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维铭
目的:探讨骨折手术内固定物断裂的原因。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骨折手术内固定物断裂患者86例,分析其内固定物断裂的原因。结果本组86例患者内固定物断裂的原因中,22例复位不良,15例钢板位置放置不当,12例内固定物选择不当,20例内固定物放置时间过长,14例过早负重,3例骨不连未及时治疗。结论骨折手术要求解剖复位满意、坚强内固定、术后及时治疗相关并发症、及时将内固定物取出并合理进行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内固定物断裂。
作者:周俊才;何英;崔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前毕业实习带教方法,特别是蒙药学专业毕业实习带教方法的优化改革已成为从事实习带教蒙医药学同仁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结合笔者对内蒙古民族大学蒙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实习带教实践,将解决问题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应用于蒙药学毕业生实习带教的专业选题、文献检索、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处理以及撰写论文等多个环节,提出基于PBL的蒙药学毕业生实习带教模式,以期为蒙药学及其他学科实习生带教方法的教学改革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作者:辛颖;刘宗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CT诊断在腹部创伤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收治腹部创伤患者52例,均行CT诊断,并对其具体的应用及临床意义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经CT诊断,共发现有13例脾脏损伤,15例肾脏损伤,10例肝脏损伤,6例胃肠道及肠系膜损伤,4例胰腺损伤,1例胆道损伤,2例腹膜后血肿,1例其他损伤;且行手术的39例患者中,有37例与CT诊断结果相符,诊断准确率高达94.87%。结论采用CT诊断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还能尽量避免漏诊、误诊的现象发生,进而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奠定坚实地基础。
作者:张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关心血管疾病的众多危险因素被不断地发现和证实,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有300多种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超重/肥胖、糖尿病、不健康的膳食和缺乏体力活动等方面。本文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其他因素系统的阐明。
作者:南永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文章探讨开放实验室与PBL教学模式相结合在法医毒物分析实验教学中的效果。以2008级法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学生随机分成开放实验室与 PBL教学法组和传统讲授法组,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的差异。结果显示开放实验室与PBL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增强法医学生的综合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解润芳;李晓堰;刘清;李慧方洁;李树华;张瑞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应用非语言交流,满足了语言沟通障碍而意识清楚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减少了患者心理障碍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抢救成功率。
作者:周龙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5月~2012年7月收治的46例老年颅脑损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给予这些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统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预后。结果46例老年颅脑损伤患者中共出现7例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22%,有3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6.52%。结论针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的危险因素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唐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探讨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术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围手术期护理。对2012年全年389例行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术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围手术期护理作回顾性总结分析。389例全部治愈,术中顺利,术后无并发症,无因围手术期护理不当而影响手术进行及患儿的预后。
作者:蒋维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方法,在治疗和抢救患者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基础护理操作中用的多的技术,也是护患纠纷多的治疗环节[1]。随着人们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有静脉输液引发的护患纠纷有所增加。现将近几年我院由静脉输液引发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刘来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患者62岁,女性,以头痛、头晕、发热3d,一过性言语不清,右上肢及右下肢活动障碍4h,于2012年2月2日入我院神经内科。既往有糖尿病史17年,冠心病、房颤病史10年。3d前患者出现头痛、头晕、恶心、低热,在当地行头CT检查未见异常。入院前4h行走过程中,突然先后出现言语不清、失语,右上肢、右下肢活动障碍,均在5~15min内恢复正常。入院时查体:体温37.8℃,脉搏72次/min,血压130/70 mmHg。神清,语言流利,精神及智能正常,双瞳等大等圆。巩膜无黄染,皮肤无出血点及瘀斑。颈部、腋下、腹股沟淋巴结未触及。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90次/min,律不齐,未闻及杂音。肝、脾肋下未及,四肢活动无障碍。 Babinski征阴性,克氏征阴性。诊断考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能性大。化验血常规:白细胞5.27×109/L,血红蛋白100g/L,血小板22×109/L;尿蛋白+1,潜血+2,尿红细胞934.8/μl;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象正常;Coombs试验阴性,Ham试验阴性;血小板相关抗体不增高,ANA阴性,ds-DNA阴性。心电图提示房颤。2月6日出现左手中指、食指麻木,左上肢麻木,左上肢抬举无力。行头部MRI平扫及头颅MRA检查提示脑白质脱髓鞘改变,头颅MRA未见异常。由于患者发热、贫血、血小板减少,尿蛋白+1,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抗体IgM、IgG检查阴性,肥达反应阴性,血一般菌培养阴性,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骨髓检查: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占37%,成熟延迟,红系增多占45%,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形态正常,巨系106个,未见产板巨核细胞,血片见较多红细胞碎片及畸形红细胞,经血液科会诊,怀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于2月13日转入血液科。给予甲泼尼龙80 mg/d静点,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但仍有头痛、恶心。2月17日晚出现胡言乱语30min。2月18日出现持续躁动与胡言乱语交替发作,皮肤出现瘀斑。化验血常规:白细胞8.47×109/L,血红蛋白84 g/L,血小板9.4×109/L,网织红细胞11.22%,绝对值255.8×109/L。行血浆置换后,上述症状缓解。2月20日再度出现胡言乱语,再次血浆置换一次,症状缓解。2月21日查血:白细胞9.75×109/L,血红蛋白63.2 g/L,血小板38.4×109/L。2月22日又进行一次血浆置换,2月23日化验血:白细胞9.16×109/L,血红蛋白89 g/L,血小板51.4×109/L。患者从第二次血浆置换后,头痛、恶心缓解,未再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及出血倾向,一般状态明显好转,于2月24日出院。2月28日来门诊复查:白细胞8.45×109/L,血红蛋白102g/L,血小板110×109/L。
作者:刘丹丹;孙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刺激咽喉反射在第三产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50例产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科处理,观察组在第三产程中用压舌板刺激咽喉引起反射。对比两组第三产程所用时间及出血量。结果观察组第三产程所用时间较对照组少,且观察组的出血也明显较少。结论在产妇的第三产程刺激咽喉发射能有效的促进产程,减少出血。
作者:邹荣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在眼科门诊中,经常出现患者因为悲观心理的出现而在病情的治愈上有较大影响。医院不仅仅是医治患者的病情,而且要护理好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内心心理情绪,要帮助患者对于治病怀有一种正常的情绪。笔者相信通过全体医护士的努力,一定会帮助患者在平静的心理中治愈好疾病。
作者:方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的意义及重要性。方法对90例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对象、指导措施及内容效果评价方式进行综述。结果使90例中青年患者血糖有效地得到控制,从而达到减少并发症并保持良好健康状态的效果。结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长期性疾病,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更好的控制血糖,稳定病情,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刘春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急性乳腺炎是指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发生在产后哺乳期妇女,以初产妇为常见,好发于产后3~4w。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淋球菌[1]。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乳房疼痛、局部红肿、高热等一系列表现,直接影响到乳腺分泌,造成产妇极大的生理与心理压力。因此加强乳腺炎的预防护理措施至关重要。现将我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6例住院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马秀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有风湿热病史患者在继发GAS(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后风湿热复发及继发风湿性心脏病的风险很大,宜进行持续数年的抗生素预防治疗(二级预防)。预防治疗的疗程根据既往风湿热发生的次数、距后一次风湿热发生的间隔时间、继发GAS感染的危险性、患者的年龄以及心脏是否受累而定。二级预防治疗首选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磺胺嘧啶或大环内酯类/氮杂内酯类药物。
作者:李夏华;李霞;施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小儿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是操作简单,生理干扰小,并发症少,效果确切。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但小儿合作性较差,常妨碍阻滞的实施。我院自2011年来,对部分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采用臂丛神经阻滞联合七氟烷吸入,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秀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辅助下子宫全切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腹腔镜辅助下子宫全切术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经过加强术前的心理护理及充分的术前准备,以及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并加强出院指导,118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针对腹腔镜辅助下子宫全切术的特点,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是手术成功及术后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陈荣;徐静;莫礼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近两年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76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采用贝那普利,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进行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效果并记录分析。结果研究组中有效率96.8%;对照组有效率71.2%。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计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与贝那普利的联合疗法可有效改善症状、更好地保护肾功能,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祁显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引进桌面推演模式培训护理人员,以提高护理团队在灾害救护中作用并观察其效果。方法全面分析护理团队在大型灾害救护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桌面推演的培训模式,包括大型交通事故救援、水灾救援、火灾救援、地震救援等。结果通过桌面推演模式的培训,护理团队对大型灾害的急救流程,检伤、救治、转运都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其救护能力。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型灾害采取桌面推演的培训模式可在短期内有效的提高护理团队的应急救护能力。
作者:沈序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使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片终止49天以内早期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拟诊停经49 d以内的早孕,要求口服药物终止妊娠的200例健康妇女。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尿HCG测定及B超确认宫内妊娠,经询问病史无用药禁忌症,自愿要求药物终止妊娠,通过患者知情同意权,能配合治疗与跟踪随访者。早晚空腹各服米非司酮≤1片/d,连用3 d,服药的第3 d上午空腹来医院再服米索前列醇片600 mg。结果完全流产187例,完全流产率占93.5%;不完全流产10例,不完全流产率占5%;流产失败3例,流产失败率占1.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具有安全高效,服药方法简便,给患者带来痛苦小,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作者:伍伟芬;张伟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