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质护理服务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

李靖云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 新生儿, 脐部护理, 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临床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纳入2013年11月~2014年10月我院产科的新生儿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的脐带护理情况以及儿童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临床上在对新生儿脐部护理中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降低脐部感染率,促进脐带脱落,改善新生儿生存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腹膜透析置管术中行腹壁固定与非固定两种方式的效果对比

    目的分析比较腹膜透析置管术中行腹壁固定与非固定两种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来院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64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腹壁非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腹壁固定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透析导管使用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腹膜透析液入液时间、腹膜透析液出液时间及超滤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2.38±8.31)分,优于对照组的(74.52±4.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腹膜透析管移位发生率为3.13%,对照组腹膜透析管移位发生为1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腹膜透析置管术中行腹壁固定较非固定方式更有优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徐燕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妊娠高血压病剖宫产在手术室中的护理

    目的对妊娠高血压病患者实施剖宫产手术,给予一般护理,术前护理,低体温护理,术后护理,并观察临床效果,探讨手术室护理的效果。方法采用采集、分析、整理的方法对我院2013年~2014年间住院手术的20例产妇,进行手术室护理配合,观察护理配合后的效果。结果经手术室护理配合后,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的过程顺利,20例妊娠高血压病产妇及婴儿均康复出院。术中有2例产妇发生低血压症状,3例发生了子痫。术中以及术后发生低血压症状的病患人数为11例。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病患者实施剖宫产是进行良好的手术室护理,使剖宫产手术的成功率得到了提升,降低临床中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使预后恢复良好,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施媛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剖宫产术后促使产妇早进食早泌乳的护理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术后促使产妇早进食早泌乳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102例产妇临床资料,对比两组产妇第一次排气时间、第一次泌乳时间以及泌乳量。结果干预组产妇肛门排气时间、泌乳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同时干预组产妇泌乳量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术后,临床中早期进食可以刺激肠蠕动,有利于产妇饮食的恢复,对早期泌乳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并且会增加产妇的泌乳量,提高母乳喂养率。

    作者:何冬梅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叶酸及甲钴胺、维生素B6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目的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的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补充叶酸(FA)、甲钴胺、维生素B6(VitB6)对高Hcy血症的影响。方法150例伴高Hcy血症的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A组(叶酸组);B组(叶酸+甲钴胺+维生素B6)和对照组。测定血浆Hcy、FA、VitB12、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胆固醇(CHO)、甘油三脂(TG)、治疗4w后再次测定血浆Hcy的浓度。结果伴高Hcy血症的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和生化指标及Hcy、TGF-?1、水平三组间无差异,治疗后,2个治疗组Hcy明显下降。 B组与A组相比,B组降Hcy显著。结论补充叶酸、甲钴胺、维生素B6可降低血浆Hcy的水平。

    作者:张巧慧;李平;柳洁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症的分析

    目的研究脑梗死后抑郁症的发生情况,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其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6月~12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212例脑梗死患者,排除12例研究者,剩余20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并于出院后每3个月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宣教,行HAMD量表评估。结果两组比较,出院后第6、9、12个月,研究组HAMD量表评分和抑郁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丁敬文;张玲;唐艳丽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研究进展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1年内有症状并经真菌学证实的VVC发作4次或以上,称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 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发生率约5%[1]。分初始治疗与巩固治疗,多数患者复发机制不明确,目前国内外尚无成熟巩固治疗方案。妇女反复发生,严重影响着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本文复习有关文献,,就RVVC的病因、可能的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率腊梅;王学会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广泛全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广泛全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我院的80例经病理确诊为早期宫颈癌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综合性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术中情况及护理前后心理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除淋巴结数目、术中出血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跃0.05);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早期宫颈癌患者负面情况,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夏迪慧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虚夹热型RVVC的临床治疗验案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 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是指女性患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经过治疗后,临床体征和症状消失,真菌学检查阴性后再次出现症状,真菌学检查又呈阳性,且1年内反复发作4次或以上者,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 RWC突出的特点是复发率高,具有传染性,因而彻底治愈较难,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一种妇科炎症。

    作者:马桂元;王学会;率腊梅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围术期呼吸护理对肺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围术期呼吸护理对肺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围手术期呼吸护理,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的各项呼吸功能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排痰难度、痰液黏稠度、肺部啰音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围术期呼吸护理对肺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具有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齐慧贞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35例川崎病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川崎病临床特点的探讨,为川崎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1年中35例川崎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35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中发热、唇及口腔粘膜改变、球结膜充血及周围肢体变化较为常见,淋巴结肿大及消化系统疾病出现的频率低。35例川崎病患儿C-反应蛋白、血沉、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均有改变。在病程5~9d内应用丙种球蛋,冠状动脉扩张的发生率较低。结论川崎病患儿临床表现差异较大,非典型KD容易误诊和漏诊,早期诊断标准仍有待研究,实验室辅助检查对KD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是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关键。

    作者:谷娟;李佳;雷小平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急性白血病出凝血异常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出凝血异常。方法选取从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按照出血程度划分为三组院12例无出血、15例轻度出血、10例重度出血,并选取同期32例健康献血者,分析凝血与纤溶指标。结果 AL组BPC低于对照组(<0.05),AL组FDP、Fbg高于对照组(<0.05)。轻度出血组与无出血组FDP、Fbg有明显差异(<0.05);重度出血组与无出血组TFA、PK、PLG、FDP、Fbg有明显差异(<0.05)。结论 bg、FDP能作为病情观察参考依据,但本组样本数量较少仍需作进一步研究。

    作者:石森森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整形美容门诊受术者实施整形护理的方法和效果

    目的分析整形美容门诊受术者实施整形护理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1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整形美容门诊受术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患者给予整形护理综合性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本文研究可以看出,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0.0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4.0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整形美容门诊受术者实施整形护理综合性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彭云娥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张大炯副主任中医师治疗中风后抑郁的分析

    目的观察张大炯副主任中医师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汤剂口服(六味地黄汤加减)、针刺治疗(以督脉以及手足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主穴院水沟、内关、神门、太冲)、精神治疗中风后抑郁3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胶囊口服31例,分别应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客观全面地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判断疗效。结果张大炯副主任中医师治疗中风后抑郁有效率达93.5%。痊愈14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2例。结论张大炯副主任中医师治疗中风后抑郁效果显著。

    作者:尹春玲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农村寄宿制学校卫生安全综合评价研究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伴随着教育的其他问题诸如卫生、后勤等也提上日程。文章通过对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卫生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找出问题,并给出解决对策。

    作者:江平安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影响老年患者用药安全的相关因素及其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并总结影响老年患者用药安全的相关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对34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并询问患者的用药情况,查阅老年人用药安全的相关文献资料。对用药安全和护理对策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影响老年患者用药安全的因素包括药物的吸收与分布、药物的代谢情况、药物应用种类、药物使用是否合适和是否配合治疗。结论影响老年患者用药安全因素包括药物吸收和代谢、药物应用种类和用药规范等,应通过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和评估老年人用药能力等方式促使老年患者做到安全用药。

    作者:赵丽珺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不同血液净化方法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疗效比较。方法将我科收治的36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为两组院HP+CVVH(血液灌流和血液滤过)20例及CVVH组(血液滤过)16例,比较治疗前后血清甘油三酯(T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APECHA-Ⅱ动态评分。结果血液净化后24、36 h两组患者、TNF-α、APACHEⅡ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0.05),且HP+CVVH组下降幅度大于CVVH组(<0.05),且HP+CVVH组在第2次血液净化治疗后三酰甘油水平已基本正常,第3次只行CVVH治疗。结论HP+CVVH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效果比CVVH好,能尽快清除甘油三酯,尽早减轻全身炎症反应,提高生存率。

    作者:范远华;朱华勇;刘远飞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自制灌肠装置在中药保留灌肠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自制灌肠装置在中药保留灌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78例,对照组为70例,实验组采用自制灌肠装置进行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筒进行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感、被服污染例数、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自制灌肠装置进行保留灌肠效果良好,减轻患者不适感,减少被服污染,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卫平;杨晓薇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小切口阑尾炎手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将80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阑尾炎切除术治疗,分析及比较两组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观察组较对照组而言手术时间更短、切口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时间较更短,其术后留痕率为10.00豫、感染率为12.50豫,较对照组的27.50豫、32.50豫而言,相对较低,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阑尾炎采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且术后恢复较快,降低感染几率等优势。

    作者:白建斌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46例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肝性脑病是指严重肝病引起的肝脏功能衰竭而导致代谢紊乱,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是肝功能衰竭的终末表现,是肝硬化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本文通过对46例肝性脑病患者的神志、行为等的观察,总结院加强安全防护,控制蛋白质饮食,减少外界刺激,保持大便通畅,是及时发现肝性脑病及防止病情恶化的重要依据。

    作者:孙丽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探讨小儿发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时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对2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小儿入院后给予积极抢救、快速、准确用药,精心护理。结果2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小儿全部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日为3d。结论及时、准确、有效地用药,积极、精心的护理,可减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小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康复,减少住院天数。

    作者:侍海棠;李月 刊期: 2015年第4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