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稳定型心绞痛与稳定型心绞痛血浆组织因子途径变化的观察

彭雯;张秀娥;成蓓;管思明

关键词:心绞痛/血液, 心绞痛, 不稳定型/血液, 凝血致活酶/血液
摘要: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内组织因子(TF)途径的变化,反映不同程度冠心病血管内的促凝活性.方法实验分3组,不稳定型心绞痛(n=19),稳定型心绞痛(n=23)和对照组(n=20).用双夹心ELISA法分别测定其血浆TF抗原水平.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血浆TF抗原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对照组(35.23±12.15,27.65±10.37,25.36±13.24 pg/ml,P<0.01).SAP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血浆TF抗原水平在UAP患者中是增高的,血液呈现高凝状态.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结核病早期误诊38例分析

    儿童结核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较易误诊,我院1998-03~2001-03共收治儿童结核病65例,早期误诊38例,误诊率58.5%,分析如下.

    作者:张红旭;王斌;马天江;安运卿;胡学基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早期误诊69例分析

    半月板结构与功能的特点使其成为膝关节内易损伤的组织之一,但是半月板损伤急性期诊断十分困难,绝大部分得不到确诊.我院自1996-05~2002-03共收治半月板损伤96例,其中78例为早期误诊,占60.9%,观察资料完整的69例分析如下.

    作者:李成存;袁超;张业祥;王宁;孔德强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误诊为支气管哮喘3例

    1 病例报告例1 女,34岁.因刺激性咳嗽、胸闷2 a,呼吸困难4 d,于2001-03-26入院.于2 a前无明显诱因而出现刺激性咳嗽,偶有胸闷,而未加注意.后逐渐加重,无明显季节性,曾做过敏原检测,多种物质为阳性,多次住院治疗均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用地塞米松及氨茶碱可缓解.

    作者:闫淑珍;孙杰;曹春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氟哌啶醇致球后视神经炎2例

    1 病例报告例1 女,6岁.因患多发性抽动症口服氟哌啶醇,每日计量4 mg,约10 d后,患儿诉视力模糊,未引起家长重视,半个月后发现患儿行动不便,遂于1999-07来我院就诊.眼部检查:双眼视力0.2,双眼外观正常.眼底:双视盘色较红,边缘清,视网膜静脉较充盈,其余未见异常.

    作者:武红旗;韦敏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以腹胀、腹水为首发表现的恶性淋巴瘤1例

    1 病例报告男,62岁.因腹胀20 d于1999-09-09入院.20 d前无诱因出现腹胀,呈持续性,无腹痛、恶心、呕吐,排便通畅,大便规律,量色正常,未曾诊治.腹胀逐渐加重,腹部B超、CT检查示:腹腔中等量积液,未见肿物.

    作者:姜凤云;王琨;韩淑芹;刘宝芹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儿童外侧裂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11例分析

    蛛网膜囊肿多发于儿童,为先天性,与妊娠7~8周神经管发育异常有关,尤其好发于颅内大脑外侧裂,我院从1990~2002年共收治儿童外侧裂囊肿11例,均采用手术治疗.现分析如下.

    作者:靳涛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原因和诊治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是常见的新生儿产伤,虽发生率低,但由于严重患儿遗留永久性上肢瘫痪,给患儿及家属造成严重的损失及负担,也给医务人员增添很大麻烦.因此避免和减少其发生至关重要.对损伤患儿应及时诊断和治疗以减轻其后遗症.我们通过对我院发生的26例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损伤原因及预后,提高产科和儿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力争避免其发生并使损伤减少到小程度.

    作者:吴明英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分析

    目的为了解抗-HCV阴性和阳性与HCV-RNA检测分析的符合率,选取HCV检测的筛查方法.方法用现代分子技术,对3000例ELISA抗-HCV检测阴性和280例ELISA抗-HCV检测阳性的样本进行HCV-RNA检测分析.结果 ELISA抗-HCV阴性样本中,HCV-RNA检测阳性率为0.17%(5/3000),ELISA抗-HCV阳性样本中,HCV-RNA检测阳性率为87.8%(246/280).结论 ELISA抗-HCV阴性样本中有HCV感染窗口期漏检样本,ELISA抗-HCV阳性样本中HCV-RNA阴性检出率为12%(34/280),血液HCV感染的检测需同时使用ELISA和HCV-RNA两种方法检测.

    作者:涂伟仁;杨秉潜;石彩香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糖尿病患者的情绪障碍及黛安神的疗效观察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和内分泌疾病,又是一种身心疾病.多项研究证实,糖尿病的发展和转归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许多患者伴有的情绪障碍,尤其是抑郁和焦虑症状[1-4].充分认识并积极进行治疗精神症状,对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QN无疑将有积极的帮助.本文调查了8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并对其中46例用黛安神(Deanxit,丹麦灵北制药公司生产,每片0.5 mg)进行干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雪辉;罗苏生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黄芪在脑出血病中应用50例疗效观察

    笔者近2a来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急性脑出血50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本组均经CT或MRI检查证实.并设对照组、治疗组50例中均为男性,年龄在45~60岁之间,平均52.5岁,基底节区出血48例,其中外侧型23例,内囊出血15例,丘脑7例,脑室出血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大量出血(出血量为30 ml者)12例,中等出血(10~20 ml)24例,小量出血(6~10 ml)者14例,有高血压史者38例,有精神障碍者46例,有语言障碍者43例.

    作者:张爱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全身型类风湿病误诊8例分析

    全身型类风湿病又称Still病.本病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常易误诊.我院儿科自1992~2001年收治12例,误诊8例,误诊率67%,现分析如下.

    作者:吕亚清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眶颅穿通伤并木质异物存留误诊21例分析

    眶颅穿通伤并异物存留临床常见.若延误诊治可危及生命[1].现将我院近年来21例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刘胜;王诚;刘远新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老年Sheehan综合征长期误诊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老年女性Sheehan综合征的长期误诊原因,以提高早期诊治率.方法老年Sheehan综合征长期误诊(误诊时间15~36 a)14例,对其易误诊疾病及常见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Sheehan综合征长期误诊率为58%,常见误诊疾病有神经衰弱(71%)、慢性胃炎(57%)、慢性肠炎(43%)、精神障碍(21%)等.结论①无明显受器质性疾病所致的长期精神萎靡、体质衰弱以及持续低血压状态时,应常规进行内分泌激素的检测;②有产后出血病史,且出血量超过500 ml,且伴有休克时,应考虑Sheehan综合征发生的可能;③产后无泌乳即应检测垂体前叶及靶腺的激素;④产褥期预防感染性休克或DIC的发生.

    作者:宋慧玲;许荣廷;高燕燕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急性铅中毒误诊27例分析

    1999-01~2001-10我们共收治外院误诊的急性铅中毒27例,经驱铅治疗均治愈.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8例,女9例,年龄17~50岁,平均36岁.非职业性急性铅中毒18例,均为口服含铅中药偏方治疗疾病者,其中治疗银屑病15例,癫痫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职业性急性铅中毒9例,其中熔铅工5例,配料工4例.

    作者:史懋功;崔毅;李友好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黄芪和果糖二磷酸钠联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我们从1995~2001年间使用黄芪、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167例,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寇松莲;齐烨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宫颈缝合术治疗宫颈功能不全致习惯性流产临床观察

    我院自1993年以来对因宫颈功能不全致习惯性流产患者均采用宫颈n字形缝合,辅以解痉、镇静药物,经临床观察,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广玲;金继荣;刘焱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切开内挂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25例分析

    1 临床资料本组男21例,女4例,年龄31~62岁,平均39岁.病程5个月~35 a.瘘管呈马蹄形17例,前后直道8例.

    作者:赵学金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自我用药误区与非处方药安全合理用药

    伴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和卫生知识的普及,大病进医院、小病进药房逐步被百姓认识,特别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2批非处方药品共1860个品种在各个药房销售后,据有关资料统计,70%以上的患者有过自我诊断、自行购药治病的经历.但是,由于大多数患者医药知识不足,加之未能得到医师或药师的用药指导,在实施自我药疗时,往往步入误区.随着OTC药品的进一步普及,自我药疗中存在的一些不利因素将影响OTC药品的合理应用,其潜在的危险将进一步显现.

    作者:贺鲁川;孙西征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急性有机氟类鼠药中毒50例分析

    现将近3 a来,我院收治的急性有机氟鼠药中毒50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23例,女27例.成人19例,9例为皮肤吸收中毒,10例为口服中毒.儿童31例均经口服误服中毒,发病时间长6 h,短3 h.全部均有恶心、呕吐、上腹痛、抽搐等症状.

    作者:于献英;赵文艺;许立勤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儿童消化性溃疡误诊20例分析

    近年来,儿童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我院胃镜室自1990~2001年间通过胃镜检查及病理学诊断确诊儿童消化性溃疡30例,皆为10岁以上年长儿童.其中20例曾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误诊时间为4个月~2 a.现分析如下.

    作者:刘虹雯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