作者:易贤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