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方法

杨桃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留置时间, 临床护理实践, 血管刺激性, 作者研究, 液体外渗, 静脉输液, 换代产品, 护士, 工作效率, 穿刺次数, 头皮针, 护理工, 管弯曲, 工作量, 并发症, 用药, 文献, 柔软, 导管
摘要: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早在1964年就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在我国也广泛使用,其优点在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导管柔软可随血管弯曲,对血管刺激性小,可减少液体外渗,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并且使静脉输液更加方便,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既能保证病人按时问用药,又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随着静脉留置针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如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的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是众多护理工作者研究的方向.现就近几年收集的文献,综述如下.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术后护理

    经右心导管测定肺动脉收缩压≥90 mmHg或肺动脉平均压≥60 mmHg者即为重度肺动脉高压[1].室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而婴儿室间隔缺损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术后护理难度相当大,这与此类患儿本身病情严重、年龄小、发育差、体质量低、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有关.我院于2011年1月收治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儿,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儿,男,1岁7个月,体质量7 kg,生长发育较差,出生后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人院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重度)、支气管炎.入院后于1月17日送手术室经口气管插管,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中股动脉置管、股静脉置管、外周静脉置管,插导尿管,放心包、纵隔引流管.连续监测有创动脉血压和中心静脉压.通过静脉置管多通道给药,记录出入液量.术后带气管插管人监护室,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予镇静剂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等,定时照胸片、查血气、生化等.根据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和治疗方案,持续重症监护.1月18日停镇静剂,调呼吸机参数,病情稳定,遂停呼吸机,抽血查血气并观察后于当晚拔除气管插管,之后加强翻身、拍背,适时吸痰,患儿情况良好.1月19日凌晨,患儿出现反应差、压眶反射消失、血氧饱和度下降,于是通知麻醉科行紧急气管插管,插管成功,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使用镇静剂,每4h抽血查血气分析,根据血气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1月21日再次停呼吸机,之后拔除气管插管,患儿情况逐渐好转,1月24日转出监护室,1月28日治愈出院.

    作者:骆飞源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精浆果糖和中性α-葡糖苷酶测定对少精子症/无精子症诊断的意义

    目的:探讨精浆果糖和中性α-葡糖苷酶(neutral α-glucosidase,NAG)测定对少精子症、无精子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92例少精子症/无精子症患者进行精浆果糖和NAG定量检测,并且结合病史、体格检查、精液常规检查、直肠B超及睾丸活检等进行分析.同时以36例精液常规正常、配偶正在怀孕的男子精液进行相同生化项目检测作为对照组.结果:132例少精子症患者中,因附属性腺炎症、输精管道不完全性梗阻而引起梗阻性少精症27例;在60例无精子症患者中,梗阻性无精子症39例.结论:精浆果糖和NAG等生化组项检测对于梗阻性少/无精子症病因诊断中具有无刨、快速等优点,有利于寻找病因和指导治疗.

    作者:罗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门诊用药不合理处方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处方点评,发现问题,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2011年度门诊处方,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要求,参照药品说明书、临床药理学知识及文献资料等,对处方用药进行分析.结果:共抽查处方48 044张,不合理处方708张,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遴选的药品不合理、联用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重复用药、溶媒不当等方面.结论:本院临床用药还存在不合理现象.进一步完善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与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万晓妍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急性脑出血的护理体会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原发性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出血常见的病因[1].慢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脑小动脉中形成微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在血压骤升时,瘤体破裂出血.脑出血的其他病因还有动静脉畸形,动脉瘤,脑肿瘤,血液病,抗凝及溶栓治疗,淀粉样血管病等.从2008年3月~2010年3月收治4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获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脑出血患者46例,男32例,女14例,年龄40~82岁,平均55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出血33例,大脑皮层出血8例,脑干及其他部位出血5例,出血量10~55 mL,发病时间0.5~8 h,住院时间14~80 d,平均30 d.

    作者:谢旭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高密度骨算法在眼眶壁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密度骨算法在眼眶壁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一年来因眼部外伤行CT检查,经高密度骨算法、多平面重组、三维容积重建图像重建后确诊的66例眼眶壁骨折病例,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6例眼眶壁骨折病例中:左侧眶壁骨折31例,右侧眶壁骨折25例,双侧眼眶壁骨折3例,复合型骨折7例.结论:高密度骨算法及多平面重组、三维容积重建是诊断眼眶壁骨折简单、有效和明确的检查方法.

    作者:李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临床预防压疮的对策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或局部皮肤长期摩擦、受潮湿刺激及全身营养不良、水肿,使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致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红、肿、热、痛、溃烂、坏死.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又称压力性溃疡[1].由于脑血管病患者致残率高,肢体不能自主活动及翻身受限制易致压疮.一旦发生压疮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加重病情,严重时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因此,有效减少和防止压疮的发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我科通过4年来对300例瘫痪患者的有效预防,无一例发生压疮,在护理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我科评估和预防压疮的经验介绍如下.1 评估1.1 患者全身皮肤评估:临床上护理人员应该选择性地对年老、偏瘫、截瘫、营养不良、水肿、意识障碍等类型患者进行仔细评估,对容易受压的部位尤其是骨突处进行重点评估,包括头颅的颞部和枕部、耳廓、肩胛、脊柱、肘、骶尾部、坐骨结节、膝、踝、足跟等.

    作者:蒋春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开腹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目的: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对20例开腹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中16例治愈,其中2例进腹再次手术,4例症状缓解.结论:开腹胆囊切除术有多种并发症,对于医源性胆管损伤,应及时在术中发现,把握首次治疗时机和选择合理的处理方式极为重要.

    作者:宋华程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伊曲康唑联合奈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足癣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伊曲康唑胶囊口服联合奈替芬酮康唑乳膏外用治疗足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将120例足癣患者分为试验组60例(伊曲康唑胶囊口服0.1g/次,每日2次,连续服用1周;同时外用奈替芬酮康唑乳膏,每日2次,连用2周);对照组60例(仅外用奈替芬酮康唑乳膏,每日2次,连用4周).结果:治疗2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1.7%、56.7%,真菌清除率为73.3%、5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是90.0%、81.7%,真菌清除率为93.3%、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是95.0%、83.3%,真菌清除率分别是98.3%、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曲康唑口服联合奈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足癣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作者:廖薇;李云鹏;邢飞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和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5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rus pesticides poi-soning,AOPP)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AOPP患者的抢救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AOPP患者经及时抢救护理,其中47例治愈,3例死亡,抢救成功率94%.结论:AOPP患者症状重、抢救护理时间长,并发症多,早期、及时、有效地抢救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立蓉;杨先凤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胶原蛋白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研究

    胶原蛋白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和生物功能,生物相容性良好,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生物医学材料,在止血、皮肤移植、骨组织工程、医用充填材料等方面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人体具有保护、美容、调节和营养等保健功能,在人们的生活中有日益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春侠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蛋白尿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对高血压合并蛋白尿的疗效.方法:135例患者依就诊次序分为3组,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20 mg/d),贝那普利组(贝那普利,10 mg/d)以及联合用药组(每天20 mg阿托伐他汀和10 mg贝那普利).各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和治疗12个月后检测患者的血压、血脂、血肌酐、24h尿蛋白量、尿酸和ALT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联合用药组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能显著下调患者的血压、血脂、血肌酐、24h尿蛋白量和尿酸(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能显著下调患者的血脂、血肌酐、24h尿蛋白量和尿酸(P<0.05),贝那普利组治疗后能显著下调患者的血压、血肌酐、24h尿蛋白量和尿酸(P<0.05).治疗后,与阿托伐他汀组或贝那普利组相比较,联合用药组患者的血脂,血肌酐和24h尿蛋白量的降幅显著(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蛋白尿具有满意的疗效,且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群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浅谈护理临床带教

    现代护理需要护士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等广泛内容的护理.因此,临床护理教师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护生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进行临床带教,使学生顺利适应护理角色,适应日新月异的护理模式,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1 预防消极性条件反应的产生护生初次来到临床,一切都很陌生,我们应当给予热情和蔼的态度,使护生明白在本科实习过程中应掌握什么、熟悉什么、了解什么,需要完成的基本操作有哪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带着信心和决心去实习,努力把她的经历与积极事件相联系.如果老师态度粗暴、行为傲慢无礼、语言刻薄,那么护生就会形成对临床实习场所的消极条件产生反应、反感甚至厌恶,对学习临床实践知识失去兴致,产生害怕心理,更不会主动学习,主动尝试各种临床操作.

    作者:施伟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膀胱灌注中的护理体会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其中上皮性肿瘤占95%以上,高发年龄50~70岁,男女比例4∶1.目前手术治疗是膀胱肿瘤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后应用膀胱药物灌注,通过抗肿瘤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杀伤术后残留的肿瘤细胞、微小病灶或原位癌,从而减少膀胱癌复发机会.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科对膀胱癌术后的患者51例进行膀胱灌注,经临床随访观察,病情得到控制,术后复发率为8%,现就膀胱药物灌注治疗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1例,其中男40例,女11例,年龄40~76岁,平均58岁,均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为恶性肿瘤.40例男性患者中因前列腺增生所致的下尿路梗阻27例,6例老年女性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尿道括约肌松弛.

    作者:蔡玉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蒜头抑菌能力的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湛江市各个菜市场及超市销售蒜头的抑菌能力.方法:制备蒜头提取液,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蒜头提取液的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蒜头的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MIC范围分别为8~256 μg/mL、8~256 μg/mL、16~512μg/mL和4~64.μg/mL.MIC的平均值分别为60.5μg/mL,89.5 μg/mL、139 μg/mL和20.75 μg/mL.结论:本地区的蒜头提取液的抑菌能力参差不齐,但都有一定的抑菌能力.

    作者:刘军;杨锦荣;李国明;徐珠锦;邵正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简易膀胱测压法在TURP术前膀胱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简易膀胱测压法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transurethral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前膀胱功能评估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膀胱简易测压装置,测定60例BPH患者的膀胱容量及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力,初步筛选出适合行TURP的患者.结果:60例患者中不稳定膀胱32例(53.3%),逼尿肌活动低下5例(8.3%),逼尿肌无收缩2例(3.3%),膀胱功能正常21例(35.0%).60例患者中低顺应性膀胱19例(31.7%),高顺应性膀胱2例(3.3%),膀胱顺应性正常39例(65.0%).53例顺利行TURP,5例逼尿肌活动低下,行TURP并术后应用新斯的明治愈,2例无收缩,行永久性膀胱造瘘术.结论:简易膀胱测压法的临床应用,弥补了基层医院无尿流动力学检查的不足,可为TURP前膀胱功能评估、选择合适的BPH患者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何二宝;李解方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数学建模竞赛对医学生能力素质的需求

    针对医学院校课程设置的特点,结合近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实践经验,就医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需要着力培养的几种能力素质进行探讨.

    作者:马翠;蔡昌启;罗万春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D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展为终末期肾衰竭共同的病变过程,病理特征为正常肾间质和肾小管结构被大量聚集的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c,ECM)所代替,如Ⅰ、Ⅲ、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层黏连蛋白(laminin,LN)等,ECM由成纤维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细胞合成和分泌,其中,成纤维细胞是沉积ECM的主要来源,在肾间质纤维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肾间质纤维化可导致肾功能损害,其治疗方法主要是抑制纤维细胞活性及ECM合成,刺激ECM降解.

    作者:曹玉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severs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运用中两医结合治疗72例SAP,并对其进行中两医护理干预.结果:治愈60例,治愈率83.3%,中转手术5例,死亡7例,死亡率9.7%,并发症发生率18%.结论:对SAP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干预方法,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作者:陈艳;郑芳;徐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手术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护理与一般手术的不同点,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通过对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患者除进行骨科术后的一般护理外,还加强心理、体位、排便、卧床护理以及功能锻炼等.结果:经过一系列治疗和护理,所有患者均治愈,并已恢复工作,腰痛未再复发.仅1例诉偶有轻度腰痛,但不影响工作.结论:做好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后的护理及指导尤为重要.

    作者:徐月芬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院前急救病谱分析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院前急救病谱特点,为加强院前急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院前急救病例.结果:攀枝花市院前急救病例前七位依次为外伤59.44%,脑血管意外5.12%,呼吸系统疾病4.03%,急腹症3.97%,中毒3.75%,死因不明3.64%,心血管疾病2.77%.结论:攀枝花市院前急救病谱与其他中心城市有很大差别,我院以外伤为主、死因不明病例多.因此,应重点加强本地区外伤预防及救治体系建设,向大众普及心肺复苏及外伤急救知识,以降低致残率和院前死亡率.

    作者:李声平;符晓晖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