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析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潜在因素及预防对策

张华敏

关键词:骨科手术, 切口, 感染, 潜在因素, 预防对策
摘要:目的 对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潜在的因素以及预防对策进行分析.方法 某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202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自身因素、手术因素以及用药因素对感染的影响.结果 自身因素包括年龄、住院时间、血红蛋白水平及ASA分级等都对感染有着影响,而对于手术因素与用药因素来说,手术时间和预防性应用抗菌类药物会对感染带来影响.结论 可以通过术前仔细检查、适时运用预防性抗菌药物、严格进行手术消毒、精准的手术操作技术以及做好术中和术后的保暖等措施来加强对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预防.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肾衰竭患者行血液透析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8月~2015年2月收活的3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通过我们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饮食、并发症的防治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提高了血液透析的有效性,延长了患者的生命.结论 急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给予科学规范的护理,可保证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疗质量.

    作者:曾桂花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浦东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亚临床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亚临床血管病变的患病率情况,并分析比较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浦东川沙、合庆和机场镇社区居住5年及以上居民为研究对象,对入组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颈动脉彩超检测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斑块情况.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亚临床大血管病变组(A组,n=371)和无大血管病变组(B组,n=405),进行相关临床指标的比较.结果 A组与B组比较,高血压比例高,糖尿病病程更长,SBP、FPG、2hPG、HbA1c、TC及LDL-C更高(P<0.05),BMI、WHR、DBP、TG和HDL-C无显著差异.结论 浦东社区存在亚临床大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发病率高,糖尿病病程长,血糖、血压、血脂控制情况均较差.年龄、男性、高血压病史、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BMI可能是这类人群发生亚临床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秦玉兰;华燕丽;蒋晓真;陈蕊华;周斌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剖宫产术与阴道助产术在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与阴道助产术应用于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中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足月妊娠临产时诊断为胎儿窘迫的孕妇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选择分娩方式为阴道助产术,观察组选择分娩方式为剖宫产术.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新生儿窒息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临床改善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和阴道助产术均可选择用来处理临床出现胎儿窘迫的足月妊娠临产孕妇,但相对于阴道助产术,剖宫产术可明显改善胎儿窘迫症状,临床疗效较好,可供临床选择应用.

    作者:聂忠芝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小剂量地西泮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探析

    目的 探讨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应用莫沙比利同小剂量地西泮联合疗法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莫沙比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地西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94.44%,同对照组80.56%比较,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同对照组8.33%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均未出现严重反应.结论 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莫沙比利同小剂量地西泮联合治疗,可有效促进症状改善,提高疗效,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冯萨玲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大、小剂量两种不同方案叶酸、甲钴胺、维生素B6治疗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叶酸联合甲钴胺、维生素B6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患者血液高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入院治疗高Hcy血症患者130例进行研究,采用区组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33例采用大剂量叶酸+甲钴胺+维生素B6治疗,B组33例采用低剂量叶酸+甲钴胺+维生素B6治疗,C组32例采用甲钴胺+维生素B6治疗,D组32例不予B族维生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月、治疗后12月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A、B、C组治疗后3月、6月Hcy水平持续下降,组间比较有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D组治疗前和治疗后3月、6月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B、C、D四组Hcy水平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6.月 Hcy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分析,A、B、C组治疗后Hcv水平均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后3月、6月 Hcy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Hcy水平均低于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叶酸的B族维生素治疗对高Hcy血症的治疗均有良好效果,小剂量叶酸和大剂量叶酸联合治疗的效果一致,都达到治疗的预期目的,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可采用小剂量叶酸的联合方案.

    作者:杨燕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早期手术治疗急性梗阻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目的 对早期手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囊脑炎的疗效进行全面的观察.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梗阻性胆囊炎患者,共计104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均52例.治疗组行早期的手术治疗,对照组行非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为(2.41±1.08)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7.49-±1.54)d;且其体温恢复正常值以及住院的时间,也都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52例患者中,并发症发生者共3例,所占百分比为5.77%;对照组共8例,所占百分比为15.38%.治疗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手术疗法,对急性梗阻性胆囊炎患者实施早期治疗,能保障患者于治疗期中的安全性,利于其病情的恢复.

    作者:缪胜辉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焦虑症患者中整合护理模式的运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析针对焦虑症患者采取整各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焦虑症患者40例为整合护理组,对其采取整合护理模式治疗;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焦虑症患者40例为常规护理组,对其采取焦虑症常规护理模式.均给予相同的抗焦虑药物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SAS和HAMA评分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焦虑情况均得到有效缓解,但整合护理组出院时SAS评分和HAMA评分均显著好于常规护理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整合护理组焦虑改善情况更佳.同时整合护理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焦虑症患者采取整合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焦虑状态,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护理干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仙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15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0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甘露醇脱水、依达拉奉、脑蛋白水解物改善脑功能、昏迷患者给予醒脑静或纳洛酮催醒等治疗,观察组给予丹红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qd,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qd治疗,疗程15d.观察患者治疗后疗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7.74%,总无效率12.26%,对照组总有效率78.08%,总无效率21.92%,两组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邹进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剖宫产患者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应用在剖宫产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住院部接诊的剖宫产患者120例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加用舒适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寒战、呕吐及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并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寒战、呕吐及SHS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患者采取舒适护理,不仅可降低呕吐、寒战及SHS发生率,并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

    作者:揭春华;赖慧慧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四肢骨折内固定失败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目的 分析四肢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原因,探讨其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丹江市妇幼保健院四肢骨折采用内固定失败的10例患者,分析其原因和处理效果.结果 导致四肢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原因有内固定适应症选择不当、内固定时机选择不当、年龄选择不当、术中操作不规范、内固定器材选择使用不当、髓内钉选择使用不当、功能锻炼不当、内固定术后处理不当导致的感染或感染加重等,经过正确的治疗后,2~9个月后,10例患者中除有1例患者四肢功能尚未恢复正常外,其他9例患者皆以痊愈.结论 为避免导致四肢骨折内固定失败,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症、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手术,术前准备充足,术中认真操作,术后安排正确的功能锻炼,加强对感染的认识,避免感染的发生.

    作者:许超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杨昌国治疗“痛风”的临床经验

    介绍重庆市沙坪坝区名中医杨昌国治疗“痛风”的经验.认为本病以脾失健运为本,疼痰湿阻为标.临证常按急性期、缓解期/无症状期分期辨治,并在急性期以散瘀解毒软膏外敷,内外结合,疗效尤佳.重视痛风缓解期和高尿酸无症状期的治疗和调摄,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帮助其早日摆脱痛风的困扰.

    作者:莫世祥;谭千凤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替罗非班在急诊PCI患者中应用的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 探讨并分析在急诊PCI患者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护理方法及要点.方法 从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急诊PCI患者中随机抽取84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沿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统计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PCI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过程中,进行重点观察、用药控制等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

    作者:刘琼;宋雯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预后影响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康复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26例AMI患者近期(1个月)病死率与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就诊时间、梗死部位、治疗方法、危险因子等的相关性,及时有效地制定个体化康复护理程序.结果 女性、高龄、前壁心肌梗死、就诊时间>6h患者近期病死率更高,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病死率较溶栓治疗组低,吸烟、高脂血症可能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及时实施康复护理程序,有效预防AMI复发、降低近期病死率效果确切.结论 AMI近期预后受多因素影响,可通过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控制危险因素、加强康复期护理改善预后.

    作者:王彬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

    目的 探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对9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给予术前评估、健康教育、训练,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机械、物理性预防、药物预防、饮食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 患者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结论 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有效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绘莉;杨智蓉;杨敏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实施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常规输液支持)、试验组(肠外营养支持)各35例,观察营养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1例(2.9%),低于对照组的6例(171%);患者术后1w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血浆清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普外科手术患者而言,术后实施肠外营养支持具有积极作用,能够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营养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莎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及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96例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情绪与心功能.结果 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且利于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作者:薛华丽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46例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的护理对其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近2年来我院肺病科收住的4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专科护理观察及记录.分析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治疗过程中专科特色护理的重要性.结果 在所有被观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护理体会.发现优质的专科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重要性以及未能积极开展优质专科护理而存在的不良风险.结论 开展优质专科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恢复有极重要的作用.

    作者:闫丽琴;丁梅芳;李晓林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放射平片与CT对脊椎骨折的诊断价值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放射平片与CT对脊椎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50例脊椎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放射平片检查,观察组行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经CT检查后骨折片移位、椎管狭窄等方面的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观察组中柱骨折、后柱骨折等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中度骨折、重度骨折等评分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 放射平片与CT对脊椎骨折的诊断均具有一定的效果,但CT诊断的效果更为明显,能有效提高患者病情的确诊率.并且还能清晰显示患者损伤情况.

    作者:尚宝锋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肝硬化患者的营养不良的原因及评估

    肝脏是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的中心器官.当肝脏发生硬变后,由于肝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各种营养代谢发生障碍.导致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有很多.

    作者:王芸;吴眉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标准化护理操作流程在点眼药中的应用体会

    标准化护理操作流程(以下简称标准流程)是众多护理专家不断总结经验,经过反复研究探讨而制订的便于工作、省时节力且具有合理性、规范性的一系列程序的完整组合,是护理人员执行护理操作的技术指导准则.严格执行标准流程是护理人员应尽的职责.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而导致标准流程与具体应用严重脱节现象,存在差错事故发生的隐患,并直接影响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

    作者:谢芳芳;罗兴莉 刊期: 2015年第5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