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缬沙坦治疗49例老年高血压的疗效评价

刘年华

关键词:缬沙坦, 氨氯地平, 老年高血压
摘要:目的:评价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92%高于对照组82.6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析高血压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6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中,冠心病21例、肺心病18例,心肌劳损13例,心肌梗塞7例,脑梗塞5例。根据患者精神状态和心理特点,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包括健康宣教、交流沟通、缓解压力、意念疗法等。结果64例患者血压比入院时明显下降,有效率83.5%。精神乐观积极,提高了治疗依从性。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紧张、焦虑、抑郁、焦躁等心理状态,消除心理障碍,使病人情绪平稳,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赵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骨伤科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通过对骨伤科住院患者3个月满意度调查问卷的分析,了解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护理对策,以改进护理质量。方法抽取本科室2012年10月~12月共125例出院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科室的3个月平均满意度为96.8%,各调查平均得分高的项目是知晓责任护士、护理级别和责任护士服务态度、本病房所有护士的服务态度。得分低的是病房环境、生活护理。结论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总体评价较高,护理人员应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护理管理者应将满意度调查结果充分利用于护理质量改进过程。

    作者:梁蓝尹;韦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基于高校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图书、情报、档案信息一体化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高校图书馆、档案馆通过实质性的资源建设与业务管理方面的整合,寻求自身发展。国内外的许多成功案例为我国图书情报档案事业的一体化整合式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

    作者:渠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应用

    全麻与硬膜外阻滞联合应用,可以发挥各自优势,提高麻醉质量[1]。它能减少全麻药用量,残留效应弱,减弱对呼吸,循环系统的抑制,麻醉过程平稳,患者苏醒迅速,彻底,拔管时间早,可减少术后并发症[2]。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患者,能减少心肌耗氧,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预防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室一种较好的选择[3]。

    作者:李树芬;罗成文;马文会;浦丽波;李真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观察中西医并用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治疗疗效

    目的:探讨中西医并用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62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30例。观察组3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氨茶碱和丙酸倍氯米松定量气雾剂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宣肺祛邪、解痉平喘的中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咳嗽症状、咽痒症状、气急症状和咯痰症状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大呼气流速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悸、恶心呕吐、颤动以及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中药不仅能够提高西药的临床疗效,同时还能够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从而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胡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依据头颅CT行颅内病变徒手体表定位体会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术前的颅内病变定位非常重要,他关系的到术前手术切口的设计,术中病变的定位,确定病变范围等。由于很多基层医院缺少专门的颅脑定位工具,或手术医师经验不足,确实在颅脑手术中出现过体表手术切口与颅内病变位置偏差的情况,这势必影响手术的效果,甚至关系到手术的成败。由此看出手术前颅脑病变的体表定位非常重要,他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前提与保证。

    作者:张建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精神、神经异常-贫血伴血小板减少-蛋白尿-发热1例报告

    患者62岁,女性,以头痛、头晕、发热3d,一过性言语不清,右上肢及右下肢活动障碍4h,于2012年2月2日入我院神经内科。既往有糖尿病史17年,冠心病、房颤病史10年。3d前患者出现头痛、头晕、恶心、低热,在当地行头CT检查未见异常。入院前4h行走过程中,突然先后出现言语不清、失语,右上肢、右下肢活动障碍,均在5~15min内恢复正常。入院时查体:体温37.8℃,脉搏72次/min,血压130/70 mmHg。神清,语言流利,精神及智能正常,双瞳等大等圆。巩膜无黄染,皮肤无出血点及瘀斑。颈部、腋下、腹股沟淋巴结未触及。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90次/min,律不齐,未闻及杂音。肝、脾肋下未及,四肢活动无障碍。 Babinski征阴性,克氏征阴性。诊断考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能性大。化验血常规:白细胞5.27×109/L,血红蛋白100g/L,血小板22×109/L;尿蛋白+1,潜血+2,尿红细胞934.8/μl;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象正常;Coombs试验阴性,Ham试验阴性;血小板相关抗体不增高,ANA阴性,ds-DNA阴性。心电图提示房颤。2月6日出现左手中指、食指麻木,左上肢麻木,左上肢抬举无力。行头部MRI平扫及头颅MRA检查提示脑白质脱髓鞘改变,头颅MRA未见异常。由于患者发热、贫血、血小板减少,尿蛋白+1,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抗体IgM、IgG检查阴性,肥达反应阴性,血一般菌培养阴性,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骨髓检查: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占37%,成熟延迟,红系增多占45%,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形态正常,巨系106个,未见产板巨核细胞,血片见较多红细胞碎片及畸形红细胞,经血液科会诊,怀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于2月13日转入血液科。给予甲泼尼龙80 mg/d静点,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但仍有头痛、恶心。2月17日晚出现胡言乱语30min。2月18日出现持续躁动与胡言乱语交替发作,皮肤出现瘀斑。化验血常规:白细胞8.47×109/L,血红蛋白84 g/L,血小板9.4×109/L,网织红细胞11.22%,绝对值255.8×109/L。行血浆置换后,上述症状缓解。2月20日再度出现胡言乱语,再次血浆置换一次,症状缓解。2月21日查血:白细胞9.75×109/L,血红蛋白63.2 g/L,血小板38.4×109/L。2月22日又进行一次血浆置换,2月23日化验血:白细胞9.16×109/L,血红蛋白89 g/L,血小板51.4×109/L。患者从第二次血浆置换后,头痛、恶心缓解,未再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及出血倾向,一般状态明显好转,于2月24日出院。2月28日来门诊复查:白细胞8.45×109/L,血红蛋白102g/L,血小板110×109/L。

    作者:刘丹丹;孙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研究

    目的:对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加强对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明确医院财务内部结构的构成。结果经过一系列的建设和管理之后,我院财务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同时提高了医院经营管理的水平,对业务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和保障。结论目前只有不断的完善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把握好其控制方法,进而能够保证我院实现大化效益。

    作者:季宁;郑丽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例接种卡介苗致左腋下淋巴结炎引起的思考

    接种卡介苗引起腋下淋巴结炎比较常见,但常因治疗不当,而致病程迁延不愈。本文介绍这名患儿,因患淋巴结炎切开排脓,伤口迁延不愈,历时10余月,辗转几个医院治疗,给患儿的身体、精神和家庭的经济、家属精神造成严重伤害。而在处理一次性补偿问题上又遇到很多新的问题。现就案例出现的问题和思考报道如下。

    作者:张文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例有机磷中毒洗胃致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致呼吸心跳骤停急救措施及护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3日我科1例洗胃过程中呼吸心跳骤停的有机磷中毒患者急救后恢复呼吸心跳的案例。结果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心率,后痊愈出院。结论快速采取基本生命支持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医务人员在急救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采取有效的团队配合开展急救工作。

    作者:周丽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CT诊断在腹部创伤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对CT诊断在腹部创伤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收治腹部创伤患者52例,均行CT诊断,并对其具体的应用及临床意义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经CT诊断,共发现有13例脾脏损伤,15例肾脏损伤,10例肝脏损伤,6例胃肠道及肠系膜损伤,4例胰腺损伤,1例胆道损伤,2例腹膜后血肿,1例其他损伤;且行手术的39例患者中,有37例与CT诊断结果相符,诊断准确率高达94.87%。结论采用CT诊断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还能尽量避免漏诊、误诊的现象发生,进而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奠定坚实地基础。

    作者:张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邻水县中医院2011年8月~2013年6月采用PV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28例共36个椎体。平均年龄71岁。结果25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3~12个月,26例疼痛完全缓解,1例疼痛明显缓解,1例疼痛无明显缓解。结论 PV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具有迅速止痛、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唐书建;冯智刚;李祥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机制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点。也是针对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能力不足及策略失误等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应急机制的对策建议,旨在明确卫生应急机制建设的重点,为我国卫生应急工作提供指导和意见。

    作者:朱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分析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5月~2012年7月收治的46例老年颅脑损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给予这些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统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预后。结果46例老年颅脑损伤患者中共出现7例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22%,有3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6.52%。结论针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的危险因素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唐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手术室见习带教工作的探讨

    我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实习、见习护生人数多。手术室不同于其他临床科室,环境特殊,专业性强,知识面广,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不固定,且见习护生未到手术室见习前就有恐惧、好奇心理,给手术室的带教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经过我们3年的临床见习带教实践,总结出一套较为规范的带教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梁佳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浅析静脉输液引发护患纠纷的原因及对策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方法,在治疗和抢救患者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基础护理操作中用的多的技术,也是护患纠纷多的治疗环节[1]。随着人们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有静脉输液引发的护患纠纷有所增加。现将近几年我院由静脉输液引发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刘来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护理体会

    秋季腹泻又称为轮状病毒肠炎,该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因其多发生在秋冬寒冷季节,故亦称为秋季腹泻。本病多见于6个月~2岁婴幼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蛋花样大便,大便次数多,>10次/d,亦可达数10次。病情重者可致严重脱水,酸碱平衡紊乱,对婴幼儿健康危害极大。我科自2011年9月~2012年11月采用中药直肠滴入方法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患儿59例,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王洪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性颈椎损伤的护理

    颈椎损伤是创伤急诊中的常见病,在重体力劳动尤其是在矿下塌顶。冻土伤车锅,地震以及跳水等体育运动中可能发生,是骨科患者中死亡率较高的创伤,多见于中、青年人。因此,提高对这类患者的急诊处理水平是当前人们关注的问题。颈椎损伤的特点:①严重的急性颈椎损伤常合并高位颈髓损伤所致的四肢瘫痪。②伴有呼吸困难。膈肌,肋间麻痹,引起咳痰能力下降、呼吸梗阻,导致呼吸困难,常并发肺部感染。在高位颈髓损伤患者,如血肺或水肿累及延髓,引起呼吸中枢麻痹可致死。③病情变化快。重症患者合并颅脑损伤,常在伤后24~48h内出现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④容易出现高位截瘫等并发症。

    作者:潘明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CDP连续数据保护的分析

    根据目前医院的业务发展,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医院信息量逐年大幅膨胀,从医院的信息机房来看,设备也是越来越多。医院信息化复杂,牵涉到的系统五花八门,如何来提供信息化的水平是大家一直探讨的课题,在这里我主要从系统、从架构的角度来分析,不牵涉到应用软件。

    作者:田才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骨科护理工作中预见性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为了进一步说明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工作中所具有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7月在我院进行骨科疾病治疗的患者23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比组和护理组,每组115例,分别采用常规性护理方式以及预见性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可预见性意外的防护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护理组患者的康复速度和康复治疗要明显优于对比组,而且护理过程中可预见性意外极少发生,患者的满意度大大提升,护理对预后产生正向影响。结论预见性护理内容是具有现代医学意义的护理变革之一,其工作具有前瞻性、预见性、人性化、全面化,能够积极有效地配合医疗治疗计划,并且产生良好的预后影响,并且能够有效梳理医患关系,应该在临床护理中全面推行。

    作者:胡庆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