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PC教学法在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罗雪

关键词:CPC教学法, 护理专业, 病理学, 教学体会
摘要:临床病理讨论(clinical pathological conference,CPC)已逐渐形成一种新型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将CPC教学法应用于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对病理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所以,CPC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推广应用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1级或2级老年高血压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1级或2级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本组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2.5 mg/次,每日上午1次,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再予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次,每日晚上1次,两组治疗共12周.结果:经治疗后4周、8周、12周,两组SBP 、DBP及PP均有所下降(P<0.01).治疗8周后,SBP、DBP及PP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SBP、PP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DBP改善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血脂,无论组内或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有一定协同降压作用,可促进选择性地降低SBP和缩小PP,有利于血脂正常、轻中度老年高血压的治疗.

    作者:阮力;向群;闻维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健康教育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5例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规范化健康教育,比较教育前后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健康教育后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依从性明显改善,满意度提高.结论: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施行规范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作者:陈苑红;陈远梅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多发性结核性脓肿合并皮肌炎患者麻醉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张XX,女,43岁,身高163 cm,体质量44 kg.以间断咳嗽,左腘窝流脓半年余入院.患者2008年因全身肌肉无力,痉挛就诊于西安高新医院,经局麻下取右上臂肌肉组织活检,确诊为皮肌炎.给予强的松30 mg/d口服治疗,后逐步减量,2年后停用.改服硫唑嘌呤0.2 mg/2 d,口服维持治疗至今.麻醉前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较差,ASA3级,呼吸困难Ⅱ级,肌力4级.患者除肌无力及声音嘶哑外,未见明显皮肌炎损害症状,患者自述无明显不适.术前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1)X-ray:双肺阴影考虑继发性肺结核;(2)CT:盆腔囊肿;(3)MRI:双侧附件区囊性占位,卵巢囊腺瘤?左股骨间内侧踝关节面下缺血性坏死;(4)B超:左股骨下端肌肉组织前脂肪层下软组织内片状低回声图像,坐骨结节周围脓肿形成伴股骨后肌间1隙窦道形成,坐骨结节骨皮质破坏明显.术前诊断:(1)盆腔脓肿;(2)多发性左股骨间脓肿及皮肤窦道形成;(3)右膝上包块待查;(4)皮肌炎(缓解期).

    作者:黄伟栋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孕期肥胖对妊娠期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妇肥胖在妊娠期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2009年2月~2011年2月在我院建卡,定期产检的孕期肥胖初产妇586例为A组,收集整理同期在我院分娩的1 890例非孕期肥胖的孕妇为B组.观察孕期肥胖在妊娠期及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A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剖宫产率、肩难产率、巨大儿的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肥胖增加了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剖官产率、肩难产率、巨大儿的发生率.

    作者:应仙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临床预防压疮的对策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或局部皮肤长期摩擦、受潮湿刺激及全身营养不良、水肿,使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致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红、肿、热、痛、溃烂、坏死.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又称压力性溃疡[1].由于脑血管病患者致残率高,肢体不能自主活动及翻身受限制易致压疮.一旦发生压疮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加重病情,严重时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因此,有效减少和防止压疮的发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我科通过4年来对300例瘫痪患者的有效预防,无一例发生压疮,在护理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我科评估和预防压疮的经验介绍如下.1 评估1.1 患者全身皮肤评估:临床上护理人员应该选择性地对年老、偏瘫、截瘫、营养不良、水肿、意识障碍等类型患者进行仔细评估,对容易受压的部位尤其是骨突处进行重点评估,包括头颅的颞部和枕部、耳廓、肩胛、脊柱、肘、骶尾部、坐骨结节、膝、踝、足跟等.

    作者:蒋春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阿仑膦酸钠的合成

    目的:探讨抗骨质疏松药阿仑磷酸钠的合成.方法:以y-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亚磷酸、三氯化磷为原料,采用二苯醚作溶剂制备阿仑磷酸,再经中和、碱化制得阿仑磷酸钠盐.结果:得到白色晶状产物,熔点测试与核磁共振谱显示其正确无误.两步收率分别为78.5%和83.6%.结论:本工艺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刘晓霞;薛翌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伊曲康唑联合奈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足癣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伊曲康唑胶囊口服联合奈替芬酮康唑乳膏外用治疗足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将120例足癣患者分为试验组60例(伊曲康唑胶囊口服0.1g/次,每日2次,连续服用1周;同时外用奈替芬酮康唑乳膏,每日2次,连用2周);对照组60例(仅外用奈替芬酮康唑乳膏,每日2次,连用4周).结果:治疗2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1.7%、56.7%,真菌清除率为73.3%、5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是90.0%、81.7%,真菌清除率为93.3%、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是95.0%、83.3%,真菌清除率分别是98.3%、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曲康唑口服联合奈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足癣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作者:廖薇;李云鹏;邢飞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浅谈护理临床带教

    现代护理需要护士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等广泛内容的护理.因此,临床护理教师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护生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进行临床带教,使学生顺利适应护理角色,适应日新月异的护理模式,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1 预防消极性条件反应的产生护生初次来到临床,一切都很陌生,我们应当给予热情和蔼的态度,使护生明白在本科实习过程中应掌握什么、熟悉什么、了解什么,需要完成的基本操作有哪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带着信心和决心去实习,努力把她的经历与积极事件相联系.如果老师态度粗暴、行为傲慢无礼、语言刻薄,那么护生就会形成对临床实习场所的消极条件产生反应、反感甚至厌恶,对学习临床实践知识失去兴致,产生害怕心理,更不会主动学习,主动尝试各种临床操作.

    作者:施伟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护理标识在血液透析中心的应用及体会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中心应用护理标识的经验与效果.方法:在血液透析中心应用护理标识,制定明确的要求和相关措施,要求人人按规定办事,形成良好习惯.结果:护理标准实施后较实施前,患者满意度有较明显提高(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使用护理标识有利于血液透析中心的管理.

    作者:邓惠妍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解剖性后腹腔镜手术治疗18例肾上腺肿瘤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解剖性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对本科实施的18例解剖性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手术全部成功.平均手术时间90 min(70~170 min),估计平均失血量50 mL (30~85mL).术后5~9 d出院,平均住院6d.结论:解剖性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具有术野清晰、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有望成为肾上腺良性疾病标准手术方法.

    作者:彭潋;王毅;秦国庆;蒋鸿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D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展为终末期肾衰竭共同的病变过程,病理特征为正常肾间质和肾小管结构被大量聚集的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c,ECM)所代替,如Ⅰ、Ⅲ、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层黏连蛋白(laminin,LN)等,ECM由成纤维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细胞合成和分泌,其中,成纤维细胞是沉积ECM的主要来源,在肾间质纤维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肾间质纤维化可导致肾功能损害,其治疗方法主要是抑制纤维细胞活性及ECM合成,刺激ECM降解.

    作者:曹玉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喉罩通气-静脉辅助麻醉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ureteroscopic pneumatic lithotripsy,URSL)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 Ⅰ ~Ⅱ级行URSL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PSV)组(P组)和容量控制通气(volume control ventilation,VCV)组(V组),每组20例.两组麻醉诱导使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司可林,静脉注射后置入喉罩,接麻醉机先行VCV.P组待司可林作用消失,自主呼吸恢复后,使用PSV;V组待司可林作用消失,自主呼吸恢复后,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继续行VCV.两组维持麻醉均使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观察P组和V组通气后10 min(T1),20 min(T2),30 min(T3)的BP、ECG、呼吸频率(RR)、气道峰压(Pmax)、平均气道压(Pmean)、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清醒时间.结果:两组Pmax、Pmean、清醒时间比较,P组明显小于V组,差异极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BP、SpO2、PETC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喉罩,采用PSV模式,在不需要肌肉松弛的情况下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可以减少肌松药的应用,麻醉苏醒快,效果好,安全可靠.

    作者:范聪金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浅谈培养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培养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在其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重在构建良好的护理实践教学体系.理论联系实践,知识结合技能,人文素养贯穿工作过程,使护理专业学生成为高素质、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型护理人才.

    作者:朱林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腹膜透析患者血磷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血磷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应用高分辨二维超声测量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监测血磷水平,以血磷1.45 mmol/L为分界点,分为血磷升高组和血磷正常组,分析血磷与CRP、TC、TG、LDL、HDL、Lp(a)、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结果:在血磷升高组CRP、TC、TG、LDL、Lp(a)的水平均显著高于血磷正常组(P<0.05),而HDL低于正常组(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血磷与CRP、TC、TG、LDL、Lp(a)呈正相关(P<0.05),与HDL呈负相关(P<0.05);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1.0 mm)血磷水平高于血磷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磷是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何建发;黄洁平;伍军;何敏;刘纯钢;邓行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住院老年患者安全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退行性改变,机体总体功能障碍,思维紊乱、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感觉迟钝、视力下降及疾病迁延等均成为影响住院老年患者的安全危险因素[1].评估住院老年患者的安全危险因素,确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为老年患者营造安全的住院环境已成为目前护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现将我院住院老年患者的安全危险因素的分析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科60岁以上住院老年患者共247例,其中70~80岁126例,80岁以上19例.2 住院老年患者的安全危险因素分析2.1 机体退行性改变:由于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逐步障碍,活动能力降低,以及肢体协调功能减退等有关,病房及走廊每日的清洁造成地面湿滑,病床的高度过高、宽度不够,入院后各项繁琐的检查均增加了此类意外事件的发生.

    作者:肖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所面临的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和有机磷农药的广泛应用,有机磷农药中毒已成为我院急诊科的常见急症之一.有机磷农药中毒具有病情急、危、发展迅速、变化快的特点,如不及时抢救,后果不堪设想.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36例,通过及时有效的抢救和得当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急救工作中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收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36例,其中男9例,女27例,年龄3 ~86岁,1例3岁者为误服,其余均为口服自杀者.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恶心、呕吐、瞳孔缩小、肌肉颤动、昏迷等症状,经过积极抢救治疗与护理,治愈23例,有11例经洗胃等急救处理后转上级医院治疗,2例合并晚期癌症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曹瑞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彩超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临床确诊的55例高血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5例高血压患者中,44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多见于颈动脉分叉处.结论:高血压患者多继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动脉狭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有效的评价颈动脉病变程度及预测脑梗死发生的风险.

    作者:韩思维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口腔护理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口腔护理冲洗加擦拭法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的效果.方法:经口气管插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口腔护理冲洗法(对照组)50例,口腔冲洗加擦拭法(实验组)50例.对两组患者口腔护理后口腔感染、肺部感染及口腔异味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口腔感染、肺部感染及口腔异味方面低于对照组,P<0.01.口腔护理后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采用口腔冲洗加擦拭法可以减少口腔感染、肺部感染及口腔异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了口腔护理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蓉;陆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腹腔镜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腹腔镜下子官肌瘤剔除术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行腹腔镜子官肌瘤剔除术62例(腹腔镜组),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74例(开腹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在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在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开腹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较传统经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侠、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全冬群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方法

    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早在1964年就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在我国也广泛使用,其优点在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导管柔软可随血管弯曲,对血管刺激性小,可减少液体外渗,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并且使静脉输液更加方便,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既能保证病人按时问用药,又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随着静脉留置针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如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的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是众多护理工作者研究的方向.现就近几年收集的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杨桃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