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慢性肝病络气郁滞证验案浅析

王小银;邵冬珊

关键词:小柴胡汤, 加味治疗, 慢性肝病, 郁滞证, 甘草酸二铵注射液, 还原型谷胱甘肽, 颈肩腰腿痛, 病毒性肝炎, 少阳经脉, 内伤杂病, 门诊体检, 临床运用, 理疗治疗, 耳鸣耳聋, 移动性, 通络法, 降酶药, 肝炎病, 肝功能, 肝病科
摘要:络病是广泛存在于多种内伤杂病和外感重症中的病机状态[1],慢性肝病中常见络气郁滞的表现,且多为少阳经络郁滞证[2,3].锢疾络病,非常法所能为,终以通络法解之[4].兹举临床运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本证验案如下.案例1:吴某某,女,29岁.初诊(2010年8月24日):宿有慢性肝炎病史,近3月常感颈肩腰腿痛,在他科药物和理疗治疗证情不减,遂至肝病科门诊体检.查肝功能GPT83u/L,GOT 49u/L,GGT56u/L,HBsAg+,HBeAg+,HBcAb+,HBV-DNA5.562* 106comps/ml,ESR4mm/h,AS0 123IU/ml.RF 1.11U/ml,颈椎、腰椎片无明显异常,遂以病毒性肝炎收入院.刻诊:患者诉颈部、肩膀,臂部、腕部酸胀麻木,左侧耳鸣耳聋,定睛看移动性物体时头昏眼花,腰部酸胀,舌质淡红,苔白,脉弦细,证属太阳少阳经脉不利.西医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还原型谷胱甘肽等护肝降酶药,中医立疏解太少经脉法.药用:柴胡l0g,法夏10g,党参15g,甘草10g,黄芩10g,干姜6g,桂枝8g,白芍15g,葛根15g,川芎10g.7剂,1剂/d,分2次服.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鹿瓜多肽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研究鹿瓜多肽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及发生规律,为合理使用鹿瓜多肽注射剂的同时,应加强用药监测与预防,以尽量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5例鹿瓜多肽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鹿瓜多肽不良反应中,男性19例(54.3%),女性16例(457%);其临床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引起过敏性休克5例(14.3%).结论 药物使用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合理使用鹿瓜多肽的同时,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也尤为重要.

    作者:杨海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乳突腔填塞治疗慢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治疗慢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的简便、术后谈复快的改良手术方法.方法 对比传统乳突根治术与乳突腔填塞并保留完整外耳道皮筒的改良乳突根治术的术后上皮化时间及听力恢复情况.结果 ①术后随访6个月-1年无胆脂瘤复发;②改良乳突根治术,术腔均能在术后3-6w完全上皮化.传统乳突根治术Hw未能完全达到上皮化,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③术后3个月复查听力,听力恢复良好,平均听力气骨导差在1.5~20dB;④术后外耳道形态基本正常,生理功能正常.结论 慢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的手术治疗应根据病灶的范围及乳突气化等情况而采用不同的个性化手术方式.对于乳突气化差及病灶范围广的骨疡型慢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患者,可采取保留完整外耳道皮筒及用骨粉及肌-骨膜瓣填塞乳突腔的改良乳突根治术及鼓室成形术治疗,术后上皮化快,外耳道形态好,保留外耳道正常生理功能,听力恢复良好.

    作者:唐建文;胡金梅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工会管理对医院文化建设的作用研究

    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竞争的激烈化,而不断深化的医疗改革促使医院迈入市场激烈竞争的时代,医院文化建设能够利于进一步提升医院的整体竞争力.由于构建和谐医院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医院文化、加强医院工会工作,由此,本文就医院文化建设中工会的优势进行分析,随后就工会管理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予以讨论.

    作者:代凤泉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自控式氧化亚氮吸入联合会阴神经改良阻滞在高龄初产妇分娩镇痛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白控式氧化亚氮(笑气)吸入联合会阴神经阻滞在高龄初产妇分娩镇痛的疗效以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正常足月妊娠,单胎头位,年龄在35~43岁的初产妇90例,随机分为三组,单纯氧化亚氮吸入组(吸入组,30例),单纯会阴神经改良阻滞组(阻滞组,30例),氧化亚氮吸入联合会阴神经改良阻滞组(联合组,30例).观察比较三组产痛程度、分娩方式、会阴侧切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吸入组、阻滞组、联合组的镇痛有效率分别为73.3%、6.7%、93.3%,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1).三组剖宫产率联合组(13.3%)低于吸入组(30.0%)和阻滞组(43.3%),差异有显著性(P<001).三组总产程联合组[(313.58±35.42)min]短于吸入组[(331.58-±40.28)min]和阻滞组[(371.53 ±34.12)min],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三组会阴侧切率联合组(10%)和阻滞组(13.3%)低于吸入组(26.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1);三组在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氧化亚氨吸入联合会阴神经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满意,对母儿均无不良影响,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春春;黄白莉;康桂红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康复医学近几年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其以自身独特的被动与主动功能训练技术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其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对象主要是伤残者,目的则是促进其功能康复.文章探讨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策略,包括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合理优化教学方法与积极开展教学实践三方面.

    作者:李秀坤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妊娠期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检测的意义

    目的 探讨妊娠期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hyroid peroxidase autoantibody,TPO-Ab)检测的意义.方法据TPO-Ab水平将孕妇81例纳入阳性组,其余阴性孕产妇323例纳入对照组,均常规干预治疗,控制甲状腺疾病,对比妊娠结局.结果 阳性组妊娠合并症发生率、终止妊娠率、自然流产率、甲亢或甲减发生率高于阴性组,阳性组活产儿率低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TPO-Ab阳性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上升,但不能代替甲状腺激素、TF3、FT4、TSH监测.

    作者:冯翠萍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妊娠剧吐的针灸治疗及护理

    目的 探讨妊娠剧吐的针灸治疗及护理临床疗效.方法 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针灸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针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取穴上脘、中脘、内关、足三里行针灸治疗及配合相应护理,治疗5d.结果 比较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重复住院率针灸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治疗配合针灸治疗妊娠剧吐,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徐艳红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剖宫产瘢痕妊娠并发大出血处理方法探讨

    目的 探究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2015年7月的38例剖宫产瘢痕妊娠并发症大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送检的病灶组织经检验为退变及坏死的绒毛和胎盘组织,38例患者待血-HCG水平下降80% ~90%,病灶血流消失或基本消失,全部患者均得到有效的治疗.结论 在剖宫产瘢痕妊娠并发症大出血的治疗中,每神方法郭各有优势,对于不同程度的病征各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所以,在医疗工作中应该根据相应的症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谭鑫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外科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差错问题分析

    目的 就外科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差错问题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手本室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所出现的26例护理差错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 相应的解决措施实施以后,2014年全年我院外科手术室没有发生1起护理差错问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较高.结论 外科手术室存在着很多的纠纷隐患,务必要秉承“人性化服务”理念来大程度地降低外科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马影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在我院已经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我院体检健康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超声检查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径及颈动脉的血流学情况,病比较这些数据.结果 观察组患者斑块和颈动脉狭窄出现几率显著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左右颈总动脉内径、左右颈内动脉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PI、RI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动脉内径和颈部动脉血流学数据均与正常人群存在较大差异,说明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诊断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田春香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季铵盐离子液推助微分脉冲阳极伏安法对人体尿铅形态分析与研究

    目的 建立一种电化学测定人体尿液样中铅的不同形态的方法.方法 修饰传感器在季铵盐离子溶液优化测定条件下,用微分脉冲阳极伏安法对人体尿液中不同形态铅含量分析的测定.结果 季铵盐离子溶液修饰传感器,用微分脉冲阳极伏安法对人体尿液中不同形态铅——“游离态铅”、“不稳定络合态铅”、“稳定络合态铅”及“总铅”的含量分析加以测定.结论 首次提出了人体尿液中存有不同形态铅之分且选用季铵盐离子溶液修饰传感器,且用微分脉冲阳极伏安法完成了对人体尿液中不同形态铅测定.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操作方便、快速简捷;满足于人体尿液中铅的形态加分析.

    作者:陈冠群;陈自强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止血带效果观察

    医源性感染是威胁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据报道,全球每年有数以亿计的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发生感染,控制医源性感染是各医院的重要工作之一[1].止血带作为临床注射、输液、抽血必用的诊疗工具,每天在各临床很常见,因其与患者皮肤直接接触,属于中度危险品,必须一人一带一用一消毒,避免发生医源性交叉感染.为了提高止血带的管理效果和质量,我院自2012年6月以来,取消临床自行清洗消毒止血带改为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回收,清洗消毒包装后供应使用,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麦小娟;蒋松云;魏渝湘;叶景霞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丹参、黄芪加常规护肝药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丹参黄芪加常规护肝药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84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黄芪注射液治疗,治疗结束后经B超及血清肝纤维化检查,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7.52%,对照组有效率为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在常规护肝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丹参、黄芪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龚炜;宋良芳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脓毒症抗凝治疗的应用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可进一步发展为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其病死率较高.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研究发现,凝血系统异常在脓毒症病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抗凝治疗已经成为脓毒症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就脓毒症抗凝治疗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刘钢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熏洗方联合氨基葡萄糖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熏洗方联合氨基葡萄糖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效果观察.方法 将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熏洗方联合氨基葡萄糖治疗,而对照组予以患者氨基葡萄糖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治疗4w后膝骨性关节炎严重性指数(HSS)评分、VAS疼痛评分,根据证侯疗效判定评定方法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膝关节功能及疼痛表现均得以改善.但相对而言,观察组效果更HS5评分提高及VAS评分降低幅度更优于对照组.结论 熏洗方联合氨基葡萄糖治疗膝骨关节炎较单纯予以氨基葡萄糖治疗技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邵杨;张荣珍;陈先进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建设中医外科模拟换药室的研究与实践

    中医专业学生的临床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广大中医学院校所困扰的难题,即使近些年来围绕这一难题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实验教学改革已经有了初步成效,但是大部分临床教学的实验课仍然依附在课堂理论教学中.针对这一棘手问题,笔者围绕中医外科学的教学改革为中心,开展并建设了中医外科模拟换药,切实增加了中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得中医学生从理论到临床实践有了完美的过渡.

    作者:薛丽君;吴润秋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层次理论在慢性支气管炎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究层次理论在慢性支气管炎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9月收治的15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观察组通过层次理论实施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1.14%,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3A2%,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慢性支气管炎通过层次理论实施全面的护理,护理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作者:刘雪梅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品管圈活动如何提高责任护士对病情掌握的知晓率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责任护士对神经内科患者病情掌握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以“提高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率”为主题,调查神经内科自2015年4月~10月开展品管圈以来,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率的情况.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以来效果显著,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率有了显著提高.结论 品管圈在提高神经内科责任护士对病情的掌握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庆华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疾病严重程度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疾病严重程度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年龄大于65岁的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3例.收集患者身高、体质量、吸烟史、既往病史等基本资料,所有患者抽取血生化、糖化血红蛋白、血气分析,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2011综合评估方法对患者进行COPD疾病严重程度评估以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作为评价动脉僵硬度指标,以PWV>14m/s为高动脉僵硬度高的诊断截点.分为PWV>14m/s组及PWV≤14m/s组,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①在103例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有61例患者PWV>14m/s,占59.22%.PWV>14m/s组及PWV≤14m/s组患者年龄、COPD疾病严重程度、氧分压、糖化血红蛋白、LDL-C、收缩压及脉压存在差异;②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PD疾病严重程度是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动脉僵硬度增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动脉僵硬度增高患者比例高.COPD疾病严重程度是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动脉僵硬度增高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康昱;侯原平;陈清;陆玫;吴金玲;方向阳;高春英;孙倩美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乙肝康治疗217例乙肝临床疗效观察

    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一种传染性强的常见病、发病.有关资料证明,我国发病率及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均居世界首位,尤其乙肝病毒携带者居多,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久治不愈又易转为肝硬化及肝癌.1994年4月,根据资阳市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中心的课题安排,笔者接受了中药治疗乙肝课题,自拟乙肝康,并于次年向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申请了科研立项,通过20年对26例各型乙型肝炎和191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的治疗观察,取得了阶段性成就.

    作者:钟正清 刊期: 2015年第5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