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次性真空采血装置在颈静脉采血中的应用体会

蒋星美

关键词:一次性真空采血, 颈静脉, 血液标本
摘要:目的:观察一次性真空采血装置在颈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方法:我科2010年7月~2011年5月应用一次性真空采血装置经颈静脉采血198例的效果观察.结果:抽血成功率显著提高.结论:此采血方法安全,血液标本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鼻出血填塞期患者的舒适护理

    鼻出血的治疗方法有内镜止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栓塞术及射频微波止血术等,但对于出血较多或出血部位不明者,临床上仍予以鼻腔填塞止血法,且成功率高,效果明显,但填塞后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有的患者感到非常痛苦[1].进行人性化的关怀和舒适护理,可使患者尽快摆脱痛苦和恐惧的情绪,对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2010年2月~2011年6月,我科收治的鼻出血患者中行鼻腔填塞术65例,通过积极治疗和舒适护理,所有患者均治愈,科室医患、护患关系融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5例,男34例,女31例;年龄9~77岁,中老年占80%,儿童、青年人占20%;外伤引起45例,鼻中隔偏曲8例,鼻腔、鼻窦、鼻咽部肿瘤各1例,高血压、心血管等疾病引起各2例,不明原因10例.单侧鼻出血51例,双侧鼻出血14例.

    作者:杨仁满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儿童癔病33例病因探讨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癔病病因,为心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3例癔病患儿的性别、性格特点、学习成绩、家庭环境、父母对小儿的教育方法及期望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癔病多发生于任性且成绩优秀的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和期望程度越高,孩子越容易发生癔病;癔病的发生与患儿的生活环境相关.结论: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与癔病的发病有相关性,加强对儿童的正确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要过分施压和溺爱.

    作者:连瑶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手术治疗结直肠息肉18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中联合结肠镜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例无法用肠镜切除的结直肠息肉患者联合应用腹腔镜结肠镜治疗.结果:18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均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60~200 min,平均80 min;术中出血10~80mL,平均30 mL.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2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术中联合结肠镜治疗结直肠息肉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徐会俭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门诊用药不合理处方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处方点评,发现问题,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2011年度门诊处方,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要求,参照药品说明书、临床药理学知识及文献资料等,对处方用药进行分析.结果:共抽查处方48 044张,不合理处方708张,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遴选的药品不合理、联用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重复用药、溶媒不当等方面.结论:本院临床用药还存在不合理现象.进一步完善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与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万晓妍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内镜清洗消毒的质量管理

    内镜检查作为一项侵入性诊疗技术,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但内镜结构复杂,精密度高,材料特殊,存在许多管腔,不宜高温消毒,只能采用低温消毒或某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加上其价格昂贵,容易出现因镜子少而使用频率高,冲洗不彻底,消毒时间不足等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可引起交叉感染的发生.故加强对内镜的消毒与管理在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1 胃镜使用后存在的危险因素1.1 自身腔内带菌感染:其感染主要是由于接受检查后定植在胃肠道内的正常菌属进入血液或其他正常无菌组织而引起的内源性感染.

    作者:曹艳;王雪琴;吕雪萍;兰春慧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院前急救病谱分析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院前急救病谱特点,为加强院前急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院前急救病例.结果:攀枝花市院前急救病例前七位依次为外伤59.44%,脑血管意外5.12%,呼吸系统疾病4.03%,急腹症3.97%,中毒3.75%,死因不明3.64%,心血管疾病2.77%.结论:攀枝花市院前急救病谱与其他中心城市有很大差别,我院以外伤为主、死因不明病例多.因此,应重点加强本地区外伤预防及救治体系建设,向大众普及心肺复苏及外伤急救知识,以降低致残率和院前死亡率.

    作者:李声平;符晓晖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局部应用奥硝唑治疗牙周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奥硝唑局部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66例才周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均进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治疗组用奥硝唑注射液缓慢注入牙周袋,每周1次,共4次.观察用药前、后的临床症状和菌斑指数、探诊深度、牙龈指数和探诊出血的变化.结果:治疗第六周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硝唑是治疗牙周炎安全、有效、简便的局部治疗药物.

    作者:张美霞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青年男性截肢患者的个性化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青年男性截肢患者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方法.方法:针对我院23例20-38岁男性患者,分别与之沟通交流,掌握他们对截肢后各自的心理变化,社会观和人生观的改变,再针对性的予以心理护理和指导.结果:23例中有22例身心愉悦,能积极面对生活,面对现实,适应社会,仅有1例存留抑郁寡欢.结论:青年截肢患者因其年龄特殊性,均存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心理隐患,需要积极引导和帮助.

    作者:张熙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术后护理

    经右心导管测定肺动脉收缩压≥90 mmHg或肺动脉平均压≥60 mmHg者即为重度肺动脉高压[1].室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而婴儿室间隔缺损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术后护理难度相当大,这与此类患儿本身病情严重、年龄小、发育差、体质量低、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有关.我院于2011年1月收治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儿,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儿,男,1岁7个月,体质量7 kg,生长发育较差,出生后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人院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重度)、支气管炎.入院后于1月17日送手术室经口气管插管,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中股动脉置管、股静脉置管、外周静脉置管,插导尿管,放心包、纵隔引流管.连续监测有创动脉血压和中心静脉压.通过静脉置管多通道给药,记录出入液量.术后带气管插管人监护室,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予镇静剂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等,定时照胸片、查血气、生化等.根据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和治疗方案,持续重症监护.1月18日停镇静剂,调呼吸机参数,病情稳定,遂停呼吸机,抽血查血气并观察后于当晚拔除气管插管,之后加强翻身、拍背,适时吸痰,患儿情况良好.1月19日凌晨,患儿出现反应差、压眶反射消失、血氧饱和度下降,于是通知麻醉科行紧急气管插管,插管成功,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使用镇静剂,每4h抽血查血气分析,根据血气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1月21日再次停呼吸机,之后拔除气管插管,患儿情况逐渐好转,1月24日转出监护室,1月28日治愈出院.

    作者:骆飞源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re pulmonay disease,COP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1年4月我院内科122例老年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责任护士、主管医生共同分析治疗效果与护理措施.结果:冬春季节急性加重期发生率高,慢性反复咳嗽、咳痰,进行性呼吸困难,并发肺心病与呼吸衰竭、喘息、自发性气胸、肺性脑病、情绪异常(低落或烦躁)及抑郁症.结论:对COPD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有助于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认识COPD,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从而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史冬梅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手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患者行钻孔冲洗引流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34例CSDH患者行钻孔冲洗引流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治疗后本组患者头痛头晕症状均消失,肢体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精神症状明显好转,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均恢复到发病前状态.术后1周复查CT血肿全部消失.结论:颅骨钻孔血肿腔冲洗闭式引流术是CSDH治疗的首选方法.此法简单易行,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症状消失快,复发率低.

    作者:朱春明;杨丰忠;王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欣母沛卡孕栓米索前列醇在剖宫产并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止血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剖官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有效止血方法.方法:将200例同时行剖官产术及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50例,胎儿娩出后,官体注射催产素20U及欣母沛250 μg.B组50例,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催产素20 U并舌下含化卡孕栓1 mg.C组50例,胎儿娩出后,官体注射催产素20 U并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400μg.D组50例,胎儿娩出后,官体注射催产索20 U并静脉注射催产索20 U.结果:A组术中、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B、C两组(P<0.05),B、C组术中、术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中、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D组(P<0.05).结论:剖宫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官体注射欣母沛与催产素止血效果好,其次是卡孕栓或米索前列醇与催产素,但与欣母沛相比可降低药品使用比例,对患者更经济、实惠.

    作者:杨兴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年轻恒牙畸形中央尖牙的几种治疗方法分析

    目的:探讨畸形中央尖牙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24颗畸形中央尖牙,根据其临床表现不同,分别采取定期磨除、加固、盖髓术、活髓切断术、根尖诱导成形术等方法治疗.结果:124颗患牙,选择方法正确,严格按照操作要求,疗效满意.结论:畸形中央尖牙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促使牙根发育完成,以保存牙齿来保持牙列的完整性.

    作者:张姗姗;李东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缬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中两组分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缬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中缬沙坦、氢氯噻嗪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方法.方法:采用Shimadzu VP-ODS(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溶液(用三乙胺调至pH4.0)(47∶5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1 nm,流速1.0 mL/min,柱温25℃,进样量20 μL.结果:缬沙坦在32.05~160.25 μg/mL(y=0.9999)、氢氯噻嗪在5.05~25.25 μg/mL(y=0.9999)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RSD=1.77%,n=9)、101.4% (RSD=1.94%,n=9).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缬沙坦氧氯噻嗪分散片中两组分含量的测定.

    作者:吴娟娟;李玉琴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护理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学校护理教育和临床护理实践的桥梁[1].实验教学在护理学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占课程的1/2.通过实验教学可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护理技术操作技能,为实施整体护理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护理模式的变革,对《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操作技能,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目前的高等护理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高等院校中《护理学基础》的实验课设置的内容和结构不尽合理[2],笔者就《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教学方法的改革设想.

    作者:余秋群;肖莉;苏小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戊酸雌二醇预防宫腔镜术后宫腔粘连156例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戊酸雌二醇用于官腔镜术后防止官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IUA及36例子宫纵隔患者行官腔镜检查和治疗后,放置宫内避孕环,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3d.术后随机分为3 mg组,6 mg组,9 mg组,分别给予戊酸雌二醇每日口服3 mg、6 mg、9 mg,每日3次.定期随诊,治疗结束后复查肝功,并在官腔镜下行取环术.结果:每日口服戊酸雌二醇9 mg组月经恢复率高,较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肝功均正常;2次官腔镜检查3 mg组有6例再次粘连,其余两组均无粘连.结论:戊酸雌二醇用于官腔镜术后防止IUA是有效的药物选择,每日9 mg口服效果佳,而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作者:杜或华;朱绍密;魏璐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血清白蛋白及外周血血小板改变与恙虫病病情轻重关系的分析

    目的:探讨恙虫病病情与血清白蛋白及外周血血小板改变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59例恙虫病患者资料,观察血清白蛋白与外周血血小板的改变,分析二者改变与恙虫病病情的关系.结果:46例有血清白蛋白不同程度下降,39例外周血血小板不同程度下降,7例病情重患者二者均下降明显.结论:恙虫病并血清白蛋白与外周血血小板的下降较常见,且二者改变与恙虫病病情轻重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张瑞娴;吴有全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护理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曾称新生儿剥脱样皮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型中毒性表皮松解症、细菌性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Ritter氏病、新生儿角质分离症[1].本病是发生在新生儿的一种严重的急性泛发性剥脱型脓疱病,是在全身泛发红斑基底上,发生松弛性烫伤样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为特征,偶见于成人.我科于2010年9月收治1例SSSS患儿,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治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小莉;晏玲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精浆果糖和中性α-葡糖苷酶测定对少精子症/无精子症诊断的意义

    目的:探讨精浆果糖和中性α-葡糖苷酶(neutral α-glucosidase,NAG)测定对少精子症、无精子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92例少精子症/无精子症患者进行精浆果糖和NAG定量检测,并且结合病史、体格检查、精液常规检查、直肠B超及睾丸活检等进行分析.同时以36例精液常规正常、配偶正在怀孕的男子精液进行相同生化项目检测作为对照组.结果:132例少精子症患者中,因附属性腺炎症、输精管道不完全性梗阻而引起梗阻性少精症27例;在60例无精子症患者中,梗阻性无精子症39例.结论:精浆果糖和NAG等生化组项检测对于梗阻性少/无精子症病因诊断中具有无刨、快速等优点,有利于寻找病因和指导治疗.

    作者:罗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颅内电极置入术后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期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颅内电极置入术后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患者的护理和效果.方法:通过对10例颅内电极置入术后行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患者的护理,包括电极置入术前的护理和准备,术后脑电网监测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电极的保护,癫痫发作期间的安全护理.结果:10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为致痫灶的准确定位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注重监测前和监测期间的护理,对保证监测的效果和患者的安全极为重要.

    作者:彭伟英;侯小兵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