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激光和激素治疗尿道肉阜疗效对比观察

袁鹏飞;杨英刚;郭建军

关键词:尿道疾病/治疗, 激光/治疗应用, 激素类/治疗应用, 息肉/治疗
摘要:尿道肉阜是女性尿道口出现的肿瘤样组织,但并非真正肿瘤,又名尿道肉芽肿或息肉,是女性常见的尿道疾病[1].我院自1990~2000年共收治尿道肉阜300例,雌激素治疗150例,激光治疗150例.疗效观察分析如下.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学校体育运动损伤与误诊预防

    在学校体育运动中,由于学生动作技术不正确,外来力量的冲撞,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等,这时就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由于学生、老师对运动损伤知识了解较少,就容易对伤势伤情做出误判,耽误了佳治疗时间,甚至留下损伤后遗症.因此尽量避免损伤的发生或发生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至关重要.

    作者:牛辉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激光和激素治疗尿道肉阜疗效对比观察

    尿道肉阜是女性尿道口出现的肿瘤样组织,但并非真正肿瘤,又名尿道肉芽肿或息肉,是女性常见的尿道疾病[1].我院自1990~2000年共收治尿道肉阜300例,雌激素治疗150例,激光治疗150例.疗效观察分析如下.

    作者:袁鹏飞;杨英刚;郭建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成人原发性小肠肿瘤误诊31例分析

    对我们1993~2001年以小肠梗阻或小肠出血为主要诊断的小肠肿瘤31例,分析如下.

    作者:屈明;赵建玲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上颌窦穿刺失败37例分析

    收集1995~2001年所遇到的上颌窦穿刺失败37例,对其发生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何健玲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急性淋菌性腹膜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21例分析

    我院自1992-12~2000-12首诊为急性阑尾炎,弥漫性腹膜炎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有21例术后诊断为淋菌性腹膜炎.现分析如下.

    作者:万拥军;郭旭;李丛海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尖锐湿疣的药物治疗近况

    尖锐湿疣是由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以乳头瘤样增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性传播疾病.现将此病的药物治疗近况综述如下.

    作者:吴小英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子宫多发性血管平滑肌瘤1例

    1 病例报告女,50岁,G4P2.因月经量增多1a,B超提示多发性子宫肌瘤于2000-05-25收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1a来月经量进行性增多.周期及经期无改变,无痛经史.入院后检查:一般情况好.妇科检查:子宫如3+月妊娠大小,表现凹凸不平,质软、活动尚可,双侧附件未扪及明显异常.2000-06-06行子宫全切术.术中见腹腔有淡黄色清亮液体,约200 ml,子宫如孕3个月大小,质软,淡红色,表面凹凸不平.膀胱子宫腹膜反折下及双侧阔韧带内有成群直径在0.5~3cm大小不等椭圆形、质软结节,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取一结节剖开呈质软灰白色组织,内有胶质样物及暗红色血液、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报告为平滑肌组织.因考虑肿瘤形态,不符合平滑肌瘤,且患者年龄50岁.故决定行全子宫双附件+盆腔肿瘤切除术.术中因子宫峡部,宫旁结节密集并向盆底延伸,为避免损伤输尿管,剪开阔韧带前后叶及后腹膜逐一剔除小结节后断扎,未见明显子宫动静脉.术后剖开子宫肌层见多个大小不等灰白色结节内均有暗红色血液.术后病理:子宫肌壁间海绵状血管瘤,子宫峡部浆膜下双侧阔韧带多发性血管平滑肌瘤.术后经过良好,7d拆线痊愈出院.术后2a复查,无明显异常发现.

    作者:陈燕;曹开群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心绞痛肌钙蛋白I检测的临床评价

    目的观察心绞痛患者入院后血清肌钙蛋白I(cTnI)含量的变化,并评价其对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3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及30例健康成年人分别进行血清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并分析其与心脏事件的关系.结果 UAP患者中cTnI≥0.1ng/ml占47.7%,其中30d内45.1%发生了心脏事件.cTnI<0.1ng/ml中8.8%发生心脏事件(P<0.05).定量cTnI检测对预测心脏事件的敏感性为76.3%、特异性为67.4%、阳性预测值为45.6%、阴性预测值为87.8%、准确性为69.5%.结论 cTnI定量检测对判断UAP患者短期内发生心脏事件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作者:黄乙穹;刘文娟;王萍;王欢;王玲;朱小多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心理干预在预防产后精神障碍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为初探心理干预在预防精神障碍综合征(PPD)的临床意义,对120例孕妇进行观察分析如下.

    作者:樊婷;崔晓霞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结核性心包炎致肺动脉狭窄1例

    女,23岁.主诉:发现心脏杂音10 a余,体力活动受限,晕厥5~6次.既往史:2岁时患结核性脑膜炎.查体:t36.2℃,P76次/min,R18次/min,BP110/55 mmHg,NYHA Ⅲ.广泛心前区、左腋下、右胸、背部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以胸骨左缘第3肋间响.

    作者:吴华民;崔少鹏;张羽;王恩玉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小儿不典型伤寒误诊32例分析

    我院1994-01~2002-01收治过被误诊的小儿不典型伤寒32例,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诸葛亚玲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过敏性咳嗽误诊28例分析

    现将我院自1995年以来所误诊的28例分析如下.

    作者:侯亚民;杨淑荣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法检测脑梗塞患者29例,脑出血患者26例及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30例中血清TBA及血脂水平.结果脑梗塞组TB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脑出血组(t=6.78,3.40,P<0.01),脑出血组TBA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t=3.87,P<0.01).结论脑梗塞和脑出血与血清TBA水平呈正相关,TBA测定有助于脑梗塞和脑出血的鉴别诊断.

    作者:唐玉蓉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邹城市农村诊疗室卫生状况调查

    农村诊疗室是医疗机构中基础设施和卫生管理薄弱的环节,亦是贯彻<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严防医源性感染的工作重点.为了解邹城市农村诊疗室卫生状况,我们对1999年和2001年市辖区内114个农村诊疗室调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术洪英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高龄人急性心肌梗塞的静脉溶栓疗效观察

    目前静脉溶栓疗法对AMI效果显著、安全,并早已定论.在临床上掌握好适应症,可以大限度地使AMI患者受益.本文旨在对70岁以上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时血管开通情况、脑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方面进行观察,探讨其安全性、有效性.

    作者:赵阳;杜如跃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Bm亚型1例

    1 病例报告男,19岁.血型正定为O型,但血清中含有抗-A,而无抗-B,经北京市血液中心血型室进一步鉴定为Bm亚型.血型正反定型结果见表1.

    作者:史衍席;李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宫颈癌血管生成与癌细胞增殖及浸润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血管生成与癌细胞增殖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5例早期宫颈癌、1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15例癌旁正常宫颈上皮中微血管密度(MVD,CD34标记)及Ki-67抗原的表达情况,探讨宫颈癌血管生成与癌细胞增殖及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 CD34主要表达于宫颈癌巢间质血管内皮细胞,而Ki-67主要表达于宫颈癌细胞核.从正常宫颈上皮→CIN→宫颈浸润癌,MVD和Ki-67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宫颈癌MVD与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间质浸润和Ki-67表达有关(P<0.05);而与年龄、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深层间质浸润及Ki-67呈高度表达者,其MVD分别显著高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无脉管浸润、<深层间质浸润及Ki-67<高度表达者(P<0.05).结论肿瘤血管生成可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癌细胞增殖和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宫颈癌伴MVD显著升高者,其癌细胞增殖活跃,易发生浸润转移,但并非唯一决定因素.检测宫颈癌MVD对进一步了解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岷;江忠清;游彩玲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肺叶切除加肺动脉侧壁切除治疗原发性肺癌

    目的探讨肺叶切除加肺动脉侧壁切除治疗肺癌的效果.方法采取肺叶切除加肺动脉侧壁切除治疗肺癌28例,其中肺动脉完全阻断血管部分切除19例,非完全阻断肺动脉侧壁夹闭切除9例.结果无手术后早期(手术后30 d内)死亡,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1、3、5 a生存率分别为92.86%、41.18%、20%.结论肺叶切除加肺动脉侧壁切除术方便、有效、安全性较高,易于掌握,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张辉;王化勇;王雷;李勇;杨英祥;韩锡林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手术2143例临床观察

    我院麻醉科近5 a来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下施行剖宫产手术2143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传义;刘培斌;唐兴宁;郭耀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腹茧症合并不孕误诊3例

    1 病例报告例1 女,25岁,以婚后4a不孕,发现右附件囊肿2个月入院.曾行输卵管通液提示不畅,B超示右附件囊肿.既往健康,月经规则,G0P0A0.检查:子宫正常,右附件区扪及不规则囊性包块,约6 cm×5 cm×5 cm,活动欠佳.入院行电视腹腔镜探察术,于脐部行气腹针穿刺,腹壁下柔韧感较强,充气压力异常上升,达18~20 mmHg,重新穿刺充气,压力仍持续升高,反复3次,均失败,改行开腹探查.取耻骨联合上方横形切口,切开皮下各层,反复提取无腹膜,仅见疏松结缔组织,灰白色质韧膜状物,肠管之间粘连,小心分离盆腔内粘连之肠管,于盆腔右下方扪及一囊性肿物,约6 cm×5 cm×4 cm,左侧附件及子宫正常,行右侧卵巢囊肿剥除术,术后病理:卵巢黄体囊肿.出院诊断:腹茧症致不孕并卵巢黄体囊肿.

    作者:张翠兰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