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瑶
我院自1973年开展食管癌外科手术以来,共完成经右胸上腹正中两切口食管癌手术3 020例,迄今为国内应用该术式多的单位,虽然该术式争论较多,但根据多年以来,我们对几种常见术式的尝试,我们认为,该术式在食管癌手术过程中尤其是中上段癌手术治疗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现将开展情况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3 020例,含颈、胸、腹三切口手术病例.男2 256例,女764例,年龄29~91岁,食管胸上段癌305例,胸中段癌1 995例,胸下段癌720例,术后病理根据UICC 1997 TNM分期,Ⅰ期208例,Ⅱa期326例,Ⅱb期661例,Ⅲ期1746例,Ⅳ期Mla锁骨上淋巴结转移77例,Ⅳ期Mlb肝转移2例.鳞癌3 002例,腺癌18例.
作者:李泽亚;冯维忠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现代护理需要护士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等广泛内容的护理.因此,临床护理教师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护生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进行临床带教,使学生顺利适应护理角色,适应日新月异的护理模式,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1 预防消极性条件反应的产生护生初次来到临床,一切都很陌生,我们应当给予热情和蔼的态度,使护生明白在本科实习过程中应掌握什么、熟悉什么、了解什么,需要完成的基本操作有哪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带着信心和决心去实习,努力把她的经历与积极事件相联系.如果老师态度粗暴、行为傲慢无礼、语言刻薄,那么护生就会形成对临床实习场所的消极条件产生反应、反感甚至厌恶,对学习临床实践知识失去兴致,产生害怕心理,更不会主动学习,主动尝试各种临床操作.
作者:施伟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喜炎平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13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喜炎平治疗,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喜炎平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确切.
作者:唐福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总结5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rus pesticides poi-soning,AOPP)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AOPP患者的抢救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AOPP患者经及时抢救护理,其中47例治愈,3例死亡,抢救成功率94%.结论:AOPP患者症状重、抢救护理时间长,并发症多,早期、及时、有效地抢救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立蓉;杨先凤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通过处方点评,发现问题,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2011年度门诊处方,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要求,参照药品说明书、临床药理学知识及文献资料等,对处方用药进行分析.结果:共抽查处方48 044张,不合理处方708张,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遴选的药品不合理、联用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重复用药、溶媒不当等方面.结论:本院临床用药还存在不合理现象.进一步完善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与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万晓妍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注射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导致皮下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采取患者自身对照法,每12h注射1次,采取对时注射,9:00 am~21:00 pm,早晚选择不同的注射部位,不同的注射方法,连续7d,每次注射后观察注射部位并记录患者疼痛程度及出血情况.结果:通过比较,改良方法注射后疼痛程度、出血肿胀范围明显低于传统的注射方法,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正确的操作和规律轮换间隔注射、每次观察并记录注射部位情况等是避免皮下出血的可行措施.
作者:潘莲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几乎所有经过内分泌治疗的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患者都会发展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ndrogen-independent prostate cancer,AIPC),而目前对AIP(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探索AIPC可能的发生机制成为基础与临床研究的重点,本文就与AIPC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蒋先训;王毅;彭潋 刊期: 2011年第23期
阴道炎是妇女常见妇科病中难言的疾病之一,多由接触了不洁的物品和水源所致.本病起病急,发病率高,病程长,易反复.采用中药熏洗治疗阴道炎12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28例均为我院2007年~2011年6月的门诊患者,其中单纯性阴道炎45例,滴虫性阴道炎32例,婴幼儿外阴炎5例,霉菌性阴道炎30例,老年性阴道炎16例,大部分患者均经西医治疗无效.
作者:邹霞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在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早提出并应用此方法[1].后来扩展到包括教育学院、商学院、工程学院的教学改革中,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目前,PBL教育已经开始成为我国医学临床教学改革探索的新方向.PBL医学教育是指在临床前期课程或临床课中,以临床病人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其特点是打破学科界限,围绕问题编制综合课程,以塑造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培养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等为教学目标的教育方法.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现已得到世界医学教育界的肯定,并被全世界许多所医学院校采纳.如今,在我国亦已引起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应用.我们在呼吸内科教学中引入了PBL医学教育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实践过程和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泉芳;邹小英;姚冬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曲美布汀联合丽珠肠乐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5例IB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曲美布汀联合丽珠肠乐;对照组单用曲美布汀,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7%与73.5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6个月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曲美布汀联合丽珠肠乐治疗IBS疗效满意,复发率低,优于单用曲美布汀,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溶 刊期: 2011年第23期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常见以及较凶险的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我科于2010年3月~2011年5月对645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共行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645例,其中男421例,女224例.年龄32~78岁.术前腹部彩超检查证实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胃镜确认为食管静脉曲张,其中食管重度曲张542例,中度曲张92例,均有红色征阳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0例.1.2 方法:常规先行胃镜检查,然后进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作者:左春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张XX,女,43岁,身高163 cm,体质量44 kg.以间断咳嗽,左腘窝流脓半年余入院.患者2008年因全身肌肉无力,痉挛就诊于西安高新医院,经局麻下取右上臂肌肉组织活检,确诊为皮肌炎.给予强的松30 mg/d口服治疗,后逐步减量,2年后停用.改服硫唑嘌呤0.2 mg/2 d,口服维持治疗至今.麻醉前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较差,ASA3级,呼吸困难Ⅱ级,肌力4级.患者除肌无力及声音嘶哑外,未见明显皮肌炎损害症状,患者自述无明显不适.术前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1)X-ray:双肺阴影考虑继发性肺结核;(2)CT:盆腔囊肿;(3)MRI:双侧附件区囊性占位,卵巢囊腺瘤?左股骨间内侧踝关节面下缺血性坏死;(4)B超:左股骨下端肌肉组织前脂肪层下软组织内片状低回声图像,坐骨结节周围脓肿形成伴股骨后肌间1隙窦道形成,坐骨结节骨皮质破坏明显.术前诊断:(1)盆腔脓肿;(2)多发性左股骨间脓肿及皮肤窦道形成;(3)右膝上包块待查;(4)皮肌炎(缓解期).
作者:黄伟栋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高密度骨算法在眼眶壁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一年来因眼部外伤行CT检查,经高密度骨算法、多平面重组、三维容积重建图像重建后确诊的66例眼眶壁骨折病例,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6例眼眶壁骨折病例中:左侧眶壁骨折31例,右侧眶壁骨折25例,双侧眼眶壁骨折3例,复合型骨折7例.结论:高密度骨算法及多平面重组、三维容积重建是诊断眼眶壁骨折简单、有效和明确的检查方法.
作者:李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及缺血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ham-operation,SO);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 reperfusion,IR);缺血预处理组(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参麦组(Shengmai injection,SM).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O组行剖腹假手术;IR、IPC、SM组于再灌注60 min 、90 min时分别随机取8只大鼠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白细胞介素6(IL-6),同时取肝组织制成匀浆检测金属硫蛋白(MT),SO组于相应时点取样检测相同指标.分析比较各组计量资料.结果:SM组及IPC组在再灌注60 min、90 min时ALT、AST、LDH、IL-6水平均低于IR组(P<0.01),而金属硫蛋白水平均高于IR组.结论:参麦及缺血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秋;雷正明;叶明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胎盘血管瘤又称绒毛膜血管瘤,是起源于绒毛间胚叶组织或单绒毛之血管母细胞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临床上极少见[1].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胎盘血管瘤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女,22岁,GIPO.因停经7个月余,腹痛3天,阴道少量流血1次,于2011年5月15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未正规产检.5月12日开始感腹部胀痛并渐加重,5月14日晚出现阴道少量流血1次,色淡红.人院时体查:T 36.0℃,P 89次/分,血压125/85mm Hg(1 mm Hg=0.133 kPa),痛苦表情,腹壁皮肤紧绷发亮.官高32 cm,腹围90 cm,胎心率140次/分,胎心遥远.入院彩超:羊水指数406 mm,胎盘上段可探及48 mm×44 mm等回声包块,考虑胎盘肿瘤可能;血AFP 477 ng/mL.5月16日 出现阴道少量液体流出,色淡黄,测pH值>7,CRP 4.13 mg/L.诊断:(1)G1PO宫内妊娠29周4天,LOA,单活胎,先兆临产;(2)胎膜早破;(3)羊水过多;(4)胎盘血管瘤.5月20日顺娩1女活婴,新生儿外观无明显异常,Apgar评分:1 min:8分;5 min:9分;10 min:10分.体质量1 520 g.羊水清亮,量2 500 mL.
作者:刘慧;徐大宝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小儿癔病病因,为心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3例癔病患儿的性别、性格特点、学习成绩、家庭环境、父母对小儿的教育方法及期望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癔病多发生于任性且成绩优秀的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和期望程度越高,孩子越容易发生癔病;癔病的发生与患儿的生活环境相关.结论: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与癔病的发病有相关性,加强对儿童的正确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要过分施压和溺爱.
作者:连瑶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青年男性截肢患者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方法.方法:针对我院23例20-38岁男性患者,分别与之沟通交流,掌握他们对截肢后各自的心理变化,社会观和人生观的改变,再针对性的予以心理护理和指导.结果:23例中有22例身心愉悦,能积极面对生活,面对现实,适应社会,仅有1例存留抑郁寡欢.结论:青年截肢患者因其年龄特殊性,均存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心理隐患,需要积极引导和帮助.
作者:张熙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5例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规范化健康教育,比较教育前后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健康教育后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依从性明显改善,满意度提高.结论: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施行规范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作者:陈苑红;陈远梅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胃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残胃炎是指胃切除术后由于失去幽门致胆汁反流而引起的胃炎.反流液呈碱性,故又称胃切除后碱性反流性胃炎.长期观察表明,胃切除术后慢性浅表性或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达95%,其中大多数可能与胆汁反流有关.毕氏Ⅱ式术后的发病率高于毕氏Ⅰ式.胃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残胃炎多于胃切除术后发生,主要表现为上腹部持续性烧灼痛或胸骨后灼痛,进食后加重,服制酸药不能缓解;恶心、呕吐,呕吐物常有胆汁,呕吐常发生于夜间,呈非喷射性,呕吐后症状不能缓解,呕吐可随时间推移而减轻;部分病例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后期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本病为胃大部切除或胃癌根治术后常见的近远期并发症,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至今尚无较好的疗效.因此,术前应考虑并发本病的可能性,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指征,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对已形成的残胃炎,重点设法阻止胆汁反流.本症以药物治疗为主,严重者可采用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以阻止碱性肠内容物反流入胃,但此手术尚未被公认用作预防措施.笔者近年来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本病38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30例,女8例,年龄20~68岁,病程15天~15年.胃溃疡及良性肿瘤17例,胃癌21例.手术方式:毕氏Ⅰ式14例,毕氏Ⅱ式24例.
作者:赵克才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口腔颌面部是人体暴露部位,其损伤平时多因工伤、交通事故和生活中的意外所致,严重口腔颌面外伤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面部外形及咀嚼功能.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有效的救治及护理,可提高救治率.现将我院口腔科120例颌面外伤患者的急救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86例,女34例,年龄2~65岁,其中18~40岁95例.损伤原因:车祸87例,跌坠伤12例,打击伤9例,动物咬伤6例,其他原因6例.损伤类型:120例中单纯软组织损伤34例,以唇颊部及腭部损伤多见,骨折86例,其中上颌骨骨折16例,下颌骨骨折43例,颧骨颧弓骨折12例,上下颌骨骨折10例,牙槽骨骨折5例.
作者:肖红云 刊期: 2011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