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金
本文回顾性分析胎盘早剥32例,以期提高对胎盘早剥的诊断及处理水平,改善母婴围产预后.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我院产科1995-01~2001-12总分娩数9088例,发生胎盘早剥32例,发生率0.4%,年龄20~41岁,初产妇19例,经产妇13例,发病孕周28~36周23例,孕37~41周9例.
作者:郭晓燕;金燕;雷慧中 刊期: 2002年第09期
1 病例报告男,62岁.因腹胀20 d于1999-09-09入院.20 d前无诱因出现腹胀,呈持续性,无腹痛、恶心、呕吐,排便通畅,大便规律,量色正常,未曾诊治.腹胀逐渐加重,腹部B超、CT检查示:腹腔中等量积液,未见肿物.
作者:姜凤云;王琨;韩淑芹;刘宝芹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现将我院1995年至今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误诊26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24例,女2例.年龄35~60岁,平均44岁,男女之比为12∶1.侵犯足第一跖趾关节者19例(其中单侧15例,双侧4例),侵犯踝关节5例,侵犯手指关节者1例,侵犯四肢关节者1例.
作者:曹国庆;郑军;王金霞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多年来,我院供应室工作人员严格工艺流程和规章制度,严把质量关,杜绝了因供应室工作失误而引起的院内感染和交叉感染,具体做法如下.
作者:兰德秀 刊期: 2002年第09期
龋齿是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影响人群范围很广,危害极大,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我院在2001年对本市直属机关两所幼儿园676名儿童进行龋齿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林先凤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口服抗凝血药华法令可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心房纤颤和/或心瓣膜置换术后血栓栓塞并发症,减少再发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及心肌梗死后的血栓栓塞如脑卒中或系统性栓塞等.
作者:张来剑;管红芳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笔者近2a来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急性脑出血50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本组均经CT或MRI检查证实.并设对照组、治疗组50例中均为男性,年龄在45~60岁之间,平均52.5岁,基底节区出血48例,其中外侧型23例,内囊出血15例,丘脑7例,脑室出血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大量出血(出血量为30 ml者)12例,中等出血(10~20 ml)24例,小量出血(6~10 ml)者14例,有高血压史者38例,有精神障碍者46例,有语言障碍者43例.
作者:张爱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1 病例报告2001-05-30自贡市某职高中学发生一起四季豆集体中毒事件.全校共有住校学生43人,发病16人,罹患率39.53%.16例均为男性,发病年龄16~20岁.全部患者均有较明显的临床表现,分别表现为餐后1~2 h出现呕吐、腹痛、腹胀、腹泻、低热,有5例ALT轻度增高.分别给予输液、对症治疗,3 d后全部治愈.
作者:喻奇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剖宫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钾代谢的规律和特点.方法选剖宫产患者100例,分为补钾与未补钾组各50例,妇科手术患者50例,测定其术前、术毕和术后24h血清钾、血浆皮质醇和醛固酮浓度.结果血钾:剖宫产组与妇科组术后均低于术前(P<0.05).皮质醇:剖宫产组术前明显高于妇科组(P<0.05), 术毕两组均较术前升高,但术后24h剖宫产组继续升高,而妇科组则有所下降.醛固酮:剖宫产组术前明显高于妇科组(P<0.05),但术后逐渐下降(P<0.05),剖宫产补钾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未补钾组.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血钾浓度有明显下降趋势.
作者:张琳;谯利;王辉;苗竹林 刊期: 2002年第09期
1992-01~2002-01我院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216例,临床疗效良好,并发症少,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年龄小56岁,大83岁,平均年龄72岁.均有不同程度排尿困难症状,均经B超及肛诊前列腺增生,其中尿潴留至少一次者189例,反复发作的血尿24例,由BPH引起的肾功能不全31例,合并膀胱结石19例;反复发作尿路感染52例,有巨大膀胱憩室10例.
作者:理心平 刊期: 2002年第09期
1 病例报告例1 男,51岁.因中段食管癌左开胸行食管癌根治性切除,胃-食管左颈部吻合术.术前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取锁骨中、内1/3交界处下方约1 cm进针,针干与额面平行,针头紧贴锁骨后,对准胸锁关节后外方进针,一次穿刺成功,以导丝引导法置管,置导丝时有阻力,稍改变方向后顺利置入导丝,然后沿导丝置入静脉导管,反复回抽导管回血良好,固定导管.术中术后经导管输液顺利,但封管后静脉导管内反复多次有回血,检查封管方法正确(正压封管技术),后经拍胸部X线片证实静脉导管误入右颈内静脉.
作者:杨道乾;张金凤 刊期: 2002年第09期
1993~2001年我们收治既往无心脏病及心律失常病史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76例,ECG异常68例,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本组男29例,女39例,年龄22~72岁,平均52.3岁,均为首次发病,符合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68例均经头颅CT证实,平均CT扫描厚度1.98 mm,分别于起病1~6 h入院,头颅CT检查于起病12 h进行,入院常规12导ECG记录,并每2 d复查1次.按Fisher分析法对SAHⅢ级、Ⅳ级采用日本国立研究所生产的WEP-7502型室外4人遥控监测记录仪进行持续监测记录.ECG异常诊断标准:①病窦综合征及各类心律失常均符合黄宛主编临床心电图学中病窦综合征暂行诊断标准和各类心律失常的诊断条件;②ST段水平或下垂压低0.1 mv,T波倒置,负正双相,低平<同导R1/10.
作者:王玉祥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外伤性慢性硬膜下脓肿很少见,发病率仅为颅内局限性感染的13%~25%[1],且易与慢性硬膜下血肿相混淆,如手术前准备不充分,可使术者十分被动,且易造成脑组织、颅骨及伤口的感染.我院自1995~2001年共误诊外伤性慢性硬膜下脓肿为慢性硬膜下血肿9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李茂林;王祝峰;胡炜;刘鑫;王东杰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支气管肺囊肿是一种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畸形,误诊率很高.我院胸外科1985~2000年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138例,其中入院前误诊43例,术前误诊9例,共误诊52例,误诊率达37.7%.分析如下.
作者:王晔兴;胡崇珠;郭志敏;尹宝玉;周斌;齐立伟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其并发的肺源性心脏病(CCP)是引起Ⅱ型呼吸衰竭(简称呼衰)的常见病,使用呼吸机进行通气治疗是纠正呼衰的常用抢救措施.1998-10~2001-04我科使用非创伤性BiPAP呼吸机,对30例COPD或CCP Ⅱ型呼衰进行60次对比通气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金颖 刊期: 2002年第09期
肠球菌为条件致病菌,可引起人体多组织脏器感染,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介入性治疗的机会增加等因素,使肠球菌感染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1].而各个地区由于人文地理环境不同,医院条件、医疗水平及医生的用药习惯不同,导致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不同,使各个地区乃至各个医院细菌的耐药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我们分析了本院1999-03~2002-03肠球菌的分离情况,并对所分离的肠球菌进行了耐药性的监测,以期能指导合理用药.
作者:聂红;黄长武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甲状腺癌常出现误诊误治,以致癌复发或转移而需再次手术治疗.我院1985-01~2001-01共对甲状腺癌18例行再次手术治疗,分析如下.
作者:王新刚;朱汇文 刊期: 2002年第09期
1 病例报告例1 女,25岁.双眼畏光、视朦20 a余,于2001-10-20就诊.自诉:自幼双眼视力差,畏光,近2 a视朦渐进加重.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08,左眼视力0.1.屈光状态:右+3.00D,左+2.50D,加镜矫正视力不提高.小眼球,眼球水平震颤,震幅大,频率慢;虹膜缺如,瞳孔与角膜等大,晶体赤道部、悬韧带、睫状突可见;前房角镜下:可见卷缩状宽窄不等的虹膜残根;晶体后囊呈锅底样灰白色混浊;眼底未见明显异常.患者身材矮小.
作者:穆翔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中枢性协调障碍(ZKS)是对具有高危因素和姿势反应性异常的脑性瘫痪(CP)危险儿的早期诊断.多发生在婴儿期,尤其在6个月内.由于对本病的认识不足,常常误诊.我院1999~2002年收治ZKS30例,其中误诊14例,误诊率46.67%,分析如下.
作者:李江 刊期: 2002年第09期
1 病例报告男,5岁.因吞咽、发音、呼吸困难伴头痛步态不稳3 d入院.2岁时有重症肌无力病史,表现为上睑下垂,经口服吡斯的明2 a治愈,停药1 a,未复发.
作者:金国达;刘克红;郑露裴 刊期: 200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