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燕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3年5月间来我院就诊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5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果52例患者中痊愈13例,显效19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治愈率25%,显效率36.5%,有效率21.2%,无效率17.3%,总有效率82.7%,愈显率61.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能明显改善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体征,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付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探讨医学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文献回顾和教学经验总结;专家讨论汇总。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可取的方法。
作者:史今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护理的风险管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骨科一科、二科100位患者,住院期间做满意度调查。对问题进行汇总,制定新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在2012年进行实施,比较实施前后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满意度为80.5%,实施后满意度为9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创伤骨科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张云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总结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和观察要点,提高护理质量,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特征,制订并实施积极全面的急救观察和护理。结果我科收治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34例,通过对患者密切观察,积极抢救,加强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预防感染,24例止血成功,8例好转,2例死亡。结论积极做好基础护理,出院指导,重视饮食控制及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配合医生积极抢救,及时准确用药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作者:巢烨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痛风症是一种因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尿酸生成异常的常见病,已被联合国列为21世纪20大顽症之一,血中尿酸水平过高是痛风的第一大诱因,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不仅仅是引起痛风,更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因此,降低并长期维持血清尿酸浓度在其饱和度(约6.8 mg/d1)以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孙传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在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或降低不适程度[1]。通过人性化护理理念应用于此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使患者得到护理人员全方位的关怀和照顾,感受到医院人文关怀的温暖和人性化回复,能在较短时间内痊愈出院,并很快回归社会。
作者:王群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回顾近年来国内外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新治疗进展。通过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方法系统地进行综述,正确的认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了解其治疗方法,早期预防和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以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各种并发症及后遗症的产生,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作者:蓝裕英(综述);陈光明(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CT诊断在腹部创伤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收治腹部创伤患者52例,均行CT诊断,并对其具体的应用及临床意义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经CT诊断,共发现有13例脾脏损伤,15例肾脏损伤,10例肝脏损伤,6例胃肠道及肠系膜损伤,4例胰腺损伤,1例胆道损伤,2例腹膜后血肿,1例其他损伤;且行手术的39例患者中,有37例与CT诊断结果相符,诊断准确率高达94.87%。结论采用CT诊断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还能尽量避免漏诊、误诊的现象发生,进而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奠定坚实地基础。
作者:张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析高血压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6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中,冠心病21例、肺心病18例,心肌劳损13例,心肌梗塞7例,脑梗塞5例。根据患者精神状态和心理特点,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包括健康宣教、交流沟通、缓解压力、意念疗法等。结果64例患者血压比入院时明显下降,有效率83.5%。精神乐观积极,提高了治疗依从性。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紧张、焦虑、抑郁、焦躁等心理状态,消除心理障碍,使病人情绪平稳,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赵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手指点穴疗法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喂养不耐受诊断的早产适于胎龄儿(均为29~35 w)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及对照组34例,对照组按照早产儿管理指南[1]规范诊疗,喂养不耐受治疗期间,每次喂奶前予非营养性吸吮10 min,必要时予多潘立酮混悬液和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治疗组给予对照组相应治疗,并联合应用手指点穴(取穴:脾俞、胃俞、肝俞、足三里),每个穴位揉按1 min,1次/d,7 d为1疗程,连续2个疗程。分别观察两组病例喂养不耐受治疗前后奶量增加情况,观察患儿住院期间达完全胃肠道喂养时间。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平均持续时间、达到完全胃肠喂养平均日龄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喂养不耐受治疗期间各出生体重组每日平均增加奶量较对照组增多(P<0.05)。结论手指点穴辅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能提高患儿消化能力,增加奶量,缩短达到完全胃肠喂养的时间。
作者:张柱林;高立凡;刘巧玉;姜海英;张水堂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报告3例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经鼻、经肛插入肠梗阻导管治疗后择期置入支架的护理,观察和分析其效果,患者肠梗阻症状缓解。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横结肠不完全性肠梗阻,肠梗阻导管直接作用于患者相应梗阻部位上方,冲洗量、引流量明显增多,腹胀腹痛明显减轻,肠道功能恢复更快,支架置入终解除肠梗阻,降低二次手术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林丽芳;陈少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率。方法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学习与培训,采取日常督导检查对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环节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结果加强医院手术管理是提高医疗安全、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保证。结论规范合理的管理方法、严格管理制度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
作者:全能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手术中的应用优势。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5例子宫肌瘤患者依据护理模式的差异予以分组,其中72例采取传统护理设为对照组,其余73例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0.6%、94.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术后镇痛剂使用率及腹胀率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将其应用于子宫肌瘤患者,明显有利于护理质量提高,该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冰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化疗是现代医学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临床应用后出现一系列毒副反应,其中骨髓抑制是其重要的限制性毒副作用,影响着化疗疗效。近年来中医药干预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取得一定疗效。本文从中医药对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外周血细胞和造血微环境两方面的作用出发,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作者:杨洁;白玉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本文基于多媒体设备、根据医院的实际地理环境、服务设施配备,利用三维成像与动画技术开发人性化的、直观的、计算机自助导引系统,通过与医院 HIS系统接口,在自助机器上实时显示科室挂号、排队人次,帮助患者快速定位所需医疗服务的流程与具体方位,节省患者就医时间,提升就医环境。
作者:陈金磊;夏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骨伤科住院患者3个月满意度调查问卷的分析,了解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护理对策,以改进护理质量。方法抽取本科室2012年10月~12月共125例出院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科室的3个月平均满意度为96.8%,各调查平均得分高的项目是知晓责任护士、护理级别和责任护士服务态度、本病房所有护士的服务态度。得分低的是病房环境、生活护理。结论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总体评价较高,护理人员应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护理管理者应将满意度调查结果充分利用于护理质量改进过程。
作者:梁蓝尹;韦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中药保守治疗的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对40例异位妊娠患者接受中药保守治疗患者严密观察病情,针对不同时期认真细致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及出院宣教等。结果本组患者都得到良好的护理,尤其是心理护理,治疗效果较满意。结论做好异位妊娠中药保守治疗患者的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及出院宣教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陈俊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92%高于对照组82.6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年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全麻与硬膜外阻滞联合应用,可以发挥各自优势,提高麻醉质量[1]。它能减少全麻药用量,残留效应弱,减弱对呼吸,循环系统的抑制,麻醉过程平稳,患者苏醒迅速,彻底,拔管时间早,可减少术后并发症[2]。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患者,能减少心肌耗氧,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预防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室一种较好的选择[3]。
作者:李树芬;罗成文;马文会;浦丽波;李真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说明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工作中所具有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7月在我院进行骨科疾病治疗的患者23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比组和护理组,每组115例,分别采用常规性护理方式以及预见性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可预见性意外的防护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护理组患者的康复速度和康复治疗要明显优于对比组,而且护理过程中可预见性意外极少发生,患者的满意度大大提升,护理对预后产生正向影响。结论预见性护理内容是具有现代医学意义的护理变革之一,其工作具有前瞻性、预见性、人性化、全面化,能够积极有效地配合医疗治疗计划,并且产生良好的预后影响,并且能够有效梳理医患关系,应该在临床护理中全面推行。
作者:胡庆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