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江玲
目的 探究骨科骨折患者肘关节僵硬的有效康复护理方法.方法 将2014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骨折后肘关节僵硬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样本,随机分成对熙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40例患者中,经护理显效16例,经护理有效21例,本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高达92.5%;对照组40例患者中,经护理显效9例,经护理有效21例,护理有效率为75.0%,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即观察组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采用骨科常规护理的效果.结论 综合康复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的骨折后肘关节僵硬程度.
作者:张爱华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总结鼻息肉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鼻息肉CT影像的认识.方法 90例鼻息肉分别行鼻窦CT冠状位扫描,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 鼻息肉CT表现为软组织肿增,好发于窦口鼻道复合体区、易在鼻腔双向生长,常合并有副鼻窦炎表现.结论 CT对鼻息肉诊断、判定病变范围有特征性表现.
作者:刘东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探讨放射平片与CT对脊椎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50例脊椎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放射平片检查,观察组行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经CT检查后骨折片移位、椎管狭窄等方面的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观察组中柱骨折、后柱骨折等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中度骨折、重度骨折等评分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 放射平片与CT对脊椎骨折的诊断均具有一定的效果,但CT诊断的效果更为明显,能有效提高患者病情的确诊率.并且还能清晰显示患者损伤情况.
作者:尚宝锋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比较交叉包扎法与缠绕包扎法在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8月行冠脉介入治疗的45例患者,桉止血方法的不同分为交叉加压包扎组及缠绕包扎组,对比观察两种止血方法的出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交叉包扎组发生手臂肿胀1例,皮肤青紫1例;缠绕包扎组发生出血1例,皮下血肿1例,手臂肿胀2例,皮肤青紫2例,指脉氧异常1例,纱布卷移位4例,交叉包扎法效果优于缠绕包扎法.结论 交叉包扎法在安全性、止血效果及手臂肿胀程度等方面优于缠绕包扎法,更适用于广大患者,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如钿;马纪娇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观察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配伍口服米非司酮用于疤痕子宫引产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4例中期妊娠要求引产的瘢痕子宫妇女分为两组,各42例,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50 mg,q12 h,共200 mg,第3d上年采用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100 ng.对照组单用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100 mg.结果 用药至宫缩开始时间、用药至胎儿及附属物排出的时间(平均娩出时间)、产时产后出血量等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软产道裂伤.结论 疤痕子宫中期妊娠在排除禁忌症后,采用依沙吖啶配伍米非司酮进行引产不但安全可靠,而且并发症少.
作者:莫西玲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研究分析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180例确诊为糖尿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实验组各9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其中对研究患者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实验组则采取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依从性.结果 实验组有88例患者表示满意,满意率选97.78%,研究组有79例表示满意,满意率为87.7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依从性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 采用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不但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增加患者依从性,而且可以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玥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测定50例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及50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FBG).结果 伴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无并发症患者.结论 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与糖化血红蛋白有关.
作者:侯应华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减轻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骨病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已确诊患有肾性骨病的中青年MHD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持续的系统的综合护理,包括心理、运动、饮食、用药、透析、健康宣教等方面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肾性骨病发生的程度,包括骨痛及关节痛症状、骨密度值(BMD),血钙、血磷、血PTH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器明显优于对照组,骨痛及关节痛等均有不同程度减轻,BMD、血钙、血磷、血PTH均有一定程度改善.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改善中青年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家莲;全丽霞;韦红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盆腔炎是常见的妇科感染性疾病,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感染引起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卵巢脓肿、输卵管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和盆腔腹膜炎.本病分急性和慢性,其中慢性盆腔炎(CPID)由急性盆腔炎(PID)治疗不当或不及时或经期、产褥期调护不当、宫腔手术感染引起.
作者:王学会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探讨三联法治疗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9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宫腔纱布填塞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三联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24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三联法治疗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珊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观察分析X线在胃底贲门下区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40例胃底贲门下区癌患者,全部患者均采用X线诊断,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临床诊断资料,分析X线诊断特征和意义.结果 本组40例胃底贲门下区癌患者中,溃疡型27例(67.50%),龛影周围黏膜变形27例,不规则钡斑24例,椭圆形或圆形钡斑3例,环堤8例;平坦型4例(10.00%),树根样染钡区和云雾样染钡区各2例;肿块型9例(22.50%);溃疡型检出率较肿块型、平坦型明显增高(P<0.05).结论 在胃底贲门下区癌患者临床诊断中,行X线诊断时选择仰卧半立左前斜位,有助于造影诊断,胃底贲门下区癌X线主要征象为溃疡型,应注意鉴别其与良性溃疡,可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
作者:赫娟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总结毒性中药附子药理学特性及其不同炮制规格的使用和鉴别区别.方法 将各种炮制规格的附子单煎,通过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HPLC-TOF-MS)分析各种规格附子内六种生物碱的含量.结果 ①6神炮制方法的附子单煎后生物碱的含量均低于生附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六神炮制方法中生物碱含量的顺序由低到高为黄顺片<黑顺片<液附片<炮附片<盐附子<白附子.结论 附子是常见的毒性中药,其在抗心律失常、抗衰老、强心、扩血管等方面应用效果较佳.但是其毒性作用亦较强.不同炮制规格目的均以“存性”和“减毒”为目的,各种规格的炮制品具有不同的生物碱含量,回阳救逆是其主要作用,但是因其毒性作用,用药时要谨慎,辩证清晰.
作者:杨建萍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分析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并总结体会.方法 选择急性阑尾炎患者共110例.所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实验组55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7.2±1.5)分,对照组为(79.8±2.7)分.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对照组为9.0%.实验组在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加强国术期的护理,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作者:黄婷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在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行外科手术的132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干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认识度高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健康教育,可以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并且有效提高了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此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秀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留置尿管是手术患者一项重要的术前准备,术前留置尿管可以避免术中损伤膀胱,进行术中术后出入量的监测,防止术后尿潴留.有研究发现[1],麻醉后留置尿管能够消除患者插尿管时的不适感和尿道黏膜损伤.因患者的个体差异特别是老年肥胖下身松弛的女患者,常规平卧位留置尿管有明显困难,一次置管成功率较低.为了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感染的机会,我们对老年肥胖女患者留置尿管的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文红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icotinamid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Nampl)又称为内脏脂肪素(visfatin)和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pre-B cell enhancing factor,PBEF),是NAD补救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Nampt通过调节细胞内NAD水平间接调控NAD依赖蛋白的活性,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家族成员Sirtuins和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Nampt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分期分级及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将就Nampt与肿瘤的关系以及Nampt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孙洁;陈静瑜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对洛伐他汀缓释片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根据《中国药典》中所规定的相关操作标准,筛选适宜的洛伐他汀体外药物释放条件.结果 洛伐他汀在238nm处有大吸收,线性回归方程为A=0.0663C-0.0101,相关系数r=0.9998;可见在浓度范围2~13μg/ml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对Q与t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回归方程为Q=8.4532t+7.93;r=0.9922;可见其践性美系良好,含量分别在98.74%~99.31%.结论 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洛伐他汀缓释片质量控制进行研究,结果准确、操作便捷.
作者:代根;汪福强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通过了解检验科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发生原因,提出防护对策以及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措施,以期减少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和职业暴露后感染的发生.方法 收集2009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我院检验科工作人员职业暴露21例,对职业暴露的类型,暴露源等进行分析.结果 其中采血针头刺伤皮肤占38.1%;负压管破裂划伤占23.8%;议器针头戳伤占9.5%;血液、体液污染皮肤、粘膜占28.6%;上述几种原因均可引起检验科工作人员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结论 检验科工作人员为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以皮肤暴露为主,暴露主要为传染性暴露和化学损伤性暴露,因而检验科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增强防护意识,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暴露.
作者:李璟 刊期: 2015年第51期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领域见的急腹症,也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各国异位妊娠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1闭,其相关危险因素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尽管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有一定进展,但它仍是导致孕早期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通常正常输卵管的运输功能,依赖输卵管平滑肌和粘膜细胞纤毛的正常活动.女性排卵后受孕激素的作用,输卵管收缩强度增加,大量纤毛的摆动,在24h遇到精子,就能在此受精.凡因种种原因推迟或阻止孕卵到子宫的正常运行,使孕卵被阻于子宫腔以外均可发生异位妊娠.因此认识异位妊娠危险因素并对它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是减少异位妊娠发生的关键环节,本文就近年来探讨较多的异位妊娠发生的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作者:张素华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C)在糖尿病肾功能检测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46例糖尿病肾脏损伤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一时间段内4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血清中CysC水平检测采用终点散射比浊法,同时采用本院常规血液检测方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CysC、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3项指标检测比较,CysC阳性检出率高,为83.48%(43/46),CysC阳性检出率与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检测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检测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并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ysC作为糖尿病肾脏损伤的检测指标,在糖尿病肾脏损伤早期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推广.
作者:悦冬芝 刊期: 2015年第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